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5) 作者: 方鲲鹏 五、同性恋权利与普世价值 记得小时候捧着旧版《三国演义》读时,发现书中的第三人称,无论男女都用“他”,这同我的小学教科书不一样,那上面男性是“他”,女性是“她”。想来这个“她”是后来发明的,一则为了男女平等,二则便于明了性别。不过看来我们很快就不必操心于这些细节了,人类就要进化到都用动物的“它”了! 据美联社报道,去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办了一所名为“两性平等”(Egalia)的公立幼儿园,招收1至6岁的儿童。在那里老师对学生以及同学之间,不准称“男孩”或“女孩”,一律以“小朋友”呼之。但是报道中没有提到,是否学生可以称呼“它”(对不起,为了避免含性别的字)们的家长为“爸爸”或“妈妈”呢?幼儿园里不准有《白雪公主》、《灰姑娘》一类男女主角相爱的童话故事书,然而却可以看同性恋题材的儿童读物。负责人拉加林强调,这所幼儿园的目的是营造出包容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的环境。 纽约州议会6月24日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同性恋人于7月24日起可正式在政府机构领取结婚证书。纽约市政府提早在7月5日开放网络注册,然而注册表格却使兴冲冲的同性恋者大伤脑筋,因为表格上有婚姻角色的内容,要求指出哪一位是新郎和哪一位是新娘。于是那天纽约的有关办公室电话铃响个不断。当天晚上,纽约市政府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后更新了表格,增加配偶A(Spouse A)和配偶B(Spouse B)的选项。 同性恋者以平等、人权为号召,争取与异性恋有完全相同的权利,是普世价值论的实践者。同性恋者虽然是少数人,但他们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经济能力都十分强势,平权运动轰轰烈烈,近年来大有斩获。 新泽西州的同性恋团体,几年前推出了7对同性恋同州政府打官司,要求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官司一直打到州最高法院,最后结果是法院搞了个折中,既支持州政府立场,同性恋不能合法结婚,同时又判决同性恋可以组成civil union,除了离婚的权利外(因为没有结婚,自然也不会有离婚),可以享受合法婚姻带来的一切权利。新泽西州的同性恋团体不满意判决结果,他们的目标是要和异性恋完全一样的权利和名分,即便只是形式上的区别也不行。现在邻州纽约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可能会鼓舞新泽西州的同性恋团体再次挑战州政府。 “civil union”按字面翻译是“公民结合”,但根据实际意思,我想翻译成“同性结合”比较确切。同性恋和异性恋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无法做到完全一样。纽约州的结婚证书上的“新郎”、“新娘”身份认同,就使同性恋倍感困扰,只能改成“配偶A”和“配偶B”。如此一来,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结婚证书还不是仍然“不一样”?是不是继续抗争,以歧视为由,要求结婚证不能用“新郎”、“新娘”、“丈夫”、“妻子”一类的词,通通用“配偶A”和“配偶B”呢?假如一律称为“配偶A”和“配偶B”,是不是接下来还有“爸爸”、“妈妈”要改为“家长A”、“家长B”呢?我的看法,既然生活方式不一样,同性恋的平权运动应亮出独立的旗帜,如果诉求“同性结合”而不是“结婚”,对同性恋者和社会其他人群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异性恋有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同性恋可以要求政府颁发同性结合证书(Civil Union Certificate),如果这两份证书不具有相同的权威和由此带来的权利及责任,才有抗争的理由。这有点儿像继“他”字之后创造出的“她”字,时间长了,大家都很自然平等地接受了。但如果像那个瑞典幼儿园一般,取消性别特征的字,以示平等,是普世价值搞过了头。 同性恋的成因,众说纷纭,观点不外乎这三种:(1)与生俱来;(2)后天形成;(3)既有与生俱来,也有后天形成。近年来同性恋平权运动声势浩大,支持同性恋与生俱来的研究报告容易获得传播,而不同的意见很容易被视为政治不正确。但声音响不一定就正确,我认同第三种观点。 在一种事物的发生机制不明朗时,可以用黑箱子理论研究,即通过观察到的结果来反推黑箱子里发生了什么。同性恋现象可以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西方世界以及喜欢跟风西方文化的地区和人群,同性恋者有增长的趋势,同性恋者的比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和其他人群。同性恋者分布的这种不均衡状态,可以认为是存在后天型同性恋者的有力证据,他(她)们同性恋的形成,同环境因素有关。支持同性恋只存在于先天型的人,把这种分布不均衡解释为,在那些同性恋者少的地区,是因为同性恋者受到压制,不敢公开暴露的缘故。我认为这个解释说服力不够充分,因为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开放的国家,同性恋组织的势力强大而广泛,社会很少有歧视同性恋的言论,同性恋者的分布仍然很不均衡,在同性恋渲染程度高的地区(如旧金山地区),同性恋者占人口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青少年善于模仿又容易被诱导,如果不是先天的同性恋,应该防止他们发展为同性恋者,因为从生命的延续看,同性恋显然不应该是一个物种的选择,能避免就应该避免。李安的奥斯卡获奖电影《断背山》,在美国放映时属于R级电影,即成年人观赏电影。《断背山》没有什么暴露镜头,定为R级,显然是顾虑同性恋的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我认为这是恰当的,不是歧视。我也“观赏”过一次同性恋游行,感觉这种同性恋文化确实不适宜未成年人。 先天型的同性恋者没有任何过错,不应当由于同性恋而受到任何歧视。与异性恋比较,同性恋不能有自然的性交,不能有共同的孩子,而且还要遭受世人的白眼,社会的压力,如果先天同性恋者可以选择,我相信他(她)们一定选择异性恋。 同性恋问题是一个大题材,写不完,现将我的观点归纳如下: 1) 同性恋来自先天和后天。 2) 如果先天同性恋者可以重新选择,会选择异性恋。 3) 普世价值支持同性恋权利和同性恋文化。 4) 在普世价值支持下的同性恋文化会诱导后天型同性恋发展,即产生受害者。这里称为受害者,是因为先天同性恋者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也会选择异性恋。 5) 一个群体的普世权利可以损害到另一个群体,站在支持同性恋和反同性恋的立场看,都如此,因此普世价值是伪命题,是乌托邦。 6) 先天同性恋具有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性取向,这不是他(她)们的错,不应当受到歧视。 7) “同性结合证书”(Civil Union Certificate)对于所有人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8) 后天同性恋是误入“歧途”(抱歉,找不出一个语气轻一些而更合适的词),社会应考虑因应之道,减少发生。 9) 医学界应当深入研究,找出先天同性恋的基因特征,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心理学家的报告。 如果谁找到了先天同性恋的基因特征,我想这个人应该同时授予诺贝尔医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能在新生儿时期分辨出同性恋倾向,家长、学校和社会就无需瞎忙乎于“辨识”和“纠正”的问题,而是及早给予孩子相关的教育和帮助,以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大多数人是异性恋的世界。想来医学界会有人在作有关的基因研究,不过我没看到报道(当然是我的寡见少闻),却看到了“男人”怀孕10月生下孩子的新闻,以及医学界骄傲地宣称男人可以怀孕生育孩子了。不知是我太落伍,跟不上时代了,还是这个时代有点疯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