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千古名画数阴谋。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这样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该图所表现的清明二字主要是清明节,而不是所谓的“政治清明”。 从表面上看,画家集中概括、客观表现了开封城清明节期间的繁荣景象。但是,他没有粉饰太平,也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而是在描绘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 画家张择端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意识揭示出当时隐藏着的一些社会矛盾,折射出对宋都城防缺失、消防殆尽、军心涣散、文武相争等弊病的担忧,而这个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劲敌正在厉兵秣马,伺机攻克这座不设防的都城,北宋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但是昏庸的宋徽宗得到此图后,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警示含意,未能理解张择端的良苦用心,而是将图转赠给了向太后之弟向宗回。 所以,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就随着北宋的灭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程。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一路上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梁。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兵俘虏,《清明上河图》被金兵掠走,流落到了北方。 从此,《清明上河图》就开始了四次进宫又四次出宫的曲折经历。北宋灭亡后,《清明上河图》第一次离开了皇宫,流落到民间…… 这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和刺客已经潜伏入画,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中: 画面正中央,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船上手忙脚乱,岸边大呼小叫,一片混乱... 山雨欲来风满楼,那时的北宋,已是风雨飘摇,从张择端的故事,可以窥见历史的脚步…… 笔下春风墨未干,城头已似近秋寒。灯窗夜雨几人眠? 一纸江山故人远,半生烟火世情阑。落花影里认归帆。 《清明上河图密码1》就在张择端吟诵的这首《醉木犀》中收尾,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许许多多未解之谜! 这是本不错的悬疑推理小说,推荐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