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深度游:再訪【飄】作者故居》 若敏 秋天是亞城最美的季節,秋高氣爽,火紅的楓葉張揚着熱烈,金黃色的梧桐渲染着溫暖,松樹和常青灌木穿插着綠意,洋溢着勃勃生機,望着藍天白雲,讓人瞬間都有好心情。很多人是通過1996年的百年奧運會知道亞特蘭大這座城市的,因此,到亞特蘭大,會去參觀奧運公園,可口可樂博物館,CNN大樓,接着到石頭山一游。其實,亞特蘭大是個有故事的城市,如果多住幾天,可以深度游。上個月與知足夫妻一起放飛秋日,到亞特蘭大市中心中城(Midtown)參加了亞特蘭大開放日活動,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明年如果還有開放日,可要記得去參加哦。
2017年10月20日,在亞特蘭大生活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免費活動/本周末市中心最牛的摩天大樓都將免費開放】標題下是導讀:本周末亞特蘭大市中心將會有大型的Open House盛會 (Open House Atlanta) ,遊客們免費參觀,數十家組織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方特設了兩個遊客諮詢中心,一個再Colony Square,另一個在Woodruff Park。40多個商家和機構參加了此次活動,點擊這裡查看所有商家/機構的活動信息。 https://atlanta.curbed.com/maps/map-open-house-atlanta-tour-2017 接着看到下面介紹的幾個地方,除了摩天大樓和幾個特色博物館外,《飄》作者的故居博物館映入眼帘。上一次帶一對粉絲朋友去參觀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這麼多年,是不是有些變化呢?心不禁跳躍起來。
心有靈犀一點通,姐妹知足在女友群提到這次活動,並提出想去看看。我馬上回復,也想去。由此,一次說走就走的亞城深度游就產生了。與知足夫妻一道駕車來到中城,知足在中城工作,對周邊環境格外熟悉,有這樣的導遊,真是錦上添花! 再訪《飄》作者, ( Margaret Mitchell House & Museum)瑪格麗特.米歇爾故居和博物館。
瑪格麗特·米歇爾(Margaret Mitchell),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因長篇小說《飄》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1949年8月16日,她在車禍中罹難。她短暫的一生並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是《飄》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米歇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當年在大二時,借到了小說《飄》,正逢十一放假,回到家,便如饑似渴地讀起來,捨不得放手,通宵達旦地讀完,當我心滿意足地闔上最後一頁,才發現檯燈燈罩被燒了一個圓洞。窗外朝霞滿天,我感嘆地重複着郝思嘉的名言:“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管怎樣,又是新的一天。)”隨後,這句名言成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安慰劑,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想起這句話,然後,鼓足勇氣,整裝再出發。
故居坐落在市中心的桃樹大街,建於1899年的紅磚牆三層小樓,曾經遭遇過火災,後來修復重建。於1997年作為博物館正式開放。小樓是十個單元的公寓樓,瑪格麗特和丈夫約翰居住在一樓的一單元,過着簡樸而幸福的生活。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瑪格麗特的大照片,秀麗端莊,尤其是充滿智慧的雙眼,透露出聰穎和睿智。一樓的大廳里,掛滿了瑪格麗特各個時期的照片和介紹她生平的文字。那些珍貴的生活照更加吸引人,從稚氣可愛,到青春洋溢,可以看得出她有着幸福和快樂的少女時代。
瑪格麗特 1900年生於亞特蘭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律師,曾擔任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的主席。從少女時代,瑪格麗特就愛上了寫作,瑪格麗特自小便對戰爭年代充滿好奇,她探尋歷史的痕跡,騎馬與老兵出遊,聽他們講述戰爭的故事。外祖母曾提到南北戰爭中1864年11月15日那晚的大火,“大片大片的火焰吞沒了整個城市,你無論朝哪兒看,都有一片奇怪而難以形容的亮光映徹天際。”那個亞特蘭大燃燒的夜晚和聽到的故事,成為《飄》的原型。
一戰的風波讓瑪格麗特體驗到了戰爭的真實與殘酷。1918年,瑪格麗特18歲時,結識了一名青年軍官亨利少尉。亨利有着英俊的外表,儒雅的氣質,這是瑪格麗特心中的“衛希禮”,但殘酷的戰爭奪去了亨利的生命,初戀的破滅,成為郝思嘉對衛希禮火熱愛情的由來,將濃烈的感情融入於小說,緬懷初戀的情感,小說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瑪格麗特結過兩次婚。第一個丈夫 Berrien Upshaw 是個前橄欖球運動員,身材高大,風流倜儻,表面上是那種男人中的男人,也是女人心儀的對象,但是婚後才發現是酗酒和家暴的人,最終兩個人分道揚鑣。後來瑪格麗特嫁給了婚禮時的伴郎,與 Upshaw 同時追求她的 John R. Marsh 。 這兩個男人是小說中白瑞德(Rhett Butler)和衛希禮(Ashley Wilkes)的原型。
瑪格麗特實現了自己年少時的文學夢,作為記者,她極善於描寫人物特點,常常寥寥數筆便能使人活靈活現。她不喜隱喻,不用複雜的辭藻,不愛華麗的排比句式,她只是忠實地、利落地,將自己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描繪出來。筆尖鋒利,不拖泥帶水,如一縷清風,展現出一種新潮的寫作方式。看到她中年後的照片,凝重和銳利的目光,體現了生活中的曾有過的沉重和閱歷。
婚後不久,由於腿部受傷,瑪格麗特不得不辭去報社記者的工作。為了打發日子,約翰帶回來二手打字機和很多書,他對瑪格麗特說:“你不是喜歡寫作嗎?那就寫一本厚厚的書吧。你一定能做到!”從1926年瑪格麗特提筆,到1936年《飄》的問世,漫長的十年裡,有約翰的鼓勵和支持,以及編輯和推廣,才有風靡全球的小說《飄》的問世!
在一室一廳的單元里,瑪格麗特的生活場景再現。客廳、臥室、狹小的廚房和衛生間都布置得井井有條,充滿了浪漫的生活氣息。一本影集,收集了瑪格麗特從小到大的照片。溫馨的白色窗簾,雅致的藍色沙發,老式的留聲機和腳踏縫紉機,讓我們重溫舊夢。窗台邊一個小小的寫字檯放着一台老式打字機,在漫長的十年裡,瑪格麗特按下的一個個字母,創作了一個令人心魄的愛情故事。《飄》讓她聞名於世,讓世界記住了她!
接着,我們參觀了電影《飄》的陳列室。首映式上,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費文麗(Vivien Leigh)的光芒鋪天蓋地。那份經典的劇照,至今還被人稱道,電視裡播放着當年首映式和奧斯卡頒獎禮的盛況。這是美國電影史上的奇蹟,總票房第一名,囊括了1939年奧斯 卡8項大獎的影片的輝煌。
故居的後門,可以通到院子裡的涼台,我們坐在涼台上,望着桃樹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車和匆匆而過的行人,感慨萬千。不知當年的瑪格麗特是否也是坐在這裡觀察着行人,構思着小說中的情節。
小樓旁邊有一個展覽廳,有幾幅《飄》裡郝思嘉的畫像和電影角色的造型圖。大電視裡回放着黑白的電影片段,引入入勝。
1949年8月11日,一輛醉漢駕駛的出租車沖向從晚會歸來的瑪格麗特和約翰,瑪格麗特當場被撞成重傷,五天后於8月16日在Grady醫院去世,年僅49歲。如今,這座三層的紅色小樓,成為人們紀念和緬懷她的博物館。
博物館還收藏了許多檔案記錄,眾多的各國譯本,特別是傅東華翻譯龍門聯合書局發行的1947年的版本被收藏在這裡,十分珍貴。郝思嘉、白瑞德、衛希禮等名字讓我重新回到小說里的一幕幕場景。從博物館的介紹中得知,《飄》的總印刷量居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聖經。自作者1949年去世至今已有68年了,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
我們步入公寓的玄關處,通往二樓的樓梯扶手上是個木雕的獅子頭,已經被人撫摸得發亮, 據說瑪格麗特每次從那裡經過都要拍一拍獅子頭,祈求好運氣。我也撫摸了一下獅子頭,仿佛與瑪格麗特有一種奇妙的接觸。最後,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博物館。
以下是關於博物館的介紹。 1899年,Cornelius J. Sheehan建造了這個房子,20世紀20年代,這個房子被細分成了公寓。瑪格麗特在這裡完成《飄》的寫作。這個房子之前遭遇過兩次火災,1997年,修復後,供遊客參觀和緬懷之用。 地點: 979 Crescent Ave NE, Atlanta, GA 電話: (404) 249-7015 網址: ohatl.org/site/margaret-mitchell-house/ 如果是《飄》的粉絲,這裡是不能錯過的景點!
此文曾發表在亞特蘭大華人網,文章鏈接: https://atlantachineselife.com/再訪【飄】作者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