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何以名扬天下?
穆色拉夫的历史责任
文章來自耶穌基督的網站 轉載請說明出處
www.999CK.com
第一篇:伊斯兰教进入印度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佛教史料上记载,唐玄奘留学印度那烂陀寺,即将回中国的时候作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人告诉他印度佛教竟会受到毁灭性的灾难,玄奘回首,那烂陀寺已经使一片火海。玄奘巴这个梦告诉了方丈,方丈对此也是早有共识。唐玄奘在印度留学的时候,正值穆罕默德出生,历史也终于应验了印度佛教被伊斯兰教毁灭的事实:
公元8世纪起,阿拉伯的穆斯林以政治和军事手段,把伊斯兰教范围扩张到中亚,大部分佛教国家和游牧部落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前仆后继地入侵北印度,突厥穆斯林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根据英国学者渥德尔的引述,“穆斯林从左边杀过去,又从右边杀过来……,被征服的人民要么改宗信仰伊斯兰教,要么只有死路一条。”许多印度教神庙和佛教寺院都在被劫掠一空后纵火焚烧,并在其原址上建立起了清真寺。
穆斯林对异教徒的毁灭精神使印度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受到了严重打击,在与伊斯兰教的对抗过程中,佛教徒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遭遇失败。原因是“不杀生”的教条根植于佛教的思想体系,缺乏起码的自我保护能力。在伊斯兰教面前,佛教徒就像一个个等待被宰杀的羔羊。印度教徒则此起彼伏地起义,坚持和伊斯兰殖民者对抗,才得以生存下来。
论对世界和平与对南亚社会的实际贡献,佛教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没有印度教而只有佛教,东方的灾难肯定会更多。所以当时在印度民间,佛教徒不断被印度教徒驱逐,佛教最终在印度消亡。中国佛教徒吸取印度佛教徒被宰杀的教训,少林武僧得以名扬天下。
无需质疑,伊斯兰教是踩着印度人的尸体进入印度的。到了公元15世纪,今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的穆斯林政权又通过武力手段将佛教和印度教赶出这一地区,在东南亚构筑了一个伊斯兰文化壁垒。伊斯兰教向中亚、南亚、东南亚扩张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践踏印度教和消灭佛教的历史。
第二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史
见证穆色拉夫的做人品格与对南亚和平的实际贡献:
1906年起, “印度穆斯林联盟”成立并且与国大党联合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由于信仰不同,“穆斯林联盟”图谋创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
1947年6月英国撤离印度。鉴于伊斯兰教和其它民族、其它宗教不能兼容的性质,巴基斯坦以国家的形式从印度分离出来。克什米尔归属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血腥地带。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0月因为克什米尔争端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
1965年和1971年第二、第三次爆发印巴战争。
1971年12月断交,1976年7月复交。
1980年起,霍梅尼集中精力向全球输出“伊斯兰革命”,导致了伊朗和伊拉克的8年战争。穆斯林致力于两伊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印、巴之间也基本平静。
1988年两伊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结束,各国的恐怖活动日渐频繁。
1992年底,印度发生阿约迪亚毁寺事件后,在巴基斯坦引起强烈反响,导致印巴关系下降。
1993年,孟买爆炸案和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等事件,印、巴两国关系继续恶化。
1994年,印巴关系因相互指责并驱逐对方外交人员而持续紧张。
1995年,印巴就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色拉尔-谢立夫城的圣陵和清真寺被毁事件相互指责,双边关系更趋紧张。
1996年,印巴关系稍有缓和,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97年,印巴恢复政治对话和总理会晤,两国关系出现缓和势头。
1998年,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展开核军备竞赛,两国关系急剧紧张。
1999年2 月,印总理瓦杰帕伊与巴总理谢里夫签署了《拉合尔宣言》, 4月印巴试射导弹,5月两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激烈冲突。12月,一架印度民航班被劫持,印度外长指责巴与此事有牵连。
1999年5月穆色拉夫应邀对中国进行访问。
1999年10月12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宣布解除穆色拉夫的所有职务。穆色拉夫随后发动政变,解散了政府。
1999年10月25日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CEO。
1999年 11月,穆色拉夫公布了他的家庭财产。
2000年1月16日,穆色拉夫接受《印度教徒报》采访时表示,希望以克什米尔问题为核心与印度对话,可以同时讨论克什米尔争端和其它问题。
2000年1月17日,印度重申只有巴基斯坦先停止跨界恐怖活动,两国才能恢复会谈。
2000年3月20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35名锡克教村民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枪杀。
2000年7月28日,针对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的 “真主圣战者”武装组织提出停火、愿与政府对话的建议,印度政府做出积极响应。
2000年7月31日-8月2日,一些极端武装分子在控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接连发动针对军警、朝圣者和平民的血腥屠杀,印度全国上下一致予以强烈谴责,矛头直接指向巴基斯坦,指责巴授意这些极端主义组织破坏和平进程。
8月8日,巴基斯坦“真主圣战者”宣布取消停火。
9月6日,穆色拉夫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发言,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干预克什米尔争端。
9月8日,印度总理在首脑会议发言, 称印是跨界恐怖主义牺牲品,呼吁全世界反对恐怖主义。其中包括一项减少核危险的议案。
11月19日,印度总理宣布将于斋月期间在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实行单方面停火。
12月2日,巴基斯坦宣布在控制线实行“最大限度的克制”,并提出希望在斋月结束后即开始印、巴及克什米尔地区的民间参加的三方会谈。
20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宣布,为创造恢复对话的条件,克什米尔地区的斋月停火延长至2001年1月26日,巴随即宣布在控制线附近部分撤军,并要求印度也采取相应行动。克什米尔地区部分武装组织反应消极,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2001年2月2日,穆色拉夫打电话给瓦杰帕伊总理,就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地震表示慰问,这是穆上台后两国领导首次取得直接联系。2月6日,穆色拉夫表示希望印、巴高官互访。
5月23日,印度内阁安全会议决定邀请穆色拉夫近期访问印度,各界对此表示欢迎。
9日和16日,印、巴相继宣布释放被扣押的对方渔民。21日,印政府决定在印控区域单方停火继续延长三个月。
6月20 日,穆色拉夫就任巴总统,瓦杰帕伊给穆打电话,表示期待着与穆在印的会晤。
7月15日,瓦杰帕伊和穆色拉夫在印度举行会晤,但由于双方在克什米尔、跨界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分歧太大,会晤未达成具体成果。
9·11事件后,取消双方原定于9月下旬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晤。同时,印度希望将巴基斯坦列入恐怖国家。
10月 1日,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议会发生爆炸事件,造成30多人死亡,印度希望把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与9.11事件看齐。
10月8日,穆色拉夫与瓦杰帕伊通电话,穆色拉夫建议两国应缓和紧张关系,重启对话进程,并邀请印度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印度政府表示原则同意巴方建议,但指出双方会谈应包括反恐在内的所有问题。
12月13日,印议会遭枪击,造成14人死亡,5名武装分子当场被击毙。事件发生数小时后,穆色拉夫即致函瓦杰帕伊,强烈谴责该事件,并对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
14日,印度指责该事件为巴控区的拉什卡尔和杰什两个恐怖组织所为。
16日,印向巴递交了要求巴取缔上述两个恐怖组织的文件。巴表示如印能拿出证据,巴将进行调查并采取行动,但警告印度不要对巴采取任何冒险行动。
17日,印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在议会发言,将该事件直接与巴基斯坦政府联系在一起。
18日,瓦杰帕伊称该事件是“对印国家生存和荣誉的攻击”,印可能采取任何手段打击恐怖主义。
19日,印度开始向印巴边界增兵,并运送坦克等重型武器。
21日,印度宣布召回其驻巴基斯坦专家,并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中止印巴间的公路和铁路交通。26日,宣布将巴驻印高专署人员编制裁减一半,禁止巴基斯坦的民航客机过境印度。
2002年,印巴关系仍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1 月13日,针对巴总统穆色拉夫12日全国电视讲话,印度外长辛格称,印度欢迎巴方承诺不再支持或允许来自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利用其领土进行恐怖活动,但印方只根据巴采取的具体行动来判断穆的承诺是否有效。
3月23日,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称,如巴基斯坦希望改善印巴关系,须立即满足印方五项要求:
1停止支持恐怖主义、
2不向恐怖分子提供武器弹药,
3引渡印度所要求的20名恐怖分子,
4停止渗透活动,
5停止向恐怖分子提供资金和训练。
5月2日,印度在印巴边境附近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陆、空军演习。
5月14日,驻扎在克什米尔的印度军营遭武装分子袭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表示,必须对恐怖主义发动全面回击。
18日,印要求巴基斯坦驻印度专家卡齐离开印度。
22 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米什拉与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通电话,表示巴基斯坦必须在一个明确的期限内停止针对印度的跨界恐怖活动,否则印将采取必要行动。瓦杰帕伊总理视察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为军事进攻做准备。
24日,瓦杰帕伊分别致信美、俄、英、法领导人,声称印度耐心有限,要求国际社会加大对巴压力,促使巴放弃对跨界恐怖活动的支持。
6月3日,瓦杰帕伊在参加亚信峰会期间称,如果巴基斯坦能够兑现其反恐承诺,印度将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响应,还提出印巴对克什米尔控制线进行联合巡逻的倡议。
8日,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对穆色拉夫承诺永久停止跨界渗透活动表示欢迎,还要求摧毁巴境内的恐怖分子训练营地。
10日,印度宣布对巴民用飞机开放领空、任命新的驻巴专家、调回部署在巴附近海域的军舰等措施。18日,巴基斯坦根据南盟贸易优惠协议,决定向印度及其它南盟成员国提供600种商品关税减让。印表示欢迎。
9月9-16日,印巴领导人在出席第57届联大会议期间互相指责。穆色拉夫称,印巴关系正处于低谷。瓦杰帕伊指责巴进行核讹诈,表示有决心彻底结束跨界恐怖主义。
10月4日,巴试射哈塔夫IV型(沙欣)中程导弹。同日,印试射阿卡什地对空导弹。
16日,印内阁安全委员会决定从印巴边境及查谟地区撤军,但仍保持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的驻军。
17日,巴宣布从印巴边界撤军,称印的撤军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再次呼吁印与巴就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一切分歧进行对话。
11月26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及外长辛哈已分别向巴基斯坦新任总理贾玛利、外长卡苏里发去贺电。
12月9日,巴基斯坦宣布由于印拒绝确认出席原定于2003年1月巴举行的南盟第12届峰会,峰会不得不推迟召开。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印、巴和平进程进入了新时期。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第三篇:贝布托留给巴基斯坦的历史思考
1988年11月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人民党获多数席位。12月1日,伊沙克·汗总统任命贝·布托为巴基斯坦总理。
1990年涉嫌腐败被总统免去总理职务。
1993年10 月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后,她再度出任总理。
1993年12月5日,她当选为巴人民党主席。
1996年11月5日,她被总统解除总理职务。
1997年3月 10日,她被人民党推举为终身领袖。 1997年4月27日,巴基斯坦两家法庭做出判决,冻结了她及其家族价值数亿美元的财产和银行存款。
扎尔达里在巴基斯坦有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绰号“百分之十先生”,他担任政府投资部部长期间,只要有公司想通过他拿到项目,就必须将项目总值的10%送给他,否则休想竞标成功。1996年,贝·布托被迫下台,扎尔达里同时受到腐败、毒品走私等10多项指控,被逮捕入狱。但是由于布托家族藏匿鉅款的瑞士政府一直不予配合,案件的查办工作举步维艰。
1997 年7月,清查机构获取了扎尔达里和贝布托的母亲在海外非法注册代理公司和开设银行账户以及收受回扣的记录和数据。于是,巴基斯坦政府再次向瑞士政府提出提供司法协助的要求。迫于舆论压力,瑞士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查明了布托家族非法存款的情况,并宣布正式冻结布托家族总额近1400万美元的部分账户,鉴于布托家族在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仍有据称达15亿美元的巨额存款和房地产等投资,巴基斯坦政府又向上述国家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并重点对英国开展了外交攻势。1998年7月,伦敦法院宣布暂时冻结可能属于扎尔达里的资产和银行账户。
经过耗资不菲的调查,巴基斯坦政府对贝·布托、扎尔达里及其它家族成员提出了数十项指控,1999年4月15日,巴基斯坦拉合尔高等法院反贪污法庭判处被指控在任总理期间收受巨额回扣的贝·布托5年监禁、今后不得担任任何公职,并处以860万美元的罚款。法庭同时判决 ·布托的丈夫、前联邦投资部长扎尔达里8年徒刑。贝·布托在法庭宣布对她的判决以前即流亡国外,其夫扎尔达里则必须入狱服刑。自此,贝布托流亡英国。
政治成绩乏善可陈、如此劣迹者居然能够成为终身党主席,这是对法制和民主的亵渎。只讲派系情感、没有法制观念、不讲社会公德、不讲理性的巴基斯坦人民党,除了支持对印度的恐怖袭击,还能够为巴基斯坦带来的是印度的军事打击和战争失败。有着纯粹伊斯兰信仰的贝布托除了利用民主程序为自己争取政治利益,不知道她还能为巴基斯坦、为南亚和平做些什么。
第四篇:贝布托面对穆色拉夫的橄榄枝
两次当选总理,两次被罢免,9次被软禁或入狱,被迫流亡海外。巴政府曾连下两道通缉令通缉的贝·布托,2007年时来运转,穆色拉夫向她送来了橄榄枝。
穆色拉夫承诺放弃军职幷且专门为贝布托定制特赦法案,保证其腐败案不再被起诉,以求得贝布托在国内政治上的协助。面对穆色拉夫递过来的橄榄枝,贝布托表现出了穆斯林的不明事理和颠狂的共同特征,他没有任何礼貌的表示,而是回国之后不停地为推翻穆色拉夫而奔走、不停地煽动情绪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据媒体报导,美驻巴大使安妮·W·帕特森曾打电话给贝·布托,转达美助理国务卿内格罗蓬特的口信,劝她不应当破坏政府和解进程,不要举行公开集会,而应支持穆色拉夫总统在明年2月15日前举行大选的声明。贝布托则反其道而行之。
以下是贝布托回国之后的活动情况:
2007年10月18日在与穆色拉夫就放弃军职等问题达成协议,贝-布托结束了8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回到巴基斯坦。
贝·布托回国第二天就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遭遇自杀性袭击者的炸弹和手榴弹的袭击,造成140人死亡,近400人受伤。
10月19日,贝·布托在遇袭之后首次露面。她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自己绝不会因生命受到威胁而向极端主义低头。
10月21日,贝·布托呼吁美英等国介入炸弹袭击案的调查工作,这一要求被巴内政部拒绝。她前往卡拉奇一家医院看望在19日炸弹袭击中受伤的民众,表示将不惧暗杀威胁继续参加竞选活动,为成为下届巴总理而努力。
10月24日,由于贝·布托的反对,负责调查卡拉奇爆炸案的首席调查官曼苏尔·穆贾哈尔辞职。巴政府组建新的调查组.。
10月31日,贝·布托称,她听到有关穆色拉夫总统可能宣布紧急状态的传言,决定推迟原定的出国探亲计划。
11月1日,贝·布托改变计划,飞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城市迪拜探亲。
11月3日,贝·布托再次返回巴基斯坦。她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当局取消当天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
11月7日,贝·布托与部分反对党领导人会面,呼吁抵制政府宣布的紧急状态。
11月8日,贝·布托说,她计划带领人民党支持者9日在伊斯兰堡附近城市拉瓦尔品第举行示威。她还计划于11月13日从拉合尔行进至伊斯兰堡的抗议。人民党的抗议计划有违紧急状态令,但贝·布托表示,人民党将不顾禁令,继续原有计划。
11月9日,贝·布托宣布将在巴基斯坦总统穆色拉夫官邸所在地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后,巴基斯坦警方出动数百名警察和装甲车,将其软禁在伊斯兰堡家中。警察占据了有利地形,安置铁丝网、水泥路墩等障碍物,站岗的一些警察都身着防暴装甲。
11月9日晚,在被非正式软禁一天之后,贝·布托重新获得了人身自由。
11月10日,开始频繁活动,前往被解职的前首席大法官官邸拜访伊夫蒂哈·乔杜里,但最终在距该官邸约300米处被警察阻拦。贝·布托随后向记者和人民党党员表示,乔杜里法官仍然是国家真正的首席大法官。之后布托前往议会大厦参加了人民党外联委员会组织的招待会,向到会的50多个国家的大使介绍了当前政局,以及人民党反对紧急状态和军事独裁的立场。并要求穆色拉夫尽快恢复宪法、成立过渡政府,在明年1月15日前举行大选。
为了阻止她带领支持者向首都进军,几千名防暴警察封锁了所有通往贝·布托在拉合尔住地的道路,8辆卡车和1辆拖拉机堵在路口。警方说,当地已经有100多名贝·布托的支持者被捕。贝·布托的发言人说,当局已向贝·布托发出了为期7天的拘留令。
13日,贝·布托决定举行大规模示威,动员大批支持者从巴基斯坦东部城市拉合尔向首都伊斯兰堡进军,结果却在拉合尔被再次软禁。
11月14 or 15日,虽然行动受到限制,但贝·布托在拉合尔通过电话对一家私营电视台说:“为了挽救巴基斯坦,穆色拉夫必须辞职。”她不仅要求穆色拉夫辞去陆军参谋长职务,而且要求他辞去总统职务,组建临时政府,监督大选。
11月16日,贝布托的软禁令被解除。呼吁当地深具影响力的普什图人与人民党合作,抵制暴力。“我呼吁你们别落入那些相信暴力的人的圈套……拒绝那些企图在枪口下组成政府的人。”当天,数千支持者聆听了她的演讲。贝·布托说,尽管她听说了有关选举舞弊的信息,但人民党还是决心排除这些阻挠,继续参选。人民党官员说,当天的活动意味着贝·布托开始了选举的第一步。
2007年12月26日,在巴首都一个工业区参加一个竞选造势活动时她还表示,如果人民党能赢得明年1月的议会大选,她将维护巴工人的利益。
2007年12月27日,贝布托遇到袭击身亡。
中国有一句老话:生既无益死有何损?贝布托死了,她是死于谁手且不去讨论。贝布托两次任巴基斯坦的总理,都是因为自己的贪污腐化行为而下岗。1988-1999年,巴基斯坦几乎都是乔杜里、贝布托和谢里夫三个人的天下,在他们的任内,对印巴和平也都没有实际的贡献。 穆色拉夫曾经在贝布托的领导之下,在贝布托看来,自己依然是总理,穆色拉夫依然应该在她面前低头。面对着橄榄枝依然飞扬跋扈的原因在此。穆色拉夫在做人、行政方面的表现深受印度等国际社会的好评,然而贝布托没有看到这一点,依然在不断地制造麻烦。穆罕默德的教唆把不少穆斯林送上了断头台,贝布托也因为不谦逊、非理智行为而自寻绝路,这大概又是值得穆斯林骄傲的地方吧!
第五篇:巴基斯坦路在何方
伊斯兰教是个经常出处于战争状态的宗教。在国内不同的教派之间没有冲突的时候,就要寻找借口对外国进行战争,没有足够的力量军事征伐的时候就进行恐怖活动。巴勒斯坦因为派系斗争使以色列避免了很多恐怖袭击,巴基斯坦的国内矛盾也使印度少发生一些恐怖事件。
领土争端应该有国际法庭来裁决。但是,国际法庭也制止不了恐怖袭击。既然恐怖主义者把枪口指向邻国,就不如让他们在内部做游戏。
下面连接到2007年12月1日的博客文章:《巴基斯坦的新希望》★
文章來自耶穌基督的網站 轉載請說明出處
www.999C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