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院里的干休所,修缮一新。增加了新的一排便民设施:ATM,小超市,豆腐坊,蛋糕店和理疗按摩室。 前面是三个打羽毛球的场地,后悔没有带拍子。
食堂更是菜肴丰富。一日三餐,美味可口。 不出小院,就可以丰衣足食。老妈赞不绝口的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唱歌,打台球,健身器和阅览群书。 陪老妈散步于院中,时不时有阿姨打招呼:回来了,贝贝妈。孩子曾在院子生活了几年学前时光。比我有名。 其中有老妈的闺蜜,马阿姨,九十多了,还身手敏捷,谈吐幽默。 我刚拎了一袋小张栗子出品的瓜子。阿姨就说:瓜子是个好东西,轻轻一嗑,打发时间,解除烦恼。 有点杜康酒的解忧的味道。
老妈向我介绍一个大姐:魏,也在加拿大。 互加微信后。魏姐建议说,哪天一起在蛋糕店坐坐,喝喝手冲咖啡。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带着全套家伙,美味栗子,借蛋糕店一角。我们聚了。 原来我们曾是一个楼的邻居。说起共同度过的那些景,那些人。唏嘘不已。 后来,我还真回到曾经生活的小院一游。
杨柳依依,往事如烟。 养老是干休所永远的主题。无论职位,职业,抑或孩子的出息,都无关紧要。命长,健康,有质量,人生苦短,仅此而已。 养老是每个人要面对的。有子女在身边。搀扶着。问寒问暖。孝敬的子女多,又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京的这一段,增加了去云南的梦幻色彩。 很多北京人在云南退休养老。那是年龄在55-65岁之间,不太依仗医疗措施。 有适合的气候,有物美价廉的衣食住行,有和谐的人文,新结识的朋友们,还有美如仙境的景致。
秋冬季节,是北京最美的季节。11月,暖气按时升起。这么多年过去,热得不太适应。但适合老人们。 老妈总在问我,冷不冷。老人怕冷,怕孤独,怕生病。在她眼里,我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个不晓人情世故的外国孩子。 这么想着,几个国家地点,还是北京的干休所,最适合老妈。 年纪大了,不能跨国奔波了。 匆匆几个月过去,我又回到加拿大。 疫情使一切痛苦地拉长。使亲情不可触及。 我想我未来的养老时光,就是亲人,朋友,医疗,气候,没有广东,福建一大家族在一起的旺盛,更多的是自己呵护自己,不给亲人找麻烦。 抱不抱团,看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