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ifu01的博客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我的名片
pifu01
注册日期: 2010-10-14
访问总量: 849,03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佛子行29-37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Pig at the Crossing - A film b
· 佛子行 节选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友好链接
· 润涛阎:润涛阎的博客
· 摩诃笨蛋:摩诃笨蛋的博客
· 珍曼:珍曼的博客
· 湮灭之城:湮灭之城的博客
分类目录
【生命历程】
· 未曾亲身参与64者,不足与言64
· 他乡遇“故知”
· 信仰与因信称义
· 陪伴 歌曲以及词翻译
·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 戏说“我将无我,不忘初心”
· 母亲节梦见母亲
· 相遇
· 姑妄言之:我最近的“车祸”
· 如何应对新冠long haul(后遗症)
【天伦之乐】
· 工程师的疑惑
· 俺家小狗
· 小天才:枕套的用途
· 我闺女今天踢了个弧线角球,直接
· 中学生的自杀问题
· 沙滩漫步
· 高奇峰"怒狮"解
· 旋转木马
· 女儿的因果报应观
· 真实的爱情故事
【Buddhism】
· 佛子行29-37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Pig at the Crossing - A film b
· 佛子行 节选
· 中观逻辑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佛子行37颂之二2
· 道德经第14章
· 道德经第13章
· 道德经第10-11章
· 第十章
【Notes】
· 见或不见 我的英文翻译-- Maybe
· 梦
· 统一思想:多么伟大的雄思妙想
· 人间地狱
· 中共国叫兽之兽,与中共国高官之
· 从快活老人那里偷来一幅图并题诗
· 随学快活老人 五绝 春早
· 小诗 N 首
· 新唐人和川普关于WI选举所造的谣
· 国民教育与屁民教育
存档目录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末法时代如何修行--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 2
   

说明:本系列贴摘录自索达吉堪布《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

接下来我们来学《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前面已经讲到,六十位菩萨在弥勒菩萨的引导下到佛跟前,佛知道他们是因为前世的业障而导致今生懈怠、懒惰、放逸。这些菩萨们很伤心,便在佛面前请求:请您告诉我们以前具体造过什么业。今天佛陀会告诉这六十位菩萨在前世时所造过的业,之后六十位菩萨特别伤心,在佛面前忏悔,发誓以后不再造作,发了十三大誓愿。

其实我认为,这里面所讲到的很多恶业,对于这些菩萨来说,也许有、也许没有。但作为凡夫人来说,的确很多人都在不断地犯这些恶业,以前犯过很多,以后也不敢完全下决心绝不再犯。不像这六十位大菩萨,他们在佛陀面前发誓说:如果没有做到,就是欺诳如来。可我们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我们以前造过恶业,现在正在造,以后也会造,而且我们不敢在如来面前发誓。即使发誓,但凡夫人的习气、众生的业力非常重,可能今天发了誓,再过两天又会重犯。

这几天所讲的道理,听起来确实非常难受,因果不虚,造了恶业肯定会感受痛苦。不管是从自身,还是从其他众生的角度来讲,感受痛苦,这并不是一个好事。如何调伏我们的自心,这确实值得思考。就像《正法念处经》所说:“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如果我们现在离开了闻法,那更没办法调伏我们的心。一方面,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各种烦恼、痛苦;另一方面,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我们现在有闻法的机会,可以不断地搏斗、挑战刚强难化的心。但一旦失去这样的机会,恐怕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把握可以调伏自己的心,无法堪能。如果有机会,大家听听佛法,通过学习佛法来调伏自心,这是最好的良药。有些人在心不堪能的时候,将搜索资讯作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者通过对生理的调整来调伏自心。虽然世间中有林林总总的方法,但到底管不管用很难说。我们大家要尽量通过闻思修行来调伏自己的心,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取舍因果,应该能做到部分,这一点很重要。

正式宣讲

接下来宣说经文之义。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自恃多闻修持净戒。常怀憍慢傲逸之心。又行头陀少欲知足。于是功德复生执著。

昨天讲到这些菩萨祈求佛陀为他们具体宣说前世所造之业,此时佛告诉六十位菩萨:善男子,你们往昔在俱留孙如来的教法下出家为僧。俱留孙如来,是贤劫千佛第一佛,于人寿十万岁时出世。在他的教法当中,六十位业力深重的菩萨都出过家,当时他们认为自己广闻博学,自恃多闻修持净戒。认为自己所修持的戒律清净,特别傲慢,常怀慢傲逸之心,常常怀着傲慢之心。有些人认为自己广闻博学很不了起,有些人认为自己戒律清净很了不起,有些人认为自己相貌端严、世间财富圆满等等,认为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功德而产生傲慢心。又行头陀少欲知足。对自己行十二头陀行、声闻乘少欲知足的功德产生执着心,认为自己行为很好、特别了不起。以上讲到了这六十位菩萨在俱留孙佛[1]的教法下,曾经有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心态。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汝于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

彼时,有两位讲经说法的比丘,其弘法利生事业很成功,眷属众多,财富圆满,声名远扬。这六十位菩萨对这两位比丘的亲友、名闻利养,产生悭吝心和嫉妒心,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妄言诽谤。诽谤的内容,没有用偷盗、打架、杀人等为借口,而是用淫欲、不净行等行为不清净来诽谤。其实,也有以杀和盗的行为来进行诽谤的,但自古以来很多都是以男女关系、行为不清净来进行诽谤,这是非常严重的诽谤。有些人因为遭受诽谤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一些清净的修行人最后也只能放弃所有的弘法利生的行为。

《杂宝藏经》当中有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阿罗汉,行为非常清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同时为僧众发心做事。另外有一个福报特别浅薄的弥多比丘,对他产生极大的嫉妒心,以淫行等对其诽谤。弥多的姐姐也在寺院里当比丘尼,两个人一起对他进行诽谤。这位阿罗汉听到以后,生起极大的厌离心,在大众中,在虚空示现种种神变后,自取涅槃[2]

诽谤的事,在凡夫的群体当中很容易发生。诽谤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方面,诽谤者自己造了非常大的罪业。另一方面,如果所诽谤的对境是成就者,会使该成就者自取涅槃,放弃很多利益众生的行为。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历史。以前上师们的传记中,所谓“弟子的邪行”,大多数都与诽谤有关。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当时这六十位比丘对两位说法师主要是以嫉妒心和吝啬心来诽谤。为什么有吝啬心呢?觉得施主的供养全部给他们,他们有点舍不得;为什么有嫉妒心呢?因为两位比丘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以这样的原因进行诽谤。

之后,说法师的眷属、亲友,对这两位说法师产生严重的怀疑,因为这些离间语而纷纷离开。虽然这两位比丘是说法师,但有人诽谤的话,真相很难区分。所有的信众开始怀疑、产生不信。原来对他有信仰、有供养、有听法,后来全部放弃了,甚至产生了极大的邪见:“我们的法师原来是这样的,这六十位比丘这样说是对的,因为他们很有智慧、行为很清净。”众生对这两位法师无有随顺心,从此之后不跟随、不依止。

现在也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今天说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得奖了,人人尊重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恭敬他,一旦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所有的人马上会离开。

无随顺心断诸善根。最后这些离开者相续中的慧命[3]全部毁坏,断了善根。我们下面会知道,因为造了如此的业,这些比丘在地狱里面受了很长时间的苦,在人间也是于数多万年当中感受了许多苦。

从《大乘方广总持经》的公案当中也可以看出来。从世间来看,所造的这些业并不是那么严重。我们对某个法师说“这个人已经破戒了,行为不清净”,以杀生、偷盗、淫行等为借口做各种诽谤,那周围的人会因为这个原因离开他。表面上看起来也严重,但也不是那么严重。我们可能也偶尔会说,某个上师很不好,戒律不清净、见解不正常、行为不如法等等。其他人听到之后,刚开始产生疑惑、不信任,最后放弃依止,这样就断了他们的善根,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大家应该好好想想,我们以前有没有造过这样的恶业。虽然我二十多年前在上师面前听过这部法,不过所谓的听法也只是在文字上,自己对照自己相续的时候,觉得:虽然给大家讲经说法、装成堪布,实际上自己很糟糕,晚年如果没有忏悔的话肯定会堕落的。所以,自己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已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

这里说因为这个恶业,于六十百千岁中转生到阿鼻地狱,隋译本当中也说是六十百千岁,但藏译本当中说是六万岁,可能这个“百”是虚数,意思就是说在阿鼻地狱里面感受痛苦长达六万年;剩下的业未尽,又在四十百千岁,也就是四万年当中转生于复活地狱;余业未尽,于二十百千岁,也就是二万岁当中转生于黑绳地狱;业还没有尽,于六十百千岁,也就是六万岁当中转生到烧热地狱,藏译本中是八千年。从那出来以后获得人身。[4]

刚才讲到了四个地狱,跟《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六趣轮回经》里面的次第有点不同。因为业力不同,此处先转生于阿鼻地狱,然后复活地狱、黑绳地狱,再号叫地狱。[5]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残业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钝。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最后获得人身时,在五百世中转生为没有双目的天盲。以残留的业力,在很多生世当中大多转生为愚、丧失正念的人,常多蒙,忘失正念,忘性很大,没有正知正念。有些人精神癫狂也说不上,但精神不正常、不自在。障覆善根,自己的善根很快被业力遮障。福德微少,有些人善法方面的因缘样样具足,福报浅薄的话,什么都无法圆满。形容丑缺,人不喜见,容貌特别丑陋,别人看了也特别恶心,不愿意见到他。诽谤轻贱戏弄欺嫌,而且经常受到诽谤,轻贱,常受到别人的戏弄和嫌弃。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常常转生到连佛法名称都听不到的边地,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解决的贫穷下劣家庭中。因为前世的原因丧失财宝,生活资具极其匮乏,不被他人尊重,谁都不把他当人,不被爱戴,没有人爱。

我们现在人当中,确实有些是贫穷、丑陋、愚的,或者是野蛮、心不调伏的,有各种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无量的谤法等罪业。[6]

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于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于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于后,以后的意思。以后你们还会转生,于末法五百岁、佛法接近隐没的时候,继续生在边地,家庭贫穷、物资匮乏、饥寒交迫,常常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假设想修一点善法,大多数时都是障碍,修行违缘重重,根本没办法修下去。多诸留难,虽然暂时能发起一些智慧、慈悲心、修行的境界等诸如此类的光明,但是因为业障的缘故,很快的时间中会消失隐没。现在很多人有时候修行不好,有时候记性不好,或者自己所做的善根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以各种因缘被毁坏,这跟自己前世所造的严重的恶业有一定关系。

佛陀给这些菩萨讲了:你们以前在地狱中是怎样度过的,中间即使得到人身时又是怎样受苦的,将来在佛法末世时,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还会转为人身,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前面的五百岁过了以后,诸业会逐渐消灭。由于诽谤的原因,你们在中间遭受了这么多的痛苦。但因为以前在俱留孙如来前出家修行的善根,到后来会清净业障,往生到极乐世界,那时会得到阿弥陀佛为你们授记,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相信因果的人,会知道诽谤法师的果报确实非常严重。如果不相信这些,那另当别论,没什么可说的。相信和不相信是各人自己的问题,如果相信的话,可以学习;如果根本不相信,佛教里面的很多道理都无从谈起,因为信心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果没有信心,那你听法、学法、修法,这些都是没办法的;如果相信的话,这些道理值得思考。对于佛所说的善恶业的关系,很多人都懵懵懂懂、不太清楚。那是不是不清楚就不受果报呢?不是。

这以上讲了六十位菩萨现在为什么愚笨、散乱、修不上法,过去世又是怎样的。整个过程讲完了。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所说举身毛竖。深生忧悔便自抆泪。前白佛言。世尊。我今发露悔其过咎。我等常于菩萨乘人。轻慢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我等今日于世尊前发弘誓愿。

这个时候,诸菩萨等,藏译本中直接说了六十位菩萨[7]。这六十位菩萨听到佛所说的语言后,全身汗毛竖立,产生极大的后悔心,自己清楚了以后,便马上把自己的眼泪擦干,在佛面前这样陈白:世尊,我们今天发自内心地发露忏悔过去的过错。无始以来,我们常对菩萨乘的人,包括对两位法师,轻慢、嫉妒、嗔恚,造了各种业,今天如理如实地在佛面前忏悔这些障碍,并且我们今天在世尊面前发十三大弘愿——这在佛教当中很出名。同样,我们有这些过错,也应该在佛菩萨面前发自内心地忏悔。虽然今天并没有佛陀化身在前面,但是佛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三世诸佛面前观想发誓,以僧众作证,这样完全可以。因此,我们忏悔、发誓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中也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地藏十轮经》当中也说过[8],完全不造恶的话,恐怕很多人没有这个福报,但造了罪以后,在诸佛菩萨面前、上师善知识面前、清净的僧众面前,通过念咒语、念百字明等各种方式来忏罪,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要想一想,从无始以来或者即生当中,自己有没有谤过法师。谤法师,和谤佛、谤僧众一样。我们一方面要往生极乐世界,自己觉得胸有成竹;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造了这么严重的罪业,不要说往生极乐世界,死后必定会堕入刚才讲的阿鼻地狱、复活地狱、黑绳地狱、烧热地狱等地狱中。每个有心的人都要反思自己、观察自己。可能自己最清楚自己,别人不一定清楚。即生中身口意有没有造过业,自己会清楚。但在此之前造过的业,也许我们想不起来,但通过推理可知,我们往昔可能造过很多恶业。如果有的话,自己看能否尽量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发愿。接下来这六十位菩萨发了十三大弘愿来进行忏悔,佛陀也认可这样的忏悔:你们这样忏悔,以前的业障能得以清净。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见有违犯举露其过。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一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有菩萨乘人,见到他们行为不如法、犯了戒、破了戒等而去揭露其过失,则为欺诳如来。

这里的菩萨乘人,并不一定是一地菩萨、二地菩萨等,凡是发过大乘菩提心的都叫菩萨乘,在座的都发过菩提心,可以叫菩萨乘人。如果大乘行人的行为不如法,我们亲自见到他们违犯戒律,犯戒、破戒,如果去揭发他们的过错,对人宣扬他们的过失,那我们这些人则为欺诳如来,就已经欺骗了您。这是发毒誓。以前佛教中是这样:“我如果做了这件事,那我欺诳如来,我欺诳释迦牟尼佛,我欺诳法王如意宝。”不相信这样发愿的人是无神论者。现在世间当中也是这样:“如果我做了这件事,就让我被车撞死。”作为一个佛教徒,在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没有比欺诳如来更大的罪业。

《大智度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我们观一切众生是佛的话,更何况是法师,对法师更应作为佛来想。为什么呢?把泥像和木像作为真正的佛来想,能获得无量功德。本来泥土和木头做的像是无情物,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想作是真正的佛(师指面前佛像),比如这是一个铜像,是释迦牟尼佛。本来是铜的,但如果我把它当作佛的话,这种缘起力不可思议,我会获得福德和功德。那更何况是将具有生命的法师作佛想,怎么会不得功德呢?一定会得到的。所以,我们对大乘行人不应该说过失[9]。这个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不是管理人员,见到别人的过失尽量不说,因为跟你没什么关系,更何况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大家对十三大弘愿的每个道理都要好好想一想。这是第一个弘愿。

阇那崛多的隋译本[10]在第二愿和第三愿中间增加了一个,菩提流志的版本当中没有——对大乘行人起我慢、说恶,若实若虚,不管是真的假的,那就是欺诳如来。这一条,在藏译本中没有看到。与前面一条基本相同。说恶,就是说别人的罪恶。意思是以傲慢心说别人的罪过、过失,不管说得正确与否,这就是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戏弄讥嫌恐惧轻贱。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二弘愿:世尊,我们从现在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对于菩萨乘的人,戏弄、嬉笑、讥嫌、恐吓他们,让他们生起恐惧心,或者经常轻贱、轻视、蔑视他们,如果我们这样做,则为欺诳如来。

不管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被欺负时如果有能力反抗,别人不一定敢欺负。人都有弱点,如果他人实在不能反抗的时候,我们就很会欺负他人,那这样的话,果报也是很可怕的。

大家应该记得《米拉日巴传记》里有这样的故事。当时,有一群猎人看到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修行,其中有一些人开始故意欺负米拉日巴尊者,问他你是人是鬼?尊者回答说:我是修行人。猎人们说:看你不像修行人,我要看看你修的安忍怎么样。他们就故意捉弄米拉日巴尊者。尊者当时特别瘦,猎人们就把他扔向空中,进行讥笑、谩骂、殴打、侮辱。尊者一直如如不动,没有反抗。其中有一个猎人看到这种情景,很伤心,劝其他人不要这样做,说他毕竟是修行人,虽然他暂时不能反抗,但你们这样对今生来世都不好。其他人不太听,玩了好长时间才把尊者扔下,就离开了。离开不久,刚才那些欺负尊者的人,有些因为违法被判了死刑,有些在即生当中感受各种不愉快的事情,而维护米拉日巴尊者的那个人一直过得很快乐。米拉日巴尊者的自传中有[11]

我们对法师、大乘人,乃至于对动物进行恐吓,自己今生来世也会感受痛苦。《华严经》云:“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心,不应变改。”即使见到善知识随烦恼行,不要产生嫌弃心,应该于善知识产生信心,不应该有所改变。对善知识、法师经常嫌弃,让他产生恐惧、轻毁,这样非常不好。

所以,这些菩萨发什么样的誓呢?我们从现在开始不会戏弄大乘行人,不会轻毁大乘行人,更何况让他们产生恐怖。如果这样做,即为欺诳如来。这是第二个弘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三弘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见到修大乘法的在家或出家的行人,他们享受各种色声香味的五欲妙乐,或者财色名食睡,以这样的方式来游戏娱乐,见到这些受用时,我们不会对他们寻找任何过失,常对他们产生恭敬心、信心,把他们当作导师想、佛想,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则为欺诳如来。

这些菩萨对在家人都产生信心。我们一般对出家人不会产生邪见,尽量控制。但这些菩萨说:如果在家人也享受各种,那可能是菩萨的幻化,可能是佛的幻化,可能是我的眼睛不清净,他们应该有各种密意,我们不会去诽谤:这些人每天都没完没了地享受五欲,行为不清净——我们不会这样说。

《大庄严论经》:虽复具众物,心无所染着,修行乐圣道,是乃名少欲。虽然外面享受各种欲乐,但是修行好的人没有染着。表面上看来什么都具足,就像蒋扬钦哲旺波等大德,看起来好像世间的妙欲、家室、歌舞等都具足,实际上心非常清净。

有一部佛经中说:菩萨常清净,方便利众生,实无诸欲垢,示现行染行。菩萨心很清净,行为也很清净,经常利益众生。就像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菩萨本身没有欲望、没有垢染、没有贪嗔痴,但为了众生而示现染心、贪嗔痴。如果清净心观得很好的人,不管是看到在家人、出家人如此的行为,会想:他们可能不做断欲之行,我也应该产生恭敬心。这里说,如果对这些菩萨没有产生佛想、上师想,那我就是欺诳如来。

这些发愿很深,我今天一边思考,一边想自己能否做到?确实很难。有时候讲课时为了维护道场、维护学院,经常说别人的过失,那这样的话,下场肯定不妙。可能当了一辈子的说法者,到最后堕入恶道,也很可悲。就像有一些当官的,比如当公安、当纪委,一辈子讲执法,最终自己的下半生在监狱当中度过。有时候我们口口声声认为自己很清净,但实际上在不断地造罪、不断地造业,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些菩萨能做到,以后不会再造,如果再造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悭亲友家及诸利养。恼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四弘愿:世尊,我们从现在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于大乘行人,以悭吝的心对亲友和亲友家,藏译本当中还有对施主、功德主。因为我的悭吝或因为亲友、施主等利养的原因,对大乘行人,损害他们的身心,逼迫他们,如果这样的话,我则为欺诳如来。

隋译本说是亲友和乞丐家,所谓的乞丐家,指的是施主,因为沙门去化缘时,施主给予饮食。施主家,藏文是སློངས་བའི་ཁྱིམ[12]。因为亲友和施主家的缘故,对他们这些大乘菩萨产生嫉妒心、悭吝心,损害他们的身心,我即为欺诳如来。意思就是说,我们为了亲朋好友而争,为了施主争来争去,以这个原因害大乘行人,比如说大乘行人他和我有共同的施主和亲友,我为了争这些而开始诽谤,损害他们的身心,那我就是欺诳如来。就像《佛子行》当中也有提及,很多人的争论要么是名声,要么是财产,要么是个人的身心利益。如果我为这些利益,为亲朋好友、为施主而毁坏大乘行人,那我则为欺诳如来。这是第四个弘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悦。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五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对大乘行人,以一句粗语令其不悦,则为欺诳如来。

我们平时对大乘行人经常谩骂、诽谤,或者恶口骂人。以一粗言,一句,我们可能不是一句,而是很多句,不断地、滔滔不绝地开始骂,骂很多次都有可能。就像《华手经》里说: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如果我们以恶语恼乱菩萨的心,那就有毁坏无量法宝的危险性。这还是很可怕的。有些人骂人很擅长,这方面智慧、口才都很不错。其实我觉得,我们造恶业方面最好不要太有智慧,笨笨的、笨拙的、嘴巴不太会说的人,要诽谤的话也说不出什么,不会讲得很清楚。有些人特别聪明伶俐,这种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捏造各种事情,以各种方式来骂人、诽谤。我们从辨析经论的角度来讲,人有智慧很好,但是有智慧的人往往口才很好,煽动力很强,一讲某个说法者的过失、某个菩萨的过失,可能成千上万个人都跟着他,那这样的智慧已经成了邪慧,非常可怕。人到底是聪明好,还是愚笨好?愚笨的人虽然做不了大的功德,但是也不会造很大的业。像牦牛,除了吃草、喝水,最多行个不净行,除此之外,不会偷东西,不会诽谤三宝,不会杀生,不会故意杀人。人类很聪明,杀害众生的很多技术也会掌握,从而造下了弥天大罪。如果能行持善法、具有正见的话,做人很好,否则不如当旁生可能好一点。这里讲,如果说粗语,也是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昼夜六时不勤礼事。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六弘愿: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对大乘菩萨行人,昼夜六时不精勤顶礼,则为欺诳如来。

他们发愿对所有的大乘行人都当作佛菩萨和自己的善知识一样恭敬顶礼,昼夜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或者说时时刻刻、恒常,去哪里都首先顶礼དང་པོ་ཆོས་སུ་སངས་རྒྱས་ལ་ཕྱག་འཚལ་ལོ།,对所有的大乘菩萨都恭敬顶礼。传统文化中见到人就问讯,一般比较高档场所里的服务员见到人也问讯,相当于顶礼,其实这也是一种恭敬。如果世间普通人都这样,那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为什么不礼敬所有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如果不精勤顶礼,那我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欲护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七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为了维护这些弘愿,我们不惜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为欺诳如来。大德们也有这样的教言:宁可舍弃生命,不可舍弃誓言。隋译本跟这里基本相同,藏译本当中,前面有财富、国政,即为了护持这些弘愿,不惜财富、国政、身命[13]。因为这些弘愿很重要,我宁愿舍弃生命,也不舍弃誓言。有些人今天是这个愿,明天那个愿,这种心不稳定。一旦我们发了这些誓愿,在一生当中不能忘,应该有稳重坚定的誓言,尽量地饶益众生。《二规教言论》中也讲得很清楚[14]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声闻及辟支佛。以轻慢心。谓于彼等不胜于我。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八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对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乘人,以轻慢心说这些人不如我,比我下劣,我们经常说“我们是大乘人,小乘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肯定不如我们利益众生的心强”,以这样来歧视的话,则为欺诳如来。

我们自己不能有傲慢心,《成实论》中经常说种姓高贵、相貌端严、禅定、戒律等所有的傲慢不应该有,为什么呢?一切万法皆是无常,不值得傲慢[15]。比较而言,我今天讲得很好、我长得很好看、我的财富很好、车很好、考试成绩不错、记性还可以等等,但这些没有什么可傲慢的,一切万法皆是无常故。今天记性很好,明天会不会变成一个植物人很难说;今天很富裕,明天会不会变成一个乞丐也很难说。一切万法最终没有什么可值得信赖的,就像《红楼梦》一样,到最后也许以悲惨的方式收场。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九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不善于摧毁自相续的傲慢心,生起下劣想,旃陀罗,印度最低劣的种姓,把自己当作最低劣的人,像猪狗等下等众生,如果我们不能这样想,则为欺诳如来,也就是以后不能有傲慢自高的心态。这里的“善”应该是“擅长”的“擅”。《修心八颂》当中也讲自己是最卑劣的、最低贱的[16]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自赞叹于他毁呰。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我们赞叹自己、毁谤他人,则为欺诳如来。

自己赞叹自己特别不合理。麦彭仁波切也说过:“自己于己作赞叹,纵是帝释亦不佳,应当深沉如大海,不为碎语所动摇。རང་གིས་རང་ལ་བསྟོད་པ་ནི།།བརྒྱ་བྱིན་ཡིན་ཡང་མཛེས་པ་མིན།大海多少年都无增无减,一会赞叹自己、一会诽谤他人,情绪化的状态不太好,应该像大海一样不自赞毁他,如果自赞毁他则为欺诳如来。所以说话时少讲自己的功德。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一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不害怕争论的地方,不像被大风吹动一样很快离开一百由旬,则为欺诳如来。[17]如果一个道场不团结、关系不好、争执不息,应该害怕这些地方。戒律当中也有,哪里有争论应该离开一百由旬。比如一个道场当中争执不息,你没有必要在那里,自己本来修行不好,到时可能参与其中、造很多业。一个村子、一个道场、一个寺院、一个团体里,如果这里很复杂,觉得到处都是争执的话,自己离开,没有必要参与,如果我不能离开,则为欺诳如来。一边争执、一边待在那里,不合理。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持戒多闻头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二弘愿: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因为受持清净的戒律、广闻博学、行持头陀行、少欲知足的功德,开始自我炫耀、自我陶醉,如果这样的话则为欺诳如来。自己稍微有点戒律、多闻、知足少欲的功德时最好不要炫耀,没什么可炫耀的,比你功德大的人多得是,稍微有点知足少欲、清净戒律的功德也不算什么,这也是一种执着,最好不要炫耀。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业惭愧发露。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三弘愿: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自己所修的善根不要自吹、不要炫耀,按理来讲,功德尽量隐藏,罪业尽量发露,但是如果不能这样,反过来说,不断地吹嘘自己的善根功德,一直隐藏自己的罪过,这是不合理的。《杂阿含经》和《阿含经》里好多处都提到了。其中《阿含经》里说: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果宣扬自己的功德,隐藏自己的过失,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如是觉悟之法。善发如是广大誓愿。能以如是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六十位菩萨发完十三大弘愿后,尔时世尊赞叹这些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发的这些愿都是觉悟之法,你们发起了这么好的广大誓愿,能以这样非常坚定的心,安住其中。我想,这些菩萨发的愿不会变动,会安住其中。

以前一个道友,说一天三座修什么法,大家都觉得挺好,我们都随学。再过一段时间听说他早就退心了,又给我写信忏悔,以前发的愿全部无法做到。凡夫人是这样的,今天有一点热气,开始发誓愿,过两天全部就没有了。这里有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这时,佛告诉弥勒菩萨摩诃萨:弥勒,如果有菩萨想要清净业障,应该要发这样的广大誓愿。最后这一句话大家要记住,前面十三个誓愿也要记住。这个确实很不容易,我们不一定能全部做到,但要把它作为行为规范来经常提醒自己。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发起这十三大弘愿。佛还告诉弥勒菩萨,你要想业障清净,应该发这个誓愿。我们每个人都想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都得以清净,那这样的话,我们要尽量发这十三大誓愿。好,今天讲到这里。


[1] 拓展内容【1】

拘留孙佛(Krakucchanda),又作拘留孙佛、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姓迦叶,出生于婆罗门家庭。一日于利沙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七佛的第四位。寿命十四小劫(八十小劫为一大劫,一大劫为13亿4千万年)。

[2] 拓展内容【2】

杂宝藏经卷第二(一八)驼骠比丘被谤缘

昔有比丘。名曰驼骠。有大力士力。出家精勤。得阿罗汉。威德具足。恒营僧事。五指出光。而赋众僧种种敷具。由是佛说营事第一弥多比丘。自薄福德。当次会处。饮食粗恶。乃反恚言。若此驼骠。料理僧事。我终不得好食自活。当设方便。弥多有姊。作比丘尼。往共相教谤于驼骠。乃至满三。驼骠厌恶。即升虚空。作十八变。入火光三昧。于虚空中。如火焰灭。无有尸骸。诽谤贪嫉。能使贤圣犹尚灭身。况复凡夫。是以智者。当慎诽谤莫轻言说。时诸比丘即便问佛。驼骠比丘有何因缘。而被诽谤。复以何因缘。得是大力。复以何因缘。逮得罗汉。佛言。过去世时。人寿二万岁时。有佛名曰迦叶。尔时迦叶佛法中。有年少比丘。面目端正。颜色美妙。彼年少比丘。乞食未还。有一少妇。惑着是色。看此比丘。眼不舍离。驼骠比丘时为食监。会见此妇随逐比丘。目不暂舍。即便谤言。此女必与彼比丘通。由是因缘。堕三恶道。受苦无量。乃至今日。余殃不尽。犹被诽谤。又以过去迦叶佛时出家学道。今得罗汉。以其过去经营僧事。驴驮米面。溺于深泥。即能挽出。缘是之故。得力士力。

[3] 拓展内容【3】

慧命:指法身以智慧为生命。如色身必赖饮食长养,而法身必赖智慧以长养。若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五下):‘末代钝根,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法华文句卷九下、金刚经疏记科会卷二(长水)、禅苑清规卷七亡僧]

[4] 拓展内容【4】

A,藏译本中的六万,四万,两万,八千年,见下图第一、二行红线标处。(图略)

B,隋译本汝等以此业障缘故,遂于六十二百千岁,堕于阿鼻大地狱中;复于四万岁,堕于活地狱中;复于二万岁中,堕黑绳地狱;复于八百千岁,堕热地狱;复于彼处舍命已后还得人身,于五百世中生盲无目。——《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 译

[5] 拓展内容【5】

地狱分八热、八寒、近边、孤独等十八处,按《阿毗达摩俱舍论》,无间地狱位于南瞻部洲之下2万由旬处,其上像楼房般依次为极热地狱、热地狱、大号叫地狱、号叫地狱、众合地狱、黑绳地狱、复活地狱。整个八热地狱灼焰覆天烧铁为地,天上不断落下无数炽浆火雹,地面处处腾起猛火,其中无数狱卒以恐怖刑具追逐砍杀,以各种残忍方式施以伤害。不用说其中情景,仅仅看到一个狱卒,世人定会怖惧得七窍流血而亡。出《显宗论》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胆部洲下。过五百逾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胆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逾缮那。又云由旬。华言限量。)复活地狱此狱情形人间普通火、檀林火、太阳火、末劫火的炽热程度依次递增七倍,如是复活地狱整个境域比末劫火炽热七倍,其中众生在烧燃中仍互相残害,又被狱卒砍杀刺割,死后由业力复生,于刹那间万生万死。有情寿量人间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天,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四大天王所在的天界五百年是复活地狱的一天,这样计算复活地狱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此地狱众生自寿为五百年。若以人寿来计算,则是一万六千二百亿年。《念住经》中也说:“复活地狱众生寿量达人间十六万二千俱胝年。”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养已杀于他,当堕等活狱。”黑绳地狱此狱情形其中众生身上被画上八、十六、三十二条黑线不等,被狱卒用炽燃锯斧沿线锯割,血肉淋漓内脏横流,于哀号惨呼中复复生死。有情寿量人间一百年是三十三天的一天,三十三天的一千年是黑绳地狱的一天,此地狱的有情寿量长达千年。若以人寿来计算,则是十二万多亿年。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于父母朋属,而生于损害,起妄语欺诳,当堕黑线狱。”众合地狱此狱情形其中众生被如羊头状的两座山猛烈撞击碾碎,或在巨大铁砧上被铁锤锤打,或在铁臼中被碓磨成泥,骨肉尽碎血流成河,其后又由业风吹拂而复生。有情寿量人间二百年是夜摩天的一天,夜摩天的二千年是众合地狱的一天。此地狱的众生自寿为两千年。若以人寿来计算,则是一百零三万多亿年。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于猪羊狐兔,及余生类等,杀害彼无边,当堕众合狱。”号叫地狱此狱情形其中众生被猛火烈焰燃烧,就算稍近边缘又被狱卒用可怖兵器投入火中,由于痛苦惊怖而大声哀号。有情寿量人间四百年是兜率天的一天,兜率天的四千年是号叫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自寿长达四千年。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起恶身语意,谗构相离间,如是罪众生,当堕号叫狱。”大号叫地狱此狱情形情形与号叫地狱相似,但程度更甚。四方上下皆为炽燃铁屋,其中众生睁大凸怖之眼,强忍剧苦惊号狂奔,但十方毫无出路,因绝望痛苦而惨厉哀叫。有情寿量人间八百年是化乐天的一天,化乐天的八千年是大号叫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的寿量达八千年。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若于佛法僧,及诸贪乏者,剽窃彼财物,堕大号叫狱。”热地狱此狱情形其中众生不仅被烤炙燃烧刺贯割截,且被狱卒用炽热铁水烊铜灌口,顺次烧融喉舌内脏后溶液混着血肉从九门流出;又被狱卒用三叉戟从肛门纵贯身体刺穿头顶双肩,之后又往伤口中倒入炽红溶液,惨不忍睹。有情寿量人间一千六百年是他化自在天的一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万六千年是烧热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自寿长达一万六千年。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以火焚山川,林木及原野,烧害诸有情,当堕炎热狱。”极热地狱此狱情形其中情景与热地狱类似,但惨状更甚,众生被狱卒用狼牙棒从肛门捅进身体后搅割,狼牙尖刺如刺猬般从身体各处透出,血肉狼藉之状惨厉难述。有情寿量此地狱众生的寿命,长达半个中劫(也就是指从人类无量岁减至十岁,再从人寿十岁上增到八万岁之间,如是寿量一减一增,合成一中劫。),因此无法用人间的年数衡量。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谓法说非法,无根而诽谤,令他生热恼,堕极炎热狱。”无间地狱此狱情形在高广二万由旬的铁屋里猛火常劫不息,无数巨大铜锅中充满沸腾的铁水熔铜,四方都有猛火燃烧,其中众生被煎熬烧煮翻腾搅拌。前述地狱之苦并未遍及全身、尚有喘息之机,但此中众生由内而外皮肉骨血处处与熔浆炽火混为一体,其剧苦刹那不停直至劫尽,故名无间。有情寿量无间地狱的有情,寿命长达一中劫。堕生因缘《六趣轮回经》云:“于父母师长,及有德贤者,起增上杀害,定堕无间狱。”

[6] 拓展内容【6】

《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苾刍,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恭敬,沉没法故。」《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闍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五十颂》亦云:「毁谤阿闍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碍神等,杀堕有情狱。终不应恼乱,诸阿闍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煑。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7] 拓展内容【7】

A,诸菩萨等,藏译本中直接说了60位菩萨。见下图红线标处。(图略)

[8] 拓展内容【8】

《地藏十轮经·有依行品第四之三》: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9] 拓展内容【9】

《佛子行》:“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10] 拓展内容【10】隋译本

尔时,彼等六十菩萨乘富伽罗等,既闻此已,扪泪恐怖毛竖,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等从今若于菩萨乘富伽罗所,若生嗔恚过失,而复更造自余业障,我等今日于世尊前皆悉忏悔。世尊,我等今者于如来前发实誓愿: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若于菩萨乘富伽罗辈,于犯罪之中发觉言说,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若于行菩萨乘富伽罗所,戏弄恶贱而轻慢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若于行菩萨乘富伽罗所,而起我慢说彼恶事若实若虚,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见菩萨乘富伽罗者,若在家若出家,受五欲果报富乐游戏娱乐,见是事已生不信心,取彼过失,不生敬心不作师想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11] 拓展内容【11】

一天,一群猎人带着猎狗,在行猎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打到,无意中走到我的洞前,一见我,吓得大叫:‘你是人是鬼啊?’

“我说:‘我是人,是一个修行的人!’

“他们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啊?怎么混身是绿的呢?’

“‘因为吃荨麻吃久了,才这个样子的。’

“‘你修行的粮食在那里呢?把你的粮食借给我们吃,我们以后还你钱。你要是不拿出来,我们就把你杀掉!’他们就在洞里到处看了一遍,狠狠的威协我。

“‘我除了荨麻以外,什么都没有。如果有,也用不着隐藏,因为我相信对于修行人,只有供养粮食的,而决没有抢修行人的粮食的!’

其中有一个猎人说:‘供养修行人有什么好处啊?’

“我说:‘供养修行人会有福气来的。’

“他就笑着说:‘好!好!我就来供养你一次吧!’说完,就把我从座上抱起来向地上一掼,又提起来向上抛,跌下来,又一掼。这样的抛和掼,我瘦弱的身体自然不能禁受,痛苦万分。但他们虽然这样侮辱我,我心中却对于他们生出了慈悲,十分可怜他们,不住的流下泪来。

“另外一个坐在一旁没有折辱我的一位猎人就说:‘喂!你不要这样做。他倒真是一位修苦行的行者啊!就算他不是一个修行的人,把这样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拿来欺侮,也不算是英雄好叹哪!何况我们的肚子也不是因为他而饿的。这种不讲道理的事,快不要做了!又对我说:‘瑜珈行者啊!我实在佩服你。我没有扰乱你,请你回向保护我。’那个欺侮我的猎人说:‘我已经好好献上献下的供养过你了。你也应该回向保护我呀!’说着哈哈大笑的走了。

“我倒没有放咒术,也许是三宝处罚,也许是他自己作恶的报应,以后听说过了不久,为了一件事,法官将那猎人判了死刑,除了说不要欺侮我的那个猎人没有受罚之外,其余的人都受到了很重的处罚。

——《米拉日巴尊者传》

第廿七篇尼泊尔王之迎请

敬礼上师。

一时,尊者密勒日巴在蒙境的尼香山之嘎打雅山洞处禁语修行,心入流水三昧。一天,尼香地区的猎人们来到山洞的附近,看见尊者不言不语以(密宗的特殊)姿势,兀然坐定。(他们不觉害怕起来,一阵冲动,)群向尊者射出了许多毒箭,但都未射中。他们随即准备把尊者丢下悬崖。但费尽力气,也不能搬动尊者的身体丝毫。于是他们就用大批树枝木柴围绕尊者,放火燃烧,却不能损及尊者一毛。最后,(他们挖开尊者所坐的土地,大家连座位带土石一起抬到悬崖的边缘,)(1)把尊者抛了下去。山崖下面原有一条汹涌的河流,尊者趺坐的身体在下坠将及水面之时,忽然停住,未沾水面。旋即缓缓由河中心向上升起,直飞峭崖之上,又回返到原来坐的地方。仍是一言不发的默然坐定。猎人都惊奇畏惧万分,赶紧逃走。(一路大声)谈论山洞中的那个怪人。猎士金刚护听见他们的谈话就对他们说道:“那就是驰名西藏的善巧瑜伽士密勒日巴。他也是我的师傅。你们所说的这些神迹,正证明他是一个大成就者,他甚至能使畜生也会听闻佛法。”于是就对他们把自己的猎犬和黑鹿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如何回心学佛的经过向猎人们讲述了一番。猎人们都对尊者生起净信恭敬之心。

因为这件事,尊者的盛名在尼泊尔各境不迳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藏文典籍在述事时,通常皆有尽量简略之趋势,可能与中国古时一样为了省纸的缘故,因此就发生了许多文义不清楚的毛病。第一是文句的主词(Subject)常常省略,故弄不清主词究竟何指。第二是省略太过,以致交代不清。例如此处,众猎人最初不能推动尊者身体丝毫,现在何以就能搬动尊者的身体掷之下崖呢?虽然也可以说只要尊者愿让他们搬动时,他们就可搬动,但总不如由猎人们另出主张较合适,因此译者凭自己的臆想加上这一句话。——《米拉日巴大师集》

[12] 拓展内容【12】

A,藏译本的“施主家”,见下图倒数第二行红色标线。(图略)

[13] 拓展内容【13】

A,藏译本当中,身命的前面有财富、国政。见下图红线标处。(图略)

B,隋译本:世尊!我等从今日已,为护此受故,若身若命而不舍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发觉净心经》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 译

[14] 拓展内容【13】

《二规教言论》:六、誓言坚定 何人事前所承诺,终无变更誓坚定,若坚誓愿获自利,他众亦信此人语。以善观察所承诺,坏劫之际亦不舍,背弃誓愿应生畏,违背国政尚不惧。不顾发誓或自语,彼者犹如筛子般,泄露善妙之精华,仅依此理亦可知。此人远离诸天众,如同枯树无凉荫,如是不得诸财富,于此勿庸稍置疑。若人誓愿愈坚定,则于彼人愈可信,若愈成为可信者,则天与德亦会集。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亦不舍,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越何需说。劣者爱惜自生命,智者珍视自誓愿,劣者背弃誓愿时,智者对此感稀有。智者宁可舍生命,而不背弃自誓愿,劣者对此虽生奇,不思守誓之胜德。故当断除劣相续,恒住正士之相续,所谓坚守誓愿德,是诸世间之庄严。

[15] 拓展内容【14】《成实论》第十卷·憍慢品第一百二十八

问曰慢云何生。答曰。不知诸阴实相则憍慢生。如经中说。若人以无常色自念是上是中是下。是人正以不知如实相故。乃至识亦如是。若知阴相则无憍慢。又善修身念则无憍慢。如牛恃角则为暴慢。若去其角则不能也。身为不净九孔流恶。何有智者恃此自高。以如是等念身因缘。则无憍慢。又智者知一切众生若贫若富若贵若贱。皆以骨肉筋脉五脏粪秽合而成身。俱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亦有贪恚等诸烦恼罪福等诸业。及地狱等诸恶道分。云何当起憍慢。又见内外心从因缘生。知念念灭则无憍慢。又善修空心则无憍慢。所以者何。随逐相故则憍慢生。若无相者何处起慢。又智慧者。若实有戒等功德则不生慢。所以者何。戒等功德皆为尽此诸烦恼故。若无功德。何有智者。于无事中而起憍慢。又观无常等相则灭憍慢。何有智者。以无常苦不净之物而为憍慢。

[16] 拓展内容【15】

《修心八颂》:“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17] 拓展内容【16】

《劝请胜心经》云:“于有戏论诤论处,去离四百由旬胜。何处具有诸烦恼,须臾之间亦莫住。”

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佛学常用语,梵语yojana之音译,巴利语同。又作逾阇那、逾缮那、瑜膳那、俞旬、由延。意译合、和合、限量、一程、驿等。梵语yojana乃'附轭'之义,是由语根yuj而来的名词;即指公牛挂轭行走一日之旅程。据佛音论师说,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

《智者入门论》:“廿四指一肘,四肘称一弓,五百弓闻距,八闻距由旬。”

《有部百一羯磨》卷三注释曰:“言逾缮那者,既无正翻义,当东夏一驿可三十余里,旧云由旬者讹略。若准西国俗法,四拘卢舍为一逾缮那,计一拘卢舍可有八里,即是当其三十二里。”这跟当今公认的说法相同,一拘卢舍约四公里,四拘卢舍为一由旬,一由旬约为十六公里。

但也有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之说法,根据《注维摩经》六:“僧肇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也。”可见古代也有类似于当今公里与市里的不同说法,如果没分清上由旬、下由旬的话,其差别还是相当可观的。

根据《那先比丘经》乙本的说法,一由旬合四十里:那先问王:“王本生何国?”王言:“我本生大秦国,国名阿荔散。”那先问王:“阿荔散去是间几里:”王言:“去二千由旬,合八万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