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与大白居云山之中, 日新月久, 已历十载,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乃虎性使然也。大黄大白终日呲牙咧嘴, 倒眉以对, 冲突在所难免, 轻则斗嘴, 重则斗爪, 身上深浅伤疤, 挂满斑斓虎身。之所以二虎仍居山中, 原因势均力敌, 无法互相驱赶, 加之不愿彼此示弱, 成为动物界之笑柄, 故仍壁邻而居。
一日, 大黄褔临心至, 天降灵异, 有感而发, 决意与大白和平相处, 不再以斗殴为事, 以树立天恩, 确立典范, 为云山动物所效法。
说时迟那时快, 大白虎临溪口, 巧遇大黄, 仇虎相见分外眼红, 乃大张其口, 以凌驾之姿开启洪荒之战。怎知大黄早已沐浴祷告, 平静之心油然而生, 默然以对, 难以憾动。大黄挑衅不成, 以口为剑, 望以过往怨怼为干禾, 忿怒为烈火, 燃烧彼此。大黄虽灵有所感, 然究竟肉体, 内心波涛汹涌, 只能祷告以对, 隐忍不发。
大黄自忖, 之前冲突皆因不听天怒, 以私己之恩怨为先所造成, 此次定意任由对方驱驰怒骂, 以便经历上天保守。大黄不为内在怒气所操控, 快快而听慢慢而动怒, 怒气无所挟制其身, 则平安由内而生, 过往无法达成之境界于焉而生。 大黄以天为主, 以己为仆, 经历无我之自由, 自然之释放, 遭挖苦而不申冤, 控诉而不罪疚, 恨恶而不疑惧, 神功护体, 甘心赤身于大白毒骂催残之下, 无声以对。大白泄尽所怨, 自惭形秽, 相形见绌, 遂罢战而归。
细较原委, 大白怒骂仇视大黄之原由虽非完全属实, 然七八不离其十, 彼此仇恨泰半基因于大黄自身心高气傲, 错失和平相处之契机。大白眼中之大黄乃彼此相处一半之基石, 以往大黄因守护自身, 纳谏之耳早已关闭, 无法体查大白城府, 对己之误解, 及其产生之因, 以至解决无道, 和平难临。
此时天助自助, 大黄体察内情, 更愿与大白多行一里之路, 挽回适才其因咒骂所生疏离之心, 所筑鸿沟之墙。大黄主动示好于大白, 以玉帛代替干戈, 弃己之成见, 忘过往伤害之深, 躬身检讨, 向天祝祷, 亲临大白虎居之处。大白错愕疑惧, 难辨大黄是敌是友。几经大黄释疑, 情真意切, 终重修旧好, 宛如初遇之惺惺相惜也。
云山动物久经二虎之争, 为其所害所扰, 如今二虎相合, 皆感上天神迹下临云山也, 信归上天者, 不可胜数, 成一时之佳話。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乃不识上天, 不谙祷告之人之俗误定论也。盖天下之大, 未有创天造地者为大, 以其为神者, 其助必不远千里而来;以其为主者, 则自我必减神性必增, 有何难可阻何怨可叹哉。望诸君以大黄之经历为念, 恒常祷告祈望天恩, 则太平之世, 敬天益人之德范可昭著于后世也。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