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的醃菜 雨斤 在中國北方的方言裡,“俺”和“俺們”分別是第一人稱的單數和複數。甲骨文里,“我”字作為第一人稱的使用已經十分成熟了。但甲骨文里,卻沒有對應的“俺”字。這說明漢語裡,“我”字的出現早於“俺”字的出現。 另外,漢語裡還有很多表面上看互不相干的字,都和“俺”的右半邊有關:譬如,宦官稱作“閹人”,去勢的刑法叫“閹割”,“醃菜”,“尼姑庵”、“奄奄一息”、常州“淹城”,甚至太湖西北岸的那個“黿頭渚”,這些名字全部和殷商時期的一個地方封國——“古奄國”有關。 2019年發現的“曲阜西陳遺址”,位於山東曲阜西陳村以西,主體年代為晚商到西周早期。共清理出灰坑1300餘個、溝90餘條、房址30座、墓葬16座,遺址可被劃分為房址區、窖穴區、祭祀區。其中有三座祭祀坑裡的殉牲“豬,羊,牛”俱全,達到了只有商王或周天子才配享的“太牢”級別(“少牢”只有豬、羊,沒有牛)。這說明,這裡極有可能是某個商王曾經的國都。 那麼,歷史上曲阜一帶是否曾經為都呢? 答案是:Yes. 山東曲阜一帶,古稱“奄”。 《今本竹書紀年》說,商王獻庚、陽甲都曾建都於奄。奄國是殷商的一個分支,奄國國君也很可能就有殷商王族的血脈。《今本竹書記年》載:“南庚自庇遷於奄”,《尚書·書序》云:“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 目前,西陳遺址的祭祀遺存,經碳十四鑑定,年代與文獻記載的殷商“奄”基本對應。 《史記·秦本紀》載有“運奄氏”,出自嬴姓,《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燕王章也有“秦將不出商閹(奄)”的說法。另古籍中多見奄、徐並稱,徐國為伯益之後,嬴姓,《今本竹書紀年》記載:“(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於邶以叛。” 西周初年,奄人和徐人一起參與了反叛,並受到周人的嚴厲打壓,奄人、徐族人作為一對患難與共的兄弟一起逃奔南下。《山海經》中載有“蓋余之國”,音韻學的研究認為,“蓋余”即為奄徐——奄人和徐人的統稱,並形成了後世的蓋姓和余姓。今江蘇省連雲港市的贛榆區,就是“蓋余”二字的轉音字。徐州,就是徐人的余州。余,通徐也。 金文里,奄字的原意是閃電和大人的意思。《說文解字》描述:奄,覆蓋。大,表示完全超過。奄字似為以雙層茅草覆蓋大鼎之狀,可能指用鼎煮肉時所用的鼎蓋,類似如今的鍋蓋,有覆蓋之意。而鼎往往又象徵山河社稷,所以奄字又有覆蓋天下的意涵。也有觀點認為,奄是大龜的合文,為“黽族圖騰”,寫作“黿”。“黿”也是商人圖騰之一。 《竹書紀年》載:“繼命姜太公呂望東征。伐奄國五十,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逐萊人地入於齊。非鷹揚元勛,不足以彈壓東方,故特封之營丘。” 姜子牙東征奄國時,奄國附屬的諸侯國有五十個。從這個記載上,當時的奄國還是非常強大的。於是,姜子牙決定先剪除奄國的羽翼,再攻打奄國。周軍進攻打敗了以徐國為首的淮夷各國,然後由南向北進攻,在山東棗莊先後降服繒國和豐國,最終才合圍奄國。 奄國在重圍之下拼死反抗,最終落敗,奄國國君帶領部分殘兵南逃,在今江蘇常州一代建城,仍稱奄城。並且把太湖西北岸的那個小島稱作“黿頭渚”,以示紀念故國之意。黿頭渚,其實就是“奄頭渚”。 史稱周公旦的功績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其中三年踐奄,就是說周公旦擊敗奄國。奄國的失敗成了周公旦功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的魯國也是在奄國故地建立起來的。 奄國雖敗,奄國給周人軍隊帶來巨大傷亡,這讓周人對奄國人十分憤恨。於是,周人下達了一個十分殘忍的命令:閹割奄國所有被俘的男人。由於這一事件,後世開始把所有被執行宮刑的人稱為“閹人”,把宮刑本身稱為“閹割”。 由於古時候醫療條件很差,被閹割的人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傷口很容易感染,導致大規模的死亡。但是,這個過程又是相對漫長,每個受刑的奄人都要持續遭受此痛,幾乎喪命。所以,又有了“奄奄一息”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當時被閹割的奄國人的處境。而奄國奴隸住的地方,稱為“庵”。後來的尼姑庵,即源於此。 周滅奄國前,“奄”這個字原本是褒義的。奄國人自稱“奄”,山東方言裡自稱“俺”,就是起源自奄國。奄人發明的鹹菜也叫“醃菜”。 事實上,祖居江蘇北部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京一線的人種,大都是從山東古奄國南下的奄人、東夷族的後裔。 海外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作者雨斤同意, 請勿轉載! 後記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時的江蘇興化(今劃歸鹽城)人。有人認為,他的這個署名,其實和金瓶梅的蘭陵笑笑生一樣,是個假名,不是真名。它其實是山東方言“實乃俺”的諧音,意思是,這本書“其實就是我寫的”!說不定,施耐庵的祖上也是奄人、東夷族的後裔。 啊 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