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回头学子为中华儒家申述几句 看到一篇文章对中华儒家思想有所误解,以至于对几千年的儒家贬损指责让人有些心痛。痛的不是文章中所讲的理论或説法,痛的是竟然有一万两千多个点击,让我不得不说如今真的是世道变了,变得让人如此无奈。如今我们想要在年轻人心里种一点善的,有希望的,正能量的是那么地困难,而那些贬损祖宗文化的几段话,竟然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在网上散播。这让我忍不住地想说几句。
首先我要表个态,我不是个卫道人士或活跃学者。我自幼不爱读书,大陆出生,台湾长大,从一个私立大学毕业后就不肯再读书的人,学的是英国文学,满口却是牛仔美语,跳起Rock and roll来总能引人注目,唱起洋歌也颇爲得意。年轻时我就爱表现,也喜欢找些机会来打击中国古圣人的言论,来显摆自己的不俗。先父是上海复旦毕业,后来在台湾南部一所大学教文心雕龙和淮南子,我常和他辩论,攻击儒家思想,让他老人家气急败坏。我如此那般的个性,一直延续到中年,使得我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孩子们也都学了我的样,学业都有了问题。也许是苍天怜悯我善良的妻子和孩子,我忽然接触了佛学,在深入佛学后,我才重新拾起了孔孟之学。等我体会了孔孟的儒家思想,我就开始忏悔,忏悔我当年的无知,竟然把儒家思想如此地践踏。我才知道想要真的理解儒家思想一定要在“心性”上下过功夫(修心养性),有了提升才能有所体会。回想当年我在学“禅”后,变本加厉地把孔子的话随意破解,以爲自己比谁都高,成了如假包换的“狂禅”。后来一个天赐的因缘让我得到了当头喝棒,让我领悟到禅宗所谓的“高高山顶立”其实是要我们看到自己的狂妄无知而能有勇气忏悔,忏悔才能有力量谦卑地“深深海底行”。一旦谦卑了,才能有心性心灵上的提升。有了心性心灵上的提升,才能看懂聼懂儒家思想的教义。我开始感到自己的不足,面对婚姻和家庭以及孩子的问题,我决心要从根本上改过。我在妻子的鼓励下,和她一起在中年回到学校去读研读博。我从佛学里研究了我们人的心性和思惟,才知道多数人都像我一样失去了思惟做主的能力,多是被自己成型的“习气”所左右所带动所控制。我想要从西方心理学中学习外国人对思惟的研究和看法,所以就攻读教育心理。边忙事业边读书,确实花了不少年头,如今我们一家都感恩地在美国过着踏实的日子。我将这一切都功归于佛家和儒家的教导,感恩我在中华祖先留下的传承啓发下能及时回头。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切都是讲市场,讲钱,甚至有文章说中国(儒家思想)没有思想市场的根源,并将儒家説成应该拔除的毒。市场是贩卖交易物品或服务的场所,儒家思想是心性心灵的提升,本不是金钱所能买到或经由交易可以得到的。纵然你有万贯家财,没有好好虚心地学习,你永远无法对佛家儒家的思想有所体会。其实他们说得也对,儒家的思想确实无法在市井市场上流通,因爲那不是一个两个或几个层次的差别,那是天壤之别。
年轻的时候就常听人批评某人没有“内涵”,有时候我听了会有些紧张,不清楚什么是“内涵”,又怕人看我没“内涵”。那时我和多数的年轻人一样,以爲人说的“内涵”大概是指肚子里有没有学问,所以格外想在人前表现或卖弄。记得在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的老伴那时还是我的女友,她有位室友爲人十分自负且傲慢,常常批评他人没有内涵。有一天我未来的妻子对我说,她这位室友想要见见我,看看我有没有内涵。其实我年轻的时候恰恰和她这位室友一样,一肚子全是“自以爲是”加上有着狡辩的能耐,也是个傲视天下的井底之蛙。她在和我半个钟头的谈话后表示,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她觉得我的确有些内涵而得到了她的认可。如今回想起来,真的是非常可笑而且让我感到羞愧。经过了几十年的学习做人,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那时和她完全一般无二,是一个没有一点自省能力,目空一切的“草包”。半个世纪以后,我和老伴竟然有缘和她又相聚了几天,让我吃惊的是,她居然能在几十年间没有丝毫长进,仍像年轻时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更加肆无忌惮了。没有好好学过做人的人,确实枉费了一生宝贵的时光和生命。西方心理学家Erik Erickson针对人们成长过程里八个成长过程Stage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的学説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恰当的成长,我们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病变。
小时候在台湾读四书,以论语爲最多,可是书是书,我仍是我。后半辈子受了佛学的熏陶,老来读孟子的尽心篇,读到: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我感恩也感慨,儒家圣人所教竟能和佛家契合。没有“立命”的人,如何能在这个充满了各种挑战的人生里平安积极地度过呢?更何况我们来这一生,总想要带着今生所学到的智慧感恩地离开,以及能给子孙们留下最美好的念想和希望。儒家和佛家所讲的道理,都是要我们提升我们的心性,前面已经强调过了,因爲心性提升了我们才会有智慧。一般的学问或科学,都是属于“知识”,知识帮我们提升我们生活生存的条件,却无法提升我们的心性,不会让我们从心里生出智慧。如果我们用知识去攻击贬损我们尚未能有体会的文化传承,我们就只能抓着我们饱学的知识而永远也不能从心里生出“智慧”来。佛家有云:依文解字,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允为魔说。所以说纵你学富五车,没有从心里生出智慧,只能依文解字而沦爲魔说了。
儒家要我们“立命”,只有“立命”才能让我们有内涵,有了内涵就是有了“主心骨”,才能好好做人。如果我们有一位朋友每次碰到我们就对我们不停地说着他的麻将经,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人的心里除了麻将外,大概什么也没有了。于此类推,有的人有一肚子的股票经,有的人有玩乐经,有的人有投资经,有的人有赌博经,有的人有旅游经等等等等。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们没什么“内涵”,因爲他们做人的重点不清楚,所以一旦有机会给他表达,他也只有这些会自然流露甚至宣泄出来。如果我们做人,没有立定一个清楚的原则或规范在心里,我们就是一个没有内涵的人,随着自己的喜爱和习气,和人瞎扯瞎混,时间生命就在这样混肴不清中浪费地熘走。
西方的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的学说阐述人类心理发展的阶层。他说人类的需求是随着不同层次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后,才有能力有更上一层的需求。在底层次的人们,只有生存和果腹吃饱的需求,能吃饱后就会有顾到安全的需求,安全后就想要拥有些物质和情感上的需求,然后就开始有个人权力和成就感的需求。如果这四种需求都满足了,人们就会有想要提升心灵精神或心性感觉上的一种Self-fulfillment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我们做人应有的最高层次的需求。(Abraham Maslow有名的 hierarchy图我附在下面) 没有追求更上一层的人很多,就这样滞留在Esteem needs层次甚至更低层的人很多,他们都满足于他们的所有,没有往心灵深处去求进步。读书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得庸俗,日子也就沦爲一种无奈和无滋无味的状态,只能在有限的声色犬马或人文艺术方面去求满足或慰藉。我们中国是个伟大的民族,也是可悲的民族。从腐败的满清到日本的侵略,从国共的内战到两岸分裂,大陆更是历经三反五反大跃进人民公社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同胞都在求生存中成长,自然对于心灵上的探讨和追求就无法顾及了。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儒释道思想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了,就算现在仍能听到孔孟学説兴起于两岸三地,可是到如今最多只是一种文学研究而非更上一个层次在心性人格上的追求了。也就是因爲如此,我们才会看到今天祖国有那么多的贪腐和再次的贫富差距极端扩大和物欲横流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台湾也是如此,国民党执政的时代尚有四维八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教育做我们爲人的基本和准则,民进党的去中国化也早使得道德沦丧,美国的cancel culture不也正离道远去吗?怎能不让我们这些读书人,对心性人格的提升有急迫感呢?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该随着大衆随波逐流,还是该往更高一层的心灵需求去努力探讨呢?
美国之所以能强大,因爲他们的建国是基于One nation under God,他们的祖先是心中有“天”的。如今美国在两百年后也开始变了,心中的“神”和“天”被物欲所取代了,所以如同罗马帝国一样,二战后强大的美国渐渐式微了。我们中国必须要以此爲警惕,我们的确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各种手段得以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在世界上崛起,如果我们自己心中没有“天”,没有儒家的道德思想作爲自己的底蕴和基础,我们不可能会比美国强得更久。世界的历史不都是如此这般地强而衰,衰而强,不断地轮廻吗?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讲衆生平等,是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在任何狭隘观念里的平等。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里也説:平等不是削了头的平等,是在立足点的平等,而这个立足点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因果。如果大家都好好做人,每个人得好果子是平等的。有的人施肥多,他的果子就大些甜些。有的人不施肥不浇水,结果没有果子吃。这就是因果上的平等。如果自己不努力而要求和其他努力工作的人平等,那就是违背天理因果的“平等”。 读了对儒家思想不满的文章,我不是在为儒家辩论,我只是多説几句,让大家多一个看法,多一个Option可以选择,让大家能再多思考一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严肃地说一句:任何装进我们心里的每一个观念,都会影响我们面对这世间爲人处世的态度,都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福德,我们怎能不小心谨慎爲要呢?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