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按照性别比来举例: 110个男与100个女,在“城里”是60男:90女,在“城外”是50男:10女。 经过第一轮的角逐: “城里”30对男女走向了婚姻,“城外”10对男女组成了家庭; “城里”30个剩男、60个剩女,“城外”40个剩男。 他们的年龄都是接近三十岁,而立之年。上篇
里说到,女生的优势就在于18~30岁的青春无敌,男生只要不是出自官富之家,那优势就得30~45岁的事业上升。 所以,结婚年龄就处在这个“分水岭”前后。
但是,人世的悲哀还在于: 女生在26岁以后,青春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越往后越是加速; 男生在30岁之前,遭受了太多的挫折与伤痛,阴影逐年在累积。 并不是所有的女生在30岁以后,就不再有优势,只看她们在30岁前有无为自己牢固立足的基础。为何同龄的女生普遍比男生早熟两年,就在于她们早发育。当小学五六年级时,班上的好一些女生,在身高上就超过了男生平均水平。
而比身高更具杀伤力的是第二性征,当男生们还在操场上肆意嬉戏,对男女本质尚无什么概念之时,同班的女生们已开启亭亭玉立、美丽花朵的季节。人之所以能做出成就,就在于能主动去争取,而促使主动争取的要么是责任压力,要么是自信心。在年少之时,女生的提早发育,足以提供极强的自信力,促使她们更早地应对群体变化、社会环境。 很多女生在这样美丽的花季里,受娱乐导向,受父母辈影响,受社会不良三观引导,是在水涨船高时戏水,而非掌握划船或潜泳的能力。当提供这自信力的青春保质期结束,她们会发现优势难再,怎么生活越来越艰辛,情场、职场也更不顺利了?
这时,她们会把原因归咎于, “那些只看脸蛋、身材的肤浅男人”, “那些总是青睐小姑娘的不良领导”。 于是,一种被叫做“怨妇”的群体出现了。 殊不知,自己当年能水涨船高,除了美丽年华带来的自信, 其他几乎一无所有,却仍然水涨船高, 也有一批学姐、前辈,心里正对她们咬牙切齿着。 也并非所有的女生在年轻时没学到真实有用的技能,比如一些天生就得靠才华,有一些没法靠脸吃饭,有一些确立了自力更生的三观,有一些很早就遭到挫折而清醒过来…… 但是,终究到达社会上层的女性,多的是妻凭夫贵,像董明珠那样自立门户打江山的毕竟凤毛麟角。这种现象又往往作为“怨妇”群体控诉“男权社会”的实例。 …… 也不是所有的男生在30岁以后,就一定能出彩,只看他们在30岁前有无为自己规划并稳步前进。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很多的男生在30岁之前,就已经被社会,被家庭,被女生,被熟人给无数次打击,变得难以振作了。 男生们往往拿同龄女生作对比,发现自己混得实在太惨,甚至被比自己年轻的小姑娘赶超。当一个20出头的男生初入社会,没有背景关系,加上过于晚熟,他会发现他一离开校园,离开父母,就一无所有。前辈们都很忙,同龄的女生也比自己处事高明,只有自己在不断闹笑话。 回到上篇的结语:城里的顶层男,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但是紧接着是爱情向婚姻的转变,造成人生的巨大鸿沟。
中国向来是先齐家,而后治天下。 许多人在30岁左右家庭美满, 40岁左右事业兴旺, 45岁左右家庭内讧, 50岁左右事业一败涂地, 60岁左右众叛亲离。 人世间一场场悲剧,其实从第一轮角逐的胜利就开始了,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当顶层男的事业蒸蒸日上以后,他的妻子,原本是众多候选者里的优势者,在婚后迅速地失去了青春,甚而要忙碌于家务、侍奉公婆、生儿育女。 一方面,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中国家庭的一项核心问题,更何况是顶层男的优秀妻子,做婆婆的难免不针对。如果结婚数年还无子女,那就更加剧了这种矛盾。这就很能说明,天王巨星级的周杰伦迎娶的是昆凌,而非之前那两位名声在外的女友。 另一方面,顶层男仍然吸引着众多“剩女”的目光,不死心的“妾室命”会施展无限诱惑去俘获他。在妻子的优势(至少婆婆、丈夫认为)丧失情况下,顶层男又在外面的诱惑下“娶妾纳小”,现在俗称“包二奶、养小三”。
中下层的男生,做到始终如一,或还挺多,但顶层男生,能如一者却少之又少。 很多成功男性,因为传统的三妻四妾,即使现代社会一夫一妻,仍然会明目张胆地出轨。 他们还往往陶醉在这样“多重胜利”的美梦之中,出轨越多,仿佛魅力越足,谈资更胜。 例如,现今知乎上的情感话题下那些答主(即使他们也属于中下层男生),即可管中窥豹。 如果妻子不是忙于家务,仍坚持婚前的方向,做大自己的事业。丈夫总是放不下“男子汉”的情结,如果对妻子的要求只是“贤内助”,那仍会遭遇婆媳危机、夫妻竞争的问题。刘强东与章泽天在这个问题上,也一度紧张过。 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一些妻子也不省油,“男人能包二奶,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养小白脸”。甚而有的夫妻,各寻各的欢乐,两不相干,只是保留一个虚有的家庭空壳。 顶层男仍然是优秀的人群,甚至会更优秀,总是会有人惦记。当二奶觉得已经掌控住他,或者是怀孕及生子时,就会理所当然地争夺正妻之位。
因为贫富分化加剧的催动,剩女会越来越多,新诞生的家庭越来越受到威胁。毕竟城里剩下的(至少她们自认)都是优质女,自然追求更高,符合条件的单身男士越来越少,自然要瞄准那些出现裂痕的新婚家庭。 如果是两人都各自在外寻欢,但家庭这个空壳总是存在的,双方有父母压阵,子女总是要长大。纸里包不住火,这个火药库迟早要遇到导火线,一燃就炸开。 最后,城里顶层男与原本优秀的妻子,都遭遇危机而不自知原因何在,走上社会大环境下的个人迷茫之路。被第一轮角逐胜利冲昏头脑的他们、她们,本能地坚持己见,毕竟两人都是优秀的,怎会认为自己做错了呢?!于是,离婚收场是常见的局面。
正当“城里”进行第二轮角逐,重新分配之际,“城外”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第二战线。
经过第一轮的胜利,底层女获得空前的议价权,抬高了整个社会的结婚成本。同样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底层女与相对优势的丈夫,也都走上社会大环境下的个人迷茫之路。 在城外,底层女在婆媳问题上,还是蛮有优势地位的,婆婆也不敢过分。她似乎只需要生出儿子,全家人就会天天供奉起来。原本只是丫鬟命,却不料人生的幸福来得太意外。 人一旦太空闲,就会找事做,恰好很多城外剩男正渴望着呢。同时,丈夫的大男子主义也本能的时不时就发作。与城里一样,两方都坚持己见,自己怎么会错呢?!家庭危机在所难免。 @退之 补充:
城外女生正因为供不应求,婚后议价权也非常大。 她们往往在未成年就被多方紧盯,早早结婚产子。 这种无法制衡的家庭关系又破裂,孩子不会走路就离婚, 然后匆匆投入另一个家庭。
然后就留下了除了各家财富身心俱疲的女性家庭, 和除了孩子一无所有的男性单亲家庭。 这样罕见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秩序崩溃, 表面上被迫拥有地位的城外女性,也和城外男性一样成了祭品。 随着“城里离婚潮”的传播,“城外离婚潮”顺势而成。过不下去就离婚,成为彰显时代个性的解决方案——反正离婚见怪不怪了,又不丢人,就当有个几年的固定炮友罢了——大概,形成潮流后,人性、道德、责任,已无什么枷锁可以治愈这场“癌症”。
每一次离婚案都会涉及到:财产如何分割、房产归谁、子女归谁、抚养费如何安排。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不仅仅是人性道德、权利义务之间的形势严峻,更加速了新增问题的膨胀,社会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这些进行了第二轮角逐,重新分配的男女,又会幸福吗?发生过的事情,是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可一次就可以二次、三四次。婚姻重组未必就真的重见了光明,而在婚姻之外仍然有那么多的单身在继续悲剧。围城内外,俱是输家。
接受了欧美的男女平等,接受了欧美的民主自由,接受了欧美的性解放思潮,但交出的答卷却显然与欧美大相径庭。 就好比东欧各国不是自发力量努力而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依靠外来的苏联红军推平旧政权,扶植当地的党派建立的新社会一样。这样的不深刻,没有经过实践与思想原理相结合,没有自身国情、社会文化的融会贯通,仅仅包装一番的舶来品,怎么可能靠得住? 那些所谓高呼“男女平等、民主自由、性解放”者,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传统恶习,自己的野望,而扯大旗的挡箭牌。事实就是事实,多冠冕堂皇的口号,都做不得真。
越过众多社会现象,追溯问题本身,结合中国几千年来“自上而下”的影响总是远胜过“自下而上”的逻辑,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 小部分的上层男人,制定了为自己服务的规则,摧残或挤压了大部分女性的成长空间,进而促使大部分女性向广大中下层男性施压;遭受无数打击却有幸跻身上层的男性,又进一步强化这些规则,形成一种社会循环。 君不见,这几年里,作为舆论导向、公众价值传播的“明星们”,闹过多少次撕逼大战,多少次家庭矛盾。各种出轨新闻,夫妻互相控诉。王宝强与马蓉那一次的全国热议,全民愤怒,只是当代社会离婚潮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人们的精神世界坍塌,如行尸走肉般的工作、生活,而持有物质还严重失衡,这个社会将变作怎样? 经济的失衡加速了贫富分化,单身潮 如狼; 文化的迷茫恶化了婚姻关系,离婚潮 似虎。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上天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待续,希望能写完并修改完善,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