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漢民族是世界上最崇尚道德的民族,沒有之一。習主席曾經多次說過,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並強調,要讓十三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 然而近幾十年來,隨着國門打開,與世界交流增進,中國人的道德水準越來越無遺地暴露在全球的目光前。民調數據顯示,對中國和中國人持有負面看法的各國民眾,每年都在增長。至於說他們着眼於政治,還是日常表現,不得而知。不過,所謂的中華美德,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有人在BBC中文網撰文,稱中國人已經沒有道德底線,什麼樣的事都能隨時在中國發生:有毒食品泛濫;貪污挪用善款和賑災物資;弄殘兒童逼他們去乞討為自己牟利;利用智殘者當礦工並殺死製造假礦難索賠;藥家鑫案;被幫助者反誣幫助者;學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幫商人搞虛假宣傳;白衣天使變成白衣魔鬼;慶祝日本地震;讚美本·拉登為英雄…… 不僅僅道德淪喪如江河日下一瀉千里,最近的網絡輿論,又泛濫起道德綁架。前有起訴莫言醜化中國人的鬧劇,索賠15億人民幣,人均賠償1元。後有農夫山泉的媚日通美案,一周內讓中國首富鍾睒睒的公司市值蒸發227億。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在此前就一再發生。不過我不認為它同時會發生在世界的任何其它地方,只有中國人才創造此類記錄。 一邊是道理淪喪,一邊是道德綁架,這到底怎麼啦?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事實已經很明顯:第一,道德已經被中國人捧到至高無上的崇高地位,超越法律,超越社會規範,像是神喻;第二,同樣的道德,概念模糊邏輯混亂,令中國人暈頭轉向找不着北。今天在這裡,冒昧地把我思考了幾十年的想法說出來,與各位朋友分享,並期望得到反饋與探討。一句話概括:道德這個東西有毒,像砒霜一樣,用得好,也許治病;用不好,可以致命。 現在就用最簡約的文字,大致梳理一下,究竟什麼是道德,道德的作用和局限性,道德與行為規範的關係,道德可以信賴嗎?它是怎樣走向自己反面的? 奧地利學派認為,將自然界的進化論移植到人類社會進步的研究方法,是一個巨大錯誤。因為,仔細地觀察和分析人在千百年來的所有活動,就會發現,人在行為規範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化”,或者所謂“優勝劣汰”。甚至相反。讓一個古代人活在現代社會,也許會發現,他比周圍的人更淳樸更單純。 一個聖經故事。耶穌曾經阻止試圖用石塊處死一淫蕩女子的眾人,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用石頭打她。”結果,所有的人都悻悻地走開了。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論道德,誰也不比另一個人高尚,不得用道德去審判他人。此外我還看到另一現象,即古人的心口一致,遠勝於今人。試想,在今天,有哪一個人會當眾承認自己有罪而繞開?用石塊去砸死一個毫無反抗的弱女子,不正好發泄一下內心深處的虐待欲,痛快還來不及,管自己有沒有罪?不信,去問問砸日系車,砸麥當勞,砸農夫山泉的那些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幾千年來,人和人之間形成的所有合理關係,都不是什麼高明設計的結果,而是一種介乎於本能和理性之間的智慧選擇。無論道德,法律,還是行為規範,都是自然形成的。沒有一個聖人,高人,大師或偉大領袖,可以憑空想象出某種主義的道德準則,然後宣布出來強加給眾人。如果有,註定要失敗。他們至多只能作出評判,看哪一種道德更符合人性,或哪一種對人可能有害。然後開放讓人們自由選擇,約定俗成,代代相傳。將來某時再根據變化適當修正。 比如,“合作”就是在“競爭”的關係中演化而成的。當許多人嘗到惡性競爭的苦果後,通過教訓判斷,只有合作才對雙方有利,就會運用智慧來調整,設計出一種足以維持雙方合作的行為規範,同時保持競爭。 從動物本能上講,自私自利是本性。但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就不可能出現合作。可以說,競爭是本性,而合作超越了本性。人從天性不合作到後來的合作,經歷了漫長的路程。合作來自於互動交易,不會出現強制,也沒有戰爭。這就是哈耶克所說“秩序擴展”的意思,他這一發現超越了所有研究社會學的前人。 回到道德本身。什麼是道德?道德只是一種維繫基本人際關係的行為規範,是保證群體間正常互動的緩衝劑。凡是超越基本要求的道德,都是有毒的道德。比如說,愛國是道德嗎?不對。愛國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身存在千萬種矛盾的解釋和標準,對維繫人際關係毫無幫助。反過來,只會破壞人際關係,造成人和人之間的緊張對抗。 道德是個人內心的權衡選擇,與群體無關。取捨的條件很平實,即對自身現存狀況是否有利。世上從來不存在虛無縹緲的什麼“高尚道德”,假如某一“高尚道德”損害了自己的安全,健康,財富,或家庭,不論它是為了誰:人民,黨,或國家,概屬於有害的道德。因為,既然這一道德可以損害到一個人,那麼,它隨時可以損害所有人。 混淆與誤讀道德的原始含義,正在摧毀道德。從本質上講,道德不是人的天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人類的基因里,不存在道德成分。這方面,“人之初,性本善”,有一定誤導。而德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判斷才是真實的。他的一句名言,“假如撒謊可以獲利,我一定不說實話。”這裡包含的意思為,毫不例外,“獲利”才是人最基礎的行為動機,而不是什麼“善”,當然也不是“惡”。區別在於,“獲利”沒有非黑即白的屬性。為了“獲利”,人們可以發明創造,增加大量就業機會,積累公共財富,造福全社會。這區別於那種損人不利己的“惡”。 有人懷疑了,難道損人利己不也是“惡”嗎?事實上,損人以後又能利己,邏輯上不成立,尤其在現代法治社會。假如被損的一方是你的奴隸,或許解釋得通。但如果對方是與你一樣有法人地位的公民,如果這個社會主張公平正義,試問你如何逃脫懲罰而獲利?為了最終獲利,必須停止損人。這也是為什麼“和氣生財”,信用生利。 千萬不能無視“獲利”這個人性的源頭,否則人們將犯大錯,甚至傷害人類自己。感謝那位誠實的德國哲學家說出真諦。而在我眼裡,其餘的大師們多少帶點偽善。當然那也是為了“獲利”,讓自己享有好名聲。 道德是後天的產物,並且是智慧的產物,然而符合人性。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通過榜樣示範,承傳,反省,學習,遵從一定的道德規範,本質上還是為了獲利,為了獲取更長久與周圍更多人和睦相處,共同繁榮最終的“利”,而絕不是獲害,比如相互詆毀和摧殘。 萬一你信奉的某種道德正在傷害着周圍的人,請千萬就此打住。因為你誤解了道德,你的“道德”有毒,你的行為不道德。 2024-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