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56,45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中国历史】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读书】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北美社会】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诗】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中国社会】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存档目录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以百岁高龄(按中国人的算法也许是一百零一岁)在中国天津去世。

叶嘉莹(Florence Chia-ying Yeh,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号迦陵,土默特蒙古裔旗人,女,中华民国和加拿大双国籍。

我第一次知道叶先生之名,就找了她的书来看,当时有“毛塞顿开”之感。特别是当年我对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感兴趣,而叶先生对王国维很有研究。

后来淘到一套中华书局出的“迦陵说诗”系列,通读了一遍。

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叶先生1979年之后归国开始任教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据说很受欢迎。这岂不是说明:南开大学自身的古典诗词研究与讲授比较薄弱?那时候叶先生55岁,在中国的大学,55岁的女性教授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了。后来,2014-2015年,叶先生离开居住了四十五年的加拿大,搬到了天津,她都已经九十高龄了。

以耄耋之年去中国讲学,加拿大和台湾籍的叶先生为华夏文明续命的拳拳之心,令人钦佩。

作为读者,当年,我觉得叶先生的诗话、词话确实不错,一度以为“观止”矣。

直到我读到叶先生的先生——她辅仁大学的老师顾随(1897-1960)先生的讲课笔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我才知道:天外有天。

我以为叶先生讲得好,只是因为没读过顾随先生的诗话、词话。读了顾随先生的,我觉得叶先生的似乎稍逊。

可惜,顾随先生的作品在大陆并不多见。直到最近我才读到他的《稼轩词说》和《东坡词说》。然而当年读到顾随先生的诗词评论时那种“搔到痒处”的感觉,依然印象深刻。要感谢叶先生的笔记。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中国人除了在八十年代有过一阵子“文学热”、“诗歌热”。1949年之后,中国人自己写的”诗歌“鲜有可观者。中国文化凋零,不仅是诗歌、文学的出版凋零,更重要的是诗人、词人、小说家、古典诗词研究人员的凋零。

顾随先生的生平我不太了解。他死于1960年,年仅63岁。作为古典文学研究者,顾先生晚年大概率被冠以”封建学术权威“之类的标签批倒批臭了。特别是1957年起中共对知识人的大规模政治迫害,几十万至数百万知识人被贴上“右派”的标签遭到政治迫害。我怀疑,顾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回到所谓“诗的国度”的称号,今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不配。至于古代,唐宋也许可以称的上,但那时的中国不是今天的中国。至于说今日中国是“唐诗的国度”、“宋词的国度”是极为荒谬的。

好吧,中国的儿童还读点唐诗宋词。那是七十年代末进入所谓“改革开放”阶段以来的新情况。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古典诗词的老师、研究者已经寥寥无几了。

叶嘉莹之归国成为现象,恰恰验证了: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人才的凋敝。

我自己小时候虽然最早接触的是唐诗,却对宋词较感兴趣。记得小学时,父亲在家里的一块小黑板上抄写出一些诗词,且稍作讲解。

稍长,我读到过一本沈祖芬(1909-1977)的《宋词赏析》,才对喜爱的宋词初窥门径。可惜当年类似的书籍并不多见。

大学时我上的是某“985高校”,然而该校的人文学院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该校的学生社团不少,却没有一个是搞古典诗词的。

最近我读到一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的《宋诗精选》,是沈先生的伉俪程千帆(1913-2000)先生编选的,评论相当精到。

然而,叶先生、顾先生、沈先生、程先生,以上四位先生都是成长、受教育于1949年之前的。其时,中共尚未篡权,国民政府治下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写作、教育的人才还是济济一堂的。

然而我成长、受教育的改开年代,文言文已经没人教了,而以上诸位先生要么去国、去世、要么垂垂老矣,他们的书籍出版的又少,读书人如我即便对古诗词有兴趣,也没有好的老师引领……

比如,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然而有几人知道“吟诗”是怎么一回事呢?

叶嘉莹先生2016年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我扫描过书内附送的二维码听到了九十多岁的叶先生吟咏所选诗词的录音,才明白以前听说的“吟诗”之摇头摆尾并不是传说,而是历史的真实。

吟诗并非许多人以为的”朗诵“(大声用国语把诗词念出来而已),而是类似于”唱诗“,有节奏、有韵律,讲平仄的,因此,古人吟诗必然”摇头摆尾“。

叶嘉莹先生仙逝之后,全球八十亿人口,十数亿华人,能够吟诗之人有几?

唐诗宋词的衰亡无可避免。

华夏文化的衰亡无可避免。

唐诗宋词,作为华夏文化的代表,日后流传的大概率就剩下那些给少儿读的启蒙诗词了。

大部分华人,不论是中国人、台湾人、新加坡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家里也许会买一两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放在书架上做装饰。然而读的人不会多,读懂的人则更少。

至于像叶先生这样能够深入研究古典诗词,还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当然,生活中会见到一些所谓喜爱古典诗词的人,有些还“写诗填词”什么的。然而大多属于“打油诗”性质,不忍卒读。因为他们大多连平仄都搞不清楚,遑论其他?

叶先生的去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损失,是世界上少数依然喜爱且阅读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们的一大损失。

痛悼叶先生的逝世,我能想到的最切实的做法是去读叶先生的诗话、词话,去读唐诗宋词,努力延续华夏文化的命脉,虽然这一命脉已然气若游丝。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