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跟世界接轨,跟西方文明国家看齐,以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国曾经搞过一系列的国家级评选活动,说要发动全民投票、评选出中国自己的“国宝”、“国花”、“国鸟”。 “国宝”的意见比较集中,熊猫,“国花”暂且不论,国鸟的评选甚是热闹。中国地大物博,提什么的都有,什么孔雀、丹顶鹤、白头翁、天鹅等等算是比较靠谱的,猫头鹰、乌鸦、燕子、喜鹊、黄莺、带有调侃意味,还有提麻雀的、按说就是瞎捣乱了。 有人提凤凰,但是龙和凤凰都是民间传说的神话动物、神鸟,当作吉祥物崇拜还行,当做国鸟有损“文明国家”的名声,故一开始就被大多数人否决。 有一阵儿大唱什么中国龙、中国心,又出来个“中国龙芯”,都属于这一类,不符合“文明国度”的要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龙之说再也没人信了,没人唱了,活脱脱一头中国驴!驴也不像话,所以才有了习SB的“中国民族复兴梦”,做好梦总比“封建迷信”略强。 没想到,最后统计下来国鸟选“麻雀”的,居然最多!说是“麻雀”苦大仇深,受过残酷的迫害,理应为麻雀平反。麻雀做国鸟,当之无愧!最后,所谓选国鸟只好不了了之,至今中国也没个国鸟,挺丢人。 说到“麻雀”,中国搞过一次全国规模的“哄麻雀”群众运动,“全民皆兵”对付麻雀,历时一个星期之久,轰轰烈烈,仅次于“全民炼钢”的大炼钢铁运动。那是我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吧。“哄麻雀”是和“除四害”、“讲卫生”运动连在一起的,“四害”包括: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拍板。据说后来改成了“苍蝇、蚊子、老鼠、臭虫”,其中的“臭虫”在南方改为“蟑螂”,反正是“伟大领袖一开口,全国人民跟着走”就是了,您想,领袖语录里连“忙时吃干,闲时吃稀”都有,您还瞎操什么心哪。 那时,“哄麻雀”算是群众性集体运动,打苍蝇、消灭苍蝇可不是,维持了很长时间,而且人人动手,见一个消灭一个,学校里的学生虽然不下指标,但是,谁打得苍蝇多,老师、学校就会提出表扬,给予嘉奖(不过就是一张破纸)。我身为中队、大队长,这种事儿岂能落后。家里消灭的苍蝇,都被我收集起来,装在一个墨水瓶里,第二天上学以做报数凭证。那年月,小空瓶儿、旧纸盒子等等都是宝贝,为了一个空墨水瓶儿,费了我好大劲儿。劝说同院儿的大肚三儿,两个人的各自的半瓶墨水儿放在一个瓶儿里,腾出一个装苍蝇!为这,大肚三儿还老大不愿意,说是我用的墨水儿比他多,不公平,白送他一个破玻璃球儿才算完事儿。 不过不管我怎么努力,交苍蝇的数量老赶不上瘦鸡狼!心里别提多别扭了。瘦鸡狼,一个小队长,每次次上交死苍蝇的数量都是第一,又一次居然上缴了4、5十只,受到辅导员嘉奖,把他得意的,走路都趾高气昂的。通过一番努力,包括套近乎、答应他在竞选中队长时帮忙等等,这小子,终于说了实话,并让我一定保密!原来,他家附近,有一个“公共厕所”,苍蝇特别多,特别好打!原来如此,要不说:秘密一说破,傻瓜也会乐。这么简单,谁不会呀? 之后,我瞄准了一家离我家最近的公共厕所,没事儿就带着苍蝇拍子、墨水瓶儿到公共厕所附近转悠,找苍蝇,打苍蝇,夹死苍蝇的小竹夹子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有一次,还碰上了二丫儿姐,二丫儿姐一向对我不错,帮助我在女厕所打死了好几只。…… 除去打苍蝇,还有“消灭老鼠”,那跟我们就关系不大了。不过我父亲可是抓老鼠的高手儿,不用说有“消灭老鼠”运动,即便没有运动,家里的老鼠也被父亲消灭得干干净净。每次一听到家里有老鼠活动的声音,比如半夜“吱吱”叫、在“顶棚上”有老鼠跑的声音,就知道有老鼠了。父亲用一个破旧大碗,碗的一边儿用一根铅笔粗细、一寸左右的小木棍儿支起来,木棍儿的底部缠着细铁丝,铁丝的一头插上一点儿吃的东西,比如剩馒头、剩窝头,上面摸点儿香油,吃的东西正好在大碗中央,老鼠闻香而至,一吃食物,带动铁丝,碗当即扣下,把老鼠扣在碗里!……之后的取老鼠动作,我都不敢做,家里只有父亲敢! 手按住大碗沿地面连移动带转,当有老鼠尾巴尖出现在碗外面是,迅速用碗边儿按住,之后用脚踩住鼠尾,再慢慢用力,用碗边儿将老鼠压死或压个半死,就可以开碗,将死老鼠取出……极端残忍,令人目不忍视,谁让老鼠是“四害”呢?该死。 有一次,我把灭鼠过程讲给二丫二皆听,吓的二丫儿姐尖声高叫:“哎呀妈呀!大宝,别再讲啦,吓死姐姐了,我可不敢看!……”我心里就偷着乐。 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童年,孩子眼里,什么都是“玩具”一点儿不假。我曾经给人家照看过两个小男孩儿,这小哥儿俩,走在街上,见了垃圾桶也要上去踢一脚!还照看过两个小女孩儿,一个蚂蚁窝能够玩儿上半天。这说得是现在,五花八门、各种无奇不有的玩具应有尽有,尚且如此,更不要说50年代了。所以,从孩子的角度讲,没有什么“好玩具”、“高级玩具”与“破玩具”、“低级玩具”之分。只要他觉得新奇、好玩儿就行。 自己动手做玩具,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因为那使他们一种成功感。玩儿起来更高兴。当然,穷有穷的玩儿法。 最普通的是折纸,用烟盒叠三角,用书本纸叠元宝,然后比赛“扇三角儿”、“扇元宝”。赢了的三角、元宝就越来越多。 用来“扇”和“拍”的还有一种叫做“洋画儿”的东西,需要买。一般一两毛钱一大张。一张大硬纸板儿上,印有将近50张左右的小画片儿,每个画片儿长一至二寸,宽有一寸。一般是小说或神话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比如,梁山好汉108将、全套封神演义人物、隋唐演义、西游记故事情节、红楼梦故事及人物、三国主要人物、故事等等。一套“一大张”洋画儿相当于一部小说!非常吸引人。以至于长大以后,几乎所有古典文学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人物都记得非常清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洋画儿”。 比如梁山108将人名、绰号全部都知道,一个不落。隋唐演义第一到第十八条好汉,各个知晓。不过我很长时间不明白,为什么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秦琼只是第16条好汉,而草莽英雄单雄信才是第17条好汉。为此经常和瘦鸡狼、巴黎、白胖子争论不休。最后还是瘦鸡狼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说是前若干条好汉,都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先后死掉了,最后只剩下秦琼武功最高,还侥幸未死,才做成了兵马大元帅,说得还算有理。瘦鸡狼别看小队长,这家伙这些地方比我们都聪明。 玩儿的时候,需要把大张硬纸板儿,用剪刀剪开,每个小画片儿一张。具体玩儿法呢,有好几种。一种是两三个人,没每人出几张洋画儿,谁出的多,谁先拍,具体出多少,事先互相都不知道,有点儿“竞标”的意思。要是出太多也不合算,因为接下来“拍”的时候,出得太多的人肯定吃亏。怕法有单拍,双拍、四拍。单拍就是把所有洋画儿落成一叠,双拍分成两叠儿,四拍就分成四叠儿。根据大家出洋画儿的多少决定。如果出的洋画儿一边多,就“石头剪子布”决定先后次序。叠好的洋画儿放在地上,轮流用手在洋画儿旁边拍,手拍在洋画儿旁边的地上会带起一阵强风,把地上的洋画儿吹得翻转过来,背面朝上,翻过来的洋画儿就归你了,第二个人再接着拍……拍完为止。所以,拍洋画儿需要很高的技巧。一是力度,二是手的形状,完全平掌往下拍肯定不行,手指要微微弯曲、五指并拢,在拇指和手掌之间要留一定的缝隙,这样才能产生“风力”,把更多的洋画儿拍翻。有的时候,需要一掌下去把两叠甚至四叠洋画儿都拍翻,没点儿技术、力道绝对不行,等着输个光屁股吧。拍洋画儿是巴黎技术最高,赢得时候居多,输也输不了几张。我的技术最差,主要是我不大喜欢玩儿这个,因为我舍不得破坏艺术的完整性,怕输,好好的108将,缺几张多不好啊……。其实,还是缺钱。 拍三角和拍洋画儿的意思差不多,不过用的是废烟盒叠成的三角。扇三角就不同了,是一人一个三角,一张放在地上,另一个人用自己的三角摔在地上,把对方的三角扇得翻过来算赢。也不容易,一要有力气,用力,二要找准三角落地的位置,刚刚在对方三角容易被扇翻的部位。 那时候,我们的裤兜儿里,从来就没空过,不是玻璃球儿就是三角、洋画儿。谁要是没有这两种东西带在身上,你都找不着同伴儿、朋友。当然是男孩子。女同学没一个玩儿这个的。 后来长大以后我才知道,那些小画片儿为什么叫“洋画儿”。因为,印刷厂、印刷都是外国人的技术传到中国的,别说“洋画儿”了,连火柴都叫“洋火”,布都叫“洋布”。中国人不会做。中国最早的自己织的布大概叫“卡机”布,还分什么单卡、双卡,再早叫斜纹布。真是岂有此理。 正是:洋货臭名扬,倒比中国强。 ********** 上次说到北京当年的“除四害”运动,其中提到父亲“灭鼠”的情节,确实残酷无比。按说老鼠虽然“罪大恶极”,但也“罪不致死”。只能说国穷至民穷,民穷鼠遭殃!如果人人家有余粮,何至于与鼠为敌太甚。这就叫“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您看,美国的米老鼠多可爱呀!怎忍心与它为敌? 有关老鼠的故事:说是有个破落败家子弟,名叫张二狗。原来家里少有薄产,还算富裕。张二狗平时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外带吃喝嫖赌,无所不精。父母过世后,不消两年,把个家产败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间屋子半间炕,桌子板凳破水缸。到后来,开始还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勉强度日,后来名声太坏,无人敢理,成为一个市井无赖、泼皮瘪三儿,就差沿街乞讨了。 这小子还染上了个抽大烟的毛病,到时候不抽两口,浑身难受、痛不欲生。有一日烟瘾上来,正躺在炕上“难过、难受带发愁”,忽见一只硕大的老鼠,慢悠悠的向他枕边爬来,二狗心说:“怎么着?见大爷我难受,也来欺负我?……”不过一是浑身无力,二是无心斗鼠,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老鼠一步步靠近枕边……。等离近了一看,咿?老鼠的嘴里叼着一块儿黄澄澄的东西,难道给我送窝头来啦?不是吧?只见老鼠把黄东西放在他枕边,并不离去,眼巴巴的眨着小眼睛看他,二狗仔细一看,哇塞,原来是一只金灿灿的戒指!一骨碌翻身而起,拿在手中仔细打量,用牙咬了咬,没错,真金!顿时精神百倍,豪气万丈,带了戒指,直奔当铺,当了银子,买了大烟,回到家里,躺在炕上,喷云吐雾,悠哉悠哉,赛过神仙! 原来,这只老鼠平时经常闻张二狗抽大烟的烟气,用现在话说是“吸二手烟”,时间长了,它也上瘾啦!见二狗没钱买大烟,特地到有钱人家偷了个金戒指给他,以便一起享受抽大烟的“幸福”。俗话说,地上有城市,地下有鼠网。那侦察敌情、盗取钱财,还不是轻车熟路、探囊取物、手到擒来?从此,这人鼠“二侠”,大烟好友,日进斗金、财源广进,没多久,买房子、置地,娶媳妇包二娘……张二狗骤然发家,成了豪门巨富。不想乐极生悲,犯下了惊天大案,以致后来,披枷带锁、几乎断头、流落异乡……… 什么惊天大案?这人鼠“二侠”不识深浅、不知进退,居然勾结几个老鼠“哥们儿”,与张二狗一起,盗取了国库里的金元宝若干。那国库中的元宝都铸有印记,岂有不败露之理? ********** 50年代,北京有份专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中国少年报》。其中有两个栏目最受欢迎,一个是“小虎子”,一个是“知心姐姐”。小虎子以第一人称讲述一般小学生自己的故事,比如什么“帮家里做家务活儿”、“入队以后的高兴心情”、“如何帮助落后生”、“做好事儿”等等。知心姐姐则是个“信箱”,专门回答小朋友们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比如“小队长和中队长产生矛盾怎么办?”、“辅导员说话有错误该不该指出?”、“爸爸妈妈吵嘴怎么办?”等等。 其中的“小队长和中队长产生矛盾怎么办?”,引起了瘦鸡狼的极大兴趣,因为知心姐姐的回答中有一条是参考辅导员和“大队干部”的意见。瘦鸡狼就问我:“咱俩有矛盾怎么办?”因为我是大队长,他是小队长!问得我心里这个气呀!回答说:“当然找辅导员处理啦,不然找谁?”这小子还有点儿不服气……谁知后来,他真的给“知心姐姐”写了封信!估计“知心姐姐”没功夫理他,把信转回了学校,到了辅导员手里。直到有一天辅导员找我们俩“单独谈话”我才知道。原来这小子在信里抱怨我做事主观、独断专行,喜欢先斩后奏!还举了不少例子!辅导员把我一通儿批评,不过看得出来,有点儿“丈母娘训闺女”,专给女婿看。 后来再长大一点儿,就开始看《北京晚报》了。还有《中国少年报》,里面有一个“自己动手”专栏,我挺喜欢。按照专栏里面的介绍、图示,我们自己做过三个“手工制品”都很成功。一个是“万花筒”、另一个是“指南针”,还有一个是“针孔成像”照相机!其中的“针孔成像”盒子,还被辅导员放到“全校手工科技展览”上参展。瘦鸡狼,他得奖的还有瘦鸡狼,做得是个指南针,李燕子做得是个“万花筒”。 我做“针孔成像”盒子的起因,是自然课上,老师(辅导员)讲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上课的时候,老师用了一个不大的长方形“暗盒”,相当于一个长方形抽屉,可以随意伸长、缩短。高、宽各有2、3十厘米,长也差不多,不过可以调整。据老师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若是一块纸板,当中穿一个很小的小孔,比如针孔,那么这个针孔只能容“一束光”通过,这样,在一侧比较高的位置发出的光,经过针孔会落在纸板另一侧比较低的位置,同样,原来比较低的位置发出的光,通过针孔后,会落到另一侧比较高的位置。左、右也一样。总之一个完整的图像发出的光,经过针孔之后,会再另一侧的纸板上产生一个完全相同,但位置上下、左右颠倒的图像。 之后让同学们,挨着个儿的参观“实验设备”,就是那个长方形“抽屉暗盒”,在抽屉前面正中央,有个细小的“针孔”,随着老师微调抽屉的长短,在抽屉内部的另一“底面上”生成非常清晰的图像!也就是说,针孔对着谁,就可以给谁照相。当然,被照者必须站在明亮处,而暗盒的上面可以打开,并用黑布蒙好,以便观察得更清楚。这完全就是一个简单的照相机!据辅导员讲,调节“暗盒”长短的过程相当于“聚焦”,而被照者离针孔的距离,相当于“物距”,如果是真的照相机,还应该可以调节“光圈”、“目距”等等,不过那需要有“镜头”。当然还要有感光的底片………。真的十分简单、神奇,看得同学们目瞪口呆、惊喜无限,原来照相机这么简单! 正好在同时不久的《少年报》“自己动手”栏目里”,详细介绍了“针孔相机”的做法,还有图示、尺寸等等,所以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做起来倒不怎么费事儿,难的是开始“准备材料”。那年月,别说“暗盒抽屉”,就是随便一个破纸盒子、硬纸板都是宝贝!哪儿找去呀?幸亏二丫姐,把她家的一个破旧不堪的装“首饰”用的、带抽屉的硬纸盒从铺地下找出来,经过一番加工整理,才算解决。看着做成功的“针孔相机”,二丫儿姐也是高兴一场,连连夸我:“大宝就是机灵,比我们家大肚三儿强多啦!”夸的我这叫高兴,不过这话可没敢让大肚三儿听见。 正是:心灵之人手必巧,嘴笨之人脑必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