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乐维的博客
  人生酸甜苦辣百味俱全,喜怒哀乐岁月蹉跎。
我的名片
乐维
注册日期: 2007-02-03
访问总量: 3,296,02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所有博文为乐维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发布
· 象形解字: 羊,美,养,羌
· 古埃及文与古汉字象形比较(视频
· 水墨画:葡萄熟了
· 象形解字:契,洁(潔),楔
· 水墨画练习:1,金色硕果;2,枇
· 象形识字:甘与甜
· 象形解字:十,廿,卅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中国画】
· 水墨画:葡萄熟了
· 水墨画练习:1,金色硕果;2,枇
· 水墨画练习:1,飞燕红花,2,翠
· 中国山水画:1,春日;2,乡景
· 中国画:燕归来
· 水墨画:熊猫
【象形解字】
· 象形解字: 羊,美,养,羌
· 象形解字:契,洁(潔),楔
· 象形解字:十,廿,卅
· 象形解字:呙,骨,剐,祸
· 象形解字:辛,言,辩,辣
· 象形解字:且,祖,粗,姐
· 象形解字:用,甬,勇,通
· 呼唤汉字象形研究志愿者
· 象形解字:末与未
· 象形解字:纠,赳,收,叫
【象形识字】
· 象形识字:甘与甜
· 象形识字:八与分
· 象形识字:黑
· 象形识字:舌
· 象形识字:弓
· 象形识字:天
· 象形识字:豆
· 象形解字:光
· 象形识字:燕
· 象形识字:明
【青葱岁月】
· 篮球场外指导
· 一对洒脱的同学夫妻
· 青葱岁月:小弟阿敏
· 青葱岁月:张步贤老师
· 青葱岁月:建湘
· 刘婉珍老师
· 青葱岁月:陈桂平阿姨
· 表哥贺伟建
· 77级校园点滴:工农兵学员
· 批判萨缪尔森的大学生
【活在美国】
· 为什么美国的华人总体不如印度人
· 夏令时弊大于利,可以休矣
· 活在美国:在Marquette学政治的
· 活在美国:好狗兰博
· 活在美国:警察故事
· 活在美国:让我们办所中文学校吧
· 活在美国:好友 J君
· 活在美国:H教授的困惑
· 活在美国:车博士
· 活在美国:主管 Bryan
【老书童象形天地】
· 古埃及文与古汉字象形比较(视频
· 老书童天地 - 象形解字:月与夕
· 老书童象形天地:象形解字 - 龟
· 《老书童象形天地》开播了!
【过去的故事】
· John与英语拗口令
· 哥们亦华 (下)
· 哥们亦华 (上)
· 我与晓洪的故事(三) 别无选择的
· 我和晓洪的故事(二) 不是冤家不
· 我和晓洪的故事 (一) 我叫“陈晓
· John和他的英语拗口令
【美国故事】
· James的博士梦
· 清洁工Mary
· 邻居老头(三)越战老兵Bob
· 邻居老头 (二)二战老兵Spiro先
· 美国故事:我的海地同学
· 看美国老板怎么微服私访
· 我的美国朋友Jane(二)
· 我的美国朋友Jane (一)
· 大教授的小动作
· 转学的故事
【人生感悟】
· 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也谈爱达
· 生活的哲理:Do nothing is bett
· 继父的礼物
· 忏悔与宽容
· 美国的英雄主义
· 回中国,还是去中国?
· 回国杂感:什么是朋友?
· 伊战:谁是敌人?
· 我们咋就这么忙?
· 名气与大小
【77级校园点滴】
· 77级校园点滴:英语快慢班
· 77校园点滴:迎新会
· 77级校园点滴 (8) 运动会三连冠
· 77级校园点滴 (7) 学跳交谊舞
· 77级校园点滴(6) 学英语与“宝
· 77级校园点滴(5) 室友情
· 77级校园点滴(4) 张滂先生的讲
· 77级校园点滴(3) 数学课
· 77级校园点滴(2)包伙
· 77级校园点滴(1)半夜惊魂
【健康与生活】
· 间歇性断食与“珍珠翡翠白玉汤”
· 大数据揭示:中老年人总胆固醇越
· 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
· Baby formula 的迷思
· 戴口罩与系保险带
· 从新冠肺炎分布和与萨斯的比较看
· 谈谈太极拳对膝盖的保健康复作用
· 10 分钟太极操 -简单,易学,有
· 平反高胆固醇食物的意义
· 请慎拔智齿
【子女教育】
· 象形识字 vs. 看图识字
· 汉字的艺术与文化
· 象形书法与海外书法教学
· 为什么说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是窒
· 白人小女孩为什么要学书法?
· 为什么有心理问题的华人学生比率
· 中国近代史上为什么没有重大发明
· 海外中文学校第一天为什么没有文
· 制定一个适合你孩子的Individual
· 一位中国男孩写给中国父母的信
【他乡故事】
· 花旗参的今与昔
· 你会说英文吗?
· 人民的医生,社会的良心
【永恒的爱】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说起来容
· 追姑娘的日子(下)
· 追姑娘的日子(上)
· 心中的红樱
· 随你去远行(下)
· 随你去远行(上)
【往事如烟】
· 为什么“癞蛤蟆躲端午,躲过了初
· 篮球场外指导
· 往事如烟:整党时期的作风问题
· 二姐冯里英
· 相聚七七 - 纪念七七级入校四十
· 又见郑绪岚
· 拥抱希望,青春无悔 - 记77年高
· 感受李德伦
· 沸腾的校园
【魂系故乡】
· 当年听赵忠祥的《动物世界》解说
· 芷江七里桥:侵华日军俯首投降的
· 凉粉与龙井水
· 回国行(四) 带病游桂林
· 回国行(三) 小城趣事
· 回国行(二) 没法通车的桥梁
· 回国行(一) 行李超重被罚
· 家乡的春天
· 回国杂感:请得起保姆,打不起电
· 芷江鸭
【杂辣椒】
· 听听AI对房地产的“高见”
· 美国的两件奇葩事
· 书法与生活:You 兔,Me 兔
· “中南大学”的前世今生(来点轻
· 股市预测:应该相信谁?
· 拗口令:披着狼皮的羊与披着羊皮
· 阿富汗撤军:捡芝麻丢西瓜的大昏
· "抱捆杂枝我扯上床”干嘛?
· 二毛学中文(二)敌官
· 二毛学中文 - 季老帅
【妈妈的眼泪】
【文化与生活】
· 为什么第二次简化字失败了?
· 刀郎是音乐家
· 自寻烦恼的中国式家庭称谓
· “年”字的象形解释和传说
· 夏至-父亲节有感
· 甲骨文:世界上最具艺术特征的文
· 樱花时节有感(隶书)
· 享受慢读书
· 太极的困境与出路
· “福”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能倒挂
【知青往事】
· 知青往事(5):修水库与知青汇演
· 知青往事(4): 下队劳动
· 知青往事(3):跳蚤,疥疮事件
· 知青往事(2):土法制茶记
· 知青往事(1):走进茶场
【海外剧场】
【体育与人生】
· 中年人锻炼秘诀:循序渐进与循序
· 大妈广场舞与体育经济学
· 沉重的金牌- 写在刘翔摔倒之后
· 林书豪一鸣惊人,书写NBA传奇
· Go, Packers! - 写在Super Bowl
· 难忘的十项全能比赛
· 划过蓝天的银枪-记康振伟老师
· 易建联,新泽西欢迎你!
· 给易建联进言
· 沸腾的校园
【“友好邻居”风波】
· “友好邻居”风波 (九)余波远去
· “友好邻居”风波 (八)K校长败
· “友好邻居”风波 (七)学校的许
· “友好邻居”风波 (六)M大学封
· “友好邻居”风波 (五)Mark的忠
· “友好邻居”风波 (四)激辩“友
· “友好邻居”风波 (三)相煎何太
· “友好邻居”风波 (二):K校长
· “友好邻居”风波 (一)
【经济与生活】
· 想在美国创业?推荐你看这个电视
· 让经济专家们汗颜的美国房市
· 税率与效率
【中文教学】
· 汉语:世界上最有趣最简单的语言
· 小丁与Santa
· 国语,华语,中文,都应该叫做汉
· 汉字为什么不需要造新字?-兼谈
· 孩子记不住汉字有解决之道吗?
· 甲骨文象形在汉字教学中的尝试和
· 汉字童话:鱼与魚
· 海外中文教学:“听说领先”好,
· 为什么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
· 象形汉字为什么可以表达不象形的
【我的文章】
· 同性恋婚姻:不妨换个名称试试
· 告别高胆固醇(三)
· 告别高胆固醇(二)
· 告别高胆固醇(一)
· 我在美国的TA生涯(二):与Jason的
· 不求千招会,但求一招熟
· 多给孩子买书,少给孩子读书
· 抗战胜利之城-芷江
· 学中文的白人孩子
· 与众不同的新加坡教育
【老爸与自闭儿】
· 老爸与自闭儿(三十七),家长会
· 老爸与自闭儿(二十一) 搬离还是
· 老爸与自闭儿(十七) 明枪暗箭齐
· 老爸与自闭儿(十五) 躲不过的祸
· 老爸与自闭儿(十四) 秀才碰到兵
· 老爸与自闭儿(十二) 多事之秋
· 老爸与自闭儿(十) 中国之行
· 老爸与自闭儿(九)寻找合适的体
· 老爸与自闭儿(八)阳光男孩
· 老爸与自闭儿(六)关注自闭症
【童年往事】
· 童年往事:罗恢灼老师
· 童年往事:姚翠珍老师
· 回忆父亲当年的一件小事
· 童年往事:在文革教育回潮的日子
· 童年往事:启蒙老师秦淑洁
· 童年往事:小松
· 我的特殊的历史老师
· 童年往事:何家爷爷和奶奶
· 童年往事:保姆王姨
· 童年往事:航测队
【汉字艺术与象形书法】
· 每个人都应该学点“汉字与书法基
· 为什么第二次简化字失败了?
· 为什么汉语语法非常简单?
· 象形:解开汉字奥秘的钥匙 (视
· 象形与绘画结合尝试:想象
· 国语,华语,中文,都应该叫做汉
· 象形书法:猴年马月
· 象形书法:1,美利坚;2,独立节
· 象形书法:1,鲤鱼跳龙门,2,年
· 象形书法: Ho, Ho, Ho, It is S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1/01/2008 - 01/31/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2/01/2007 - 02/28/2007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John与英语拗口令
   

1986年初,我原来办公厅的一位同事,曾经是一位副省长的秘书,到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湖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做副院长。我们交道不多,但都很豪爽,所以相见如故。见面总会聊一阵,非常投缘。一天碰到他聊起他们学院刚刚请了外教来教英文,培训机关干部。我就说:我可以来学吗?他说:当然!

于是我就向领导提出去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英语的请求,很快就批准了。秋天开学,我就全脱产去学英语了。

两位外教老师都来自加州,一位叫John, 32岁,身高近一米九(6’3” )的白人大个子;另一位是美籍华人杨先生,34岁,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的小个子。

杨先生出生在柬埔寨,在红色高棉屠杀华人的时候跟着家人逃出柬埔寨,几经周折到了美国。他在美国上的学,英语虽然还是有一点点华裔说英语的味道,但已经很地道了。John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看上去虽然高大但很斯文安宁。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中国每到一地都会去找教堂,周末他一定会去教堂做礼拜。

开学的前两天,我们见到了两位老师。那是在学院接待室,只记得见到John时他很尴尬,他穿的是休闲便装,很得体,与他随和的性格很配。不过穿的鞋却已经破了,大脚趾处有一个洞,脚趾有一半露在外面。他不好意思地把脚往后挪,但还是很难遮掩。他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他来中国是先到昆明教英文,教了一年转到长沙。他从美国就开始穿的鞋半年前就破了,他想买一双,但突然发现,昆明买不到他的48码的鞋。也难怪,我这43码的脚,在长沙也要碰机会才能买到鞋,而且几乎都没有选择,就一种型号。而且如果当时不买,过几天就没有了。可能又要等上半年一年才能碰上。家乡的老人说:“头大当官,脚大讨米”,看来John不但讨米,还得赤脚讨米。

John以为昆明比较偏僻,可能北京上海就可以买到他的鞋。等到放假,他去北京上海玩的时候,发现也没有他的鞋卖,只好继续穿着有洞的鞋旅行。来湖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之前,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学校帮他买双鞋。学校派人去商店买,长沙哪有他的鞋?只好向上级汇报,最后省里领导出面,请湖南制鞋厂为John专门制作48码的解放鞋的鞋模,然后做了两双鞋送给他。并且保留鞋模,一旦他需要,马上可以再制。

开学几天后,新鞋到了,John终于穿上了没有洞的新鞋。两只像船一样大的鞋穿在John脚上,配上一米九的个头,其实还是很合适的,他顿时显得自信多了。

培训主要放在提高口语与听力上。除了固定的听力练习,上课基本上就是讨论的方式,杨先生与John轮流上课。那时候,中国开放不久,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美国,但对美国很感兴趣。提问总爱说你们美国人怎么样,这样的提问让人不舒服。但学生们没有几个感觉到,另外就是从学生的问题中,他们感觉到很多人将美国人与美国白人划等号。于是同是从加州来的杨先生和John多次解释“什么是美国人?”。他们说,美国是移民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在美国的大街上,有像John那样的白人,也有像杨先生那样的亚裔,还有印度裔,墨西哥裔等等,但他们都是美国人,认为美国人只是美国白人的观念是不对的。虽然我从来没有问过关于美国人的问题,但我潜意识里确实认为美国人就指美国白人。后来我去过加州,知道他们所说是事实。

杨先生是华裔,所以他有时会告诉我们,作为移民对美国的感受。他说,移民对美国有四个阶段:蜜月期,迷茫期,反感期,适应期。刚来的时候,觉得美国什么都好,像是度蜜月。然后会发现一些问题,感到迷茫。越来越多的种族歧视,凶杀案,贫富不均,等等,对美国的印象变差,觉得美国不好。最后发现美国其实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充满机会,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真正开始把美国当成自己的国家。

杨先生这样说美国很独特,当年没有人这样说,非常新颖。后来虽然有人说过类似的话,但没有人像他那么精辟地,有条理地阐述。

有了新鞋,John自信心回归,于是显出他的本性,尤其是他幽默,开朗的天性自然流露。上课时常常开些小玩笑,甚至来点冷幽默。第一次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上:

How many years have you learned English? – 你学了多少年的英语了?

然后写同学的名字,让大家自报年头。XXX2 years; XXX, 3 years, ……最后还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John ?问大家:多少年?很多人说12年,少数说16年,因为他上学开始算,到高中毕业就是12年。大学如果读英语专业,那就是16年。他笑笑,然后慢悠悠地写上:32。就是说,他John是从娘肚子里一生出来就开始学英文了,而且天天都在学。我们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John是很虔诚的基督徒,每个周末都去长沙的教堂。对人很有礼貌,也很有耐心和那些好奇的路人打招呼。对于他为什么信基督教,也有同学问过。他回答说,年轻时他曾经什么也不信,我行我素,叛逆过。好像觉得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但内心很空虚,觉得心绪不宁,没有幸福感。直到后来接触了基督教,才感到精神充实,心有了归宿。

同学们喜欢问美国的情况,比如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等。John 和杨先生讲过他们的生活,包括怎么上班,早餐吃什么,花多少钱;中餐吃什么,花多少钱;晚餐吃什么花多少钱。

我们从中国的报纸上看到美国到处有凶杀强奸,吸毒滥交等等。所以有些同学就喜欢问这方面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多吸毒的?为什么美国那么多未婚同居的?为什么那么多同性恋?等。John作为基督徒,是不赞同这些行为的。但他好像也不愿意公开批评,说那不对,只是说那是他们的选择。当时喜欢问这些问题的两个学生不太理解,总会问“为什么?”。John显然不想讨论这样的话题,但又不能说“你们不能问这样的问题?”,两个 “猎奇心”重的同学总纠缠这样的问题,搞得John很难受,又不便发作。那是我看见他最不高兴的时候。

除此之外,他还是很开朗的。上课时他常常突然悠悠地说:"How  much would could check check ...... " ,好像自言自语,也好像问大家问题。等我们想听他在说什么时,他却又安静了。我们没有听懂,不知道他要干嘛。等到下一堂课的什么时候,他嘴里又含含糊糊地说着“would, could, checkcheck”,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感觉好像类似中国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那样的拗口令,说出来好玩。班上没有一个人听懂了,但谁不敢问他。他似乎也不需要大家回答,有时候调皮地笑笑,从不解释,接着讲他的课。等到下次上课,冷不丁他又会突然“how much would could, check, check"一番,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慢慢地这变成了他上课的一味调味剂,见有人精神不振,或者在下面说话,他就突然这么来一下,下面的人吓一跳,然后他坏坏地笑笑,也不批评,好像自娱自乐,活跃一下课堂秩序。一个学期过了大半了,大家也没搞明白他的”How much would could check check"是什么意思。

每次我听了都会想这是什么意思,但却总是找不到答案。有一天,我突然想How much  ......?”,这是不是一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没法定量的东西,并不是真的能算出来的。所以当他又“would could"的时候,我举手了。他有点诧异看我一眼,然后示意我可以说话。我就说:“It is countless"。他当时瞪大了眼睛,张着口,半天没有说话。然后笑着说:“You are right!"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说“How much would could check check”了。我当时只是蒙对了,却让John以为我听懂了。

到美国来了很多年以后,我想起这件事,于是上网查询,才知道完整的句子是:“

How much wood could a woodchuck chuck if a woodchuck could chuck wood? "

原来这是英语中的一句众所周知的拗口令。说是如果一只土拨鼠扔木头,它可以扔多少木头?哈哈,这就看它的心情了。一两根,十几根,上百根都有可能。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

当时我听不懂,把"wood" 听成“would", 把“chuck" 听成“check"。所以就成了”How much would could check check”

这个拗口令非常出名,如果在Google搜索这句话,可以得到八万多个搜索结果。对怎么答,有很多讨论。我那样答也可以算是一种正确答案。

一晃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培训结束了。大家觉得收获不小,英语听说能力都有很大进步,对美国社会了解更多。考试后,我们举行了一个聚会,杨先生与John都来参加。大家唱歌,聊天,很高兴,也感谢两位老师的别开生面的授课,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他们很感动,同时鼓励我们以后坚持学英语。

1681080522353457.jpeg

(这是结业前夕全班同学照。前排左一是作者,中间前面穿风衣,戴眼镜的是杨先生。John没有来,忘记那天他为什么没有来了。有可能是去教堂了)

同学们将回到自己的单位,他们说会去香港一趟,然后学校安排他们暑假旅游,下期还会回来教新来的学生。

过了几天的周末,我在长沙五一路的湖南旅社交叉路口碰见John,我们聊了起来。记得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来中国这么久,有什么感受?”。他想了一下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像一面镜子,让我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我当时似懂非懂。

到了美国多年以后,我又想起来John的话,觉得美国也像一面镜子,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

杨先生把他在美国的电话留给了我们,John留没有留不记得了。杨先生说如果我们到了美国可以给他打电话。杨先生后来给我寄过信,说当地的一名白人警察想了解中国,问我愿不愿意与他通信(那时候还没有email)?说这也是一个锻炼我英文的机会,还附上了那位警察的照片,和他写的想交中国朋友的短信。当时还在省政府工作,那敢和美国警察交朋友,也就没有回信。1991年我到Milwaukee  Marquette Univ. 读博士,抵达不久便给在加州的杨先生打电话。他当时刚结婚不久,正是他的蜜月期。他说我到美国,是我的对美国印象的“蜜月期”,将来肯定会有失望,鼓励我好好读书,客服困难,最后一定会适应美国。我后来的经历证明了杨先生说的留美四部曲是很正确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