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6,67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浮光掠影看哈佛
   

也不知从何年何月听说了“哈佛”,从此便觉得那个地方仿佛异常的崇高。但来美二十余年,却始终没有机会前去“朝圣”,直到09年的秋天,一家人才欣然前往。

 

波士顿的古老与年轻

 

哈佛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地区,出发之前好友就曾提醒我“在波士顿开车非常困难”。果不其然,即便借助GPS,在波士顿市中心开车还会常常迷路,原因在于汽车一旦进入地下隧道,GPS就失去了功效。对波士顿稍有了解之后,方才得知这全是历史使然。

 

波士顿市中心的一些路名挺有意思,有的叫“学校路”,有的叫“水街”。据说“历史悠久”的波士顿有着众多“历史古迹”---有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于是就出现了“学校路”;有了美国第一个供水站,于是就诞生了“水街”……总之,波士顿的市政建设随着城市历史的演变而逐渐发展,道路格局的凌乱不整也就可想而知了。不像纽约市或华盛顿DC,在开始大规模修建之前,道路设计与城市布局就有了全盘规划……尽管波士顿是那么“古老”,市中心还是常常看到现代化的摩登建筑与古老教堂相映成辉。

 

 

 

这栋玻璃镜面的大厦据说曾是美国东北部最高的摩天大楼,外部由一万多块玻璃镜子相嵌而成。一开始,由于疏忽了波士顿奇冷的冬天,忽视了玻璃热胀冷缩的因素,大楼外部的玻璃时常破裂坠入,幸好没有伤及路人。只是大楼周边的道路曾经因此而常常封锁。目前,大楼外部三分之一的玻璃镜子据说都已更换。看来,即便是“古老”的波士顿,也会时常面对新事物和新问题的困扰啊!

 

有趣的是,在波士顿,也有着“龟兔赛跑”的雕塑,不知老外是如何运用现代语言来解释这一古老的寓言故事。

 

 

 

波士顿是位于纽约之后的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原以为金融风暴一定会给她带来很多伤害。但至少从表面上看,波士顿完全没有底特律的那种萧条与破败,街上常常看到好些充满朝气的青年男女。

 

听说波士顿的周边有着八十多所高等院校(大学、学院和大专)。波士顿全市的常住人口是六十多万,还有三十多万则是来自全国与全世界的年轻学子。据说麻省理工学院(MIT)本科生里的百分之六十来自外国。有人告戒我们“千万不要在九月上旬来波士顿旅游”。那时正值秋季入学的时刻,前来注册报到的年轻学子以及陪同他们的家长与亲友们导致整个波士顿都非常的忙碌。

 

或许,正是这些来自全球的年轻学子才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不少的生机与朝气吧!

 

 

 

哈佛的色彩

 

驱车来到位于剑桥地区的哈佛大学,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红砖、红墙的古朴与凝重。

 

哈佛大学的门前有着一大块红砖铺地的三角地带,周边开设着书店、咖啡店与服装店。尽管是星期日的早上,尽管下着朦胧的秋雨,但不同年龄与不同肤色的人们从商店、校园、地铁车站进进出出,造成一种充满生机的情景。

 

一个高大的黑人小伙子在三角地带竖起一块广告牌----他与其他几十位哈佛学子自发组成义务导游团,每天轮流为游客们免费介绍哈佛。据说,在年轻学子报考申请哈佛的时候,成绩优秀已不在话下---大学入学考试(SAT)获得满分的优等生比比皆是。所以在录取新生时,哈佛校方似乎更加注重学生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的献身精神……

 

距离第一批免费旅游团的出发时间尚早,我们开始在哈佛门前的三角地带转悠观赏。哈佛的色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斑斓的秋叶、整洁的红砖地面、五彩的商店橱窗……

 

 

 

 

 

 

免费旅游团出发时间已经临近,我们赶紧回到了哈佛门前。

 

哇!也不知从何而来,一下子聚集了近百名各种年龄与各种肤色的游客。两位身穿哈佛传统紫红色外套的年轻女孩走进了人群,首先让等候的游客们玩一个“集体游戏”---请各位自报家门。

 

于是,各种口音的英语奔涌而出。等候的游客们不仅来自美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州。更有半数以上的游客来自全球不同的国家。单是来自亚洲的就有日本、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和大陆的游客--免费导游带领的竟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联合国”。这时候,我便加倍领悟到哈佛的色彩为何如此丰富多彩!

 

 

哈佛的女性

 

“集体游戏”一结束,两位女孩中的一个登上了石阶,自信满满地开始了自我介绍----她们就是我们今天的义务导游。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里,近百名游客跟随两位年轻的哈佛女生,听她们娓娓道来,讲述哈佛的过去与现在。

 

她们讲到三百多年之前,来自欧洲的移民刚刚适应了北美的严寒,就渴望一所大学来培育新人,于是便有了最初的哈佛---最初的哈佛只有十二名学生。后来,有位名叫哈佛的先生捐出一块土地供学生们读书,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的立足之地。而哈佛先生的雕塑(据说并不是根据真人形象所塑造)也就成为后人瞻仰的对象。看看他那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抚摸的金光铮亮的左脚,就可得知他在全球人们心中的份量。

 

哈佛大学有着众多的学院(比如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等),大都分布在剑桥的周边地区。我们所游览参观的仅仅是哈佛早年的发源地。现如今,这里的红砖房子估计多半是女生宿舍,常常看见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进进出出。

 

年轻的导游告诉我们,在早先的哈佛,男女学生不能同校---老师在哈佛教完男生之后,还要步行十分钟,前往另一地点教授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女生。很多年里,拉德克里夫学院的女学生们享受着哈佛同样的师资,却无法享受哈佛的声誉。直到1963年,该学院的毕业生方能领取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到了1972年,该学院的女学生方能搬进哈佛校园的学生宿舍;而到了1999年,哈佛大学方才正式宣布:所有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女毕业生都能享有哈佛大学的毕业资格......相距十分钟路程的“男女平等之路”,哈佛大学用了将近三百多年才“终于”走完。

 

年轻的导游自豪地告诉我们,“在2010年哈佛的毕业生里,女生的比例将第一次超越男生”。作为哈佛的女性,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两位年轻的导游岂能不自信满满呢?

哈佛的简陋与富有

 

在跟随导游参观哈佛之前,我们曾花费了一些时间去寻觅哈佛的校门。或许由于心理因素作怪,导致我们迟迟没有找到----因为在我们心目之中,哈佛校门想必应该是宏伟壮观、器宇轩昂。 而实际上,哈佛的校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低矮与狭窄,恐怕汽车也难以通过。以上图片就是站在哈佛校园之内,朝外拍摄的图像。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哈佛诞生之时并没有汽车,甚至还没有美国!而美国的大学本来就不设围墙,四通八达的道路将校内与校外自由链通,校门也就不再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那毫不起眼的校门附近,有着一栋毫不起眼的浅黄色的房子。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哈佛最早的三任校长与后来的总统乔治华盛顿曾经居住的房子。这种简陋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哈佛又是极其的富有--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哈佛似乎永远都名列前茅;在校友捐款总数上,哈佛也常常是美国冠军。以下图片就是哈佛的学生宿舍、餐厅、大礼堂与教堂。这里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以及四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游览哈佛校园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这样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天的周日早晨,在我视力所能看的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空间之内,竟然有十多批游客在跟随导游参观游览,每批都是几十人以上,零星自发的游兵散勇就更加难以计算了。

 

我猜想,假如统计每年来校参观的游客人数,哈佛大学注定是世界第一。这种人气、这种吸引力、这种凝聚力方面的富有,恐怕也是世界上所有大学都望尘莫及的啊!

 

 

哈佛的椅子和台阶

 

在哈佛校园里,在教学大楼前、在学生宿舍前、在绿荫遮掩的草地上,随时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椅子。或许因为是阴雨连绵的星期天早晨,椅子多半是空闲着。假如换个时间,这里或许就是学生们讨论的会场与自修的课堂。

 

 

 

导游带著我们来到一栋庄严的大楼之前,她告诉我们,哈佛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就在这里举行。抬头仰望,通往哈佛毕业圣殿的台阶庄严而宽广。

 

 

我们很想进入哈佛毕业生的圣殿,分享一点儿哈佛毕业生所享受过的氛围。可惜,没有学生证是无法进入的。台阶上坐着几位忘带学生证的年轻人,他们也只能席地而坐,冥思苦想,为最终进入这一殿堂所必须完成的课程学业而辛劳。

 

 

不知哪位家长将自己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到台阶的顶端,莫非是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走进这神圣的哈佛殿堂?

 

 

在那些色彩鲜艳的椅子与等级森严的台阶之前,我不禁想到:绿荫下、草地上那些散乱的椅子仿佛代表着哈佛充满自由精神的学术空气,而毕业典礼殿堂前的庄严台阶则象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是这样两种相辅相成的学术气氛,方才构成了一所世界闻名的著名学府的气质与魅力啊!

 

 

离开了哈佛校园,我们在哈佛校外浏览,只见校园附近的居民住房都是一些年代已久的红色砖房--庭院深深、绿荫浓郁、曲径通幽。估计多半居住着哈佛资深的教职员工。

 

下一站是去参观游览麻省理工学院(MIT)。虽然我们知道MIT也在剑桥地区,路途并不遥远,但领教了波士顿的道路繁杂之苦,我们觉得还是保险一些为好。于是将汽车停靠在路边,准备给GPS输入MIT的信息。

 

正在此时,一位白发童颜的长者从院子里漫步走来,声音颤娓地问道“你们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当他得知我们只是希望给GPS输入MIT的准确地址,长者遗憾地耸耸肩,惭愧地表示他爱莫能助。

 

GPS里找到准确地址之后,我们准备开车前往MIT。只见那位长者开着汽车急匆匆地朝MIT方向驶去。在我们驶往MIT的路上,那位老人的汽车始终在我们前方。

 

我突然萌生奇谈怪想:莫非他就是去查看MIT的准确位置?以便将来再遇到我们这样的游客,能够提供准确的有效信息?本来嘛,哈佛的传统就是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无偿而有效的义务服务!就像那两位年轻的义务导游。

 

这些,就是哈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写于2009-10-15

 

后记:此文纯属“看图说话”--读过我“开博于母亲的提示”一文的读者或许记得,二哥因患肺癌而暂时无法再来美国。对于一个毕生从事教学事业的大学老师,我相信二哥一定非常希望看看哈佛。于是,利用“走马看花”游哈佛之际,我拍摄了不少照片。但在寄出之前,感觉似乎应该对照片做些说明,于是挑出三十张图像,并对这些照片进行了一些“合并同类项”的技术处理,再加上一些文字,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对于有毅力终于看完此文的读者,深表敬意!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