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应当放在后面,应该是5,6吧,提前写了,就提前贴在这) 郭沫若说崇祯运气不好,确实如此,跟小布什似的,小布什一上台,道康姆就破灭了,刚想在外面装酷给自己提提气,世贸大厦立马就被人端了,然后是出兵阿富汗,出兵伊拉克,处处招人恨,弄得美国人出国都不敢拿出护照了。 崇祯一上台,陕西农民就开始造反,一直闹到他命归黄泉以后才开始搞联明抗清,而在这之前,全国各地的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厉害。更要命的是关外的边患业已养成,满人时不时来犯,弄得他攮外安内应接不暇。 农民起义军,本来就是些灾民组成的,打家劫舍吃大户,跟官府作对,为的就是活命,并不是有什么革命理想为了什么革命主张。这样的流寇,剿不胜剿,所以一开始官府是主张安抚的,但却又舍不得割肉,赈济的银两杯水车薪,这边刚安扶下来,那边旋又揭竿而起,所以只好再来剿。而对起义军来说,因为没有长远计划,他们就像象蝗虫一样,流动作战。一会儿受招安一会儿反围剿,一会儿投降一会儿战。这样跟官府周旋了十来年,从陕西到山西到河南再到湘赣巴蜀,占的地方虽然多,守住的却没有,唯一的收获是,经过10来年的攻城略地,一些重要的起义军首领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锻炼,也渐渐看清了大明王朝气数将尽的事实,从而产生了新的志向。如果说他们以前是燕雀,现在开始变成了鸿鹄了。 这一点从下面的事实也可以看出,崇祯10年,张献忠在谷城投降熊文灿,但却并没有解散部队而是偷偷屯田练兵,12年夏献忠重举反明大旗,李自成被陕西总督郑崇俭围困逃脱以后去投靠张献忠,却差点被张献忠杀了。张献忠为什么要杀同是自己农民兄弟的昔日盟友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害怕李自成日后成为自己争夺天下的对手。而几年以后李自成的杀罗汝才,杀李岩以及也差一点杀了在困厄中去投靠自己的张献忠,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说,“河南继十年、十一年、十二年的蝗旱之后,又来一次蝗旱,闹到" 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 (《烈皇小识》)。“,“这儿是李自成势力上的一个转机,而在作风上也来了一个划时期的改变。十三年后的李自成与十三年前的不甚相同,与其他" 流寇" 首领们也大有悬异。“,“势力的转变固由于多数饥民之参加,而作风的转变在各种史籍上是认为由于一位" 杞县举人李信" 的参加。“ 其实作风的改变倒不一定需要李岩的参加,一个志向已经不再是作一个流寇的首领,而是要做一代开国君主的李自成其作风无论遇到谁当然也会有所改变。否则就算李岩有那些个收拢人心的话,李自成也未必会听。 明史还记载说,李自成从张献忠处逃脱以后,被杨嗣昌的官军围在山中,弄得要自杀,幸好被养子双喜劝下,这时手下将领多数都想要投降,包括干将刘宗敏,于是李自成和刘宗敏一起来到山上一座庙里,说:都说我能当天子,今天就来卜个卦, 如果不吉,你就提我的头去投降吧。刘宗敏答应,李自成就连卜三卦,竟都得大吉。于是刘宗敏回去把两个妻子杀了,说我誓死跟从你了。军中将士听了也多有杀妻跟随的。从明史上来看,这可以算李自成命运和作风改变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他就变得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了,而这个转变,似乎正是因为卜卦给自己和部下建立了自己能当天子的信念。 从这一方面说,李岩对李自成的影响甚至还比不上“三尺孩儿“宋献策大,因为宋献策一见面就给李自成送了一份“十八子,主神器“的见面礼。让李自成更加坚定了自己做皇帝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