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把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君子,即自己管理自己的人,自律之人; 一类称之为小人,意思是精神不成熟不能够自己掌管自己的人,是有待长大之人,需要他律的人。有些人年纪不小,肉体长大,但精神不能够自律,也属于小人。这类小人不同于小孩之处,在于他们不自律却要律人。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人,一不注意就会受其祸害,不可不虑。 不被小人所祸,有三层意思:一是不被小人所迷惑;二是不被小人所祸害,三是化解小人之祸。 促使小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受情绪所控,斯宾诺莎称之为被情绪所奴役。换句话说,小人是情绪的奴隶。 以此说来每个人都有小人的一面,不足为奇。奇的是有些人以丑为美,专门表现小人这一面。比如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痞子,滚刀肉,政治狂,民猪,牛二,杂毛,学术骗子,自以为是的“精英”等等,干扰和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 明白小人的根源是不自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找出对付小人的办法。 儒家对付小人的办法有三招:自省,礼让,不让。
对付小人的第一招:自省。 先把自己当作小人,自我检讨,看看自己有没有小人的表现,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小人的遗传因子。 有人会问:小人的表现是什么?很简单:无礼。 也就是说,遇事先要看看有没有自控,自己掌管自己,不要想着去干涉他人。用孔子的话说,是不是“克己”;用康德的话说:有没有“自律”;用英文说:是不是”self-regulating”。无礼即为小人,以小人的方式对付小人,像幼儿园打架,幼稚可笑。 有人会说,老几这都是废话,哪个人不是自己控制自己?非也非也。科学告诉我们,自控系统,只做对自己的目标有利的事情。人也一样,韩信忍辱胯下,即是自控的例证。常人往往被情绪所奴役,不能够自控。 西方人格最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被情绪奴役的人,往往做对己不利的事。也就是说,遇事如果不能自省,就不可能“占便宜”。
对付小人的第二招,“礼让”。 “礼者,理也。”无礼就无理可言。 “让”者,“弱之用” 也,这是华夏先人独有的智慧。 “让”也是自律的前提,否则就难免会干涉他人的自由,形成不了他人的自律。这同时也是给他人一个自省的机会。
对付小人的第三招:“不让”,或者说“当仁不让”。 这第三招 “不让” 非常值得玩味。“不让” 不外有两种选择:“争”和 “不争”。 “争什么” “不争什么”是要仔细考虑的。因为小人无礼,是不可以讲理。所以不可以争理。“不让”就是不争论,不放弃。用孔夫子的话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