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狄更斯笔下的英国是如此的贫穷、落后,不公。一部《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身在首都伦敦的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历经无数心酸的故事在全球赚足了眼泪。书中揭露当时英国的许多社会问题,如上层剥削、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不仅让人想到,连首都伦敦都是这样的黑暗,其他地方难道还能好到哪里?
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19世纪的英国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就是这个湿冷、偏僻的群岛国家,在19世纪的时候是遥遥领先世界的,唯一的超级大国。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有着当时“世界工厂”的称号。他同时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倡导者,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在顶峰时期,大英帝国曾经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盖了地球所有经度,太阳时刻都会照耀英属领土,故号称“日不落帝国”。她的语言、文化、制度传播并改造着整个世界;她的信仰、价值观、教育模式甚至体育和娱乐方式至今为止都在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
当时的英国人才济济,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大量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诞生了一批影响世界文坛的著名文学家。如,小说家萨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凯尔夫人与特罗洛普等;散文家托马斯·卡利尔、托马斯·B ·麦考、马修·阿诺得、约翰·亨利·纽曼、约翰·拉斯金以及托马斯·亨利·哈克斯雷等;诗人有罗伯特·布朗宁, 如丁尼生、马修·阿诺得、爱德华·菲兹杰拉德等等。而狄更斯恰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生在大英国旗下、长在帝国幸福中,天生“文曲星护体”的狄更斯并没有成为一名讴歌伟大英国的旗手,反而热衷于揭露抨击社会阴暗面。他的眼中和笔下,祖国的非凡成就从来不是重点。反而是黑暗肮脏的街区、潦倒的失业工人、流浪孤儿、失足女性,无助的老人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组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英国社会。表达了一幅充满痛苦、仇恨和绝望的边缘社会图景。
如果换做现在的观点。狄更斯是一位负能量满满的毒鸡汤作家。对上流社会,他抨击了精英阶层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和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对底层民众,他呼唤劳苦大众进行抗争,争取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狄更斯用一生思考人性的阴暗和社会的不公。
但他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成为葬送他的“罪行”,作品也没有因“不当言论”而被当局消灭,反而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在死后,他获得了最高的哀荣——被安葬在西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弗朗茨·梅林指出狄更斯“对社会生活一切最重大的问题的‘集中注意’”,强调狄更斯“那颗诗人的心……永远和穷苦不幸的人在一起。”
抨击时代、鞭挞社会的狄更斯为什么反而能赢得时代和社会的尊重和英国政府足够的包容?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面都会存在着阳光照耀不到的暗角。伴随光明而来的,必有黑暗。暗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知道光的可贵;而不是教人自暴自弃的在黑暗中沉沦。不要成为曼德拉所说"习惯了黑暗,你便会为黑暗辩护"的那种人。
幸福生活不是源于“皇恩浩荡”。我们劳动,我们创造,我们上税,我们有权选择阳光下的生活。国家本身不生产价值,它是民众创造出的价值的搬运工。马克思推崇的国家应该是一个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廉价政府所以,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国家向好的时候批评它,在危难的时候拯救它。
狄更斯揭露黑暗,是因为向往光明;他挖掘丑恶,是希望呼唤美好;他抨击不公,是企图觉醒民众。也正是因为有狄更斯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让英国政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批评变成完善社会制度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使这个国家历经百年长盛不衰。
原创:(博主)大山 |人过50网 2019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