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公布,世界的目光被位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东厅吸引。在七人的常委名单中,没有出现此前呼声颇高的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再加上此前孙政才的落马,海内外对习近平是否打破“接班人制度”的揣测,在舆论场中发酵。
厘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先梳理清楚,中共是否真的有“接班人制度”。
所谓“接班人制度”,是海内外讨论中共最高权力代际更迭的关键概念之一。尽管此说从未出现在中共党内文件或官方话语体系中,但为政治观察家们所深信。不过从实际上看,它只是一个被普遍曲解了的权力迭代机制,“接班人制度”恐怕并不真实存在并发挥作用。
从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开始,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更迭的确形成了某种制度和机制,并且趋于稳定。客观上,有指定的接班人选,通常在政治局常委会担任负责党务的常委及书记处领班书记,最终成为中共党的总书记。 中共每次全国代表大会前,按惯例都要建立大会筹备组,展开筹备工作。筹备工作有两大要点,一个是中委、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等人事安排,一个是大会报告。人事安排遵循的原则,仍然是“民主集中制”,不同层级的人事安排要在不同的圈子里广泛征求意见。这个范围应该包括在位及前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在任中央委员、在任地方党政一把手等。在这个过程中,被征求意见者可以公开向党表明自己的意见,这个意见最终由大会筹备组人事组综合,经过政治局常委会通过并最终作出决定。 可以说,中共高层的人事安排是一个复杂的折衷、妥协过程,总书记对大会人事安排是有一定控制权,但不是绝对主导权。所谓“培养合格接班人”,那也只能是中共对接班问题的一种组织化安排,是党通过对某些高官优先重用,予以培养,以备将来选择,而并不是一切就“板上钉钉”。这种安排不能视为党内最高领导人的私人意志,总书记是不能独断专行,更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接班人”的。
所以,中共一直没有所谓的“接班人制度”,只有“培养第三梯队”的习惯,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不能说是真正认识中共。
不过即便这样,胡春华和陈敏尔,作为中国政坛罕有的“60后”省委书记,此番他们没有进入到中央接受“培养”,仍然是一种“破例”。一种可能性是因为习近平等中共现任常委以及一些党内元老,认为胡、陈二人仍然年轻,历练不足,需要继续在地方接受锻炼。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尽管位居地方大员,但是二人各自分别存在某些问题,让中央不得不继续观察。
摆在陈敏尔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他的资历不够。从他的履历可以看出,在2012年之前,陈敏尔一直在浙江政坛徘徊,直到十九大之后,才开始前往贵州省委副书记。此后仕途才开始了“火箭上升”,历任贵州省长、省委书记,直至2017年接替落马的孙政才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在这次十九大上荣膺政治局委员一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