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software的博客  
这是一个有关人脑科学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1000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人有前世 2015-08-07 15:12:43

除基因遗传外的另一条遗传通道

许伟浩

致网友:

故事说牛顿见苹果从树上落下而思考得自由落体定律。本文作者遇见一平时并不多见的事,经多年思考后得到一些脑科学的新概念,并以实验证明之。这些新概念将对生物学的发展大有助益。

此论文是一篇脑科学研究的论文。之所以把它放上互联网原因如下:

1. 历史上有很多科学新发现刚提出时并未马上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可。比如说孟德尔先生发现基因遗传后数十年才得到科学界认可。这样就使得这些重要的科学新发现未能早日造福于人类。为避免类似孟德尔先生发现基因遗传的悲剧性事件的发生。故把本论文放上互联网,让所有读者而不是几个人来对本文的观点正确与否作出判断,以降低误判的可能性。

2. 本论文是一篇创新的论文,不属于现有的生物学下的任何一个细分专业。故一位学生和一位资深科学家在读懂这篇论文这一点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

摘要:

不仅宇宙中可能存在暗物质,暗能量,暗信息,人体中也可能存在暗物质,暗能量,暗信息。人体中的暗物质,暗能量,暗信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也有遗传。人体中的暗物质,暗能量,暗信息的遗传和基因遗传一样对人类的繁衍是不可或缺的。(见正文第一,二,三节)本论文明确阐述了什么是人的前世。然后设计了一个实验,以证明人的前世的存在。最后列举了一些上述新概念的应用。

1. 脑软体

科学家们由引力效应等现象推测宇宙中可能存在人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的暗物质,并尝试用实验证明之。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众多的物质如氢,氧,碳,钙,铁等在人体中也存在。那么暗物质是否也存在于人体中呢?本文作者曾经遇到的一件事,很可能给出了此问题的答案。

某日本文作者正与一位高水平修行者交谈,她突然打断话头说:“我有点事要出去看一下。有人需要我帮助。” 然后就靠到一张木制躺椅上,如睡着般。作者耐心地等待在她的身边直到那个出去了的“她”回来“她”回来之后“她”醒来,一切恢复如常。

既然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引力效应等现象推测宇宙中可能存在人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的暗物质,那么根据如上所述的事情来推测人脑是否拥有暗物质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位修行者说:“我有点事要出去看一下”,但身体却在家里从未离开。可见这位修行者说的那个“我”不是指她的肉身。而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且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的,与人脑的控制信息有关的东西。因为“我”出去时,脑就不工作了,人就如睡着一样。

这表明:

1)人拥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且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的,与人脑有关的东西。他是人的完整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他,人就如一直在睡觉,成了一个植物人,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由于它的不可观测性,可将其视为人脑的暗物质。

2) 人脑暗物质在不可观测性上与宇宙中的暗物质性质相同,但在其他性质上会和宇宙中的暗物质有很多不同。毕竟人脑暗物质参加了人的生命活动,天文学中说的暗物质是无生命的物质。

3) 人脑的思维是由肉眼可见的人脑和人脑的暗物质共同合作完成的,此两者缺一不可。

综合上述事实和分析,考虑到人脑的信息属性的重要性,再参考电脑硬件软件的概念,为方便计在此将人脑分为脑硬体和脑软体。肉眼所能见的那个人脑称为脑硬体;肉眼所不能见的且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的,含有人脑的控制信息等脑信息的东西命名为脑软体。

对一个未经修行的普通人来说,脑软体不能受人的意识支配而离体。而对一个高水平的修行者来说,脑软体可以受人的意识支配离开人脑。

肉眼看不见的事物,往往易遭忽视,被发现得较晚,被关注研究得较晚。例如电磁波的发现研究要晚于欧几里德几何很多年。同样,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脑”,但很少有人想到“脑软体”。这或许正是脑科学研究对脑的记忆、动机、思维等高级功能的机理未能获得重大突破的原因。现在的脑科学研究好似一个仅有脑硬体研究这一条腿没有脑软体研究作第二条腿的独腿登山者,只能缓慢前行。是到了做出一些改变,按新的思路对脑科学做探索研究的时候了。

2. 脑软体全信息场模型

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提出脑软体基本模型如下:

1) 脑软体是一个分布于全部宇宙空间的智能信息场;

2) 在宇宙空间中的任意一点上的脑软体,都具有全部脑软体的智能,即拥有人的视听等感知及人的记忆,思维,情绪和动机等人的脑软体的全部智能;

3) 脑软体具有时间前移能力。

按照此全信息场模型,脑软体有能力回到以前的某个时间点,知道那个时候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点曾经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全信息场模型?通读全文,自知分晓。

若将脑软体全息模型的工作范围从整个宇宙空间变换为人脑的空间,就可建立脑软体和脑硬体合作的工作方式模型:

(1)脑软体的工作范围由全宇宙空间变为人的解剖学意义上的全脑空间;

(2)在与脑软体合作工作的脑硬体的每个点上,都具有全部的脑软体的能力。但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功能的神经元细胞,只调用与该神经元细胞相匹配的脑软体子功能模块。如视神经元只调用视神经子功能模块,听觉神经元只调用听觉神经脑软体子功能模块,体神经元只调用触觉、痛觉等子功能模块。

(3)脑软体有时间前移能力。

由上述两个模型知,人脑平时的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脑软体与脑硬体合作所做的工作,这就是人们平时所知道的人脑的工作(上述第二个模型)。第二部分是脑软体在脑硬体外空间的独立工作(上述第一个模型)。这两部分工作在人活着时是同时并行运行的。

脑软体研究是个大论题,绝无可能在一篇论文中阐述其所有方面。本文将研究脑软体的一个重要方面,脑软体遗传。

3. 基因遗传和脑软体信息遗传并行的人类遗传的双通道模型

人死亡时,脑软体不会死亡。因为他不是生物体,他是信息体。

另一方面,由本文前面所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脑软体,否则他不会思考和运动,会成为一个植物人。新生儿也是人,当然也需要一个脑软体。新生儿需要的脑软体不会无缘无故凭空冒出来,亡者的脑软体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如此看来一位亡者的脑软体进入一个新生儿的体內,倒是一个自然的符合逻辑的解释。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新生儿一出生未经学习就会吸吮母乳。既然新生儿喝奶不是经过后天学习而会的,那就必然是由先天遗传得来的。而DNA基因含有的遗传信息经表达后生成的是可执行各种细胞功能的蛋白质,并不是人脑的记忆思维信息,所以基因遗传信息不可能教会新生儿一出生就会吸吮母乳。而脑软体信息遗传若存在,却能合理的解释新生儿一出生就会喝奶这个现象。

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可能存在脑软体遗传。再结合DNA基因遗传理论可知:含有遗传信息的一位亡者的脑软体与含有父母遗传基因的一个受精卵这两者结合,产生一个新生命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才完全具备。

为方便计,称给出脑软体的亡者为接受脑软体的新生命的前世;称接受脑软体的新生命为给出脑软体的亡者的后世。有时也使用前世-今世-来世的称谓。

如果有一世的遗传,就会有世世代代的遗传。脑软体的遗传也是这样。

上述遗传新理论如图1所示。

1中左边一列为脑软体遗传链,右边一列为基因遗传链。左右两列有一结合处,表示今生从父母处获取了DNA基因遗传信息,从前世脑软体处获得了脑软体遗传信息。

可将此图所示的遗传新理论称为基因遗传和脑软体遗传并行的人类双通道遗传模型。

该遗传模型表明:人类的遗传并不是仅仅只有DNA基因遗传这一个通道,还有第二个遗传通道:脑软体遗传通道。

DNA基因遗传生成了人的身体,脑软体信息遗传构成了人的智慧信息部分。这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任一个,新生命就无法产生,人类的生殖就无法实现。

下面对DNA基因遗传和脑软体信息遗传作出比较,以便更好地认识此双通道遗传模型:

1) 父母的DNA基因遗传生成了人的身体;脑软体场信息遗传让新生儿获得一个脑软体。

2) 父母的DNA基因遗传是生物体的遗传;脑软体遗传是信息体的遗传,是智慧的遗传。

3) 由父母的DNA基因遗传而获得的身体是肉眼可见的;脑软体及脑软体遗传是肉眼不可见的。

4DNA基因遗传是双亲遗传;脑软体遗传既不是双亲遗传,也不是单亲遗传,是自我遗传。

5) 一个人每一世的父母都是不同的人;而每一世的脑软体都是同一个。

6) 通过一代遗传后,肉体由一个衰老,死亡了的身体换成了一个新的健康的身体;而这个亡者的脑软体还是原来那一个,该脑软体包含的遗传信息则由前一世的言行、思想等而得到更新。(详细见下节)

由双通道遗传模型可知人死亡的实质是:由一个衰老的身体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的身体;而脑软体还是原来那个脑软体。人们平时所说的那个“我”,指的是一世时间的,暂时的“我”;而永远的那个“我”其实是脑软体。他才是那个真正的“我”。他是永不会死亡的。所以也可将脑软体称为“自相续”。

这一认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死亡的看法,消除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类有重大利益。

4. 脑软体遗传的实现过程

按照本文第二节提出的脑软体全信息模型的概念,某位亡者的脑软体中的任意一点所包含的信息进入了一个受精卵,该受精卵即获得了该脑软体的所有遗传信息。从此时起,生成一个新生命所需的遗传信息已全部具备,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在怀孕期,脑软体参与了脑硬体的发育生长,使胎儿在出生时掌握了吸吮母乳等新生儿成活所必需的能力。至于更多的脑软体遗传在怀孕期的实现过程的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和复杂,因篇幅所限待以后时机成熟将择时另写论文。

接下来重点探讨胎儿出生以后脑软体遗传的实现过程:

在图2最下面方框所示的脑软体遗传信息库中有从前世继承来的,数量巨大的,各式各样的前世的活动信息。见图2步骤(1)。这些脑软体遗传信息将在需要时被调入脑硬体为今世所用。

因为脑软体和脑硬体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信息存储介质,信息在此两种介质上的存储形式不同。当脑软体遗传信息被转录入脑硬体使用时,是一定要被翻译成脑硬体能够识别的形式的。此两个过程即为转录及翻译。见图中步骤(2)。

眼,耳,鼻,舌,身体等组织器官从环境获得信息并传送至脑硬体。见图中步骤(3),(4)。

从眼,耳,鼻,舌,身体输入脑硬体的是环境信息,从脑软体送入脑硬体的是处理环境信息的方法。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脑硬体相遇,脑硬体即可执行信息处理过程。此过程即人脑的思维过程,属人脑的高级功能。见图中步骤(5)。

思维后得到的结果作两分:应对环境的那部分结果导致相应的语言、行动等行为,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见图中步骤(6),(7)。

另一部分结果是更新后的信息处理方法。经转录及翻译后送回脑软体。见图中步骤(8)。通过一次对环境信息的处理,脑软体中的遗传信息又得到一次更新。可备以后再用。

人死亡后,含有各项遗传信息的脑软体将会遗传到后世。图中步骤(9)。

2中有三个重要的循环流转过程:

1. 第一个循环流转过程由步骤(2),(3),(4),(5),(6),(7)组成,它有脑软体遗传信息,脑硬体,人体及外部环境三者的参与。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其中的第(2)步是对脑软体遗传信息的调用过程,也即是脑软体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此过程贯穿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的整个一生。人的一生中调用脑软体遗传信息的次数是多到难以计数的。

2. 第二个循环流转过程由步骤(2),(3),(4),(5),(8)组成。它与第一个循环流转过程同步发生,是脑软体遗传信息的更新。它同样有脑软体遗传信息,脑硬体,人体及外部环境三者的参与。脑软体遗传信息的调用过程的结果的一部分送回脑软体,体现了人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此过程同样贯穿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的一生。

3. 第三个循环流转过程由图中步骤(1),(9)组成。步骤(1)和步骤(9)作用相同,即前世一次性给予后世全部的遗传信息。它是脑软体遗传过程,没有脑硬体的参与。此过程贯穿了人的生生世世。

第一个和第二个循环流转过程给出了人的思维记忆模式,步骤(2),(3),(4),(5),(6),(7)。此两循环表明人脑记忆的存储地点是脑软体。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信息传导的终点也在脑软体,而不是之前认为的脑硬体。

第二个和第三个循环流转过程组成了脑软体遗传模式,步骤(1),(2),(3),(4),(5),(8),(9)。该脑软体遗传模式包含了人在一世中的脑软体遗传信息的更新。它体现了人的智慧信息在一生中是不断更新积累的,在生生世世中是不断遗传积累的。这也表明通过脑软体遗传的方式,人的智慧积累的高效性。

脑软体继承了很多世前世的遗传信息,所以脑软体中有很多的遗传信息子项。现以其中的一大类子项,人的智力,来举例进一步探讨脑软体遗传。

人的智力多种多样,有语言,音乐,数学,......等等。不同的人的天赋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人语言好,有的人数学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脑软体遗传。一个人的前世在哪方面的积累多,今世在哪方面的天赋就好。

脑软体遗传并不是从前世那里把智直接拷贝过来而得到今世旳智。而是从前世那里拷贝了“遗传信息”,得到了天赋。然后通过学习获得了今世的智能。也就是说脑软体遗传信息必须通过学习这个条件才能表达出来。

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遗传信息才能表达出来这一点上,DNA基因遗传和脑软体遗传是一样的。DNA基因遗传也不是由父母直接给出了一个大活人的身体(包括脑硬体),而是只给出了一个包含“遗传信息”的受精卵。然后要满足营养,氧气等条件,才能长成一个大活人

还有脑软体遗传信息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达的。以人的智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语言学习,来举例。一个人学习母语必须按听说读写的顺序学,也就是说脑软体遗传信息必须按听说读写的顺序表达。

DNA基因遗传和脑软体遗传因为都是遗传,有很多可类比之处。比如它们都具有遗传过程的三个要素:

一、所有遗传信息一次到位,

二、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外部条件的满足。

三、在遗传信息到位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众多遗传信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达。

将其制成表格如下:

【表格1


基因遗传

脑软体遗传

全部遗传信息一次到位

受精卵中包含的基因

脑软体遗传信息库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表达条件

氧气,各种营养物等

个人努力,环境等

遗传信息表达时间

各DNA基因片断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达

各项子遗传信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达

5. 前世是否存在的实验证明

引言

科学理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来证明。脑软体遗传也不例外,也需要一个真实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来证明。

下述两方面的实验与脑软体及脑软体遗传有可比性。

其中一个是脑科学方面的实验,例如大脑活动图谱(BAM)项目。预计需花费数十亿美元。

另一个是有关暗物质方面的实验项目,阿尔法磁谱仪(AMS)。至目前止,AMS项目的资金投入已超过20亿美元。

本实验用新的实验方法,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达成一个有效的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有一件幸运的事是世界上存在一些人他们能够看到他人的前世。笔者曾经遇到或知道多起,多个互不相识的可以看到别人前世的人看同一人的前世,其结果是一样的。数学上可计算出出现巧合的概率几乎等于零。如果巧合发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那就意味着,人有前世的可能性接近于100%。既然有前世,就有脑软体遗传。既然有脑软体遗传,就有脑软体。

实验结果

笔者闻知某人有看别人前世的能力后,即请她看笔者前世是做什么的。结果是:和尚

笔者在得知第二位有看别人前世的能力的人后,敬请她给笔者看同样的问题。结果是:和尚

实验结果计算

世界上有多个职业分类方法,所列的职业数从数十至数千不等。此处仅以100为职业种类数来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计算。

上述实验结果是巧合的可能性:

1/100*1/100*100=1/100=1%

存在前世的可能性:

1-1%=99%

实验评估

将复杂的现象或事物简单化是科学家的职责所在。本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是真的吗?真的有人能看到人的前世,有没有欺骗?同样很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当今实验心理学釆用的技术手段已足可以将调查类实验中作假的可能性降到极低,接近于零。

如果能有多个实验团队分别独立的做出这个实验且结果一致,实验的可重复性即被证明。

6. 脑软体及脑软体遗传理论的应用

脑软体及脑软体遗传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例:

1. 由于堕胎问题对人类和世界有大影响,在此先结合脑软体概念讨论堕胎问题

一个拥有脑软体的受精卵是一个生命,由他而长成的胎儿当然也是一个生命。一个拥有脑软体的生命是有痛苦和快乐等等感受的。这个生命如果被堕胎,他的脑软体将带着刀割之痛和失去生命之痛等负面信息被迫离开胎儿的身体。这样的脑软体自然会对母亲及其他相关人员产生怨恨。而根据本文前面提出脑软体工作模型,被堕胎的脑软体是分布于全宇宙空间的信息体,所以被堕胎的脑软体会作用于整个地球和人类。这样的被堕胎的脑软体如果数量巨大,会对人类和地球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结论是:注意避孕,不要堕胎

2. 脑软体遗传理论在教育上有多项应用:

脑软体遗传理论表明,不同的人的天赋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人有语言天赋,有的人有烹饪天赋,有的人有数学天赋等等,有很多种。这些与人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这就告诉我们要发掘每个人的长处。

脑软体遗传理论还表明,人的天赋不仅和脑硬体遗传(来自父母的基因遗传)相关,也和脑软体遗传相关。人的智不仅和先天遗传有关,也和后天环境,个人努力等因素有关。

脑软体遗传理论还表明,遗传信息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表达的。将本来应该安排在小学学习的内容让学龄前儿童去学,是拔苗助长。这类过度早教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脑软体遗传理论还表明,退休老人的终身学习也有了比消磨时间更多的意义。他们退休后的学习将成为他们来世的天赋。

3. 脑软体遗传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下面以一个例子作简单探讨。

临床上有部分脑神经系统疾病,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疾病表现,临床分析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但又未见染色体异常。故目前不清楚其致病原因。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些脑部疾病,不是后天原因染病的,所以应该是遗传原因致病的,可DNA基因遗传也没发现问题。故不知道其病因。

脑软体遗传理论正好可以解答此类疾病的病因。正如DNA基因遗传在遗传原因中可能发生问题一样,脑软体遗传在遗传的过程中有吋也是会发生各种问题的。各种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脑部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一个人本来应该只有一个脑软体。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另一个脑软体强行进入了一个已有了一个脑软体的人内,此人患由脑软体引起的脑部疾病。

下一项应用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是如此之大,故专用一节介绍。

7. 脑软体遗传理论所导出的时间扩展至前世的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本文第二节所述的脑软体的工作方式和脑软体遗传理论可知,脑软体是可以知道其它人的前世和自己的前世的关系和交往活动的。

另一方面,人和动物都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当某人遇到一个陌生人时,为了尽早了解对方以确认自己是否安全,脑软体开始读取对方的前世信息。他的前世为人怎样,对我的前世是友好的,还是不太友好;曾经帮助过我,还是伤害过我?等等。

因为前世有很多世,信息量很大。脑软体在观到对方前世的信息后,如果将这些信息都传送给人的大脑的话,人脑中今世的记忆就会受这些信息冲击,对人脑的工作形成很大干扰。所以脑软体不会将这些信息送给大脑。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和别人的前世这件事实也证明,脑软体没有将这些前世的信息送给大脑。

一个高效率的办法是,脑软体先对观到的对方的前世的有关信息分析定性,也就是这个人的前世的为人是善的还是恶的,对我是善的还是恶的,现在或将来伤害我的可能性大不大?等等,作一个定性的结论,这样需传送的信息量就很少了,然后再将定性信息传递给人脑的主管情绪的部位(人的意识感知不到),使人产生与该定性的信息相对应的某种情绪,再由人据此做出行动上的反应。

这也就是说,若两个人在前世互相善待,今世两人相遇,就有了一个友好的开始;反之若两个人在前世互相伤害,今世两人首见,就会互不喜欢,甚至伤害对方。有时候人会没有理由的喜欢一个人或不喜欢一个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今世即是来世的前世。若你今世做了好事,比如说在一位残疾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他。那么即使今世此后两人再未相遇,来世也必然相遇,他会对你很友好,并很乐意帮助你。若你今世做了恶事,比如某项刑事犯罪。即使你今世百般隐藏、抵赖,未受到法律的惩罚。但人们的脑软体知道这一切,罪犯来世必不受人善待且终将受到惩罚

若世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将对人们的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将会越来越多地举善事,越来越少地做恶事。人心将会向善。人心一向善,将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的不道德行为,刑亊犯罪,甚至战争等会越来越少。人心将充满爱,世界将会充满爱。一段时间后,世界和平必将实现,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必将实现。

8. 期望

如果脑软体遗传能被证明,DNA基因遗传和脑软体遗传得到统一,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深远的影响,正如当年电和磁,电磁波和光波的统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样。

在此呼吁更多的人特别是科学家们关注脑软体遗传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证明,并参与理论研究和实验设计。

致谢

感谢所有的智慧者!

感谢所有对完成此论文给予了帮助的人们!

参考书目

[1] 《大宝积经》  释迦牟尼佛  唐代 菩提流志等译

[2] 《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3] 《楞伽经讲记》  吴信如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5

[4] 《遗传学》中译版 Hugh Fletcher, Ivor Hickey & Paul Winter 编著  张博等译

科学出版社 2010.9

[5] 《医学遗传学》  主编 傅松滨  副主编 杨保胜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

[6] 《神经生物学》  熊鹰 齐建国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3.8

[7] 《神经生物学》  丁斐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4

[8] 《新概念物理教程 电磁学(第二版)》  赵凯华 陈熙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9] 《生理学》  主编 朱大年  副主编 吴博威 樊小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

[10] 《精神病学》  许毅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3

[11] 《实用心理测验与评估》 (原书第二版) 爱徳华 S. 诺库格 R. 查尔斯 * 福西特 著

李原 孙健敏 何华敏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增补本

浏览(239)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software
注册日期: 2015-07-23
访问总量: 1,52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人有前世
· 除基因遗传外的另一条遗传通道
分类目录
【论文】
· 人有前世
· 除基因遗传外的另一条遗传通道
存档目录
2015-08-07 - 2015-08-0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