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栀子树,年年开花,满院芬芳,幽香袅袅羡煞人。每当花季过后,还真有点甘棠遗爱的感觉。 院子里还种了樱树、杏树、桔树、柚树、桂树,最早送香的要数杏花,依次便是樱花、桔花、柚花、栀子花,至仲秋时节,才是桂花飘香了。这些花中,最香的应是栀子花,那天然自成的清香如娇女袭人。 诸花中,樱花名气最大,每年慕名来武大看樱花的人项背相随,熙攘攒动。 可我觉得樱花似乎有点徒有虚名,我认为樱花并不好看,星星点点,弥弥散散,也没什么香味。我想它的出名也许是人云亦云,炒作使然。 但转念一想,既然人们都这么欣赏樱花,总有它的理由,后来我才明白,樱花是看气势的,成片成片的樱花犹如花海一样,茫茫不见尽头,弥漫浩瀚,气势磅礴,那是何等恢泓。我家院子只有一棵樱树,是绝然出不了这等气势的。 那些能结果实的花,固然有些香味,却经不起一点风雨。我家院子里的那颗杏树已有两年没结果了,只因正当花开之际,恰逢一场风雨,把树上的花洗得干干净净,满地残花,轻怜痛惜。这些结果的花呀,面对风雨,只能无奈风雨花落去。 这样残花贻尽,何谈花美娇丽,何谈花香溢人。 然而,栀子花就不同了,它无须樱花那样倚仗气势而惊艳,也不会像杏花那样经不起风雨摧残。栀子花,仅一朵就能艳压群芳,仅一树便可芳香贻人。 栀子花在烈日下、风雨中却是显得更加艳丽清秀,它是烈日风雨中砥砺廉隅的精灵。 我时常会在早上独自细品那默默而开的栀子花,白玉无瑕的花瓣,柔柔的、嫩嫩的,清洁得没有一丝尘泥,晶莹的露水抹在雪朵上,似少的女面脥一样柔丽润泽,莹华剔透,娇丽淡雅得不显丁点装饰。特别是那几丝淡黄的花蕊,在层层叠翠的白玉中,格外珍颜。还有那花瓣上留下的花萼,清淡翠绿,仿佛是镶在白玉上的翡翠,楚楚动人。正如那“浅蕊黄金韵栀子”“烂开栀子浑如雪”的心动描绘。 有人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一点不假。 记得小时候,每年栀子花开的季节,街上都会有小姑娘在路边叫卖栀子花的,一分钱两只,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街上的女人们总会买上几只,插在后脑的头发上,或挂在胸前,满街的女人几乎都喜欢这样,无非是讨个香味。现在的女人会说她们很俗,我想那个年代其实也算是一种时尚。时尚是永恒的,形式是变化演进的,谁说谁俗呢?原来时兴穿大裤脚,便说小裤脚俗,如今又时兴穿小裤脚,又说大裤脚俗了,说不定那一天大裤脚又回来了,俗与不俗,谁也说不清了。 可惜姑娘们爱插栀子花的情景现在是看不到了,爱香的姑娘们都用上了各式各样的香水,国产的、进口的,尤其是法国香水更令她们青睐,栀子花早已成了女人们寻香的弃儿。 哎,一瓶香水几百元、上千元,甚至几万元,值吗?也许香奈儿香水还不及栀子花香呢。追求潮流的女人们何必这样不计成本地买得几份空渺的时尚,我还是尊崇过去那些朴实无华的女人。 我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不仅因为是百姓喜爱它,而且它的属性也是平民化的。 栀子花没有牡丹那样娇艳,也没有兰花那样典雅,更没有樱花那样受万人瞩目,它没有名花的头衔,它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它有的只是无以伦比的洁白如雪,清淡如水,玉洁清纯,朴实无华。它有的只是旺盛顽强的生命之力,只要给它一掬土,一份水,它就给你一个芬芳溢人的世界。 有人说,栀子花是七仙女下凡的化身,这固然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也道出了人们对栀子花的几份敬慕。 七仙女下凡是一段人所皆知的、动人的爱情故事,由此便生出了栀子花是爱情之花的传奇。 唐人施肩吾说:“怜时鱼得水,怨罢商与参。不如山栀子,却解结同心。”红尘里,多少男人喜欢你的时候,如鱼得水,一旦离怨,疏冷得如同商参两星遥遥远离,尘世离合,聚散无常,只有那山中的栀子花,纯洁无瑕,永结同心,一生相守。 诗人道出了无数女人凄惋无奈的心声,她们期待、呼唤着永不变心的爱情。 啊,栀子“执子”也,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千年不古的 爱情承诺,红尘有爱不是梦。正如宋代词人赵彦端所言:“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让多少深情女子怦然心动,喜极而泣。 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情。 有人说,栀子花是为伟大诗人屈子而开,我是十分赞同的。 栀子花开正值端午前后,是人们祭拜屈子的日子,不少地方,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人把一朵朵栀子花,一串串粽子抛向江河,以追思屈子为国怀沙抱死的壮举,这些栀子花与香粽,带去了人们对屈子的怀念与崇崇。 是啊,栀子花开如雪,一尘不染,清纯无瑕,正是屈子那颗圣洁如玉的灵魂。栀子花性如铁,笑迎骄阳,傲视风雨,烈日风雨之下,越发坚强,越发葱翠不凋,正是屈子不畏强权、不惧流放,殊死抗争的志士风骨。 栀如屈子,栀言屈志,让我越来越敬慕栀子了。 我爱栀子,因为它天生怀着泥土的芳香,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天生一表朴实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缕与世无争的清风。 我想以一首拙作《甘露寺·栀子花》来表达我对栀子的敬慕之心。 片片碧茏含雪绮。清栀芳益世。庭内幽然静婉栖。琼质润香奇。朵朵银柔浮紫玉。痴迷不忍去。经暑承阳磨砺开。明复再从来。清宵磅雨芙萏败。只剩栀花在。欣喜同心成说时。执子百结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