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747,26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
· 大选倒计时第十天:转载一位老作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锐实力”之争对海外华人有什么影响?
   

  美国国会和媒体对中国“软实力”加紧审视盘查,负面报道接踵而来,尤其是最近提出“锐实力”概念,是否不可避免地加深对美国华人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关注?使人们想起美国历史上对华人的政治迫害,和近年来对中国科技和经济“间谍”的讨伐


  老高按:关于“锐实力”(sharp power)的话题,正在西方各国发酵。北美、欧洲、澳洲多个国家,正在检视中国在“大外宣”既定战略下,以巨额资金为后盾,持续扩张渗透,究竟抱有什么样的目的,是否采取正大光明、平等竞争的手段、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它们的稳定和发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中国官方很快就对“锐实力”作出了反应。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中共早就判定其“反华乱华”的用心;NED的克里斯托弗·沃克尔(Christopher Walker)和杰西卡·路德维希(Jessica Ludwig)生造这个“锐实力”,自然也被认定为“反华乱华”的新伎俩、新借口。从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相当长的深度报道《警惕西方“锐实力”舆论陷阱》,《环球时报》社评《“锐实力”,披着学术外衣的骂人话》,可见一斑。
  上星期我在博客上推荐转发了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家约瑟夫•奈的文章《锐实力怎样威胁到软实力——应对威权国家影响力的正确和错误方式》,从文后不多的跟帖看,海外华人对“锐实力”这个话题,还不是很重视、不太感兴趣,但即便如此,也出现了分歧意见。
  实际上,“锐实力”话题,在当今美国川普总统的移民改革背景下,在习近平的“中国梦”“新时代”背景下,势必逐步弥散(当然不一定都用“锐实力”这样一个新词组),影响到美国的社会舆论和政府、企业的政策举措,进而影响到华人的处境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敏感到这一话题的潜在分量,在两个月前,NED刚刚于2017年12月5日提出“锐实力”这一概念之后,立即采访了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的现任会长吴华扬,请他就这个话题发表看法。吴华扬也是美国加州大学黑斯汀法学院教授,他的专业研究重点,是亚裔在美国的平等权利,著有《黄种人:超越黑与白的美国种族》,可算这个领域的专家。
  十多年前,我曾与“百人会”打过一段交道,那时我感觉他们有相当大的潜在影响力;但十多年来,似乎他们的影响力并没有扩大,甚至还比不上当年?我不知道我这个感觉对不对。不管怎样,“百人会”会长的看法,确有一定分量,转载于下。


  美国盘查中国输出“锐实力”,在美华人受影响?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刘裘蒂,FT中文网2017年12月15日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到德国,随着各国对于涉华政治运作的“清算”,除了中国政治影响力之外,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也逐渐有被诠释为“锐实力”的趋向。美国国会和媒体最近更是积极展开对于中国软实力的盘查,让人担忧这个风潮是不是也将波及华人组织和个体。
  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在今年(2017)发布了《起诉中国“间谍”:美国经济间谍法的实证分析》的研究白皮书,和2017年《中美两国公众印象》民意调查报告。在对中国崛起影响力质疑的大环境下,这两个研究都隐约指向了,美国华人的个人经历似乎将不免陷于大语境的牵连。
  近来美国政坛和媒体对于中国软实力的质疑,体现在美国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在12月13日早上举行关于中国的听证会,主旨是探讨中国是否在运作“长臂”的软实力,向全球输出委员会所谓“有中国特色的威权主义”。
  从孔子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国际研究学院,到布鲁金斯学会的赞助财源,《华盛顿邮报》认为“华盛顿正在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和规模巨大,渗透到美国的各种机构之中”。而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最近发表了一份名为“锐实力”的报告,该报告追踪了中俄两国的“威权势力”在几个发展中国家的体现。
  根据《外交政策》的报道,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通过他的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赞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学院、布鲁金斯学会和其他组织的研究。《华盛顿邮报》认为董建华和中国政府关系紧密。
  而《华盛顿邮报》也引用美国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联席主席参议员马可•卢比奥说,中国政府赞助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内运作不透明的协议,经常被指控干涉与中国有关的教育活动。卢比奥主张审查中国赞助的智库研究、学术主席和知识合作。
  “软实力”是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1980年代提出的概念,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建立在强制基础之上的军事或者经济功能,“软实力”是以吸引力为基础,基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想和政策魅力。然而,国际民主论坛主张重审“软实力”概念,认为莫斯科和北京政权在操作“软实力”塑造海外的公众观点时,其实运用的是“锐实力”的力量,带有攻击性。
  其实素来也有人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期间操控国际媒体,而且长久以来好莱坞借由战争片的制作和审控裁剪,为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服务。那么,美国是否对于自己“锐实力”的运作,采取了双重标准?
  不论如何,美国在对中国“软实力”加大审视的过程中,是否也不可避免地加深了对于美国华人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关注?这使我想起美国历史上对于华人的政治迫害,和近年来对于中国科技和经济“间谍”的讨伐。而近日“百人会”发布的白皮书关切的主题,便是根据美国经济间谍法控告华人的占比,远远超过华人在美国人口的比例。而这个情况在2009年之后更为凸显。
  华人涉嫌间谍罪的经典案例是1999年李文和博士被指控为中国窃取了关于美国核武库的机密。2000年李文和与美国联邦政府达成诉讼和解协议:他对一项罪名认罪,政府收回其他58项指控并将其释放。主持该案的联邦法官公开为对他的虐待公开道歉。
  而出生于中国、后入籍美国的美国国家气象局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曾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供职,因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美国政府嘉奖。但是2014年前往中国探亲之际与老同学聚会后,陈霞芬返回美国后不久就在办公室内被六名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
  由于陈霞芬的老同学中有人在中国水利部供职,她因此被怀疑利用盗取的密码非法获取美国水坝敏感信息。但2015年3月在她本该接受审判的一周前,检方在没有给出理由的情况下撤消了所有指控。
  2015年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中国“长江学者”郗小星在宾夕法尼亚州被捕,涉嫌罪名包括非法输送美国敏感的国防科技信息给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最后在关键证物失真和领域专家证词支持的情况下,检方终于撤消了对郗小星的指控。
  针对目前对中国软实力的负面报道,可能对美国华人待遇的影响,我访问了“百人会”会长吴华扬。作为美国加州大学黑斯汀法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亚裔在美国的平等权利,著有《黄种人:超越黑与白的美国种族》。今年3月他在《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发表“关于新移民:写给美国亚裔的积极份子”一文,其中对中国新移民的描述在美国华人圈子掀起激烈讨论。
  在吴华扬的建议下,我也向《起诉中国“间谍”》白皮书的作者金钟世提出了一个问题。金钟世是美国南德克萨斯法学院访问学者,以及贝克雷登律师事务所的商业诉讼律师。

  刘裘蒂:2017年12月13日,美国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举行了“中国长臂:出口中国特色的威权主义”听证会,这是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关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后,又一个对于中国软实力的反击。你认为在美国把与中国政府和企业有关的政治和非政治活动放在显微镜下审查的趋势,是不是已经蔓延到了华人组织和华人个体身上?
  吴华扬:华裔美国人,无论是最近入籍的新移民,还是第六代的加州人,素来被视为“永久的外国人”。反对他们移民的一个论点是他们不会同化,这导致了1882年的“排华法案”,后来国会就此发表了对其种族偏见的遗憾声明。我们通过数据的研究证明,华裔美国人尽管把美国当家,对美国做出了贡献,却继续面临着偏见。李文和、陈霞芬、郗小星,这些案件都是以假设和夸大为基础,对有中国血统的人提起的虚假诉讼。这些刑事诉讼都有令人瞩目的指控,但政府不得不承认它们的错误,让华人受到白人和其他人种没有遭遇的嫌疑。
  刘裘蒂:你认为《起诉中国“间谍”:美国经济间谍法的实证分析》的研究白皮书中提到的华裔美国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是源于西方对中国施展政治影响力的既定偏见,加上对中国“集体主义”的先入为主,进而认为中国的个人只是国家的延伸?或者,更多的是,起源于历史渊源已久的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刻板印象,把他们视为“分裂效忠对象的外国人”?
  吴华扬:对华裔美国人的种族形象定性可明可暗。在某些情况下,煽动者公开声称,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你就不可信赖。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否认这是基于任何偏见,但提供不了任何其他解释。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我们人在脑海的深处都缠绕着某些偏见,甚至特别是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偏见藏在哪里。

  刘裘蒂:《起诉中国“间谍”》白皮书显示,自2009年以来,根据美国经济间谍法控告华人的占比已经增长了两倍,达到52%。加上非中国籍的其他亚裔人士,自2009年起被以经济间谍法指控的被告人中有62%是亚洲人。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美国人口中的亚裔人口占5.6%,而华裔占1.2%。即使中国人和华裔美国人占据了亚裔美国人口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但在我看来,中国人在这个政治性的“猎巫迫害”中,不但与这个族群在美国人口的占比不成比例,与其他亚洲人口比起来,也是其中最被针对的对象。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吴华扬:当我和“百人会”的会员了解金钟世正在研究根据美国经济间谍法起诉的案例时,我们知道这很重要,所以我们发表了他初步调查结果的“白皮书”总结。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观点或猜测,实际提交的起诉案件显示,亚洲人,特别是华人,成为经济间谍法侦查针对的现象,远远超过他们在美国人口中的占比。这并不偶然,这是不合理的。

  刘裘蒂:有意思的是,在48%的案件中,所谓的“经济机密”是用来受益美国企业,而另外34%的案件涉及中国企业。我认为报告使用这个数据来说明一个疑点:在所有以美国经济间谍法起诉的案件中,都没有牵涉俄国企业或政府受惠的情况。有没有试图将这些美国企业的所有权追溯到任何中国的股东或实体?
  吴华扬:这项研究是初步的研究结果,金教授正在继续他的研究。我们应该听听他的看法。
  金钟世:我的研究发现,许多根据经济间谍法的提诉捕捉了任何与中国的“联系”,包括被告的来源地。更重要的是,22%被指控经济间谍罪的亚裔被告从未被定罪。换句话说,多达五分之一被作为间谍起诉的亚裔可能是无辜的,是其他种族的两倍。
  中国被告以间谍定罪平均判有期徒刑25个月,而亚裔(包括华裔)被告以间谍定罪平均判有期徒刑22个月,是西方人被告判决(平均11个月)的两倍。几乎有一半(48%)的西方人被告得到缓刑,但是只有21%的华裔被告人和22%的亚裔(包括华裔)被告人得到缓刑。

  刘裘蒂:“百人会”每隔几年就对中美两国公众印象进行民意调查,探讨中美两国的公众和特定群体对于彼此国家的看法,以及中美公众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的希望和担忧。今年5月份发布的2017年《中美两国公众印象》民意调查报告显示,过去10年来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彼此国家的好感持续下降,受访的美国公众中只有48%对中国有好感,比2005年的59%下滑。
  这一个发现与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春季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过去十年来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更为负面。不过这种趋势在今年春天有点回转,习近平主席在4月间拜访特朗普总统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之际,皮尤研究中心的春季调查发现:44%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好感,高于一年前的37%。皮尤研究员认为这部分是由于对中国经济威胁的担忧下降。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群体,不论是在法律、职场、还是其他的方面,美国华人的经历都会因为美国公众对中国观感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吗?
  吴华扬: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亚洲的看法,都对华裔美国人(不论是新移民或老一代的移民)有所影响。这一直是事实。美国大众对珍珠港或越南战争的愤怒和经济焦虑,曾经造成对华裔美国人以及其他亚裔美国人的攻击,比方说,1982年在底特律发生的著名事件:一对白人父子用棒球棍狠狠打死华裔美国人陈果仁,犯罪的情绪症结是日本汽车大量进口到美国导致汽车工人失业。这是两重的身份错认:陈果仁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他是美国人,不是外国人。但是我长大的时候,总有人对我说:“你们看起来都很相像。”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华人)总是被人跟亚洲划等号,而今天的美国人尤其感觉到中国的威胁。

  刘裘蒂: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虽然美国人对于经济威胁的担忧可能正在减弱,但是对于来自中国的网络黑客攻击的担忧已从五年前的50%上升至55%。事实上,根据“百人会”《中美两国公众印象》的统计,网络安全已成为美国公众关注的第三大最迫切的问题。
  此外,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在美国政府或企业界工作的中国移民和华裔美国人,作为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是话说回来,65%的受访美国人并不认为在美国政府和企业工作的华裔美国人会对美国造成安全威胁。我们应该如何解析这些数据?
  吴华扬:人很复杂。大多数人接受美国华人为邻居和同事。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比政治家所认为的更为正面,特别是太平洋两岸的年轻人都是包容的。其他背景的美国人也认识到美国华人面临的歧视。然而,许多美国人害怕亚洲的兴起,中国的崛起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其发展速度、持续的步伐以及脱贫的人数都是前所未有。这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一些美国人来说,这也令人恐惧。

  刘裘蒂:的确,在“百人会”的2017年民意调查中,唯一的例外是千禧一代(18-34岁)的美国受访者,他们之中57%对中国抱有正面印象,远高于年纪大的美国人。
  在广大公众、商界领袖、政策专家和媒体专业人士这几个受访群体中,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是由美国的利润机遇驱动的,而不是为了追求中国在美国的影响力。你认为这个观点可能会随着美国政府和媒体对中国“软实力”日益严格的盘查而改变吗?
  吴华扬:我们的调查数据容许不同的解释。我选择积极乐观。你可以用希望、或恐惧来看待这个世界。虽然大趋势并不好,我会强调一个不放弃的理由,但要更加努力:这也是百人会存在和行动的原因。我们的调查还显示,接触和参与可以改善人们的看法。当美国人接触到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时候,他们会变得更加温暖,而中国人对美国和美国人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积极促进更多的互动,而不是退缩。

  刘裘蒂:谈到“竹子天花板”和工作场所的歧视,有48%的受访美国人认为美国华人在美国职场遭受歧视,而46%的人不这样认为。如果只针对中国人和华裔美国人问他们自己的体验,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数字?
  吴华扬:我相信美国华人会反映,他们遭到比其他美国人想象中更多的歧视。

  刘裘蒂:今年3月,你写的关于中国新移民与亚裔美籍人士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讨论,那场风暴让你感到惊讶吗?请谈谈你的心路历程?
  吴华扬:我相信搭建桥梁。我想强调的是,在我的文章里,我批评了美国亚裔的积极份子,而不是新的中国移民。我曾经对美国亚裔活动家说过,他们必须尊重和接触新华人移民,而不是诋毁后者或者不理睬他们。我致力于这一目标,我个人希望做更多的事情来欢迎每一个人。我意识到,这也意味着学习和教学一样重要,而不是假设在这里住得久的人处于优越的地位。我们并不是比较优越。

  刘裘蒂:新的中国移民的积极活动力,是否改变了前此各个亚洲族群联盟的互动?比方说,某些华人可能就大学录取程序和其他种族平权问题,与其他亚裔族群产生分歧?
  吴华扬:“亚裔美国人”一直是一个人为、脆弱的概念。我现在正在写一篇关于这个概念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学术论文。首先,在亚洲没有所谓“亚洲人”,或者很少。泛亚洲的身份定位不是有机的,而是与帝国主义或理想主义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种族联系感,而不是泛亚联盟的结构。我们也看到一个“移民社群”运动。有些华人实际上是跨国人,轻松自如地在中美两国之间来回移动。我在描述这些现象,而不是对它们加以判断。

  刘裘蒂:“百人会”是否曾经就接受捐款的资金来源进行内部讨论?特别是那些可以追溯到与中国政府关系的资金捐赠,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商业利益?这些会损害“百人会”的“中立性”吗?
  吴华扬:“百人会”是一个非营利的会员组织,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建筑师贝聿铭、女企业家杨雪兰、金融家唐騮千和邓兆祥等人联合创办,目的是为了共同致力于促进良好美中关系和美籍华人的公民参与。
  每个会员都具有中国血统,也是美国公民。我们是一个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我们清楚自己的身份,因为美籍华人能够致力于建设具有语言和文化技能的桥梁。我们欣赏和欢迎中国,但我们也是忠诚的美国人。
  我们不接受来自中国或任何其他政府的赞助。我们依靠我们的成员、基金会、企业和其他慈善来源的支持。

  刘裘蒂:“百人会”是否曾经接受了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的任何捐助或支持?根据《外交政策》的报道,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通过这个机构赞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鲁金斯学会等机构。你是否同意《外交政策》的观点,即接受CUSEF的捐款会引起独立性和中立性的问题?
  吴华扬:“百人会”不曾接受过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赞助。“百人会”欢迎慈善捐助的支持,我们鼓励所有对建设性桥梁感兴趣的人士参与我们的工作。布鲁金斯学会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最有声望的机构之列,但我们不会评论其他非营利机构的捐献来源,也不会对潜在的捐助者发表评论。


  高看(每日一图,与文无关。2018年2月图片主题:庆典)

14Montgomery.JPG

  新泽西蒙哥马利镇(Montgomery)的独立日(美国国庆节)游行,儿童骑车队伍引起最多欢笑。


  近期文章:

  欢迎软实力竞争,抵制锐实力威胁  
  
一位海外教授给学生开列的文革书目  
  
60项改革承诺兑现,就接近威权社会了  
  
文革大规模暴行能怪到毛泽东头上吗?  
  
从当今“阴题”说到八十年前的素质教育  
  
文革的序幕是从历史学界拉开的  
  
非逻辑的逻辑课,反价值的价值观  
  
盘点美国2017年的十场文化激战  
  
您是多大年龄时走进文革的?  
  
对文革那段历史,您的个人记忆如何?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对邻居大动杀机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