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大传》相关的趣事(4) 通常来说,是你教会了别人怎样对待你 一位女性来咨询,问题是丈夫总是打她。 “为什么打你?”我接着问。 “因为他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像男人。?”我更好奇了。 “他就是不像男人嘛!”她非常委屈地说。 “那他打了你,你怎么样?” “反正我根本也打不过他,只好不再说他了呗。”她一脸无奈的样子。 思考了一会儿,我很严肃地看着她的眼睛说,“恭喜你!你很成功地教会了你丈夫打你!” 她的眼睛惊异得差点蹦出眼眶,“你!——”。 接下来,我耐心仔细地给她解释了我的“歪理邪说”。 这个女性非常清楚地知道丈夫最不喜欢听的话是什么,也知道丈夫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会是什么,但就是要在吵架中说出这句话,人后在丈夫打了自己后再停止说这句话。 虽然挨打的人是妻子,可是掌控局面的人,并不完全是丈夫。 妻子只要不说那句“咒语”,丈夫就不会“失去风度”。可妻子偏偏要说,仿佛就要刺激丈夫动手。 丈夫并不傻,既然打人可以阻止,当然每次首选使用暴力。妻子就是这样,成功地教会了丈夫对自己动粗。虽然表面上妻子并不想要这样的结果。 一句话,你教会了别人怎样对待你。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 美国有七千万人明确表示喜欢奥巴马,喜欢到起大早排队去投票选他当总统。然而多数美国人却认为奥巴马一点也不好玩。虽然他们不太喜欢布什当总统,但却都觉得布什好玩,非常好玩! 汪翔在《奥巴马大传》中,记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和外祖父斯坦利一起,约了一些朋友到酒吧喝酒,他是那些人中唯一的黑人。正当他们喝到高兴的时候,酒吧进来了一个白人。那白人一看到店里的情形,就对服务生高声怪叫到,“这么好的酒让黑鬼喝了,不是太可惜了吗!”人们一下子安静下来,等待着一场恶斗。 出人意料的是,老奥巴马平静地站起来,走到那人面前,非常礼貌地向他解释:人人生而平等、黑人和白人拥有同样的权利等道理。最后,那位白人被老奥巴马的修养和道理所折服,自愿拿100美元买他的原谅。老奥巴马接受了这100美元,原谅了他。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奥巴马不好玩,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奥巴马。 因为老奥巴马是个知道怎样教会别人尊重自己的人,因为外公斯坦利把这个故事郑重地讲给幼小的奥巴马,让他学会在种族歧视眼中的美国如何像父亲一样,不卑不亢地获得别人的尊重。 美国的媒体对奥巴马的当选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将失去很重要的一种吸引人眼球的娱乐方式——那自己的总统开涮。所有的媒体人都心照不宣地怀有这样的共识:奥巴马不是小布什,他是不能用来娱乐的。你不得不尊重他! 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忘记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记住自己。你呢? 来源:http://www.ordos-yz.cn/bbs/bbs.asp?t=306&id=19324&p=1&s=default 于连 、鲁滨逊、奥巴马 ——魔鬼与鲜花pk 按说于连,鲁滨逊,奥巴马三人真是有些风马牛。不过今日在读罢《今晚报》刚连载完毕的《奥巴马大传》后,猛然发现他们都是极端的个人奋斗主义者。只不过前两者是作家笔下的人物,后者是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 先说于连吧。此处的于连可不是供人参观的比利时撒尿小童,撒尿小童其实也只存在传说中,未有确切存在的证据。此时要谈的于连是诞生于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于连•索黑尔。 评论家一致认为,于连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平民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也许是法国人天性浪漫,所以于连的个人奋斗从追求爱情——也有人说是从勾引利用女人开始。于连为了自己的尊严、荣誉和事业,不停步的追逐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一切可以征服的贵族女人,向着心目中个人奋斗的偶像拿破仑的方向努力。 应该说他的奋斗还是成功的,他完全可以通过入赘实现从木匠之子到保皇贵族的转变。可是推动于连借用众多女子力量的不仅仅是他那英俊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他那偏执的热情和雄鸡勃发的野心,无论是参加革命还是保皇都有着活生生的感召力。他的悲剧看似感情纠葛造成刑事案件。其实,更是他那只要成功哪条路都行的野心使然,即使他利用的不是爱情(女人)结果也是一样的。就好像浮士德与魔鬼签定的协议一样,最终祭上的一定是自己的生命。可悲吧,拿生命做赌注!可敬吧,在等级森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不甘于社会底层生存状态的奋斗者! 尽管没有在法国考证出于连的原型人物,尽管到目前为止对于连这个形象还有众多争议,但直到现在都有人自称是“于连”。打破森严层级的奋斗,永远是激动人心的。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巨额奖金问题——贫穷之谜的答案就是没有梦想。也有人说梦想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野心的别名就是梦想 再看看鲁滨逊吧。《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尽管这部小说写作手法简单,语言平直。刚初版时被认为是不入流的作品,却流传至今添列经典名著。主人公鲁滨逊生在富裕家庭,有着舒适生活。商人家庭的熏陶使得鲁滨逊充满对超额利润的追求和对一夜暴富的梦想,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寻找财富。正如恩格斯所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典型的资产阶级形象。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主要描写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捉弄,在荒岛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自然抗争,独自奋斗。最终以新殖民者身份迎来巨额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总有考据家说发现鲁滨逊的原型,总有人感动于鲁滨逊的顽强,作为努力奋斗的榜样。与于连不同的是鲁滨逊追逐的目标明确,就是财富。于连的手段是征服女人,小说中看到的鲁滨逊的手段是征服荒岛,也有人说是运用知识。 马克思确认,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被绞死的危险。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各种著作中数次引用鲁滨逊的故事来说明资产阶级的本性。危险行动中体现了人狂妄的梦想。只不过鲁滨逊这个资产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克服孤独,与生存抗争,与自然搏斗。于是有了一种人生凯歌的悲壮,有了一些性格决定命运的浪漫。梦想不单单与魔鬼同在,也与鲜花通行。到此,想起鲁迅在诗剧《过客》中所阐释的老者看见坟墓,少年看见鲜花,前进与否要看行路者自己。 华尔街旁有教堂,脚下有坟墓。贪婪的梦想,让华尔街的金融寡头转的盆满钵盈,可留给美国的是次贷危机,泛滥世界的是金融危机。不仅华尔街,底特律的汽车大亨也坐着私人飞机去白宫讨饭,带给美国的是失业,发散世界的衰退。同样是资本,盖茨的一个梦想将世界快速推入网络时代,自己则大笔捐赠全身而退。资本,你让人欢喜让人忧。《独立宣言》是美国人民的梦想,美国也是富有梦想的地方。 1963年8月,黑人解放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我有一个梦想”,文中复沓六次“我有一个梦想”。他要在绝望的山谷中劈出希望的宝石。45年后,自称为黑人守护者的奥巴马前来兑现马丁路德金开出德德被称为空头的民主支票,而且一举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改写200多年美国政治历史。在这个经济和天气同样步入寒冬的时节,赢得无数的鲜花。 奥巴马黑人血统、单亲家庭,少年时因为皮肤颜色的关系被白人误解,极度的迷茫让他曾经悄悄结识毒品这个魔鬼。但是,他却在各种先天劣势和巨大环境压力下,不甘沉沦。与黑人就应呆在底层的流俗不断抗争,成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这样美国精英人物的摇篮。在短暂的从政路上他写下两部畅销书《来自我父亲的梦想》和《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从题目我们就可以推断,是追求成功的梦想支撑了奥巴马战胜魔鬼迎接鲜花。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梦想也该如此。梦想驱使着人们不断向上攀登,一旦梦想与魔鬼结缘,就会抛弃梦想的鲜花。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出版的《我们相信变革》中第一次公布了奥巴马的施政纲领,变革成为主题。听其言观其行,我们期待单边政策的美国,因此有度。带来美国繁荣,送世界以鲜花,还海内以安宁。 于连、鲁滨逊、奥巴马,让我们看到了魔鬼与鲜花的PK,倏忽之间既可以地狱天堂。愿梦想永远与鲜花同在。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ebaa90100b7ji.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