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寻找生命的阳光的博客  
道华夏往事风云 破汉字千年迷踪 -道破天机  
https://blog.creaders.net/u/32394/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端午 应该纪念谁? 2024-05-17 14:43:14

-端午节文化意义争论的综述

综述摘要:1 端午节来源,民间历来的传说有屈原说和伍子胥说等,没有必然的定论;2 屈原 伍子胥都是伟大的楚国历史人物,其故事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内涵。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必然的历史结论;3 节日就是节日,欢乐祥和,没有必然的主义。4 古代中国只有家国 家天下,没有民国-民族国家的现代意义。所以从来没有爱国主义,只有利益主义。如果抽象出爱国主义的主题,历史研究必将陷入混乱;5 遵照胡适先生的观点: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综述正文

一 端午名称剖析和习俗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先秦时期,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为避免 五的忌讳:

五月为单数的月,毒月,故转音为端月,单月,端月;

五日是恶日,故转音为午日。

农历五月初五,故名端午。

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挂香包 挂艾叶,系五彩绳;吃粽子 吃鸭蛋 喝雄黄酒。

二 端午究竟纪念谁?

端午节,汉族四大节日之一,背后隐藏着什么文化意义呢?

端午节是源自纪念历史人物,这一说法为史学界普遍所接受。但纪念谁呢?众说纷纭。端午节纪念的历史人物涉及的有屈原、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践等等众多人物。其中可能性最大,且又涉及我们楚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屈原和伍子胥。

所以,有评论家称:端午节是屈原的端午节和伍子胥的端午节的文化对决。

百度百科摘录:

纪念屈原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因忠事楚怀王遭排挤,后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自尽。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但无果,遂荡舟江河寄托哀思,后演变为龙舟竞赛。又投米团入江以防鱼食屈原身体,形成吃粽子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皆源于纪念屈原。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伍子胥说

南朝萧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荆楚岁时记》是南朝萧梁时期宗惊所著的文集,介绍了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和风物故事。其中提到,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河神伍子胥,与屈原无关。江浙一带流传着伍子胥的传说,他因忠良而被害,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伍子胥是楚国人,投奔吴国后助吴伐楚,报仇雪恨。然而,他因建议彻底消灭越国而遭谗言陷害,自刎而死。夫差怒而将其尸投入大江,故端午节成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摘录: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注:后两种传说略)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中国文明网指出:“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 所以,端午节只是纪念屈原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

2006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胥门是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

因此,伍子胥说,更有扎实的考古学证据。

三 屈原的正反故事

屈原为什么投江 -百度百科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于是,屈原跳下汨罗江。

对屈原的质疑:

1 根本没有屈原这个人。清末民初的廖季平《楚辞新解》:屈原并没有这个人。胡适《读楚辞》:我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

2 屈原是个同性恋。因被怀王厌弃,而失恋跳江。1944年,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作家朱自清同情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闻一多进一步阐明了此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 因与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有染而被杀(热爱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屈原曾经写过大量脍炙人口的情诗,并且用女神的名字作为代号,如“湘夫人”、“少司命”、“云中君”和“山鬼”等。在今天要辨认出这些女子的真实身份,是非常困难的,人们只知道除“山鬼”是一个山间平民女子,没有特殊身份之外,其余均是贵族或王室的成员,因为在屈原的诗歌中,她们高贵无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代号为“湘夫人”的女子,因为屈原在诗歌里对她投入了非比寻常的感情。

在《湘夫人》一诗中,虽然屈原运用了非常含蓄的语言,却还是露出了种种迹象。第一,人们很容易通过屈原的谦卑态度发现,“湘夫人”拥有至高无尚的政治地位,而且超出了屈原本人,这样,她就有可能是一个王室成员;第二,这个女人拥有倾国倾城的面貌;第三,她不能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在荒郊野外秘密幽会,这说明她的言行要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换言之,她很可能已经出嫁。在当时楚国的上流社会中,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而这一点还能够从“湘夫人”的标题中读出,“湘”指楚国,“夫人”就是妻子,也许,这正是在暗示“湘夫人”的真实身份。

在屈原遭到流放时,郑袖为了掩盖她与屈原的私情,并没有出面为屈原说情,也没有给屈原必要的帮助。虽然如此,楚怀王还是觉察到了屈原与郑袖的私情,并将屈原放逐到了南方,使他们永远不得相见。屈原被流放十几年以后,楚怀王去世,其儿子顷襄王即位。就在这个时候,屈原投江自杀身亡,使人不得不怀疑他死亡的真像。根据前面的推论,顷襄王很可能是郑袖与屈原所生,而这正是人们认为屈原被谋杀的原因。

四 伍子胥的“叛国”故事

屈原之前楚国还有个伍子胥,粽子是纪念伍子胥,后来变成了纪念屈原。传说中伍子胥鞭尸楚王,成为最有争议的历史。

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成为了涛神。在吴越故地,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祭奠他的日子。

伍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伍奢之子。

伍子胥逃离楚国 -“叛国”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

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又对伍子胥说“:你可逃走,你可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

这是著名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的故事。

伍子胥奔吴复仇

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过了许久,楚平王因为楚国的边城钟离与吴国的边城都养蚕,两个女子为争采桑叶互相厮打而大怒,以致于两国兴兵交战。吴国派公子光讨伐楚国,攻破楚国的钟离、居巢凯旋。伍子胥劝吴王僚说:“楚国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对吴王说:“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劝大王讨伐楚国是为了报私仇罢了。攻打楚国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掉吴王而自立为王,又不能说穿此事,于是就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退出朝廷与太子建的儿子胜躬耕于田野。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当初,楚平王夺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儿子轸,到楚平王死后,竟即位称王,这就是楚昭王。吴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派两位公子率兵袭击楚国。楚国派兵切断吴兵的后路,使吴兵不能返回。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派专诸行刺吴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继位后,志得意满,就召伍子胥赐官行人,与他共商国事。

先前受吴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两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断不能返回。后听说阖闾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就率领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将舒地封给了他们。阖闾即位三年,就兴兵与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国,夺取了舒地,并捉拿了当初吴国投降的二位将军。吴军本想进兵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劳累了,不可进兵,暂且等待时机吧!”才撤回国。

公元前511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员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对伍子胥、孙武说:“原先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怎样?”二人回答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蔡国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务必先得到唐国、蔡国的帮助才行。”阖闾听了,调动全部兵力与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与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率兵请求跟随出征。吴王不听,就用自己的部下五千人袭击楚国将军子常,子常大败而逃投奔郑国。于是吴王乘胜前进,与楚军五次交战后,就攻入了郢都。

当天楚昭王出逃。次日,吴王进驻郢都。楚昭王辗转逃到了郧地。郧公的弟弟怀说:“平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杀死他的儿子,不也可以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害昭王,就与昭王一起投奔随地。

掘墓鞭尸

吴军包围了随国,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昭王,王子綦将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昭王。

当初,伍子胥与申包胥是挚友,伍子胥逃跑时说:“我一定要毁灭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要保存它。”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寻找昭王,没找到,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

五 端午节 屈原对决伍子胥

孔孟之乡网:《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独立中文笔会:《伍子胥和屈原这两个楚人,端午节你愿意纪念谁?》;手机网易网:《伍子胥和屈原,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 端午节成了楚国历史名人的对决,其背后是深层次的文化对决,是价值观的对决。

对屈原投江的分析:

1 可能是屈原本人对楚国认识的错误

屈原投江之前曾经这样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么在楚国的社会政治当中,屈原认为新沐者必弹冠。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楚国真的是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吗?如果不是,是屈原对世界的认识错误呢?

所以,从这一点看,屈原精神的标志不是爱国,而是自杀,他的伟大在于他 敢自杀。

2 如果屈原认识正确,可能的战略出路

陈德旺先生在科学网撰文指出:

如果屈原有远大的战略眼光、一流的口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不投江,至少还有以下4个选择, 由此带来了四种历史可能.

1)组织楚国流亡军队,啸聚山林,打游击,等待东山再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许未来灭秦的就不是刘邦,而是屈原。也许,没有了刘邦的大汉王朝,而是屈原的大楚王朝;我们现在不叫汉族,而叫楚族。

2)组织楚国流窜兵马,投靠齐国,亲自实施联齐抗秦;苦读兵书,出奇制胜,击败秦国。此后,秦国再也没有能力统一六国。于是,中国不再是大一统的中国, 而类似于欧洲或者美国,成为了联盟制或者联邦制。

3)隐姓埋名,作为一名教师,传授楚国文化, 广招门徒, 被人们称为屈夫子, 与孔孟并称为三圣. 他有空继续写写博客,以待天时;临终时,整理了一本屈原文集,包括数千篇诗词歌赋,成为以后历朝历代科举考试的必备教科书。

4) 投靠秦国,帮助秦国治理天下,成为著名的秦国大臣,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大秦王朝绵延数百年,历史教科书再也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了;但是楚国的百姓始终没有原谅他,一直称呼他为楚奸。

3 人间九日在知乎上撰文提出:01、屈原投江可能性非常低。

02、屈原和环王同性恋是真相。03、所谓爱国是儒生的附会,屈原和端午也没有关系。

对伍子胥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硕士 逆行斋视点:《屈原的端午与伍子胥的端午》“伍子胥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神州大地流传,著名京剧大师杨宝森的代表作就是《伍子胥》,笔者百听不厌,每每有令人慷慨悲歌、拔剑而起的激愤。”

“每当我听到杨宝森先生苍凉悲愤地唱道“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剑穿”时,我的思绪就会飞回到那个铁与血的时代。那是怎样一个时代啊,慷慨与刚烈同在,任侠与仗义并行。就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出场了。这是一位“三代忠良”之后,“刚戾忍卼,能成大事”,此时已身背“三百余口”的血海深仇,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而他的仇敌,则是一个君王,一个国家,以一个个人的力量来和一个国家对抗,这是一个谁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想,当伍子胥在前有阻拦、后无退路的昭关前,在东皋公的茅舍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才有我的安身所在?他也许有过一刹那的动摇乃至放弃,当他拿起宝剑准备自刎到时候,从闪着寒光的剑锋上,他仿佛看到了一双双怨恨的眼睛,不能死,三百余口的冤仇还没报。就是这股复仇的意志,支持伍子胥活了下来。因为,他活在人世间的唯一目的,就是两个字:复仇。

为了复仇,他利用专诸,帮助公子光杀掉了谈不到有什么罪孽、而且对自己很友善的吴王僚;利用要离,杀掉了吴王僚之子、真正的完美英雄庆忌;为了复仇,他花费十年时间,将吴国从一个野蛮的草莽之国打造成了当时世界的一流强国;为了复仇,他用漫长的消耗战削弱楚国的实力;为了复仇,他甚至长期压抑了复仇冲动,只是为了它能更猛烈地爆发:他不仅要报复楚国,而是要消灭楚国。

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他的表现确实决绝到了极点,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掘出来,亲自抽打三百皮鞭,直到把尸体打得粉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鞭尸事件,数千年以来,一直有人为伍子胥这项艰难的英雄事迹发出感叹和歌颂。”

“在中国古代,君臣契约关系早已异化成单方面的霸王条款:不管君主多么混蛋,做臣子的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反抗的权利。 而这个人,则是哪么决绝,义无反顾地对不公的世界开战,对混蛋的君王开战,对所谓的祖国开战。在伍子胥面前,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没有点滴的苟且偷生。

我想,如果中国多一些伍子胥这样的人,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王公贵族、帝王将相,就不会这样张牙舞爪,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世界上多一些伍子胥,君王如果想要胡闹,至少他会先掂量一下这样做的风险,至少他不敢把别人都当成牛马和僵尸,至少他知道,有一条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风雨苍黄在知乎撰文指出: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暴虐成性时,一个臣民能作什么?隐忍、刚烈且充满血气之勇的伍子胥给出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答案:复仇。无故加之刀斧,那么纵然身为君主也要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代价。这个答案是悬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统治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他们不得不审视自己的行为,纵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也不得不小心行使。不管华夏大地上的统治者怎么变换,不管怎么对治下子民的钳制和愚弄,但藏于人心的感情是共通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面对暴政和不公,人们有反抗的权利。而民众的血性则是制衡暴力和强权的最重要武器。保有血性,是一个人对抗欺压、保护自身尊严的最后依仗,不仅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也勇于反抗压迫和暴政。我们的先祖就是这样披荆斩棘以成华夏大地,浴血奋斗以守护自己的亲人和家园的。

最后,最保守的儒家的学说君臣关系也指出:君不正,臣投他国。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出自《三纲五常》。

原文: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为父望。

译文:国君是臣子的准则,国君于无道,做臣子的就可以离开他,投向别的地方。国家是人民的准则,国家混乱不上正轨,人民就奋起攻击。父亲是儿子的准则,父亲邪恶,儿子就远走他乡。

《左传》中孔子说: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指優秀的禽鳥會選擇適宜的樹木來棲息,同樣地,賢能之士也會選擇適合的主子來工作或者侍奉,反映有能之士會在選擇上司方面,作出最合宜的選擇。

《左传》: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因此,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也是符合儒家道德观的。

六 最后的思考

人民网文化频道:2017年 弘扬爱国主义是端午节的主旋律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过端午节最关键的是“寓教于节”,通过纪念屈原,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铭于心、见于行,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

北青报:2020年 弘扬端午文化 涵养爱国情怀

“缤纷夏日,浓情端午,又是一年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作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日,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凝结着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有着强烈、深沉的爱国情怀,他忠义仁爱的秉性,宁死不污的高洁,以及身殉理想、坚贞不渝的高贵品格,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大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爱国英雄的代表。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以各种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传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富足以及炽热的爱国情怀。

端午 屈原 爱国主义。有人试图勾勒出这条简单的曲线。

从历史逻辑中能得出这些结论吗?

伍子胥说早于屈原说,且有更扎实的考古学证据。万古传闻为屈原,不实。

屈原究竟是爱楚国,还是爱楚王,还是爱湘夫人,这是一起史学界的公案。

爱楚国就一定是爱国吗?孙武 孙膑 商鞅 韩非子 李斯,春秋战国,华夏土地上的人才如灿烂星辰,都是跨国流动。良禽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君不正,臣投他国。

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更是天下人才的召集令。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规律。

所以,有人说,伍子胥的臣投吴国,才是英雄壮举,成就了吴国霸主地位。

从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古代中国从周姓王朝-周朝开始,有秦姓 刘姓 李姓 赵姓等家姓国家,只有家国 家天下,没有民族国家-民国的现代意义。所以从来只有家姓奴才-忠君的思想意识;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民国,所以就没有捍卫民族利益的现代爱国主义思想。只有家国 家天下的君主和奴才的个人利益主义。如果一定要从古代中国抽象出爱国主义的主题,历史研究必将陷入混乱。

在古代中国,国 就是 天下,天下 不是人民的 天下,而是皇帝的天下,皇帝的 家,这是皇帝家族的整体利益。用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的话说,这叫 家族统治。

国家的所有权力掌握在皇帝家族手里,所以国家、社会的利益首先是指皇帝家族的利益,而非人民的利益(权利)。

中国社会的“家天下”从商周开始,直至清朝,即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

在希腊、罗马时代,国家是指由全体公民组成的集团,如雅典公民团体、罗马公民团体。这种公民团体集体参政、议政,共同商讨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雅典国家又叫民主制国家,罗马社会又叫罗马共和国。

希腊、罗马文明的“国家”概念和全体公民的利益有关,公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一部分,其余人口或者是奴隶,或者是外国人。

遵照胡适先生的观点: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让节日回归节日,欢乐祥和,没有必然的主义。

声明:综述中的观点,并不表示代表综述者的观点。


浏览(2391)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寻找生命的阳光
注册日期: 2022-12-23
访问总量: 293,65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端午 应该纪念谁?
· 亡 国破君主亡
· 汤 十个太阳的洗浴水
· 泰 春江水暖鸭先知
·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 尝 常娥吃药,踏云奔月
· 弱 弓上箭羽柔弱
分类目录
【英语单词研究】
【汉字研究】
· 端午 应该纪念谁?
· 亡 国破君主亡
· 汤 十个太阳的洗浴水
· 泰 春江水暖鸭先知
·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 尝 常娥吃药,踏云奔月
· 弱 弓上箭羽柔弱
· 去 离开故土
· 屈 伸出屁股
· 卯 走婚时代的一对男女
存档目录
2024-05-03 - 2024-05-17
2024-04-05 - 2024-04-26
2024-03-01 - 2024-03-29
2024-02-02 - 2024-02-23
2024-01-05 - 2024-01-26
2023-12-08 - 2023-12-29
2023-11-03 - 2023-11-24
2023-10-06 - 2023-10-27
2023-09-01 - 2023-09-29
2023-08-05 - 2023-08-25
2023-07-01 - 2023-07-29
2023-06-03 - 2023-06-24
2023-05-02 - 2023-05-29
2023-04-08 - 2023-04-24
2023-03-07 - 2023-03-31
2023-02-05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1
2022-12-23 - 2022-12-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