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网红男孩“杀鱼弟”自杀了。 2010年,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一个瘦小的男孩在鱼摊上杀鱼,一条又一条的鱼顷刻间被开肠破肚,分分钟的时间就能宰成一小块,手法娴熟。 他娴熟的杀鱼技巧和倔强犀利的眼神,红遍网络,网友称他为“杀鱼弟”。 今年8月7日,在济南齐鲁医院,“杀鱼弟”躺在病床上。 尽管采取了各种抢救措施,情况依旧不太乐观。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喝下致死率近百分之百的百草枯。 “杀鱼弟”名叫孟凡森,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人,2001年出生,2010年走红网络时他仅仅9岁。 家里有6个孩子,他排行老大,9岁辍学和父母在苏州打工。 周边邻居告诉记者,当年,小孟可是一个红人,三天两头上电视:“那时候杀鱼弟杀鱼弟,红得要命。” 走红网络后,来小孟家店里买鱼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小孟的父亲甚至将自家水产店更名为“杀鱼弟水产”。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原本辍学的“杀鱼弟”终于重回课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可邻居告诉记者,没过多久,小孟的父亲又让孩子回来杀鱼了。 他父亲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干活挣钱才是硬道理。” 他父亲也说:“孩子自己也不想读,说实话他根本读不进。” 9岁的小孟,大概那时候就被父亲一盆冷水,彻底的泼死了。 邻居还透露,小孟的父亲平时经常打骂孩子,最严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点摘除眼球。应该是13年10月份过后,眼睛坏掉以后,说回家治疗。 看到上面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亲暴力而短视,打自己的亲儿子能打到差点摘眼球,这得多狠? 为了挣钱,更是让自己八九岁的孩子杀鱼不上学。 记得当时受采访的校长说,“杀鱼弟”上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接受采访时旷课时间最长达一个多月。 这种读书的态度,源于家长读书无用论,在“杀鱼弟”父亲的眼里,杀鱼挣钱才有用,读书有何用? 他妈妈对记者的描述:“由于没有和同龄人读书,孩子长期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家庭矛盾越来越多,最终演变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杀鱼弟”失去了和同龄人一起交流、成长的机会,在家庭矛盾极其激烈外部又没有自己世界的情况下,面对暴力的他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处理家庭矛盾。 看到“杀鱼弟”今天的结果,你会看到暴躁、暴力、愚蠢、极端都伴随着这个家庭,而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没有读书,没有见识,没有眼界吗? 谈及小孟自杀,母亲悲伤地说:“我们忙,没有对他的心理太多了解。” 常年跟随父母居无定所,又生活在菜场这种人员混杂的地方,小孟即使主观上不愿意,也不得不负担起照看生意的“责任”。 这种成长环境,孩子怎么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而教育的缺乏,也对行为处事能力有影响。面对父母管教,小孟可能表面上一直在克制,但是内心的愤怒却时刻在集聚。 从红极一时的小网红,到无法挣脱的贫苦现实。小孟没有家人可以倾诉,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长期的压抑最终爆发,走向极端…… 真是原生家庭教育的可悲! 前段时间,考上北大的河北寒门女孩写了篇“感谢贫穷”火了。 文中王心怡家境同样贫寒,一家6口人全靠5亩田地和父亲一个人做工作补贴家用。而她母亲在幼年时就坚定让她读书,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可尽管家境贫困,但丝毫没有影响乐观积极的王心仪,她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北大。 王心仪的班主任曾这样评价她:“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绝不只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 反观,“杀鱼弟”的世界,除了菜场,就是父亲的暴力。 而“杀鱼弟”原生家庭的观念对他造成的伤害,才是彻底杀死他的原因。 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说: “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但愿天下父母明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