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筱棣杂谈  
您喜欢,能交流  
https://blog.creaders.net/u/448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筱棣杂谈
注册日期: 2010-10-26
访问总量: 2,60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杂谈随笔】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存档目录
10/01/2010 - 10/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原创]

 

前言

 

事先声明,本人对佛教尚处于一知半解之中,完全靠自悟。尽管脖子上挂观音,手上戴佛珠,但不代表真懂。理解不对之处还请真正的信徒谅解、指点。

 

――――――――――

 

正文

 

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里说,痴迷执著地爱一样东西是亵渎神灵的。

 

不要一味地执著任何东西,包括佛法在内。

 

《维摩诘所说经》中有句话:“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净”而非“静”。何谓净,非是物理上没有任何声音,而是心灵上的宁静,不被外物所扰,身在声中而不受声扰。

 

《金刚经》中也有一句话:“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

 

觉悟,世上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唱首:“……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无论是学习或是生活,人总是喜欢播下希望的种子,去收获期待的果实。事半功倍时,往往自得意满、喜气洋洋;事与愿违时,每每又怨天尤人,哀声叹气。人的一生总是被这样或哪样的动机、规划、结局在左右情绪、行为。环境、别人的看法常常使有些人整日沉沦在无尽的烦恼和悲伤之中,偏执、冲动、脆弱、计较、贪欲,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吧,套用一句医学术语叫“心理亚健康”。于佑任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这可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驼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由此想到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大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由自度而度人”,说的好啊,自度后才能度人,自己尚在迷中,又何谈度人?!

 

虽说人人皆有成佛的本性,但要达到佛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心境恐怕很难,否则,佛教传入中国2000多年了,没100怎么也得有80个新佛了吧?可惜,今天我们看到,如来仍然是1个,观音菩萨也是1个,500罗汉的数量也没有任何变化。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掰苞米的狗熊,掰了这穗丢那穗,总是在幻想下一个是最好的。追逐财富的人不敢面对贫穷,追求名誉的人不能忍受平凡,追求爱情的人不敢直面变心。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智慧增加的过程,唯有真心荡然,心安神定,不随万物所转,才可清静见性。

 

禅宗无门禅师有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众生的欢乐便是佛的欢乐。六祖惠能多次提到自心是佛,能不能成佛,完全在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生的过程将由自己选择,最后的归途也是自己行为的结果。

 

佛只是信仰,而非终极目标。世间本无佛,更不能靠读佛经和所谓的“大师”来指点迷津。佛陀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绝非哪个更高的佛来点化,而是自悟。何谓“悟”?自心也。能自悟,众生皆佛。释迦牟尼与其他佛也无等级之别,有的只是觉悟的程度而已。心佛即佛,心魔即魔,佛、魔只在一念间。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做不到“仁”、“儒”、“忍”、“寂”,你又成的哪门子佛,修的哪门子仙?

 

――――――――――

 

结语

 

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本来还想再说点什么,突然间,觉得自己拉拉杂杂写的这些都是费话,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才是最高境界啊!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