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八一宣言到皖南事变 下A |
| (下)
A
[要点:中央提示案-直南打石-黄桥战役-白驹会师]
1940年7月1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来安半塔集大田郢召开纪念中共诞生19周年大会,刘少奇在大会上作题为《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的报告,指出: 我们的党已成立十九年了,我们党是有能力继承并忠实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事业的布尔什维克的党。。。 。。。不论公开的与秘密的,武装的与非武装的。。。各种复杂形式的革命斗争,我们的党都经验过了,都有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党员,十余年来一直就没有放下过武器。。。所以我们中国的共产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九年,即已成为共产国际中最好的支部之一。。。 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是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党,是代表着历史上最进步的无产阶级的党,因此,我们是永远不会被消灭的,我们是不可战胜的。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战胜我们的党。。。 为了党的每一个利益( 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与人类解放的利益 )而牺牲奋斗,尽我们最善的努力! 。。。
1940年7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部分内容如下: 英勇抗战的三周年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是必然要崩溃的,中国决不会亡,最后胜利必然属于我中华民族。。。
。。。英美法帝国主义。。。在一贯执行其反苏反共与对德意日让步的自杀政策下,使法国遭受了亡国惨祸,使英国遭受了严重失败。。。帝国主义相互间的冲突没有完结。。。一切帝国主义战争都是屠杀人民的战争,惟有未被卷入帝国主义战争漩涡的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才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与被压迫民族的真正援助者。中国抗战的可靠的朋友,正是苏联与全世界人民。
全中国的同胞们,将士们,各党各派的抗日同志们。。。全国必须加紧团结。。。内战危险必须根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巩固,全国人民必须在蒋介石先生的领导下抗战到底,各党各派的诺言必须实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同胞及友党同志声明:我们是始终实践自己的诺言的。我们在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的宣言:为澈底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土地革命,取消暴动政策,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苏维埃改为地方民主政府等项,我们都已认真执行,从来没有违背。。。我们现在重复声明:在整个抗日战争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时期内,我们将始终执行三民主义的政策。一切责备共产党违背诺言的,完全是恶意的诬蔑。。。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声明:在团结抗战与国共合作期间。。。我们始终拥护蒋介石先生及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国策,始终执行不暴动不破坏的诺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声明:我们约束自己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将其行动限制在战区与敌人后方及陕甘宁边区二十三县境内,而不向其他地方作任何足以引起友军冲突的行动,而在战区及敌人后方则与一切抗日友军协同作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声明:我们继续执行本党六中全会在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所作“不在一切友军中发展党的组织”的决定。。。本党对待一切抗日友军的政策是团结与巩固他们,而不是分裂与破坏他们。。。以求派去猜疑,齐心抗战,而使一切军队同在最高统帅指挥之下担负杀敌致果之任务。
本党同人认为:要克服即将到来的空前的投降危险与空前的抗战困难,必须取消现在存在着的“反共”,“限共”,“溶共”,“防共”,“制共”的政策。。。须知抗战决不能采取既要对外又要对内的两面作战政策,这种政策实无异于自杀。。。
本党同人认为:。。。必须实行抗战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必须承认一切抗日党派的合法存在权,必须召集民主的国民大会,必须废止有害的特务作风。。。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到底! 团结到底!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7月14日,陈毅向中共中央、南方局、新四军军部致电汇报: 江北主力业已集结江都(注:扬州江都区)东北地区,共约八千人。 一、决定整顿一礼拜即向东挺进,在泰兴、靖江、南通、如皋地区建立根据地,以黄桥为中心。这一沦陷地区,无国党主力,仅仅有地方土匪游击部队及伪军,我们有地方党基础,可成为有理有利之发展。(注:黄桥一带是国民政府江苏省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驻地) 二、我们不攻取泰州,一俟两李(李明扬、李长江)中立,我们东进可与两李互相交换情报,两李亦知阻我发展于他不利,在东进发展削弱省韩之后,更可进一步中立两李。 三、东进黄桥,应先求得抗日战斗大小胜利,以发动人民。。。韩、冷与我们争持者,为江南、北交通线的贯通问题。东进黄桥,则韩(、冷)之交通即切断,我之交通则血脉流通。(注:冷指国民政府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辖区为苏南、皖南一带]副总指挥冷欣) 四、东进胜利有可能与省韩恶战,但又可能逼迫省韩向我妥协从而谈判江苏问题。因此,东进口号是:团结抗战,反韩打顽。(注:省韩指国民政府江苏省省主席兼鲁苏游击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 五、东进,决定任务为创造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而斗争,扩大主力到五万而斗争。整个江苏行动方针是:江南取守势,江北取攻势;将来苏北问题解决,再移兵南渡。
自1940年1月至7月,就中共违令扩充部队,不守战区,擅设军区,擅设所谓“抗日民主政府”,私印钞票等问题,及解决中共军队与国民政府军队驻地交错、冲突频繁问题,国共双方进行了反复协商、谈判。
1940年7月16日,经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再次多番商谈、讨论,反复修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上提交《关于陕甘宁边区及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作战地境编制问题的提示案》,并获得通过。该国共问题解决方案通常称作《中央提示案》。《中央指示案》内容如下﹕
壹、关于党的问题中央最后决定﹕依照抗战建国纲领第二十六条之规定。 [注:《抗战建国纲领》第(二十六)条:在抗战期间,于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当与以合法之充分保障。]
贰、关于“陕甘宁边区”问题中央最后决定﹕ 区域﹕为陕省之绥德、米脂、吴堡、葭县、清涧、延安、延长、延川、保定、安定、安塞、甘泉、鄜县及定边、靖边两县之各一部(定边县城不在内,靖边县城在内),甘省之合水、环县及庆阳之一部(县城在内),以上共十八县。(内定边、靖边、庆阳不完整)其全部区域如附图。(略) 名称﹕改为“陕北行政区”,其行政机关,称为“陕北行政区公署”。 隶属及管辖﹕“陕北行政区公署”暂隶署行政院,但归陕西省指导。又区内各县由该区公署直接管辖,不再设中间机构。 组织﹕区公署设主任一人,其详细组织由政府以命令定之。县以下之行政机构,一律不得变更。 政令﹕区内政令,一律遵照政府现行法令办理。 人员﹕区内主任,准由朱总司令德保荐,其所辖各县县长,准由该区主任保荐, 并一律由政府核委之。 驻军﹕十八集团军在陕、甘、宁(的)留守部队,一律撤至该区内。(注:不包括十八集团军的非留守部队)
附记﹕除此一区外,其它任何地方一律不得援例。各方面公务人员以及公物等件经过该区时,不得留难。区内不得擅自发行钞票,区内人民过去有与十八集团军感情不融洽者,一律不得加以仇视。在绥德须设立军事委员会办事处及驻军。
参、关于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作战地境问题中央最后决定﹕ 一、取消冀察战区,将冀、察两省(全境)及鲁省黄河以北(含鲁北36个县)并入第二战区。阎锡山仍任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朱德仍分任副司令长官。。。 二、关于作战指挥,应由战区司令长官禀承军委会命令办理。各副司令长官,应绝对服从司令长官之命实行作战,并不得干涉战区内各省之政治、党务或擅发钞票。 三、为遂行作战便利起见,晋东南方面由卫副长官负责。冀、察两省鲁北及晋北之一部,由朱副长官负责。晋西南方面由战区司令长官直接负责。 关于晋省内作战地境之细部划分,由阎长官统筹呈军委会核定。 四、十八集团军全部及新四军全部,应扫数调赴朱副长官所负责之区域内(即冀、察两省及鲁北、晋北)。并将新四军加入第十八集团军战斗序列,归朱副长官指挥。 五、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须于奉命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前条之规定地区内。 六、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调赴前条规定之地区后,不得在原驻各地设立留守处、办事处、通讯处及其他一切类似机关。 七、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调赴前条之规定地区后,不得变更名义,留置部队或武器弹药于原地。更不得藉抗日民众力量为掩护,秘密武装在原地活动,以免惹起地方纠纷。 八、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在前条规定之地区内,非奉军事委员会命令,不得擅自越出地境线外。又除军事委员会别有命令规定外,在其它各战区以及任何地方,一律不得再有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名义之部队。 九、冀、察两省主席,由中央遴选任命,省府委员得由朱副长官保荐三人至五人。冀、察两省政府暂设在大名、蔚县附近,以便执行职权。
肆、关于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编制问题中央最后决定﹕ 一、十八集团军除编为三军六个师三个补充团外,再加两个补充团,不准有支队(师之编制为整编师两旅四团制)。(注:补充团无正式番号,但有正式饷械) 二、新四军编为两个师(师之编制为整编师两旅四团制)。 三、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应遵守下列各条﹕ (一)绝对服从命令。 (二)所有纵队支队,及其它一切游击队,一律限期收束。编军之后,不得再委其它一切名义,或自由成立部队。 (三)军事委员会随时派员点验。 (四)人事经理遵照陆军法规办理,经费暂以军为单位,直接向军需局请领。 (五)对于所属官兵之待遇,须遵照中央规定之饷章,军事委员会随时派员点验。
7月21日,何、白将《中央指示案》交付周恩来,周恩来随后携提示案返回延安。
《中央提示案》遭到毛泽东的强烈反对。9月初,周恩来自延安返回重庆,提出三点要求: (一)、扩大第二战区至山东全省及绥远一部。 (二)、按照十八集团军新四军及各游击部队全数发饷。(注:当时八路军、新四军仅正规部队已有五十万左右) (三)、各游击部队留在各战区划定作战界线,分头击敌。 变相拒绝了《中央提示案》。
1940年6月初,日军“扫荡”豫东北濮阳、清丰一带(这一带是八路军于当年3月初发动卫东战役从石友三、孙良诚手中夺得的),八路军化整为零地主动撤出了这一地区。6月中旬,日军结束扫荡,返回充州、泰安、安阳等地。6月下旬,石友三与高树勋、孙良诚聚集2.5万人,抢先重回刚刚经历扫荡的范县、观城、清丰、濮县、濮阳等地。石友三所部第39集团军总部及第69军进至濮县城周围;高树勋所部新8军进至濮县西之柳下屯和清丰东南之六塔集地区,孙良诚所属冀察战区第12纵队、游击第2纵队及暂编第1师进至濮县东北之白衣阁、龙王庄地区。
7月2日,朱德命令宋任穷(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129师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与肖华(343旅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发起旨在消灭石、高、孙,夺回三部所据地域的直南讨顽作战(又称直南川讨顽作战)。八路军结成三个纵队作战:冀南的新4旅771团和骑兵团、新7旅20团、新8旅22团为中央纵队,由宋任穷亲自指挥;冀南南下支队,直南新3旅、民1旅为右纵队,由杨得志(冀鲁豫支队司令员,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指挥;鲁西运河支队、晋西独立支队(陈士榘部)为左纵队,由杨勇(343旅旅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指挥。
7月11日战役发起后,至15日即歼灭石友三、孙良诚二部近三千人。
8月初,齐子修(山东保安第五师师长)部千余人从堂邑(今聊城堂邑镇)南进至沙镇,试图策应石友三,被八路军中央纵队击溃。
此后数月,石友三、高树勋、孙良诚三部国军在濮阳附近深沟高垒坚守。八路军时围时打,攻势时缓时紧,期间八路军亦与附近日、伪军发生数次小规模战斗。
1940年8月中旬~10月,彭德怀、朱德等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日军随后加强了对华北地区中共各根据地的扫荡。
按通常的说法,为免于被八路军歼灭,石友三加强了与日本人的接触,并与日军约定协作反共。这些说法基本来自中共与高树勋方面,细节上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明显冲突,要么编造痕迹明显,经不起推敲。石友三和日本人有接触是极可能的,但这种接触是否到了投敌卖国的程度,我不能确定。
12月1日,高树勋与孙良诚合谋,将上司兼结拜兄弟石友三骗至自己驻地杀死,不久石友三的弟弟(堂弟),教导师师长石友信也在军中被杀。国民政府事前授权或事后认可了对石友三的处决行动。
石友三死后,39集团军总司令由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兼任,高树勋升任副总司令,仍兼新八军军长。不久,高树勋与孙良诚因职务之争失和,孙良诚率本部(赵云祥等游击纵队)及部分原石友三的部队南走山东定陶(在荷泽南)。
12月下旬,八路军集中主力向仍据濮阳的高树勋孤军发起攻势作战,歼其暂编第1师(孟昭进部)3000余人,高树勋部被压缩在濮县城及周围四五十里的狭小地带内。
至此,始于7月的“直南川讨顽作战”共歼灭国军7000余人。
高树勋部此后仍在濮阳一带于八路军与日军的夹缝中活动,1942年5月后,高树勋部撤到了陇海路以南(开封、考县一线以南),后又移往豫西。
1940年7月,二度出走新四军10个月之后,叶挺返回云岭。
鉴于盘据黄桥的国民政府江苏省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战斗力弱,易于歼灭占取,且中共在黄桥一带组织基础,群众基础较好,以陈毅为首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经过讨论,制定了移师东进黄桥,以黄桥为中心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决策。(新四军早先自5月中下旬起占据的郭村离日军江防部队很近)
黄桥镇(现隶属于江苏省泰兴市),地处长江北岸的苏中平原,处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
7月25日,陈毅、粟裕兵分三路,远道奔袭,东进黄桥。一纵插到黄桥以北营溪、老叶庄一线,二纵插到黄桥以东,三纵由西向东正面攻击前进。26日及27日,部队通过口(岸)泰(兴)线上的寺港口、缪湾等“两李”防区时,两李所部如约让路,朝天鸣枪,佯作新四军夺路而过的假象。
得知新四军东犯,韩德勤一面电责李明扬为何不阻击新四军,一面命令驻黄桥的江苏省保安第4旅何克谦部自黄桥向北攻击,命令陈泰运税警部队由曲塘南下,南北夹击新四军。(宋子文系统,非韩德勤嫡系,反共态度尚不明显的陈泰运一度被中共视为中间派,而何克谦则被中共视为顽固派。)新四军先在新街以南老叶庄、徐家桥一线击溃陈泰运2个团,歼灭其一个多营。事后,新四军遣还所有俘虏,送还部分缴获枪支。
陈泰运遂表示愿意与新四军合作,承诺在新四军与韩德勤冲突中不支持韩德勤,并将曲塘让予新四军。曲塘位于黄桥以北。得到曲塘后,苏北指挥部命令二纵队攻击黄桥以北的蒋垛、古溪、营溪;三纵队迂回占领搬经镇,截断何部退路;一纵队直捣黄桥,攻击该镇及其以南地区。7月28日,经过一夜激战,新四军歼灭何部主力2000余人,何部特务团400余人在陈宗保率领下起义,编为新四旅第一团。29日凌晨,新四军占领苏北重镇黄桥。
8月初,黄克诚率八路军四纵主力自皖北抵达皖东北。
8月,乘韩德勤部在江北与日军激战之机,新四军向国军作战基地泰兴、靖江、如皋一带进军,多次击败韩德勤军队,接连占领了营溪、蒋剁、古溪等地,并顺势攻取了靖江东北之孤山、季家市、西来庵镇等日伪军据点。韩德勤军队北撤东台。
8月中旬,八路军鲁西军区(肖华为司令员兼政委)部队向鲁南进攻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所在地鲁村,附近的于学忠(国民政府鲁苏战区总司令)部第五十一军“按兵不动,坐观胜负”,14日,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兼任鲁苏战区区副总司令)撤离,八路军攻占鲁村。
8月16日,中原局宣布,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所有进入陇海路南、淮河以北(一说涡河以北。涡河是淮河第二大支流)、津浦路东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中共中原局指挥。任命黄克诚为司令兼政委,并成立军政委员会,黄克诚为书记。 五纵下辖: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彭吴支队)改编的第1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主力改编的第2支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6支队一部合编的第3支队;皖东北地方武装组成的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全军共约2万人。 五纵成立后立即进入苏北淮海地区,很快在韩德勤辖区内建立了8个中共领导的县级政权(“抗日民主政府”),并不断向南面的淮阴、宝应扩张,危胁韩德勤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兴化。 (注:淮海地区主要是指包括淮阴(今淮安)与海州(今连云港)在内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东濒黄海,西连中原,南邻江淮,北接齐鲁,包括了今天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等地,以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
8月下旬,中共在江北沿岸的泰兴、泰县、靖江、如皋四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并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确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中共根据地。在此期间,苏北指挥部政治部颁发了《九月份政治工作方针的训令》,明确提出“准备决战是中心,决战决定一切”的口号。
面对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和淮海八路军第五纵队的南北夹击,韩德勤决定先南后北,先解决兵力较少、立足未稳的新四军陈毅部,夺回黄桥等江北失地。韩德勤集结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部和保安第三旅为右路军于姜堰,集结第117师(欠1旅)、独立第6旅(欠1营)、保安第一旅(欠2营)为左路军于曲塘、胡集、海安一线,命令左右两路于9月4日向新四军发起攻击。然而,右路军二李和陈泰运部接令后按兵不动。左路国军先攻占营溪,再向古溪进兵。9月6日,新四军击溃保安第一旅,复占营溪。战后,新四军释放了该旅被俘副团长以下全部人员,以争取保一旅旅长薛承宗与新四军合作(保一旅在一月后的黄桥战役中逡巡不进,中立观望)。
营溪受挫后,韩德勤下令所辖各部对新四军实施围困封锁。陈、粟决心夺取国军保安九旅张少华部驻守的姜堰。姜堰水陆交通便利,是苏北富饶地区,财税收入多,与曲塘合称“金姜堰,银曲塘”。姜堰同时还是国军后勤补给基地。9月13日,新四军向姜堰国军发起攻击,成功突破姜堰电网防御线,经过一天激战,打掉36个碉堡,攻占姜堰,歼灭保安九旅一千余人,俘虏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军用物资和粮食。姜堰失守后,国军江南江北补给线被新四军切断。
9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于黄桥成立,陈毅为书记,陈丕显为副书记。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王国与大日本帝国在德国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同盟正式成立。
攻占姜堰后,陈毅电函韩德勤,呼吁他停止“反共”,一致抗日,同时邀请各界人士从中调解。韩德勤表示“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先退出姜堰,再言其他”,“新四军必须立即撤出姜堰,经黄桥开回江南,否则无商谈余地。”
1940年9月30日,韩德勤向所辖各部下达《关于在黄桥与新四军决战的命令》。韩德勤的进攻部署是:以嫡系李守维第八十九军(含第33师、新编第117师、翁达独立第六旅)1.5万人为中路军,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从北面和东面进攻黄桥一带;以鲁苏皖边游击军“两李”及苏北游击第八军陈泰运部共1.2万人组成右路军,以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五个保安旅7000余人组成左路军,从西面和东南攻击黄桥一带,并掩护中路军两翼。以上三路国军共计26个团3万余人。
9月30日当天,新四军主动撤出姜堰,撤出前通知泰州“两李”(李明扬、李长江)前来接防。二李立即派所部第一纵队接防姜堰,并再次表示保持中立。同时,陈毅将选自姜堰国军仓库的100多件上等枪械赠送陈泰运,陈泰运表示:如果韩德勤叫他打新四军,他朝天开枪,新四军不必还枪。
二李、陈泰运被陈毅统战后,实际执行韩德勤作战命令的主要是李守维第八十九军(第33师、新编第117师、独立第6旅)1.5万人。
黄桥战役前,韩德勤通电全国,控告中共军队:借抗日之名,曲解主义,阻碍抗战,劫夺民财,实行赤化。此辈心中实无祖国,人兽之分,亦几希矣。 并电告蒋介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决率基本部队为主义为国家奋斗到底。
10月1日,突降暴雨,国军行动受阻。
10月2日,刘少奇电告毛泽东、朱德、王稼样、彭德怀、杨尚昆:黄克诚部主力决心于本月四日开始行动,南下阜宁,并拟继续向盐城推进增援陈毅。
10月3日,雨过天晴,国军开始向黄桥开进。右路二李稍稍推进后即止步,陈泰运亦观望战局,徘徊不前,左路各保安旅或畏缩不进,或进军缓慢,只有中路八十九军孤军推进。黄桥西南10多公里泰兴城的日军出动,开至黄桥西15华里的石梅静观其变。
10月4日,国军中路军从三个方向逼近黄桥:三十三师为左翼,由加力、分界攻黄桥东面;独立六旅为右翼,由高桥南下,攻黄桥北面;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亲率一一七师大部及军部直属独立团、炮兵团居中,由营溪南下,攻黄桥东北。
黄桥新四军有7千余人。粟裕部署,以第三纵队(陶勇部)全部不足2000人守黄桥;以一纵(叶飞部)、二纵(王必成部)近6000人为突击力量,诱敌深入,先行消灭国军战斗力最强的独立第6旅。
10月4日晨,三十三师猛攻黄桥东门;中午,独立六旅自古溪、高桥南下,下午3时进至黄桥北面6华里处,由北向南呈一字长队。新四军一纵二纵伏兵尽出,从西向东进攻,在高桥、周家庄一线将独立六旅截成数段,战至黄昏,独立六旅3000余人大部被歼灭,在抗战中功绩卓著的中将旅长翁达饮弹自杀。期间,独6旅右翼的国军“二李”和陈泰运一直按兵不动,坐视独6旅败亡。独六旅残部退至高桥西南张家庄、八尺沟一带固守。
率117师349旅增援三十三师的李守维行至黄桥东北8、9华里处的野屋基村,得知自己右翼的独六旅被分割包围。李守维下令349旅停止前进,就地构筑工事固守。
三十三师仍在独自猛攻黄桥。5日凌晨,国军一度攻入黄桥东门,但随即被新四军增援部队(来自江南的四团三营)与黄桥内的三纵联合击退。
击溃独立六旅后,新四军二纵从黄桥东北的八字桥迂回三十三师侧后,于午夜占领了三十三师东面的分界。一纵由高桥插向东南,进至刘家堡、西官庄一带。5日上午,一纵、二纵与守卫黄桥的三纵完成了对黄桥以东国军的合围态势。
5日11时半,粟裕命令对三十三师发起总攻。战至下午,三十三师动摇溃退,在新四军第二、第三纵队东西突击下大部被消灭,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被俘。三十三师一部向东北突围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与李守维军部及一一七师349旅汇合,固守野屋基附近村庄。
当晚,新四军再对野屋基国军发起总攻,李守维脱离死战不退的349旅突围,在经过八尺沟河(洼尺沟河)时堕马落水溺死。
10月6日拂晓,新四军分路向营溪、海安方向追击,扩大战果。
黄桥战役自10月3日起至6日止,新四军共歼灭国军主力12个团,保安第十旅全部,保安第三旅、保安第五旅各一个团,共计11000余人。其中第八十九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中将旅长翁达及旅、团长数人溺死、自杀或阵亡,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一一七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被俘。据不完全统计,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三门,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陈毅关于黄桥战役简要经过和主要经验致叶挺等电》,1940年10月7日)
李守维是第三位在抗战期间阵亡的国军军长。第一位是1937年10月16日忻口战役殉国的第九军中将军长郝梦龄将军,第二位是1939年5月7日南昌反攻战中殉国的第32集团军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保将军。
为策应黄桥的新四军,黄克诚、彭明治于10月4日率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南下,日夜兼程,由涟水以北强渡盐河,突破国军防线,击败、击溃、歼灭多支国军,先后占领阜宁、益林、盐城等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则在黄桥战役后,乘胜沿通榆公路(南通至连云港赣榆县)北进,先后占领海安、东台。
10月8日,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并转山东局:我党在华中工作已取得决定的胜利,打开了在苏皖广大敌后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局面。。。请从速即派大批干部来华中苏北,以便巩固这一在战略上极端重要的阵地。
10月10日,新四军和八路军两支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盐城之间的白驹镇狮子口。
此时,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3个纵队12000多人,占据了东台、海安以及(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一带;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3个支队17000多人,占据了皖东北、淮海区、盐(城)阜(宁)区的大部。中共这两支部队基本控制了陇海路以南、津浦路(天津至南京浦口的铁路,今京沪线=京津线+津浦线+沪宁线)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纵横数百里的苏北地区。
黄桥战役后,原本苏北国军控制下的黄桥、营溪、蒋剁、古溪、海安、东台、阜宁、益林、盐城等地,皆被新四军、八路军攻占。这些地区,是国军以极大代价从日军手中夺回,或在日军攻击、扫荡下极力保全下来的。本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划定的苏北游击区为:长江以北、津浦路以东、山东以南,即整个苏北地区(江苏的江北全境)和皖东部分地区。而到了10月下旬,国民政府鲁苏战区副总司令,苏北游击区总指挥,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能控制的区域,只剩下兴化、高邮、宝应三县的部分地区了。
粟裕回忆:黄桥决战胜利,新四军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我方的军事实力已超过国民党军,仅弱于日伪军,在苏北战场居第二位,并且控制了黄桥以北经海安到盐城数百里范围内的几乎全部城镇,随即又打开了(南)通如(皋)海(门)启(东)的局面。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