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弓长贝占郎的博客  
将人世间的情趣一张张贴上 ......  
https://blog.creaders.net/u/333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陈寅恪:与鲁迅同窗两年,为何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他说出了真相 2023-12-01 16:42:37

2020-02-06 14:28·鉴史风暴


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他出身世家、治学严谨,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称为清华大学百年史中四大哲人,又与吕思勉、陈垣、钱穆等人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从左到右: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

陈寅恪埋首书斋多年,自甘寂寞,但学问功底却为民国学术界推重。


梁启超曾称“我梁某著作等身,不及陈寅恪寥寥数百字”,北大校长傅斯年称他“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吴宓称“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鲜为人知的是,陈寅恪与鲁迅在日本曾有两年“同窗”之谊,还曾一度住在同一个公寓,其兄陈衡恪与鲁迅又是留日和教育部同事时期的密友,因此,陈寅恪是鲁迅相识多年的熟人,但陈寅恪平生从没有公开提及鲁迅,倒是鲁迅在日记和文章里多次记下与陈寅恪的交往。

鲁迅

直到晚年,陈寅恪才在日记里淡淡提到此事,并说出了不公开谈论鲁迅的原因。


1、12岁与鲁迅同船前往日本留学,在弘文学院同学两载:


1902年,21岁的鲁迅考上官费留学生,在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登上日轮大贞丸号,由南京出发去日本,从南京同行的还有陈衡恪、陈寅恪兄弟。

留日期间的陈隆恪、陈寅恪、陈衡恪三兄弟(从左到右)

陈氏兄弟是俞良田明震的外甥,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孙子,父亲是维新四公子之一、“同光体”诗人的陈三立(又称陈散原),由于家庭原因,兄弟俩一心向往新学,大哥陈衡恪27岁,三弟陈寅恪12岁,一同赴日留学。

鲁迅对俞明震和陈氏兄弟的印象不错,他在《朝花夕拾·琐记》曾提起对“俞明震”的印象:“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鲁迅在日记也多次称俞明震为“俞师”或“恪士先生”以示尊崇。


俞明震虽是晚清官员,却积极支持康梁变法,也参与过陈宝箴在湖南的新政,倾向于变法维新,主张向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的先进经验,曾两次亲自带领官费留学生赴日,还尽力让家中子弟出国读书,他的侄子俞大纯和外甥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都因此成为日本留学生。

陈氏兄弟来到日本后,与鲁迅一起进了巢鸭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住一舍,同学两载,于1904年毕业。

鲁迅与年长的陈衡恪是终身好友,而年幼许多的陈寅恪,在鲁迅眼中更像一个小弟弟,这大概也是陈寅恪很少与鲁迅论交的原因之一,他与鲁迅同学之时,像是一个初中生与大学生相处,二人的见闻、想法和追求都存在着年龄的鸿沟。

鲁迅后来弃医学文,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弃学,在东京寄寓,自学德语、俄语,靠翻译外国小说谋生。

而陈寅恪更为特立独行,他自称:“我心思不在学业上,但也并非不听课,每个月都要到注册的学校胡乱听几节课。我是官费生,朝廷每年有400元光洋配额。要看听课记录,方才可以按月从学监处领到33元钱。”

不久陈寅恪因足疾回国,就读于复旦,直到1910年才再次出国,游学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等名校,学过22种外语、精通8国文字,尤擅梵文和巴利文,他本来就国学基础深厚,兼之游学西方15年,后遂成为中古史、宗教史专家。


2、大哥与鲁迅过从密切,妻子是许广平老师,陈寅恪却从不公开提起鲁迅:


陈寅恪的大哥陈衡恪(陈师曾)是著名美术家,精通绘画与篆刻,比鲁迅和陈寅恪成名更早。

1912年,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出任教育部佥事,1913年,陈衡恪任教育部编审,两位老同学在北平相见,格外亲热,过从密切,鲁迅当时刚刚出版了《域外小说集》,还有《炭画》一册,书名就是陈衡恪题写。


1914年,因一战爆发,在欧洲游学的陈寅恪归国,来到北平投奔大哥,被聘为蔡锷秘书,经常与鲁迅见面,鲁迅1915年4月6日的日记里还记着:“赠陈寅恪《或外小说》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对陈氏兄弟,鲁迅颇为推重,曾对陈寅恪说:“你们兄弟均如此,读起书不要命,过目不忘又天资聪颖。”而陈寅恪答:“你一双眼睛一直盯着文学这一块。”

此时陈寅恪已成年,但志趣与鲁迅并不相同,他性格孤僻,常与李叔同等人一起讨论、研习古诗画和音乐,远离政治运动和革命浪潮,沉浸在中古史的学术研究中。

陈寅恪

没过多久,陈寅恪再次出国,前往美国留学,从此中断了与鲁迅的联系。

但名人圈总是那么小,1926年,36岁“高龄”的陈寅恪经赵元任夫妇介绍认识了唐筼,两年后结婚,唐筼是晚清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当时执教于北京女高师,曾是许广平的老师,后来陈寅恪夫妻南下,许广平还曾特地前去探望老师。

陈寅恪与唐筼一家

对与鲁迅的交往经历,陈寅恪不论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还是私下与友人的交谈中,都只字不提,对鲁迅从无任何评价,而鲁迅对陈家兄弟则颇为推重,在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与大哥“陈师曾”的日常往还,也有一些与陈寅恪的来往。


与对鲁迅的淡漠态度相反,陈寅恪与不少新文化运动代表如胡适、傅斯年、俞平伯、朱自清、戴望舒等人交游密切,也常在文中提及彼此的交往。

这种对比格外令人费解,陈寅恪不提鲁迅,并非因为二人的志趣不同,也非二人有什么过往嫌隙,这种近乎回避的谨慎态度,不管是在鲁迅生前还是身后,陈寅恪都没有改变过。


3、晚年说出原因,不愿向鲁迅“谬托知己”


晚年时,陈寅恪曾公开回应了别人的不解,说是因为鲁迅的名气已经如日中天,出殡时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盖椁,他担心自己与鲁迅论交,会被人误认为自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成为“谬托知己”的“无聊之徒”。


陈寅恪本人虽然出身世家,学养深厚、名满中外,但他的性格孤僻清高,命运十分坎坷,十几岁就有腿疾,后来一足跛行,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其父陈三立绝食而死,陈寅恪悲伤过度,高度近视的眼睛出现视网膜脱落,最后导致双目失明。

陈寅恪与唐筼

虽然名声在外,但陈寅恪的人生脱不了贫病二字,十分艰难,而他的学术著作就是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他不愿与鲁迅论交,一来是自己个性孤弱内敛、热衷学术,与鲁迅锋芒毕露的批判性迥然不同;二来是他内心清高骄傲,自觉将来凭一己学力,必为学界泰斗,不愿攀附名人。

陈寅恪在家中走廊上为学生授课

倾盖如故,白头如新。

尽管少年相识、同窗两载、兄弟结交、妻为师生,但作为公认的“中国文化托命人”,颇有遗少风采的陈寅恪,内心恐怕并不认同鲁迅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战斗性,也不一定认可鲁迅的学术地位。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二人都成为一代文化大师,一为新文化摇旗呐喊,一为旧文化输血续命,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上为中国文化的浴火新生而尽力。





浏览(11113) (5) 评论(2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中华梦 留言时间:2023-12-08 13:18:53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体育比赛,擂台比武可以有比赛规则,有胜负标准,可是文坛论战,想来难以有什么大一统的标准。

回复 | 1
作者:席琳 留言时间:2023-12-08 09:19:06

黄克强大概也是这时间在弘文书院的吧?鲁迅1936年10月10日因回忆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中曾经提及:黄克强在东京作师范学生时,就始终没有断发,也未尝大叫革命,所略显其楚人的反抗的蛮性者,惟因日本学监,诫学生不可赤膊,他却偏光着上身,手挟洋磁脸盆,从浴室经过大院子,摇摇摆摆的走入自修室去而已。

回复 | 0
作者:中华梦 留言时间:2023-12-08 01:42:07

文人在一起就要比个高低, 本各有长短, 环境和方向又不同,尤其是所谓“大师”,“ 家 ”, 很难比吧?也需要一个大一统的标准。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京都静源 留言时间:2023-12-06 21:35:42

给人留言也没必要气急败坏到这样吧

回复 | 1
作者:京都静源 留言时间:2023-12-06 20:37:20

此文就是扯淡!造谣、造假!以讹传讹!!懒得搭理你。。。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bobfreeman2022 留言时间:2023-12-05 21:05:34

看来还是多劝人少去蹚历史这个浑水,中国人还是多搞搞数理吧,你看同样都是陈家的,陈景润搞数学,你们对他就没有什么好诋毁了。

回复 | 1
作者:bobfreeman2022 留言时间:2023-12-05 20:48:32

一个留学西方研究历史的人,竟然留下来和共党相处,这历史是学到阴沟里去了。看看西方的历史学大师,你们还称他是大师?请不要侮辱历史学!

回复 | 1
作者:bobfreeman2022 留言时间:2023-12-05 20:44:00

陈寅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现在回头看,陈的学说或思想对后人来说是很有用、很宝贵或者很有预见性的吗?或者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不过是翻故纸堆罢,连西方的方法学都没有系统的引进。这一点上胡适多少好一点。民国的知识分子喜欢互吹,我们后人不要人云亦云。民国只有半个大师,就是胡适。

回复 | 2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5 10:29:29

如果说严复对中国人思想现代化有启蒙作用(德先生和赛先生), 那么陈寅恪对中国现代化毫无作用,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明清二朝的大儒们没有差别。

陈生活在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急剧现代的时代,陈的家庭传承和自我才华,自己留洋15载,却对现代化民主化科技化毫无感觉,却是一榆木脑袋。

陈是悲剧, 何尝不是民族悲剧?

中国从满清皇权到共和的转变过程中, 陈这种前清建制派的后代们, 受到过良好教育, 全面接触西方文化, 本来是最好的一批人去引领中国现代化, 民主化!

事实是没有一人能够担当此大任。

反而是满清社会的边缘人: 洪秀全杨秀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这种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子弟,继承传统文化中独裁政治专制中最卑鄙最残暴的部分, 让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继续接受100多年摧残蹂躏!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回复 弓长贝占郎 留言时间:2023-12-05 10:10:59

另一方面,伊藤博文福泽谕吉让日本比中国早100年现代化。 所以日本没有长期的内战和被苏俄日本侵略,避免了太平天国内战, 甲午战争耻辱, 义和团八国联军, 军阀混战,失去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台湾香港,蒙古海参崴外东北永远失去;让日本避免了共产主义扩散到日本,让日本成为苏共的孙子。同样避免日本被斯大林利用, 死几十万日本军人保护龟孙子北韩。 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反右,文革,这种彻底反文明, 反文化,摧残传统和现代民主文化的暴政。和平年代无辜死亡千万国民, 不用说大跃进造成3000万农民死亡。

陈寅恪在故纸堆捡玉石, 有价值, 不过是一介书生的价值。不能和伊藤博文福泽谕吉,让日本现代化, 彻底改变国家命运日本民族英雄,现代日本的founding father 相比较!

侵略别国和被别国侵略对于自己国家国民的社会和生活影响完全不同。

==============================================

将来当中国完全复兴福泽全球之时,我们的后代会感激严复和陈寅恪的。相反,伊藤博文和福泽谕吉热衷于明治维新最终把日本打造成一个大杀四方的杀手,历史是不会抬举他们的。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4 17:19:52

我敬佩你对严复陈寅恪以及伊藤博文福泽谕吉的深入探讨的精神,但你比较武断地把严复和陈寅恪说成与伊藤博文和福泽谕吉相比远远不及,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同。其实他们都是有着超人的才智的人,可是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却完全不同。伊藤博文和福泽谕吉类似于是在培育蓬勃向上的年轻人,而严复和陈寅恪他们却好像是在挽救病入膏肓的老人。而后者的难度才是远远高于前者。我不觉得严复和陈寅恪的历史地位会低于伊藤博文和福泽谕吉。将来当中国完全复兴福泽全球之时,我们的后代会感激严复和陈寅恪的。相反,伊藤博文和福泽谕吉热衷于明治维新最终把日本打造成一个大杀四方的杀手,历史是不会抬举他们的。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4 12:24:36

陈寅恪一生是悲剧。有才气, 无成就。

悲剧源于忠君的陈家,维新派祖父被慈禧杀头。 而满清推翻后, 忠君的陈家族失去被满清平反的机会。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4 12:21:21

严复有日本同学,但不是伊藤博文。 年纪相差太大,可以做师生。当然不是在英国。

学识上,严复比伊藤博文差太远。 对于日本, 没有伊藤博文, 日本现代化之路可能很不一样。

如果袁世凯是中国的伊藤博文, 中国现代化也会大不一样。

严复才智水平能力,也远远低于福泽谕吉.

中国无人能与福泽谕吉, 伊藤博文相比。 邓小平和伊藤博文差不多, 但是邓小平掌权太晚。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4 12:21:10

历史传说与官本位意识:严复、伊藤博文同学说的形成与启示皮后锋Published 2008Environmental Science

所谓严复与伊藤博文“同学”的传说,经历了一个以讹传讹的演变过程。1896年,总署最早在奏折中模糊指出,当时日本执政大臣多与中国船政首批留学生“同堂肄业”。1921年,陈宝琛继之在严复墓志铭中明言严复有“日本同学”。1932年,钱基博著《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林耀华著《严复研究》,同在严复墓志铭的基础上将“日本同学”具体化为伊藤博文,“同学”说至此完全定型。1936年,王蘧常著《严几道年谱》综合前述说法,将定型之传闻进一步推而广之。究其思想根源,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则是这个传说不断完善定型、广泛流传、长盛不衰的根本载体

回复 | 1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21:18:56

关于严复和伊藤博文的事情,我是听严复的孙女在学校讲座时亲口说的。至于现在网络上讨论的事情,我需要花时间仔细推敲。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21:05:59


严复和伊藤博文真的是同学吗?纯属虚构 “当伊藤博文于1863年在英国留学时,严复才9岁,还在家乡摇头晃脑地苦读四书五经。而当严复于1877年到英国留学时,伊藤博文正在国内忙着推进明治维新和平息叛乱。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21:03:36
严复留学英国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毕业后放弃了当将军的梦想,主张教育救国,试图从法律、政教、意识形态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斗志。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回复 弓长贝占郎 留言时间:2023-12-03 21:02:57

伊藤博文和严复不是同学。他们两人去英国相差十几年。

伊藤博文在英国短期学习后救意识到,国家现代化刻不容缓,立马退学回国推动明治维新!

===================

1863年,伊藤同井上馨等5人,受长州藩派遣,秘密经中国偷渡前往英国探听,并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导师为著名化学家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知己知彼,他特地来深入研究对手英国,总算亲眼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大受震撼期间思想也发生变化,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夷排斥欧洲,绝非上策,只有开国,虚心向洋人学习,才能成就倒幕大业。(参见“长州五杰”)在英期间,得知英国战舰炮轰萨摩藩后只好匆匆回国。

尊皇攘夷

1864年(日本元治元年)6月,伊藤同井上回国,发现长州藩也被炮轰了,即加入长州藩军队。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19:47:37

伊藤博文也配得上“伟大”?如果他真的伟大,那么在留学期间怎么会无论多努力也超不过严复?如果他真的伟大,那么他的结局怎么会是被人打死。如果他真的伟大,那么后人也不会为打死他的人立塑像开纪念馆了。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18:57:36

00年来, 国人整天吹捧说明清华“四大导师”, 实则狗屁一堆。 作为留美预备学校, 如果清华能够出几位如福泽谕吉, 伊藤博文这样具有伟大现代视野的学者,那也是明治维新后50年后,中国也不会继续延续100年的独裁专制到现在!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18:56:45

100年来, 国人整天吹捧说明清华“四大导师”, 实则狗屁一对。 作为留美预备学校, 如果清华能够出二个福泽谕吉, 伊藤博文这样具有伟大现代视野的学者,那也是明治维新后50年,中国也不会继续延续100年的独裁专制!


回复 | 0
作者:cosomo123 留言时间:2023-12-03 18:51:37

陈寅恪留美留欧15载, 他学的西学还是学汉学? 他的著作有一本是关于现代文化的还是都是中国古典文化?

这种人如果生活在太平年代,无可厚非。生活在中国社会需要急剧现代化的时代而他却毫无作为,除了浪费自己的才华, 实际是废物!况且他完全没有看清楚共产主义(苏共和中共)的凶残本质, 结果自己老不得安死。实为悲剧!

回复 | 1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23-12-03 15:00:55

一个敢指着日军的鼻子用日语大骂他们的人绝对不是懦弱之徒;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绝对不是一个对人世沧桑浑然不知还无所谓的人。

回复 | 0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23-12-03 11:18:22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巴黎老高留言时间:2023-12-02 12:24:15

我的天,你是这样子看待我们的国宝级院士的。他是天纵之才,问题不在于他本身,他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

错,我非常为他不平,愤慨,

问题在于,书生有才是拿来干什么的?这么大智慧人居然天降邪恶,土匪强盗来了浑然不知,还无所谓!那你把老婆孩子送香港啊!惨。

回复 | 0
作者:吴敬中 留言时间:2023-12-02 22:49:15
我唯一赞同周树人的,就是他也支持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不过这观点当时是潮流,并不稀奇。周的其他我都欣赏不动看不上眼,包括其本人,从人品到作品,都一笑而过。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23-12-02 12:24:15

我的天,你是这样子看待我们的国宝级院士的。他是天纵之才,问题不在于他本身,他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回复 | 0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23-12-02 02:25:09

唯有一点点同情,他的近视,懦弱,士大夫SM思维,把他一家人害惨。他的学生,,,都跟他一样不得好报,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fangbin 留言时间:2023-12-01 17:40:05

噢,多谢指正。陈寅恪是近代中国的传奇人物,我非常钦佩,尤其是抗战时日本兵来到他家,他用日语大骂日本人,令日本人黯然退去,可能是全中国只有他做得到。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 2023-11-01
访问总量: 2,658,26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神秘的大佛》导演张华勋寻找恩
· 想不到100年前的山海关竟是这般
· 1921年,美国传教士拍摄的福州
· 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拍摄的徐州
· 1939年夏,日军拍摄的济南大明湖
· 1932年,美国人福尔曼从甘肃兰州
· 五一黄金周被人调侃成“五一罚站
分类目录
【人世间的情趣】
· 《神秘的大佛》导演张华勋寻找恩
· 想不到100年前的山海关竟是这般
· 1921年,美国传教士拍摄的福州
· 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拍摄的徐州
· 1939年夏,日军拍摄的济南大明湖
· 1932年,美国人福尔曼从甘肃兰州
· 五一黄金周被人调侃成“五一罚站
· 《入伍通知书》集锦
· 福建舰刚海试,赖清德就不再提“
· 1870年,曾国藩给世人留下他一生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