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曹軍以弱勝強,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的北方優勢。 關於此戰,論述者甚多,大都喜歡引用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安撫人心之論),將袁紹極其貶斥,同時刻意抬高曹操軍事才能的作用。這樣空中樓閣式分析勝敗,無疑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很可能使你忽略了現實成敗中的關鍵,對於後人實際解決問題、借鑑成敗毫無意義。 事實上,看問題要抓住其中的根本,評判官渡之戰中袁紹的表現也是如此。 袁紹看似犯了很多錯誤,但根本性錯誤就一個: 那就是審配拘押了許攸的家人,許攸一怒之下投靠了曹操,這個人正好掌握了袁紹軍隊的關鍵機密——烏巢軍糧所在地及軍隊的部署和暗號,結果讓曹操成功偷襲了糧草。 烏巢失守,袁軍糧草斷絕,張郃、高覽知道戰局被突然逆轉後,被迫投降。 (袁紹許攸叛逃而被曹操擊敗 ) 在此之前,別看袁紹軍隊有幾次挫折,但袁紹軍隊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幾次小敗仗根本不是什麼問題。真正要崩潰的是曹操,當時曹操在寫給自己謀臣荀彧的信中表示,自己兵困糧乏,已經無力堅守官渡,想撤回來,荀彧也只能安慰曹操,說“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其實就是讓曹操看運氣等死,荀彧也沒什麼好辦法。 所以,袁紹真正的錯誤就是忽略了人心變化的危險,許攸握有機密,審配卻嚴格執法抓了他家人,袁紹事後既不去撫慰許攸,也不去抓捕殺死或者監控許攸,聽之任之,讓這樣一個人拿着重大機密投靠敵方,這是何等危險的失誤? 其實說白了,就是戰事急促,袁紹太忙,因而忽略部下人心變化的細節所致。從某種程度上說,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勝利,是真正的僥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