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德國謝盛友的博客  
謝盛友 (You Xie)  
我的名片
謝盛友文集
來自: 海南島文昌縣
註冊日期: 2011-02-04
訪問總量: 3,937,917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謝盛友,德國政治家,基督教社會聯盟成員。
最新發布
· 黎智英為了尊嚴而戰
· 德國南部城市福希海姆
· 悼念女作家簡宛
· 咖啡: 一言難盡
· 特朗普贏了, 歐洲輸了
· 78%德國人希望哈里斯勝選
· 德國城市埃朗根(Erlangen)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萬友述評】
· 黎智英為了尊嚴而戰
· 78%德國人希望哈里斯勝選
· 中國還是更傾向於特朗普
· 中國“後發劣勢”?
· 假如特朗普再當總統會怎樣?
· 中德人工智能比較
· 中國終於超美
· 月收入與愛國主義
· 黎智英是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 中國“未富先衰”比日本更嚴重
【人間小說】
· 誘因(微型小說)
· 赫爾穆特 (微型小說 )
· 微型小說: 父與子
· 謝盛友:馬丁廣場(微型小說)
· 謝盛友:盲(微型小說)
· 我做賊的經歷
· 謝盛友:醫生(微型小說)
· 謝盛友:賊(微型小說)
· 謝盛友:榕樹下(微型小說)
· 謝盛友:北京樓(微型小說)
【散文隨筆】
· 250年《少年維特的煩惱》
· 奧運健兒賽前禁慾並不明智
· 俄羅斯特務計劃謀殺他
· 北京來個小刺蝟
· “港語學”死亡 方言死亡
· 德國“帝國公民”是什麼公民?
· 悼念李怡前輩
· 中國人的自卑
· 中國人的虛榮心
· 烏克蘭讓我們思考善與惡
【人在歐洲】
· 德國南部城市福希海姆
· 咖啡: 一言難盡
· 特朗普贏了, 歐洲輸了
· 德國城市埃朗根(Erlangen)
· 10月31日宗教改革日
· 德國城市施韋因富特
· 德國沒有措施吸引中國技術工人
· 中德愛國教育簡單比較
· 德國各地紀念十月七日大屠殺
· 誰要購買中國製造汽車?
【歐華文友】
· 悼念女作家簡宛
· 著名美籍華裔作家聶華苓逝世
· Der Mächtige Strom 《巨
· 歐華作協 2022年成績單
· 往事不如煙—悼祖慰
· 餐桌上的重要突破
· 歐華作協雲端會議圓滿結束
· 理想主義者出版人葉愷
· 永不消逝的張筱雲
· 餐廳只能外賣了
【華友之聲】
· 上 善 若 水 -- 敬悼齊邦媛教授
· 宗教無法提供快速而直接的答案
· 廣魯才英 文昌心伶
· 德國巴伐利亞州長接見
· You Xie schreibt Geschichte
· 遭遇“90後”
· China Fan Imbiss sucht Nachfol
· 25年前的今天,我的快餐店開張
· 告別東靈
· 只有情默默
【遙遠清明】
· 悼念老家老同學許振保
·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逝世
· 黃循財與其父母的點滴
· 鄉愁是一首輕輕的歌
·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逝世
· 心系文昌
· 我差一點成了宋玉蘭
· 椰子,撐起海南的唯美
· 蟬:故鄉行
· 祖屋乃故鄉
【本月刊載】
· 援助中國抗戰的“駝峰天使”黃歡
· 謝盛友:當婚姻受到懷疑
· 德國人對中國和中文的興趣
· 謝盛友:德國四大老報紙
· 謝盛友:我們融而不入當地社會
· 謝盛友:三次“認識”馮至
【兩岸關係】
· 誰敢動台灣不動產?
· 台灣將淪陷?
· 美國還會支持台灣?
· 台灣是誰的一部分?
· 他預測三五年內北京打台灣
· 賴清德獲得超過40%的選票當選
· “公主”吳欣盈競選台灣副總統
· 金門一姐陳玉珍
· 國民黨沒魂,賴清德“躺贏”?
· 台灣抵禦入侵的優勢和弱勢
【法治思考】
· 金磚幣R5能形成?
· 四通橋事件兩周年
· 林大衛是“囚犯”,不是罪犯
· 香港新聞自由每況愈下
· 奧威爾1984,中國《全面監視》
· AfD與極權主義
· 印花稅與房地產
· 中國經濟的“癌症”
·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記者監獄
· 黎智英: 失去自由,失去一切
【讀史札記】
· 中國從未間斷的禁書史
· 媽祖信俗ABC
· 台灣人的認同迷惘
· 80周年: 誰說納粹不排斥中國人?
· 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
· 4月22日:康德誕辰 300 周年
· 康德誕辰 300 周年:信仰
· 康德誕辰 300 周年:批判
· 歐洲簡史
· 《一九八四》與極權主義
【往事回憶】
· 年輕人應當去下鄉找工作
· 甘地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 新的政治局有多少新三屆?
· 我們這一代不“躺平”
· 趙紫陽:我們欠老百姓太多
· 沉痛悼念金克爾
· 文昌著名小學之一茶園小學
· 糧票
· 謝盛友:蔣經國去世30周年
· 說不盡的海口第一樓
【八九那年】
· 我們都不要忘記六四
· 35周年: 我們為什麼記住六四
· 世界人權宣言與零八憲章
· 北京嚴防爆發第二次六四
· 六四、天安門—不能忘卻的記憶
· 中國第一良心軍醫蔣彥永
· 林培瑞: 我們為什麼記住六四
· 是人就永遠紀念六四
· 遭遇“90後”(2)
· 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存檔目錄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07/01/2013 - 07/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誰將是2020年台灣總統?
   

誰將是2020年台灣總統?

12月25日是台灣各縣市首長正式交接的日子。擔任新北市長8年的朱立倫,在卸任當天旋即宣布投入2020年總統大選。

中央社報導,朱立倫受訪時表示民眾期待他投入總統選舉。他說:“我的目標也很清楚,就是2020為台灣打拼。”他將會成立工作室籌備相關工作。

朱立倫在2016年代表國民黨帶職參選總統,最終以308萬票敗給蔡英文。

朱立倫(Eric Chu Li-lun)1961年6月7日出生於台灣桃園縣八德鄉,籍貫浙江省義烏縣,曾任新北市市長、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曾就讀於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美國紐約大學會計學博士;從政後,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並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堅世代的中心人物,合稱“馬立強”。

2015年5月4日,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往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面晤時表示“1992年兩岸雙方達成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意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也向習近平提出“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希望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未來台灣能有更多的國際發展空間,在國際組織或活動上有更多機會”。朱立倫並提到“1912年孫中山推翻帝制,恢復中華,建立中華民國”,詳述台灣因甲午戰爭割讓給日本,抗戰勝利後又遇到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對許多人烙下不可抹滅的傷痕與印記。由於兩岸的隔閡、分離,造成幾十年來對抗,直到兩岸開始從對抗交流,過去十年來更從和解走向和平發展。希望習近平了解台灣不同的聲音及歷史背景。

“兩岸同屬一中”的說法,被部分媒體解讀為“支持終極統一”。朱立倫則重申,所謂“同屬一中”,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屬於中華民國,只是兩岸定義及內容不同,這就是“各自表述”。馬英九認為雖然說法略有不同,但是大方向一致,都是奠基在中華民國憲法上的既定立場,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對朱立倫表達高度肯定。

在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的韓國瑜以15萬票之差大勝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替國民黨重掌失落20年的高雄市,結束民進黨在高雄市二十年及原高雄縣三十三年的執政。

韓國瑜1957年6月17日生於眷村,韓國瑜表示其父韓濟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7期裝甲兵科,曾作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曾任戰車編練處中尉隊附,二次大戰時在印度對抗日軍,1948年隨軍來台。韓國瑜在家中排行第六,有一弟名韓國瑤。

韓國瑜曾在專訪時自述,他在年少求學階段考試都考第一名,但國二開始因青春期懵懂,成績一落千丈,逃學翹課、打檯球、打架也樣樣俱全,最後在父母決定下,18歲時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修學生班40期,官至上尉,在軍中受一位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預官擰魔術方塊的啟發,感到自己的不足,決定重拾課本。退伍前一年考上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後又考取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並獲法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名稱為《從中共對台統戰看兩航談判》,指導教授為蘇起。

碩士畢業後,曾任台灣省立花蓮師範學院講師、世界新聞傳播學院講師、中國文化大學進修推廣中心主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等。

謝盛友觀察分析,韓國瑜在國民黨初選時無法戰勝朱立倫。盛友初步得出結論:最有希望最大可能是柯文哲(Ko Wen-je),因為他比朱立倫更有官相,古人相信“相由心生”,端正的“心”才會有端正的模樣,所以,都認為能做官者必有“官相”。台北市長柯文哲人氣居高不下,不僅藍綠選民接受度高,日前更受到大陸央視高度肯定,被外界認為2020或許將成藍綠、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對此,柯文哲2018年12月19日受訪時儘管未正面回應,不過卻說,他也是整個台灣社會最大公約數。對於台灣人而言,藍綠都擔任過,不妨換個無黨籍總統一試。

柯文哲1959年8月6日出生於台灣新竹市,現任台北市市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台大醫院急診部醫師、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台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台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台灣的醫師。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宣布參選台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台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台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2018年,參選台北市市長連任成功。

柯文哲曾支持蔡英文競選總統,為蔡組織競選後援會與進行募款,也是小英之友會常任理事。但柯文哲也曾批評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識,內容不夠清楚。

柯文哲曾多次批評中國國民黨,表示與民進黨有共同的戰略目標,就是“台灣人要做台灣這片土地的主人”。

2014年11月7日,台北市長連柯辯論中被問到:“國家的認同立場是什麼?支持台獨嗎?如果當選後會加入民進黨嗎?” 柯文哲回答:“我當選以後不會加入任何政黨”、“台灣政治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藍綠惡鬥。”、“來自228家庭,我有我的背景,但是我常常在思考,難道我們要繼續分裂下去嗎?台灣不能是一個繼續分裂的國家。”、“中華民國就是我的底線,我今天選的就是中華民國首都的市長”、“台灣必須要有一個機會重新開機,暫時擺脫藍綠互斗的泥淖,這種意識型態的對立不斷激起,只是謀求個人或政黨暫時的政治利益,這不符合台灣的長期發展。”

柯文哲在參選台北市市長期間的說話風格是“有話直說、不假修飾”、“庶民氣息的親和力”、“機智幽默的應答對策”、“爭議性言論”、“迴避”等五種風格。

2015年3月30日,柯文哲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中評社三家媒體聯合採訪專門談兩岸問題,共歷時10分鐘。31日,新華社對採訪內容進行了報道,中評社則發表了採訪全文。採訪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柯文哲表達自己對“九二共識”和“一中”的理解,由於這部分內容成為日後討論的焦點,全文引述如下:

    事實上,在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所謂一個中國,它的內容是什麼?這才是整個世界比較關心的。以台灣的現況,事實上不少台灣人民對九二共識的內容仍然是不太清楚的,包括過去的我。我想兩岸來往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符號。因此我認為,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以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這是兩岸領導人必須要去做的。我認為不必太去強調某一個詞句或某一個符號,更應當重視實質的內容,這是我目前的一個看法。

2015年8月18日,台北上海城市論壇在中國上海市瑞金賓館舉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開幕致辭提出“一五新觀點”主張,他說秉持“兩岸一家親”精神及“四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原則,達到促進交流、增加善意目標,並與上海市長楊雄達成“民間先行,政府支持”共識。

2018年5月13日,柯文哲表示他的兩岸論述沒變,並提出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

2018年還沒過,台灣政治人物朱立倫已經表態要參與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德國之聲列出6位媒體討論可能出線的候選人,在台北街頭問問民眾如果明天就是選舉,他們會投給誰?為什麼?

https://www.dw.com/zh/%E5%A6%82%E6%9E%9C%E6%98%8E%E5%A4%A9%E5%8F%B0%E6%B9%BE%E6%80%BB%E7%BB%9F%E5%A4%A7%E9%80%89%E4%BD%A0%E4%BC%9A%E6%8A%95%E7%BB%99%E8%B0%81/av-46892623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