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江瑟瑟”还要做解释吗?
本来没有什么话可说,可是白居易《暮江吟》有人把“半江瑟瑟”解释为水波的碧绿,如此一来似乎说上几句也不是坏事。
诗歌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人们有兴趣有闲心来生发一下,没有任何可以厚非的。对诗歌的理解,望文生义也罢,牵强附会也罢,无中生有也罢,都无可厚非。比如说你要解释瑟瑟为水波的碧绿,那是你的见解,没有什么可笑的。不是有人用弗洛伊德的性暗示来研究唐宋诗歌吗?。
我们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此解释白居易《暮江吟》即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黄昏时分,落日余晖,秋风穿行江面。白居易可以说是捡了个现成。我觉得他正是看见了眼前的的一切,于是信手拈来写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瑟瑟,显然是它的原意,即动摇貌。人们评价好的文章常常说: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那风并非就是大块大片了无余地,风可以是回旋缥缈忽然左右的。留意自然现象的人很容易发现在水面行走的风留下的不寻常的印痕,在白居易眼中的九月初三的黄昏,他确实看见了一半殷红(火红?金红?血红?)的平静江面,而另一半却在风的鼓捣之下成为了粼粼流荡的江波,我觉得白居易可能会理所当然地把光与露珠与抬头看到的有那么点与我在一千一百九十八年之后的九月初三的新月——一弯香蕉般的月亮连在了一起,于是,他写下了《暮江吟》。
红楼梦里面黛玉与湘云联句,野鹤飞过,给了湘云灵感,捡到了一个天成——寒塘度鹤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也是王维留心拾来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