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零售商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在美国涉嫌强奸一案有了最新进展。9月24日,路透社通过梳理报案女生与朋友交流的微信内容,还原了事发当晚的一些细节。如果报道属实,刘强东的处境将不容乐观。
在这批首次曝光的聊天记录中,该女生告知她的朋友,刘强东在她“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行与之发生性行为。报道披露,女生在当晚宴会上喝醉,并开始察觉“这是个陷阱”;宴会结束后,刘强东将她“拉进车”,并开始“动手动脚”,她表示反对,但遭无视。性侵发生在该女生的住所,当时是8月31日凌晨;事后她保留床单作为证据,并接受了法医检查。 刘强东涉嫌强奸案发生后,中国舆论中有人将其与贸易战相联系,猜测这是美国故意“丑化中国企业家” 当前情形对刘强东不利
报道在中国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随后刘强东的刑事辩护律师吉尔•布雷斯波斯(Jill Brisbois)出面回应。她称:路透社的报道与事实不符,“这些指控与我们希望在结案后向公众披露的证据不一致,刘强东先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
布雷斯波斯还说,她不能马上向媒体公开相关证据,“因为我们尊重司法程序,并不想干涉司法程序”。
距离案件发生已经20多天,京东方面也一直声明刘强东遭到“不实指控”。此前,刘强东的另一位律师约瑟夫•弗里德伯格(Joseph S. Friedberg)还曾表示:“有99%的几率,刘强东不会受到任何起诉。”
但路透社的报道发布后,诸多关键细节让更多中国网友开始相信,至少刘强东和该女生发生关系的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美国警方对刘强东一案的描述是“一级性犯罪:强奸既遂”(CSCR-1, CSC-RAPE-COMPLETE)。根据明尼苏达州的法律,一级强暴罪只要最后被定罪,刑期至少12年起。这对刘强东而言非常不利。
有分析认为,如今唯一能够帮刘强东脱罪的可能,就是女方承认当晚的行为是自愿的,只是事后反悔。否则,刘强东被判强奸罪成立的概率很大。
不过,事实究竟怎样,还需要美国检方详尽的调查。9月20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检察官麦克弗里曼(Mike Freeman)宣布,刘强东涉嫌性侵案的初步调查已经结束,目前案件已转交给检方。而检方至今还没有明确公布是否会对刘强东提起控告。
阴谋论遭中国网友调侃
随着更多案情细节的披露,中国网友对刘强东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此前一些为刘强东背书的言论遭到调侃。某种意义上,这引发了舆论内部的反思。
刘强东作为中国新一代商业巨子,白手起家创办京东,在10年时间里完成上市,将其打造为全球知名的在线零售平台,市值约500亿美元。和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一样,他被认为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造就的商业神话之一。
在案件最初曝光时,有不少人感到吃惊,相信“刘强东不会做这样的事”,“一定是栽赃嫁祸”。还有人将案件与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相联系,猜测这是“华尔街资本埋好的舆论局”,目的是“丑化中国企业家,摧毁中国民营企业”。他们认为,刘强东不过是贸易战的牺牲品,“不幸被流弹打中”。
中国内地歌手孙紫晴9月4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后来被广泛传播。她称刘强东为“备受尊重的中国企业家”、“引领世界新商业的时代人物”,认为他是“中国社会正能量的贡献者”,希望所有华人“不要当卖国贼,被外来别有居心的势力、声音所利用”,“继续支持和看好中国京东以及创始人刘强东先生”。 如今,这些言论被中国网友重新翻出,与不断披露的案件细节对照,斥之为“可笑”。
这些被称为“阴谋论”的观点,完全脱离具体事实,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想象,还将事态渲染为国家、民族利益之争,的确很难站得住脚。即使在发布之初,就受到不少批评和嘲讽。
不过,这并不能否认这些言论的危害性。这些观点强行将个案与国家、民族利益挂钩,希望扩大舆论影响,实质则是在煽动和绑架民意。就如近期中国游客在瑞典“受辱”事件中一样,一些中国官媒和网民无条件、无原则地为游客辩护,即使真相越来越明晰,他们仍然不改强硬态度,结果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关于刘强东案的讨论,最终还是要回到法律和道德层面,对它的反思也更多是个案的反思。不可否认,如果刘强东强奸罪名被确认,必然会对京东造成巨大损失,但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强行嫁接显然不妥。就中国目前的舆论形势看,这样不仅无助于厘清刘强东案的事实,也会对评估案件的真实影响造成干扰,甚至误导决策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