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雜阿含58經 |
| 雜阿含58經[正聞本170經/佛光本104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東園鹿母講堂。
爾時,世尊於晡時從禪覺,於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時,有一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
「世尊!此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耶?」
佛告比丘:
「還坐而問,當為汝說。」
時,彼比丘為佛作禮,還復本坐,白佛言:
「世尊!此五受陰以何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觸?」
佛告比丘:
「此五受陰欲為根、欲集、欲生、欲觸。」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而白佛言:
「世尊為說五陰即受,善哉所說!今當更問:世尊!陰即受,為五陰異受耶?」
佛告比丘:
「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
比丘白佛:
「善哉!世尊!歡喜、隨喜。今復更問:世尊!有二陰相關耶?」
佛告比丘:
「如是!如是!猶: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於未來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識。』是名,比丘!陰、陰相關也。」
比丘白佛:
「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名陰?」
佛告比丘: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名為陰。」
比丘白佛:
「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何因、何緣名為色陰?何因、何緣名受、想、行、識陰?」
佛告比丘:
「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故。
觸因、觸緣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陰,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觸緣故。
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陰,所以者何?若所有識,彼一切名色緣故。」
比丘白佛:
「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離?云何受……想……行……識味?云何識患?云何識離?」
佛告比丘: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
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
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
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
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
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
比丘白佛:
「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我、異我、相在,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於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
「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得無我慢?」
佛告比丘:
「多聞聖弟子不於色見我、異我、相在;不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
比丘白佛:
「善哉所說!更有所問:何所知、何所見,{盡}[疾?]得漏盡?」
佛告比丘: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疾得漏盡。」
爾時,會中復有異比丘,鈍根無知,在無明㲉,起惡邪見而作是念:
「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爾時,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
「於此眾中,若有愚癡人,無智、明而作是念:『若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作無我業,誰當受報?』
如是所疑,先以解釋,彼云何?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見者,是為正見;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便修厭;厭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時,眾多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