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巴黎奥运的博客
  发声表达信仰
我的名片
巴黎奥运
注册日期: 2024-08-15
访问总量: 3,74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回应龙降恩文章:“断想巴黎奥运
· 回应龙降恩文章:“断想巴黎奥运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守望者】
· 回应龙降恩文章:“断想巴黎奥运
· 回应龙降恩文章:“断想巴黎奥运
存档目录
08/01/2024 - 08/31/202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回应龙降恩文章:“断想巴黎奥运开幕式……”(上)
   

断想巴黎奥运开幕式——除了愤怒、抗议和抵制,我们还能作何反思?(龙降恩)”的回应()

作者:李承宇牧师

 

最近《举目》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龙降恩的文章[1]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以至于北美归正学院院长,美国西雅图大学神学系教授陈佐人教授写了一封至《举目》杂志编辑部的公开信[2]。本文将对龙降恩文章的回应。

 

在文章开始部分作者首先表达了他对于这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观感:我个人在观看开幕式时没有感觉被冒犯。所以我们首先从圣经的启示来看作为一位相信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话语,相信圣经是绝对的真理,圣经是一个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指南的人对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态度。

 

首先,作者自己对这的开幕式做了总结:“ ‘断头王后玛丽(Marie Antoinette)手捧头颅歌唱的场面令人不适;法国国家图书馆中三人行的性暗示场景,被指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尤其是,在德比利桥上,由一群变装艺术家和性少数舞者呈现的宴会场景,有嘲讽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之嫌。

 

首先,不需要基督的信仰,一个具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都能够认同作者这里提到的画面是粗俗污秽的内容。而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更是毋容置疑的。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加拉太书5:19)。这些场面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是可耻的情欲的污秽。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以弗所书 4:19)。

 

中文翻译成污秽这个词,权威圣经希腊文字典 BDAG[3] 给出的解释是:fig. (figuratively) a state of moral corruption, immorality, vileness[比喻]道德败坏、不道德、卑鄙的状态)。特别地,原文这个词在《罗马书》124节指的就是同性恋 ——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这里玷污自己的身体指的就是26-27节提到的同性恋(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所以,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总结的无论是从圣经的角度还是从东西方传统保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看都是污秽的内容。

 

而对于这样污秽的内容,作者在结语清楚写到:所以,我们应该抵制巴黎奥运会吗?前天来自肯亚的邻居小男孩这样问我。我笑着对他摇摇头:不必。有些基督徒选择抵制它,那是他们的自由;但是我们也有自由在批评它的同时享受它!他听完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这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和动力,把以上七则断想修改成文,分享给更多有同样问题的人。所以,作者不仅不反感,不弃绝,作者的态度是享受。

 

并且,作者因为发现有一位小孩子能够认同他的观点,他就从这位来自于肯尼亚的小男孩那里得到了勇气和动力将他所享受的写成这样一篇文章。并且得到《举目》杂志的认可得以发表公之于众。

 

其次,作者提到对于这次开幕式,很多基督徒觉得被冒犯,基督徒认为被冒犯的原因是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背景的宴会场面。很多基督徒认为这是对基督信仰,对于主耶稣基督的亵渎。而作者特别地表明自己并不觉得被冒犯。并且认为基督徒的抗议抵制的回应是忿怒的回应:只是,既然人家沒有明确地毁谤基督信仰,为何我们如此易于道心破碎、急於怒怼回击?是玻璃心式的自卑表现:然而,一个极易被冒犯的、玻璃心式的脆化基督教,难道不也是其自身没落的自卑表现吗?

 

首先,我们不反对可能会有一些基督徒有比较过激的反应,但我个人并没有经历任何弟兄姐妹有言语或者行为上过激的反应。基本上就是从我们的信仰,从圣经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上表达对这次开幕式的失望和反感,对现今世代堕落的忧虑和惋惜。我想或许作者身边有过激言行的基督徒让他发表这样的论断,或许是他本人对于这个开幕式的享受欣赏让他对于任何对于此开幕式的批评责备当作是一种冒犯。

 

接下来我们从圣经来看一个基督徒对于这个开幕式的内容应该不应该反感和感觉被冒犯。圣经对于这些污秽东西的态度更是讲得一清二楚: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以弗所书 5:3)。因为你们确实地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 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5:5)。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歌罗西书 3:5)。但现在你们要弃绝这一切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3:8)。这是圣经神的话讲到的一个信徒对于这样污秽内容应该有的态度和反应。

 

另外,更普遍意义上讲,反感厌恶应该是一个基督徒对待任何罪的态度。我在《致当代基督徒:爱神所爱 恨神所恨》这篇文章[4]中解释了基督徒应该恨恶罪恶。基督徒不仅要爱神所爱的,同时基督徒也应该恨恶上帝所恨恶的。因为在诗篇9710节,神的话这样说: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同样的,《箴言》813节写到:敬畏耶和华,在乎恨恶邪恶。那骄傲,狂妄,并恶道,以及乖谬的口,都为我所恨恶。《罗马书》129节写到: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在《启示录》第二章主耶稣对于以弗所教会的认可是:然而你还有一个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2:6

 

所以,我们不应该论断人。但我们应该对我们周遭的人事物有一个察验和判断[5]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作(《帖撒罗尼迦前书》5:21-22)。从作者对待这个开幕式的态度我们已经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作者的观念和圣经是格格不入的。

 

对于基督徒该不该觉得被冒犯,自然在于一个人是不是认为开幕式上的那个表演和《最后的晚餐》有没有联系。作者认为没有。他写到:事实上,作品本身并没有明确地讥讽《最后的晚餐》,更没有明确地嘲弄基督信仰。作者似乎也非常赞赏巴黎奥运会主办方的道歉:很明显,我们从未有过不尊重任何宗教团体的意图。(开幕式)试图颂扬社会宽容……我们相信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如果有人对此表示不满,我们深表歉意。

 

一方面,作者对于开幕式这些表演享受的态度让我们能够理解他不认为是在嘲弄基督信仰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不需要是一个基督徒,一个普通的人看到那样的表演都会自然想起《最后的晚餐》。一个有正常逻辑的人能够明白,主办方否认他们有不尊重任何宗教团体,否认他们模仿《最后的晚餐》,并不能表明他们没有试图模仿最后的晚餐,没有试图嘲弄基督教。这里我想问作者的是,如果有人以类似的方式模仿他和他家人的全家福或者任何的照片,他会享受着去欣赏还是会找律师状告对方侮辱伤害。

 

所以,是作者为开幕式主办方的辩护能够说服人,还是认为主办方是在模仿《最后的晚餐》,甚至是在亵渎基督信仰能够说服人?我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作者这里的争辩而改变看法。而如果一个人认为这样的表演是在模仿《最后的晚餐》,从而试图嘲弄基督信仰,亵渎耶稣基督,那么有被冒犯的感情是再正常不过的。《启示录》告诉我们,作为敌基督的兽和坐在兽上的大淫妇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遍体亵渎的名号: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有十角七头,在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七头上有亵渎的名号。13:1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带我到旷野去。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遍体有亵渎的名号。17:3

 

尽管对于那个表演每个人有自己理解的自由,但如果一个人,特别是基督徒,如果他认为那样的表演亵渎了主耶稣基督,那么被冒犯,厌恶甚至忿怒的感情是完全合适的。这就是大卫对类似情况的态度和反应:耶和华阿,恨恶你的,我岂不恨恶他们么。攻击你的,我岂不憎嫌他们么。我切切地恨恶他们,以他们为仇敌。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139:21-24

 

而且,这里的经文告诉我们,上帝是监察人心的: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利米书》17:10)。一个人真实的生命光景上帝一清二楚,我们每个人将来都有向主交账的一天: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罗马书》14:12

 

接下来我想回应一下作者文章中的提到的各种观点。

 

首先是第3段关于作品与诠释的问题。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的立论是今天基督徒对于模仿《最后的晚餐》的解读是属于所谓的读者反应批判,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加到编排这个剧目的人身上,就是说我们认为那一幕是模仿《最后的晚餐》,但实际上编排者的意思并不是这样。

 

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读者反应批判。根据《维基百科》,读者反应批评运动将焦点从文本转移到读者,认为情感反应是批评的合理出发点 ……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读者是积极的代理人,赋予作品真实的存在,通过解释来完成作品的意义。读者反应批评中,文学是一种表演艺术,每个读者都可以创造自己的、独特的、与文本相关的表演。就是说今天的读者无法真正得到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作者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文本(作品)特定的意义。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无所谓对与错。这是典型的后现代的逻辑,一切都是相对的,无所谓对与错。

 

显然,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理解圣经经文的方式,不可能随便一个人想怎么解释圣经就怎么解释圣经。所以作者认为基督徒如果不能认同这样解读经文的方式,而却试图这样解读开幕式的表演,这就是不对的。

 

这是荒唐的讨论。因为读者反应批判应用的是那些作者已经不在世,特别是像圣经这样古代的文学作品。读者反应批判显然不适用于作者依然在世的作品,因为作者可以自己澄清他写作品时真实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其次,读者反应批判是文学批判,也就是基于文字表达的作品,而不是表演,音乐,美术这样的艺术作品。相对来讲,语言文字可以表达的远比表演,没事,音乐等等这样艺术的表达信息量要大得多,思想要精确得多,深刻得多,抽象得多。所以作者和读者之间可能存在认知的隔阂,造成读者无法确切理解作者的意图。另外就像圣经一样,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等等的背景不同带来的理解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而这些问题对于艺术作品,特别是这个开幕式的表演根本不存在。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必须用大众普遍认同的理解去表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音乐,任何人都得用轻快舒畅的曲调表达美好,愉悦的内容,而用低沉郁闷的曲调去表达悲哀痛苦的内容。任何一位作曲家必须要这样表达,而任何一位听众也是这样理解。而且,对于艺术作品,可以说读者反应批判恰恰就是创作者和欣赏着互动的方式。就算一个创作者想用轻快舒畅的曲调去表达自己悲伤的心情,但听到的人就是感觉愉快喜乐,有谁会去在乎作曲家当时创作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而对于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情况可以说有根本的不同。比如恋爱双方一方写了一封信想要表达分手的意愿,但对方读着就是觉得柔情蜜意,梦想关系进一步深入。这样的读者反应意义何在呢。

 

所以,无论开幕式艺术总监汤玛斯·乔利(Thomas Jolly)如何争辩,其灵感并非来自《最后的晚餐》,而是来自酒神狄俄尼索斯,这都无法证伪这样的表演带给任何一个人,一个客观中立的人的印象是在模仿《最后的晚餐》。恐怕只有作者这样自称是基督徒并且享受这样表演的人才会矢口否认这样的表演和《最后的晚餐》有任何关系。

 

所以,作者这里试图用读者反应批判的逻辑来论证基督徒厌恶反感开幕式模仿《最后的晚餐》的表演是完全无效的。另外,作者最后写到当作者的原意,是表达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精神,而基督徒的读者回应,却解读为放纵、混乱、变态的罪人与对上帝的亵渎时,那么双方就没有任何对话的空间了。作者这里完全是站在世人的立场上的狡辩。无论开幕式的表演是不是要表达自由、平等、博爱,但那些表演的表现手法在传统道德标准下就是放纵、混乱、变态。这位作者如果不认为那些是罪,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圣经中罪的意思。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自始至终没有谈到一点罪的问题。

 

最后回应一下作者的这番评论:

 

1. “为了创建公共对话的基础,作者、读者都需要回到作品本身,去评判它的优劣美丑,它是否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抑或容易引起观众的误解?” —— 是的,我个人认为这个表演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就是借着 LGBTQ 形象的拙劣表演来挑战抨击定罪 LGBTQ 的基督信仰。

 

2. “此外,我们诠释的作品体裁只是艺术表演,不是非基檄文。那么,何不放松一点,也对它嬉笑怒骂、品头论足一番?似乎不必神经紧绷,对其咬牙切齿、上纲上线?” —— 我想只有像作者这样能够轻松享受这样品味的表演的人,才可以放松下来对这样令人作呕的表演嬉笑怒骂、品头论足一番。

 

参考文献:

 

[1] 《举目》:《斷想巴黎奧運開幕式——除了憤怒、抗議和抵制,我們還能作何反思?》https://behold.oc.org/?p=64380&fbclid=IwY2xjawEiml5leHRuA2FlbQIxMQABHa-vZ-bm9PfhOj5Rrz2FQsSHgRtepUUl2P3QikXpEo_8-nUIKx1bVZz1_w_aem_n5rEPNendpX_No9qH6q_hQ

 

[2] 《陈佐人博士致<举目>杂志编辑部同工公开信》https://www.cypressyun.com/canaan-articles/voice-of-cypress/xbzs-czrbszjmzzbjbtggkx-20240812210949/

 

[3] 《新约和其他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语-英语词典(第三版)》,https://www.amazon.com/Greek-English-Lexicon-Testament-Christian-Literature/dp/0226039331

 

[4] 《生命季刊》《致当代基督徒:爱神所爱 恨神所恨!(李承宇)》https://web.cclife.org/View/Article/9227

 

[5] 关于论断和判断,察验的解释可以看这两篇文章:《如何区分论断与判断》(https://www.cclife.org/View/Article/9384);《论断和察验的区别》(http://www.shengmingjikan.org/View/Article/9441

 

本文作者李承宇牧师,现在美国牧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