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过后,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探讨在两国经济界不断升温。5月9日中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与日本国外务省和经济产业省关于中日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双方同意建立推进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设立并举办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推动第三方项目合作与两国企业间交流。本次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两国将举办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 中日经贸关系在经历过去40年的发展后步入了新时期,将会出现新的突破。这必将带动两国国内的产业升级,迎来共同发展的新机遇。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平台和切入点正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企业先行 前景广阔 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两国部分企业已经走在前头。早在日本政府表示参与“一带一路”之前,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就在第三国实现了项目合作。如哈萨克斯坦火力发电站项目中,日本日立公司与中国企业一同实施配套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发电成本。三井物产、东京电力公司与中国电力建设公司在阿曼与印尼建设的联合循环燃煤电站项目中,中日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最优经济效益、环境效果和市场效应。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中外运(Sinotrans)和日本物流业的大公司日新( Nissin Corp)于今夏开始合作,共同开展从远东到西欧途经中国和中亚的海铁联运……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今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将聚焦在第三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特别是交通物流、地区开发、产业升级以及金融支持等领域,将就推进约50项在第三国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达成协议。改变至今为止中日两国在第三方市场相互竞争、争夺项目的局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这也意味着日本对“一带一路”的参与将会不断深入。 认识精准合作 对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正确认识日本企业在投资对象国的产业投资布局与优势,可以更加明确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具体目标,有的放矢地在当地与日本企业进行项目合作。 众所周知,日本六大综合商社(住友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双日)是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实施主体,它们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耕植多年,拥有产业多元的综合优势,业务横跨能源、金属、化工、机械、基础设施、农业、生活等诸多领域,融合贸易、产业、投资、金融、信息等复合功能,大多可通过内设部门或子公司“一站式”解决大型项目建设。综合商社的业务多贯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布局其产业链与价值链。不仅如此,许多商社有集团内部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优惠融资等支持,融资方面有明显优势。 2011至2017年各商社的年报数据显示,被称为“资源商社”的住友商事与三菱商事在沿线国家开展的资源能源开发投资项目均超过80项;丸红与双日分别为75个和61个;三井物产与伊藤忠商事稍逊,均不足60个,但三井物产的项目规模较大。从地区分布看,东盟各国是各大商社投资最多、势力最集中的地区,共计256个投资项目。其他依次为南亚与西亚、中东欧地区。 从投资领域看,各商社的投资集中于电力、水务、交通(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天然气、核电站等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体现日本“一站式”系统服务的特点,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业投资也较多。机械设备、金属加工、化工、油田开采等重化工业领域也是日本商社的优势领域;此外,住宅、商业地产、产业园区、综合地产开发等项目也呈现增加态势。轻工业、农林牧渔、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等生活消费品、碳排放权交易、研发等项目也开始增加。 专业领域 有待开拓 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建设中,除自带产业链的综合商社外,日本的大型基建、化工、机械、石油等专业集团企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投资数量规模尚不及综合商社,但这些集团企业在其深耕擅长的领域构筑了自己的品牌,在沿线国家有一定市场基础,正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 根据日本相关机构与企业提供的信息,大成建设、大林组、小松制作所、IHI、日挥与千代田化工建设六家专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基建、能源、地产、研发以及综合系统的项目也不断增加。其中,大成建设与大林组以建筑、基建为主业,小松专注于机械制造领域,IHI、日挥、千代田化工建设虽各在机械、化工、化工建设领域有自己的主业,但各自的业务内容涉及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环境、城市开发、交通系统、宇宙、航天等,是日本仅次于商社的大型综合性对外投资与建设主体。今后,两国企业开展园区建设与运营方面的合作离不开专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各专业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 金融合作 互利互惠 伴随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不断深入扩大,中日两国金融、保险等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日在金融和财产保险领域将合作扩大投资,本次论坛,两国将确定超过10项金融领域合作项目。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将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银团贷款框架。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将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就第三国营销合作展开一揽子合作。中国的财产保险企业在海外的营业牌照获取方面尚缺乏经验,日本财产保险企业持有的第三国牌照很有吸引力。如果两者在经验与资金等方面相互补充,进驻海外将变得更容易。同时,金融合作也将有利于降低双方在第三方市场的投资风险,实现互惠互利。 取长补短 共赢互信 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日本政府与民间的协调机制、经贸投资与文化交流的结合、垂直投资与水平投资兼顾等综合性战略以及投融资经验等都值得我国参考。日本政府不断加快对主要企业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行政审批手续,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优惠金融”手段助力日本企业对外投资。除出资外,政策性金融机构还会早期介入项目形成,在进行风险管控的同时,将前期贷款通过证券化吸引更多投资参与。日本还强化了日本贸易保险的功能,延长部分投资保险期限。 不可否认,日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质量保障、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树立了国际口碑,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安全性、抗灾性、环保性等诸多指标成为国际标准,提升了竞争门槛。我国应在汲取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提早从制度、人员、机制等多层面进行完善,采取能够推动“一带一路”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预期效果的综合性措施。 制度保障 彰显合力 “一带一路”内容丰富的项目吸引着众多企业与组织机构纷至沓来,日本企业也不例外。同时,日本政府和企业对合作的制度建设极为关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明确表示,“符合国际标准”是两国合作的前提,日本将锁定符合确保财政稳健与信息透明等条件的项目,表达了其对制度建设和项目评估的重视。 亚投行(AIIB)作为最具国际视野的新型国际组织,其发展方向明确,正成成为高度制度化的组织。亚投行为“一带一路”诸多项目市场价值与稳健型评估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此外,“一带一路”还包括了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性意见沟通、人员交流等政策与举措。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制度建设将大大有利于两国企业开拓新市场,与第三国(地区)共同发展,进而成为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毋庸置疑,“第三方市场合作”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中日两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必将成为推动亚洲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的过程中两国政府和企业也将面临诸多新的问题。良好的中日两国关系、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日两国企业间积累的经贸投资商务合作经验与相互理解、相互信赖是双方企业开展进一步合作的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