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法师的问题>
读经「路10: 25-37」“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在路加福音第十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因律法师的问题,引出了“永生”。有一个律法师为试探耶稣问:“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可是那个律法师不是虚心地请教耶稣,乃是要试探耶稣。律法师的问题是:“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表明他认识“永生”的重要性,可是他却认为自己应当作什么来赚取永生。世上许多宗教都鼓吹靠行为赚取永生。佛教教导人要积德行善,这样在轮回中有个好的归宿。伊斯兰教徒每年要到麦加朝圣,每年有一个月要守斋戒,但他们不能保证每个教徒都进天堂,但声称圣战殉道者必得进入,于是成为鼓动暴力的宗教基础。犹太教也是想靠遵行律法承受永生,这个律法师的问题就是一个代表。这也说明人对死亡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并都有追求永恒的倾向。传道书3:11说: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这里提到的永生,就是人心中渴望永生的基础。希伯来书9:27又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这里提到的审判是人对死亡恐怖的根源。这里主耶稣知道律法师心中的意念,就反问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对于律法师的标准答案,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人若真的能作到以全人来爱神,并且爱邻舍如同自己的话,就可以承受永生。问题乃在于人根本无法作到这个要求,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3:20),所以人不能靠着行律法来“承受永生”,律法乃是要“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3:24),好“承受永生”。因此罪人不需要作什么,只要相信接受耶稣所成就的,就得永生。不是因为基督的救赎廉价,乃是因为太贵重,代价太大,没有人付得起,只有接受,接受神白白赐给的礼物和恩典。“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可是这位律法师听了主的话后,为了证明自己有理,便问,“谁是我的邻舍呢?”因此耶稣就讲出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主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在这比喻中的祭司和利未人,看见那个落在强盗手中给打个半死的人躺在路上,都视若不见地从旁边绕过。他们正像耶稣所批评的法利赛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太23:23)。而那个被犹太人所蔑视的撒玛利亚人,他却将神的律法在自己的生命中活出来。他看见就动了慈心,施以援手,并救助到底。这个落在强盗手中的犹太人连他自己的同胞都撇弃他,而这个撒玛利亚人竟然搭救他,照料他。这个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家所公认的律法总纲爱神与爱人,却完全没有作到,反而是犹太人所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却真正的实践了这律法。讲完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后,耶稣就问他:“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律法师别无选择,因为只有一个答案:“是怜悯他的。”耶稣就说,“你去照样行吧。”这是耶稣对所有自称是神的子民之人的吩咐和命令,所以这不单单是对那个律法师说的,也是对今天的你我说的。基督徒不是靠行为得救,但得救之后要有好行为。可是这位律法师,却看不见自己生命的可怜和危险。但愿我们今天都不要落在律法师的危险中,认为自己可以作什么才可“承受永生”。我们要知道,信靠耶稣,接受祂作我们的救主,我们就必得永生。我们还要依靠圣灵所赐下能力,使我们能够靠着神行善!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