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梁思永: 考古学家 梁思永,梁启超次子(与侧室王桂荃所生),1904年出生于澳门。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因遵照其父梁启超之建议,于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哈佛大学攻读考古专业。 1930年,梁思永获哈佛大学考古专业硕士学位,为当时中国第一位考古学专业人才。同年回国后,经李济推荐,任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组。 1930年9月-10月,梁思永带队参与黑龙江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确立了嫩江流域的昂昂溪文化。同时考察蒙古热河地区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31年10月,梁思永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考古发掘报告《昂昂溪史前遗址》,全文共7万多字。将松嫩平原地区的文化类型称为昂昂溪文化,从而确立了昂昂溪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931年,梁思永主持用现代科学的考古方法对河南安阳殷墟后岗遗址以及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城子崖遗址的第二次发掘,从而证明了梁思永的 “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后岗殷墟文化三叠层按存在时间先后划分,殷商文化是建筑在城子崖黑陶文化之上‘’ 这一科学论断,成功地构筑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基本框架,使中国考古学与古代史研究创造了历史性的飞跃。因这一历史性的论断,确立了梁思永在中国考古界崇高的学术地位。 1934-1935年,梁思永又主持了安阳殷墟西北冈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次大型发掘,共发掘商代王陵大墓10座,以及周边1200个小墓,发现了成千上万件精美的铜器,玉器,骨器,石雕和大量有字甲骨片。因而奠定殷墟在中国考古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936年梁思永最后一次主持安阳殷墟的第十四次大型发掘工作,共发现带字甲骨17096片,完整刻有卜辞甲骨300多片。 抗战期间,梁思永因患肺病不得不一边卧床休养,一边整理编写殷墟发掘报告,期间得到傅斯年经济和生活上的极大关照 (注1)。 1949年后梁思永留在大陆,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4年4月2日,梁思永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50岁。 梁思永主要著作有:《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梁思永考古论文集》,《候家庄》(注2)。 梁思永夫人为李福曼,俩人育有一女,名梁柏有。 注1:傅斯年对梁思永的照顾主要指三件事: 一是1941年底傅氏因身体原因辞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一职来到李庄居住后,发现梁思永因患肺病,身体状况堪忧。因当时梁家租住在李庄镇士绅罗南陔家,虽然房舍很好,但冬天阳光不足。傅斯年决定在栗峰山庄史語所办公地腾出三间上好的房屋,加以装修后,让梁氏一家迁入。 二是为治疗梁氏的疾病,傅不惜将史語所医务室仅有的一些药品几乎消耗殆尽,遭致史語所同仁的非议。 三是傅为梁思成,梁思永兄弟,通过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中央研究院代院长的朱家骅向蒋介石请求经济援助,后得到蒋氏赠款两万元,帮助梁氏兄弟走出困境。 注2:《候家庄》是在梁思永的安阳候家庄《西北岗殷代墓地发掘报告》初稿基础上,由去台湾的梁之得意弟子高去寻以及中研院院士石璋如历经23年补辑编写,共分九册,于1962至1996年间在台湾分期出版,其中高氏编写一至八册,石氏编写第九册,为缅怀英年早逝的梁思永,著作出版时仅用梁思永名字。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