如果观察地图就会发现,中国东北位于俄、日两国之间。由于这种地理环境,近代史上俄、日都把侵略中国东北当作本国对外扩张的首选,因此两国在争夺中国东北这一点上天然地就蕴藏着尖锐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在近代史上,俄国和日本成为侵略中国东北的主角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英国等国家也曾侵略过中国东北,但所造成的影响与俄国、日本不可同日而语。)
甲午战争不是大清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近代史上,中国东北遭到的首次重大侵略是日本于1894年发动的甲午战争。 一般认为,甲午战争是日、清之战,从表面上看也的确是如此。 但是,如果深入观察当时的国际形势就会发现,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真正假想敌是俄国,因此笔者认为:甲午战争表面上是中、日之战,实质上是日、俄争夺侵略中国东北的先机之战。 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可以考察一下甲午战争爆发时俄、日两国的情况。 首先看俄国的情况。 历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在世界各国中开始得最早。 早在17世纪中叶,俄国的哥萨克军团就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 从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起,俄罗斯民族逐渐实现大国崛起,随着国力的增强,俄国向远东地区扩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进入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东北边陲垂涎已久的沙皇俄国政府通过强迫清政府接受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正式获得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尽管如此俄国仍不满足,仍想进一步南下,必欲得到整个满洲而后快。 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提出要向东方扩张:“从长远看来,特别关心东亚事态的发展,在东亚确立和扩张俄罗斯的势力,正是我们统治世界的课题。” 俄国国务大臣捷尼索夫则更加明确地表现出俄人对中国东北的野心:“我深信,在远东的政治关系中,我国的主要利益集中在满洲。” 通过俄国政策制定者的上述赤裸裸的侵略宣言可以看出,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是俄国在近代的一贯目标。 而在俄国向远东地区的扩张活动当中,修筑铁路又成为了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 由于俄国的统治中心距离远东地区较远,而且远东地区的俄籍居民人数有限,为了加强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和便于开展殖民活动,早在1858年,俄国驻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提出应当修筑一条连接黑龙江地区和莫斯科的铁路。 但是, 一方面由于当时俄国政府的财力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俄国统治者在此时尚未将向远东地区扩张作为本国的主要战略,因此该条铁路的修筑计划并未得到落实。 直到1890年,在获悉清政府准备借助英国的力量修筑一条铁路,连接北京至中国、俄国、朝鲜三国交界处的珲春地区的时,俄国才产生出一种自己的“囊中之物”将会落入他人之手的危机感。 为了防止英国抢先通过修筑铁路进入中国东北,1891年沙皇最终下定决心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铁路的规划是西起车里雅宾斯克,东至海参崴,将俄国的核心地带与位于远东地区的出海口连接起来。 该条铁路如果修建成功,将便于俄国向太平洋沿岸输送兵力,便于鼓励俄人向远东地区移民,也有助于增强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 俄国原计划沿着石勒喀河、黑龙江北岸,经伯力,再沿乌苏里江东岸修筑这条通往海参崴的铁路——也就是沿着黑龙江的走势、在俄国领土内修筑这条铁路。(事实上,而后苏联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经过巨大努力修成这条沿着黑龙江走势的、经西伯利亚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可以说,这一铁路规划经过百年才最终真正得以实现。) 但是经勘查,这些地段地形十分复杂、筑路难度极大,因此俄国交通部的调查报告提出:西伯利亚铁路“如果横断中国东北地方,较通过本国领土,可缩短500俄里。” 鉴于此,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在1892年向沙皇提出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修筑的建议,此建议遂被采纳。 当然,俄国此举的主要目的绝不仅仅是向中国借路,而是意图通过铁路的修筑将中国东北地区纳入自己的囊中,进一步攫取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土。 此种意图昭然若揭,无须赘言。 以上情况表明,俄国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就已形成通过获得筑路权侵略满洲的意图。 由于当时俄国的意图已表现得非常明显,与俄国同样急于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在当时对此甚为担忧。 再看看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方面的情况。 19世纪末,一面是俄国意图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以进一步向远东渗透并直接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而在另一面,日本也制定了以侵占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 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策案》,该策案将征服中国确立为本国进行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 须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日本并不拥有太多的对外侵略的经验,在这一点上日本显得比俄国逊色一筹,这一点在甲午战争前后得到了较好的反映。 在这种背景下,在19世纪末,俄国和日本在东北亚地区出现了战略上的潜在冲突,这种潜在的战略冲突很快就演变为现实冲突。 在获悉俄国意图在满洲修筑铁路的计划之后,日本政府立即认识到,俄国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增强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中国东北、朝鲜将被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产生了危机感的日本政权决定铤而走险、先发制人,通过对华发动战争获得朝鲜半岛和满洲。 这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关于甲午战争其实是日、俄之间争夺远东的战争这一点,当时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乃是受到了俄国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刺激,日本此战意在领先俄国一步、抢占侵略中国的先机:“日本之进行战争是我们开始修筑西伯利亚铁道的后果。欧洲列强及日本大概都意识到不久的将来就要瓜分中国,他们认为在瓜分时由于西伯利亚铁道,我们的机会便大大增加。日本的敌对行动主要是针对我们的。” 换言之,如果没有俄国的影响,那么日本决不会选择在甲午年发动对朝鲜和清政府的战争。 通过上述叙述可知,清朝末年,由于国防能力相对弱小,中国沦为世界列强的侵略对象。 中国东北更是成了日、俄两国垂涎之物。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俄、日两国已经隐隐形成了竞争在满洲及朝鲜半岛的侵略权益的局面,问题只在于哪一方先下手。 俄国通过主动释放准备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消息,诱使日本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甲午战争、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 因此甲午战争是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竞争的序幕,是俄国挑唆起来的、日本受到俄国的诱惑而发动的以防止满洲和朝鲜落入俄国手中为目的的战争,甲午战争表面上是中、日之战,实质上是日、俄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