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晋国和楚国比作跷跷板的两边,那么郑国就是这个跷跷板的支点,看著楚王和晋王玩的不亦乐乎,坐在中间的郑王也想玩一下,当他往晋国这面稍稍移动了一下身体,楚王走过来就是一拳,吓得他赶紧往楚国这面移了一下屁股,晋王过来又是一巴掌,吓得郑王坐在中央不敢动,楚王和晋王又都看他不顺眼,每人都过来给他了一脚。这就是小国在大国之间的命运,好不容易等到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没想到产生的韩国更狠,玩不过楚国,就把郑国直接给灭了。 郑国开始于郑恒公,是周朝“共和”之后,周宣王登基时新封的国家,郑恒公是宣王的同父异母兄弟。他是一个好王,为郑国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郑囯虽小,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与晋国,楚国接壤,和秦国也很近,所以它的故事也很多,尽管郑世家不是很长,但是明显是太史公用心之作,很多小故事都很精彩。 第一个小故事是人竟然可以見到“黄泉”而不死。恒公的儿子武公,娶妻武姜,武姜生太子寤生,次子叔段。武姜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但是不成,结果太子登基成为郑庄公,按照母亲的要求,庄公封弟弟叔段于大城“京”,后来叔段造反,武姜为内应,庄公非常生气,平定叛乱之后,将武姜逐出京城,发誓说:“不至黄泉,毋相见也”。但是后来后悔,可是又不能违背誓言,有大臣就建议:“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就是挖地到出现黄色的水,就可以相见了。于是庄公就如此行了。我不知道这件事是好是坏,从亲情来说,是好的,儿子原谅母亲的大错,化解仇恨,是一件好事;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文化的模糊空间,文字是可以玩弄的,黄泉可以解释成黄水,那么黄泉路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吧? 第二个故事,就是举世难题,母亲和妻子掉到水里,先救哪个的古代版。大臣祭仲甚得庄公信任,庄公死后,他立太子为王,但是后来又与宋囯密谋重新太子的弟弟为王,就是厉公,祭仲专权,厉公很害怕,就和祭仲的女婿商量要杀掉祭仲,祭仲的女儿知道后,就问其母:“父与夫孰亲?”,其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父亲只有一个,但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丈夫。结果女儿告发丈夫,祭仲杀掉女婿,厉公也逃离他乡,大骂祭仲女婿:“和女人商量这种大事,死得活该!”,但是他要和人家女婿商量杀掉人家岳父,也不知道他是聪明还是笨蛋。 厉公逃亡之后,派人诱捕了郑国大夫甫假,甫假说:放了我,我帮助你杀了郑王,让你回去做王。事情果然如此。厉公回去之后,就责备自己的伯父“原”没有帮助自己复国,“原”说:做大臣的只能辅助君王,不能有二心,现在你回来了,我也知罪,就自杀了。厉公又对甫假说:你辅助君王有二心,于是就杀了他。甫假感叹到:人们都说大恩得不到回报,的确如此。这种事在《史记》中一再发生,可惜他没有《史记》可读,读过又什么样呢?他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郑文公的时候,做错了一件大事,就是晋国逃亡的公子“重耳”路过郑国,而文公慢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告诉他,重耳不是一般人,不应该对他无礼,但是文公说,现在这种流亡的公子实在太多了,我哪里顾得来。叔詹就说:如果你不能礼遇他,就杀了他,免除后患,但是文公不听。所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掌权,对郑国羞辱自己展开报复,要郑文公杀了叔詹,结果叔詹自杀,文公将其尸体送给晋国,逃过一难。后来晋国和楚国就玩起来跷跷板的游戏,使得郑国在两个大国之间找平衡,左右摇摆不定。而秦国也要分一杯羹,也经常骚扰郑国,一次派三个大将带兵偷袭郑国,路过滑囯的时候,遇到了郑国的爱国商人弦高,弦高一看秦军这是要偷袭我的伟大祖国,于是就把十二头牛献给秦军,告诉秦将,我们家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意让我前来犒劳大军,秦将一听,这郑国是有预备啊,我们还偷袭个鬼,立马打道回府,郑国又躲过一劫。 在郑国和楚国的冲突中,楚国的表现很大气,有点霸王的气质。一次郑国和晋囯结盟,楚国不高兴,就兴兵攻打郑国,郑国打不过投降,楚庄王就退兵三十里,大臣们不解,我们辛苦了大半天了,怎么就这样走了?,楚王说,打仗就是因为对方不服,现在郑国已经服气了,就可以了。楚国退兵后,晋国援军才到,楚王反身攻击晋军,郑国军队也帮助楚国,结果晋军大败。 后来郑国被晋国和楚国打怕了,就想和两国都搞好关系,但是一块肥肉在两只老虎口之间,是成不了腊肉可以保留很久,一直都在老虎的口水之下生活,后来郑囯得以生存下来,很大程度是靠著郑国的贤相子产,子产是一个仁人,基本上是以仁政和德行来帮助郑国国君,后来郑国的公子们争宠,发生宫廷政变,子产也是因为他的德行而得以保全性命,并继续辅佐郑王很多年,连孔子对于子产也佩服得不得了。郑国后来为三晋之一韩国所灭,还是死在了跷跷板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