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德国谢盛友的博客  
谢盛友 (You Xie)  
我的名片
谢盛友文集
来自: 海南岛文昌县
注册日期: 2011-02-04
访问总量: 4,048,11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谢盛友,德国政治家,基督教社会联盟成员。
最新发布
· 前列腺癌走了,我竟然好好地活着
· 巴伐利亞人基辛格
· 西藏人与格陵兰人
· 马斯克利箭刺欧盟
· 中国谁来养老?
· 格陵兰岛属于欧洲还是美国?
· 我儿子曾经是“国王”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万友述评】
· 西藏人与格陵兰人
· 马斯克利箭刺欧盟
· 中国谁来养老?
· 格陵兰岛属于欧洲还是美国?
· 马斯克挑战新闻自由极限
· 中国大陆藐视德国
· 金砖货币挑战美元?
· 黎智英为了尊严而战
· 78%德国人希望哈里斯胜选
· 中国还是更倾向于特朗普
【人间小说】
· 诱因(微型小说)
· 赫尔穆特 (微型小说 )
· 微型小说: 父与子
· 谢盛友:马丁广场(微型小说)
· 谢盛友:盲(微型小说)
· 我做贼的经历
· 谢盛友:医生(微型小说)
· 谢盛友:贼(微型小说)
· 谢盛友:榕树下(微型小说)
· 谢盛友:北京楼(微型小说)
【散文随笔】
· 巴伐利亞人基辛格
· 参访歌德故居
· 250年《少年维特的烦恼》
· 奥运健儿赛前禁欲并不明智
· 俄罗斯特务计划谋杀他
· 北京来个小刺猬
· “港语学”死亡 方言死亡
· 德国“帝国公民”是什么公民?
· 悼念李怡前辈
· 中国人的自卑
【人在欧洲】
· 我儿子曾经是“国王”
· 奥地利向右转?
· 中国人不如印度人
· 德国南部城市福希海姆
· 咖啡: 一言难尽
· 特朗普赢了, 欧洲输了
· 德国城市埃朗根(Erlangen)
· 10月31日宗教改革日
· 德国城市施韦因富特
· 德国没有措施吸引中国技术工人
【欧华文友】
· 悼念女作家簡宛
·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逝世
· Der Mächtige Strom 《巨
· 歐華作協 2022年成績單
· 往事不如烟—悼祖慰
· 餐桌上的重要突破
· 歐華作協雲端會議圓滿結束
· 理想主义者出版人葉恺
· 永不消逝的张筱云
· 餐厅只能外卖了
【华友之声】
· 前列腺癌走了,我竟然好好地活着
· 上 善 若 水 -- 敬悼齊邦媛教授
· 宗教无法提供快速而直接的答案
· 广鲁才英 文昌心伶
· 德国巴伐利亚州长接见
· You Xie schreibt Geschichte
· 遭遇“90后”
· China Fan Imbiss sucht Nachfol
· 25年前的今天,我的快餐店开张
· 告别东灵
【遥远清明】
· 悼念老家老同学许振保
· 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逝世
· 黄循财与其父母的点滴
· 乡愁是一首轻轻的歌
·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逝世
· 心系文昌
· 我差一点成了宋玉兰
· 椰子,撑起海南的唯美
· 蝉:故乡行
· 祖屋乃故乡
【本月刊载】
· 援助中国抗战的“驼峰天使”黄欢
· 谢盛友:当婚姻受到怀疑
· 德国人对中国和中文的兴趣
· 谢盛友:德国四大老报纸
· 谢盛友:我们融而不入当地社会
· 谢盛友:三次“认识”冯至
【两岸关系】
· 谁敢动台湾不动产?
· 台湾将沦陷?
· 美国还会支持台湾?
· 台湾是谁的一部分?
· 他预测三五年内北京打台湾
· 赖清德获得超过40%的选票当选
· “公主”吴欣盈竞选台湾副总统
· 金门一姐陈玉珍
· 国民党没魂,赖清德“躺赢”?
· 台湾抵御入侵的优势和弱势
【法治思考】
· 中国是全球最大记者监狱
· 尹锡悦下台后的韩国难以预测
· 戴耀廷 : 让爱与和平占领香港
· 金砖币R5能形成?
· 四通桥事件两周年
· 林大卫是“囚犯”,不是罪犯
· 香港新闻自由每况愈下
· 奥威尔1984,中国《全面监视》
· AfD与极权主义
· 印花税与房地产
【读史札记】
· 唐朝武则天
· 如何看《浮士德》
· 卡特超前的大智慧
· 天主教在中国受到压制
· 先后嫁给父子的杨贵妃
· 《平安夜》是如何写成的
· 中国从未间断的禁书史
· 妈祖信俗ABC
· 台湾人的认同迷惘
· 80周年: 谁说纳粹不排斥中国人?
【往事回忆】
· 年轻人应当去下乡找工作
· 甘地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 新的政治局有多少新三届?
· 我们这一代不“躺平”
· 赵紫阳:我们欠老百姓太多
· 沉痛悼念金克尔
· 文昌著名小学之一茶园小学
· 粮票
· 谢盛友:蒋经国去世30周年
· 说不尽的海口第一楼
【八九那年】
· 我们都不要忘记六四
· 35周年: 我们为什么记住六四
· 世界人权宣言与零八宪章
· 北京严防爆发第二次六四
· 六四、天安门—不能忘却的记忆
· 中国第一良心军医蒋彦永
· 林培瑞: 我们为什么记住六四
· 是人就永远纪念六四
· 遭遇“90后”(2)
· 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存档目录
02/01/2025 - 02/28/2025
01/01/2025 - 01/31/2025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07/01/2013 - 07/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巴伐利亞人基辛格
   

巴伐利亚人基辛格

 

(散文)作者:谢盛友

菲尔特(Furth)离我的家乡大约50公里,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非县辖城市,与纽伦堡构成双城。这个城市至少有三个名人,纳粹德国政治家艾伯特·福斯特,前西德总理路德维希·埃哈德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在Mathildenstraße 23。

走出火车站,往市中心方向,几百米就到达步行街,再往左边走几十步就到达他出生的房子。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他是来自洛伊特斯豪森的家庭主妇保拉(Paula,1901—1998)和一名教师路易斯·基辛格(1887—1982)的儿子。他有一个弟弟沃尔特(Walter,1924—2021),是一名商人。基辛格的家族是德国犹太裔;他的曾曾祖父迈耶·勒布(Meyer Löb)于1817年采用“基辛格”作为自己的姓氏,取自巴伐利亚温泉镇巴特基辛根(Bad Kissingen)。基辛格童年时喜欢踢足球。他效力于菲尔特SpVgg青年队,该队是当时全国最好的足球俱乐部之一。

1938年,基辛格15岁,为了逃避德国迫害,举家移居到纽约市。基辛格在1943年6月19日归化成为美国公民。尽管中学年代在曼哈顿北部华盛顿高地度过,但他始终保留著显著德语口音。基辛格晚上在乔治·华盛顿高中上学,白天则在一家剃须刷工厂打工,高中毕业后,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在临近的纽约市立学院用部分空闲时间学习会计。在继续工作的同时,作为兼职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色。1943年初,他的学业被中断,当时他被征召入伍美国陆军,在第970反情报军团担任德语翻译。

基辛格在1950年取得了哈佛学院的文学士学位。都市传说说他是哈佛唯一以满分毕业的人,其实他在四年级得了一个乙级,而其他人则很罕见地以满分毕业。他分别于1952年及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他题为《修复了的世界:梅特涅、卡西尔雷及和平的问题1812—22》的博士论文,常被说为是哈佛博士论文中最长的一篇。

作为一个渴望能对美国外交政策有更大的影响的开明的共和党人,基辛格成了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支持者和顾问,后者在1960年、1964年及1968年争取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在1968年,当理查德•尼克松明显地会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的时候,基辛格担任了尼克松的顾问。

在担任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基辛格制定了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以求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参与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并与苏共中央书记勃列日涅夫达成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SALT I Treaty)。

为了继续对苏联施加外交压力,在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两度秘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周恩来协商,并负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这为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的中美高峰会议铺路以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石,结束了中美两国间23年的敌对与隔阂,从而完成了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转变。基辛格常被中国领导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和周恩来的会谈极度保密,1979年美国终于放弃承认中华民国,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基辛格和越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尼克松上任之前。在大选期间,他是尼克松阵营的秘密线人,曾给尼克松竞选团提供了约翰逊政府在巴黎和谈中的机密内容。1968年尼克松凭借尽快结束越南战争的口号当选了总统,并在就任伊始就开始执行所谓的越南化计划—逐渐撤走美军的同时,扶持当地的越南共和军以继续独立抵抗(北越)越南人民军和越共游击队。与此同时,基辛格在尼克松的支持下,主持了轰炸柬埔寨(当时是主权独立国家)境内的越南人民军和越共游击队目标的行动。虽然行动计划一开始是秘密进行的,然而在美国国内,消息一经流出还是激起了一片片的反战浪潮。不仅如此,轰炸行动还间接引发了柬埔寨内战。

基辛格和越南的黎德寿同获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以表扬他们为巴黎和平协约所作的努力。然而黎德寿以尚未达至和平为由,谢绝领奖。1975年北越军攻占南越,并建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为河内。

高中时,基辛格认识并约会了安·弗莱舍(Anneliese “Ann” Fleischer),但由于战争,他们一度疏远,两人于1949年2月6日结婚,当时亨利25岁,安·弗莱舍23岁。婚礼在亨利位于华盛顿高地的公寓举行,约有12人参加。婚礼仪式按照犹太教正统派举行。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于1959年,大儿子出生于1961年,但他们于1963年分居,并于1964年离婚。

1974 年,基辛格与前哈佛大学学生、纳尔逊·洛克菲勒的秘书南希·莎朗·马金尼斯(Nancy Sharon Maginnes)再婚。基辛格的儿子大卫(David) 曾担任NBC环球电视工作室的高管,随后于2005年成为柯南·奥布莱恩的制作公司Conaco 的负责人。

2023年11月29日,亨利·基辛格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嵩寿100岁。

《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伪君子基辛格》,作者Ben Rhodes(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认为,在全球事务上的冷血思维让基辛格在对与美国实力接近的专制国家打交道时取得了重大突破——对苏联的“缓和政策”给军备竞赛升级降温;对中国的开放则加剧了中苏矛盾,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全球秩序,并开启让数亿人民摆脱贫困的改革。这场改革的发起人正是下令镇压天安门抗议者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这一事实本身也体现了基辛格遗产模糊黑白的本质。一方面,中美恢复邦交是“冷战”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成了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和全球政治的威权主义领头羊,将百万维吾尔人关进集中营,并威胁入侵台湾,而台湾的地位之所以悬而未决,正是因为基辛格的政策。

文章说,就像人际关系一样,谁也不期望国家事务的处理能尽善尽美。但美国已为其伪善付出了代价,尽管这代价比战争或谈判的结果更难衡量。几十年来,美国讲述的民主故事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已经变得空洞,而“民主”一词听起来就是美国利益的遮羞布。这一切并不能归咎于亨利·基辛格一人。从很多方面看,他既是美国国家安全权力体制的缔造者,也是这一体制的产物。但他同样是一则警世故事。作者说,尽管如此不完美,但美国的存在离不开美国的故事,是它让美国成为了一个多种族民主国家,并与俄罗斯和中国泾渭分明。

 

https://wchns.net/2025/02/01/%e5%b7%b4%e4%bc%90%e5%88%a9%e4%ba%9e%e4%ba%ba%e5%9f%ba%e8%be%9b%e6%a0%bc/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