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愛心幫助的博客  
一名偉大的名人曾經說過,人的一生很短暫,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https://blog.creaders.net/u/2352/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愛心幫助
註冊日期: 2009-04-22
訪問總量: 4,004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5.12 大地震周年後安縣(被人遺忘
· 5.12 大地震周年後安縣(被人遺忘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5.12四場地震一周年】
· 5.12 大地震周年後安縣(被人遺忘
· 5.12 大地震周年後安縣(被人遺忘
存檔目錄
04/01/2009 - 04/30/2009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5.12 大地震周年後安縣(被人遺忘的苦難角落)農村現況———內附最真實的
   

5.12 大地震周年後安縣(被人遺忘的苦難角落)農村現況

 

           (愛心人士請伸出您的援手, 直接賑災到災民手中)

 

           (愛心人士請伸出您的援手, 直接賑災到災民手中)

       注:安縣離震中北川縣50公里, 由於地處偏僻, 賑災款遠比都江堰市少很多

我叫黃紹和,是四川省成都市一名退休女職工。於1969.1月下鄉到四川省綿陽地區安縣樂興公社雙河大隊四隊當知青。在歷時四年的艱苦農作生活種,和這兒的農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片土地成了我的第二故鄉,土地上的人們則是我一生牽掛的鄉親。返城後的三十多年中我多次回鄉並盡力幫助鄉親們解決一些困難,他們以及子女來成都也常來我家做客。

無情的2008.5.12大地震,安縣不幸位於重災區,我的鄉親們遭難了。國慶期間我攜兒子,兒媳開車探望,災情的嚴重仍使我揪心.地震當時正值插秧農忙,人們大家下田去了,全組死1人傷2人,死傷比一些重災區輕一些,但地震使全組72戶人家中近一半—35戶人家房屋垮塌,失去生存住所,25戶房屋局部受損,必須加固,此外人們的糧食,衣被,生活用品,農具,家俱,牲口都受損嚴重。下面主要介紹35戶房屋全部垮塌人家情況,糧食和衣服由於去年有收成,政府和各界援助,堅強的鄉親們尚能克服。住的是按每戶領的一個約7-8平米的帆布地震蓬,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擋雨遮風尚可,棚內無水電,更無法做飯,地面是泥土,下雨後全是稀泥,夏天棚內熱到50攝氏度,冬天冷到零下。他們大多在此蓬內已住了近一年了,生活十分不便與艱難,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建房資金。政府對必須重建房的人家按戶口每戶給予1.6---2.3萬元補助,但是維修能達到抗震最簡單的住房需要6-8,這對35戶人家來說是很困難的.他們的住房多為土培房,即直接採用碾壓得泥培做牆磚,這也是房屋垮塌的重要原因. 而且其中的家庭成員多有老弱病殘,平時就只能不餓肚子,在大災面前更是需要幫助的弱者.近幾天,我經過到該地區的調查以及親身感受,排列了其中最困難的九戶人家. ( 付圖片介紹)

1, 黃平,男,約40歲,本人患長期的腰椎病,在多年的治病中已花去家中的所有積蓄,基本失去勞動能力,二個孩子尚小,無生活自理能力,在此次的地震      中房屋嚴重倒塌,無能力修復,現依然住在抗震蓬中,生活十分困難。

1, 黃平,男,約40歲,本人患長期的腰椎病,在多年的治病中已花去家中的所有積蓄,基本失去勞動能力,二個孩子尚小,無生活自理能力,在此次的地震      中房屋嚴重倒塌,無能力修復,現依然住在抗震蓬中,生活十分困難。

 

2, 韓華秀,女,70歲左右,年老體弱多病,丈夫去世多年,現和兒子一起生活。兒子又在此地震中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境困難。

3, 黃尚華,男,夫婦二人已近70歲,體弱多病,無子女,在此次地震中房屋嚴重倒塌,現無家可歸。

4, 王鳳碧,女,近70歲,丈夫病逝多年,患嚴重的關節病,無勞動能力,兒子弱智,一直是全組中最貧窮可憐的人家,現房屋全毀,無家可歸。

5, 王正貴,男,40多歲,母親在此次地震中不幸去世,此人體弱多病,加上多年來累計的醫療欠款,房屋又在此次地震中全部倒塌,無家可歸。

6, 鄧明秀,女,近70歲,丈夫去世多年,原在外地打工的女兒處居住,現女兒失業,她返家中後家中已一無所有,體弱多病,原住土培房,全垮。

7, 王正福,男,60多歲,兒子患嚴重骨髓炎,巨額醫病費用使一家人一貧如洗,本人勞力差,原住土培房全垮。

8, 於永秀,女,近70歲,本人失業,兒子長年患病,原住土培房,全垮。

9, 任正富,男,70多歲,失業,無勞力,原住土培方,全垮。

 

以上材料以我的良知和人格擔保全部屬實。衷心希望愛心人士能幫他們一把,把住房建起來,讓他們走出地震的陰影,開始新的生活,在這裡我替他們謝謝你們了。

 材料提供人:黃紹和    Huang Shaohe , 聯繫電話:  Tel: 011862884355630   Mobile:0118613688010811

 捐款方式:( 由於農民所處地偏, 信用社不辦理外匯服務, 如寄私人支票, 他們需到綿陽市去存取)

1, 私人支票

 

姓名

四川省安縣樂興鎮雙河村四組

To: P.R. China    post code : 622659

 

 

 

2, 支票或者直接匯款至賑災總負責人

Huang Shaohe 黃紹和

Huang Shaohe 黃紹和

 

成都市成華區祥和里225282單元4P.R. China, 610020

開戶行:中國建設銀行成都第六支行: 卡號:6227 0038 1193 0139 555   戶名:黃紹和 

為了保證所有的捐款全部能到達指定的受助人手中,我準備讓他們每一人在鎮上農村信用合作社開辦一張他們本人的存摺,我將捐款在成都兌換成人民幣(複印兌換憑證)後,分別再存入他們各自的存摺,然後在信用合作社打印出存款明細作為收款憑證,收款人確認收到捐款後再開具一張收條一併回寄給捐款人。( 這樣可以免去災民去綿陽市的舟車之苦)

以下是已收到的來自紐約的捐款: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以下是已收到的來自紐約的捐款: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為了保證所有的捐款全部能到達指定的受助人手中,我準備讓他們每一人在鎮上農村信用合作社開辦一張他們本人的存摺,我將捐款在成都兌換成人民幣(複印兌換憑證)後,分別再存入他們各自的存摺,然後在信用合作社打印出存款明細作為收款憑證,收款人確認收到捐款後再開具一張收條一併回寄給捐款人。( 這樣可以免去災民去綿陽市的舟車之苦)

以下是已收到的來自紐約的捐款: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以下是已收到的來自紐約的捐款: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Mark Chen: $200.00 (NYU  Law School) Tel: 917-207-9371

 

 

 

Ying Shen: $200.00 (中美電腦) Tel: 718-886-2202

Li Lei: $100.00 (中美電腦) Tel: 646-286-0006

Wang Zhaoyong: $100.00 (Findlay University) Tel: 616-706-3269

Wang Zhaoyong: $100.00 (Findlay University) Tel: 616-706-3269

 

Li Lei: $100.00 (中美電腦) Tel: 646-286-0006

Wang Zhaoyong: $100.00 (Findlay University) Tel: 616-706-3269

Wang Zhaoyong: $100.00 (Findlay University) Tel: 616-706-3269

 

 

Ru Shen: $200.00 ( Texas University) Tel: 254-462-3682

附災民照片:

1

2

3

4

5

6

7

8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