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行程就是游览萨尔茨堡老城,这个处处流淌着一份优雅的音乐情绪的音乐之乡。“萨尔茨堡(Salzburg)又译作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音乐大师莫扎特出生在这里,这里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音乐之声》的故事就是在这座美丽的城镇和周边取景拍摄的。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这个城市可看的东西很多,一天的时间我们几乎走遍了老城的重要景点,也品尝了许多不容错过的美酒美食,所以这篇的篇幅会有些长,图片也超多。萨尔茨堡是无论在视觉上还是感官上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值得细细地去回味。 早上起来外面还是下雨,号称“雨城”的萨尔茨堡果然名副其实。我们在酒店买了公车的daypass,出门就有四路车直接到米拉贝尔公园。 米拉贝尔宫和花园(Mirabell Palace and Garden)最初是萨尔茨堡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1606年为他的情妇莎乐美(Salome Alt)修建的行宫。当时以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尔滕奥宫”,沃尔夫·迪特里希的继任者马尔库斯·西蒂库斯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将其改名为“米拉贝尔宫”,“米拉贝尔”是个意大利女名,意思是“惊人地美丽”。 这座奢华的巴洛克风格宫殿,现在是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室,还有一座作为萨尔茨堡婚姻登记处的大理石厅,通往登记处的台阶栏杆上雕刻的都是爱的天使,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浪漫的登记处。我们今天也刚好赶上宫殿里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不对外开放,很遗憾不能参观。 宫殿外面就是著名的米拉贝尔花园。这个花园之所以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每一位熟悉电影情节的人一定会认出这里的跃马喷泉、林荫道、小矮人雕像,等等。这里有好多专门是追溯《音乐之声》之路的旅行团,当然参团人以老年人居多。既然到了《音乐之声》的圣地,就一定要了解一下这部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 。影片上映后当年票房达到1.59亿美元,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写下了好莱坞影坛历史性的一页。 我们是从公园的北门进去的,北门外面是个绿荫公园,一进北门就是《音乐之声》当中玛利亚和上校的七个儿女们唱的“Do-Re-Mi”结尾处的台阶。 公园的地形图 (从网上找来的,谢谢原图作者) 从北门进来,这里也是眺望萨尔茨堡要塞的一个不错的角度,但此时烟雨蒙蒙,有些看不清楚。 跃马喷泉 喷泉的另一侧有个台阶,上去就是小矮人花园 绿藤盘绕的林荫道 与林荫道平行的左侧的一条直直的大道,一直通向公园的南门,大道的左侧是个玫瑰园。此时因为下雨,景色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无心恋战,直接就从南门出去了。后来傍晚从老城回来的时候,雨过天晴,我们又顺道重游了米拉贝尔花园,弥补了此时的遗憾,精彩稍后呈现。 这个南门的雕塑也是在电影中出现的 从南门出来,随着人流往河边走,左手是建于1695年的三一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 右手居然就是巴扎尔咖啡馆(Café Bazar)694 ,由于男高音歌唱家托马塞利死后将托马塞利咖啡馆(Café Tomaselli,是城中最古老的咖啡馆)遗赠给了长子,心中不服的次子就在河对岸另起炉灶,开了这家巴扎尔咖啡馆。前者是乐迷和音乐家的聚会总部(莫扎特在生前经常光顾),后者则成为了演员、作家和戏迷们碰头的地方。据说她家的malange咖啡灰常有名。 但我们感兴趣的却是Café Bazar旁边的这家沙赫咖啡馆(Café Sacher)里的奥地利国宝级的沙赫蛋糕(Sacher Torte)。(图片中粉色建筑旁边的那个奶白色建筑就是Café Sacher) 都说奥地利的巧克力蛋糕是世界上最棒的。能为这个国家如此争脸面的,是当仁不让的沙赫蛋糕(Sacher Torte)。而若要品尝顶级中的顶级,自然是要去它的诞生店——沙赫咖啡馆(Café Sacher)。据说茜茜公主当年就钟情于沙赫蛋糕,看来茜茜当年绝对是个顶级吃货。 Café Sacher里装修极其奢华考究,吓得我们没敢在里面吃(有了之前在罗马摆谱被宰的教训,再不敢造次),买了一包著名的沙赫蛋糕带走。(备注:享用沙赫蛋糕的最佳方式,是搭配一簇无糖生鲜奶油,以及一杯Sacher家的茶或咖啡。也推荐品尝一下店家特制的酒味咖啡Sacher Kaffee with alcohol) 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茨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河边的雕塑
我们从莫扎特桥和锁桥之间的那个通车的桥过到河对岸,刚好就是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 从桥上回望,那个粉色的有罗马式圆屋顶的是Bazar咖啡。 烟雨蒙蒙中的萨尔茨堡要塞 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是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这条街上的9号,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73年离开萨尔茨堡去了维也纳,现今莫扎特出生的楼房中是莫扎特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就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故居,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其实虽然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成就很高,但当他在世的时候,特别是他离开宫廷教会,成为自由作曲家以后,一直受到打压,一生穷困潦倒,在3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最为离奇的是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好重病,等到几天后妻子病好,已经没人说得清他到底葬在了哪里,因此,维也纳那个所谓的墓地里面不一定真正是莫扎特的遗体。但更为讽刺的是,待他死后,却被充分利用了剩余价值,尤其在萨尔茨堡,各种玩偶、食品,莫不打着莫扎特的名义在销售。 这里的特产就是莫扎特球,是一种巧克力球,包装上有莫扎特的头像,里面有各种口味 店里有趣的莫扎特玩偶,以及Cafe Mozart 粮食胡同不宽,两侧古色古香的房舍几乎都是商店,精品店、纪念品店、旅店、餐厅林立,是最能够反映出中古时代欧洲风貌的一条小街。每座建筑的立面上都清楚地写着建造的年代,最为醒目的是每家商号都有自己的招牌。招牌是用金属打造出来的,保留着16世纪的风格,铁艺招牌点缀着大街两侧,令整个街道充满了古典韵味,各种造型的招牌都是一件不菲的艺术品,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成为萨尔茨堡老城区一道独特的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然后我们来到莫扎特广场(Mozartplatz / Mozart Square),位于主教广场东北侧,广场上的莫扎特塑像由萨尔茨堡人捐款于1842年9月5日落成,莫扎特的两个儿子出席了落成典礼。1997年萨尔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塑像前面的地面上的刻字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 主教广场(Residenzplatz),位于萨尔茨堡老城的中心,道路四通八达。广场南侧是萨尔茨堡大教堂,西侧是大主教故居和画廊,东侧是萨尔茨堡博物馆。 八角形钟楼的建筑是萨尔茨堡钟楼(Salzburger Glockenspiel), 这座钟楼建于17世纪末,钟楼上的大小35个钟组成了3个八度的半音阶。每天的7点、11点以及18点人们可以聆听到钟声演奏的莫扎特Don Giovanni的小步舞曲。 广场正中央的大喷泉:这座巴洛克式喷泉高15米,它是于1658至1661年间用萨尔茨堡附近的温特山上的大理石所建造的。壁石上围绕了四匹喷水的海骏马,在上边的三位巨人肩膀托负着硕大的石盘,石盘上的大鱼以有力的鱼尾把另一个石盘往上托高,位于最上层的是海中之王人鱼Triton,正从他的号角中吹出高高的喷泉。 广场上的观光马车 大主教官邸和大教堂之间有个连接两栋建筑的小连廊,有很多拱门,从这里穿过去就到了教堂广场。 萨尔茨堡主教座堂(Salzburg Cathedral)是一座17世纪的巴罗克风格建筑,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在此地接受洗礼,大教堂最初的建造时期可追述到公元774年,刻在门栅栏上的年代标志记录了774、1628、1959三个年代,记载着三次修葺的年份。在教堂正立面上有四座巨大的圣徒雕像,三扇镀铜大门象征着忠实、希望与慈善。 教堂内部为清爽的白色,可容纳约一万人。中堂的顶部绘画内容为耶稣的生活与受难,而71公尺八边形圆拱顶的壁画则是旧约全书描述的事迹。 虽然没赶上一年一度的音乐节,但大街小巷也是处处能感觉到音乐的气质。 从教堂另一侧的小连廊穿过去就到了集市广场(Marktplatz),广场上最醒目的就是那个站着一个小人的大金球,金球旁边的地面上有一幅巨大的国际象棋棋盘。 走着走着就饿了,于是到莫扎特广场边 Gasthaus Zwettlers吃饭,这家店排名第八,我们点了奥地利特产土豆汤,牛肉汤,还有心肺,香肠等,老实讲,味道很一般。 然后去圣彼得修道院(Stift Sankt Peter),圣彼得修道院建于847年,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修道院,被学者们研究认为是德语地区最早的修道院之一。 此处吃货的重点是圣彼得酒窖餐厅(St. Peter Stiftskeller),餐厅由修道院经营,开业于803年,已经拥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提供萨尔茨堡当地的传统佳肴,还有奥地利著名甜点“萨尔茨堡蛋奶酥”(Souffle)。我们刚吃了饭,此时就是奔这个蛋奶酥来的,这回别无选择,必须坐到里面去吃了,因为这个点心要现做,至少等上20分钟。餐厅里面超级奢华,招待都是领结燕尾服,看左右的菜肴也十分考究,但也有如我们一般只是来品尝这个蛋奶酥的。 20多分钟过后,超大的一盘蛋奶酥端上来了,造型如三座山峰,代表了城内的Moenchsberg、Kapuzinerberg和Gaisberg三座山,很别致诱人。从口感上来说,细腻绵密,配上草莓味的奶油,添了一份水果的清爽,的确是人间美味。可就是这分量太足了,我们两人拼命吃,到最后感觉实在甜腻只好忍痛弃之,感觉四个人吃这一份刚好。
吃完出来,天终于晴了,此时两点多,刚好乘缆车登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 / Hohensalzburg Fortress),萨尔茨堡要塞可说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老城区山上,历史悠久,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许多统治过萨尔茨堡的大主教和君主都住过该要塞,里面有华丽的客房,还有拷问室、盐堡博物馆及木偶博物馆。 登上塔楼看萨尔茨堡全景 下了缆车,从出口往左手走,在铁栅栏门里是圣彼得修道院的墓地,电影里上校一家逃走时躲避党卫军的镜头就在这里拍的。 之后我们又坐车去奥古斯丁啤酒酿造厂(Augustiner Bräu)喝啤酒。 路过Pferdeschwemme洗马池,建于1700年,最初是当时的皇家马厩建造的蓄水池。中间有尊叫“驯马者”的雕像。 奥古斯丁•布劳啤酒馆(Augustiner Bräu)是奥地利“啤酒之都”萨尔茨堡最著名的酒馆和酿酒厂,它拥有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大厅,啤酒都用半升或一升的大酒杯装。大厅四周有卖各种小吃的店铺,我们巡视一圈,没有想吃的,就每人点了半升扎啤,边喝边体验奥地利的啤酒文化,大厅里,庭院外,熙熙攘攘的人,大家或坐或站,大口喝酒,大声说笑,怎一个畅快了得!喝完酒,坐bus回河边。 沿着河边走到Mozart桥,这个也是电影的一个取景地。 从桥走到河对岸,再回到米拉贝尔花园,此时雨过天晴,花园欣赏起来格外赏心悦目。 喷泉周围有四组神话主题的雕塑,是意大利雕塑家莫斯托的作品。四组雕塑分别代表了: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着海伦从水面去;土——冥王普路托诱拐普洛塞庇涅到地底;风——大力士赫剌克勒斯高举巨人在风中;火——特洛伊勇士埃涅阿斯从火城特洛伊将父亲扛在肩上拯救出去。 这里的国人,亚洲面孔尤其多。 然后为了不留任何遗憾,我俩又坐bus回老城中心的Triangle 吃奥地利名菜清炖牛肉,牛肉还可以,就是那个面团子不好吃,不知道为什么总用这个配菜,后来查了一下,原来这东西叫Knoedl,是用面包屑鸡蛋混合调料洋葱做的面球。 吃完,感觉一天圆满,坐车回酒店,已是晚上八点多。趁着等公车这会儿,我又到挂满了同心锁的桥上走走,不知这一个个的锁是否能将两颗心牢牢地锁住。 夕阳下的萨尔茨堡美丽如此!挥挥手,与音乐之都暂别,没带走一丝云彩……
2016自驾德奥(21)—国王湖和Ramsau 2016自驾德奥(20)—巴德伊舍和圣沃尔夫冈 2016自驾德奥(19)—最美的小镇-哈尔施塔特 2016自驾德奥(18)—大钟山冰川公路 2016自驾德奥(17)—Swarovski的水晶世界 2016自驾德奥(16)—因斯布鲁克(Innsbruck) 2016自驾德奥(15)—画册上的米腾瓦尔德 2016自驾德奥(14)—彩绘的上阿默高 2016自驾德奥(13)—林德霍夫宫和艾塔修道院 2016自驾德奥(12)—雨中的菲森(Füssen) 2016自驾德奥(11)—童话世界,天鹅堡 2016自驾德奥(10)—Landsberg am Lech和维斯教堂 2016自驾德奥(9)—奥格斯堡(Augsburg) 2016自驾德奥(8)—丁克尔斯比尔(Dinkelsbühl) 2016自驾德奥(7)—魏克尔斯海姆宫(Weikersheim) 2016自驾德奥(6)—罗腾堡(Rothenburg) 2016自驾德奥(5)—纽伦堡(Nürnberg) 2016自驾德奥(4)—班贝格(Bamberg) 2016自驾德奥(3)—玛利恩堡 2016自驾德奥(2)—一个人的维尔茨堡 2016自驾德奥(1)—初见维尔茨堡 2016自驾德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