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弓长贝占郎的博客  
将人世间的情趣一张张贴上 ......  
https://blog.creaders.net/u/333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78年前,被水淹没之前的长江三峡,被美国摄影师拍下 2024-03-08 17:30:07

2023-05-20 11:43·历史图馆


说到长江,就不能不提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的壮美与生俱来,是天赐华夏大地的自然杰作。下面你将会看到一组震撼你的照片,会让你眼前一亮:三峡,原来是这样的啊!

1946年,美国摄影师德米特里•凯塞尔来到长江三峡,立刻被这里的美景折服,拍摄了大量峡江照片。他用了7个月时间,走遍了三峡每个角落,还乘坐飞机进行航拍,留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有历史研究价值。

通过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后期上色),我们真切领略到了70多年前三峡的雄姿和独特人文风貌。这些历史照片很值得收藏。

这座造型优美的石拱桥,就是40年代的万州桥。清澈的苎溪河水静静地从桥下穿过。两岸矗立着很多民居,人们聚集在河边洗衣服,充满了生活气息。

万州桥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70年),长33米,宽9.3米,高19.2米。万州桥姿态优美,如长虹卧波、月映江中,横卧苎溪有若霄虹,不亚于中山桥。建成后立刻成为当地一道盛景。

时间到了50年代,万州桥上的桥楼严重破损,有坍塌的危险,为了安全起见将桥楼拆除。当时,距离万州桥不远的红星桥修葺完毕,万州桥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终于,在1970年的一次山洪中,万州桥被彻底冲毁,消失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

这是一艘货船,搁浅在了秭归新滩浅水区,无法前进和后退,正准备接纤。岸上的纤夫们将纤绳绑在货船上,齐心协力将其拉出困境。

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浅滩暗礁密布。有些不熟悉三峡环境的船只很容易搁浅。有时候,一些需要逆流而上的船只,也需要纤夫们出手相助。

其实,让船逆流而上,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船工舵手与纤夫们的协作配合能力。有些时候,因为拉纤的纤夫或者舵手的操作不当,船还会发生倾斜和沉没事故。

这张照片拍摄于万县的杨家街口码头,江岸从上到下有几十级石梯。此时的码头上,一群当地妇女正在江边洗衣服。江岸上的建筑沿着地势修建,高低错落很有层次感。

这是一群妇女正在江边洗衣服。她们身后,是一百多级的台阶,走到台阶的最上面,才是江岸。每天到这里送船、接船、乘船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很小贩在这里卖东西。

杨家街口码头后来改名为“抗美码头”。2010年10月26日,三峡大坝成功蓄水,杨家街口码头成为了历史,永远沉入了水底。

这个位置是巫峡口,两座大山犹如两扇大门,江水从峡谷中流过。仔细看右侧,那里是巴东官渡口龙王庙。

巫峡全长46公里,从巫山县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有46公里。这一段峡长谷深,蜿蜒曲折,两岸景色秀丽。宋代诗人曹勋在《续巴东三峡歌》中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是位于江边码头上的一个小集市。小贩们将蔬菜、水果等商品用扁担挑到码头上售卖。码头上人流量比较大,小贩们的生意也很红火。

码头边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江水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江岸上,有一些民居,还能看到吊脚楼的影子。

摄影师也被这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吸引,举起相机拍照。当集市上的人们看到有人对着他们拍照时,都朝这边看过来,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在三峡中,瞿塘峡最短,只有8公里长。但是这里确是三峡中最狭窄、最雄奇的一段峡谷。最宽处有一两百米,最窄处只有几十米。两侧的山峰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

瞿塘峡有很鲜明的特点,江水汹涌奔流,两岸石壁如刀劈斧砍,岩壁高耸。这样壮美的景观,堪称鬼斧神工。

瞿塘峡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风光绝美。2020年,瞿塘峡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可以说当之无愧。

这里就是40年代的瞿塘峡,江边壁立千仞,十分陡峭。然而,在这绝壁之上,竟然有古人开凿的栈道,栈道是在坚硬的绝壁上硬凿出来的,具体是何年何月建成的,几乎无法考证。崖壁上有“开辟奇功”、“天梯津隶”的题刻。

一名男子站在石板岬上,远眺瞿塘峡美景。一边是石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走在这里腿直发软。当地人走惯了这样的山路,他们如履平地。随着三峡大坝蓄水,衢塘峡古栈道很多都淹没在了水中。


这里就是秭归新滩,滩多水急,以险著称。一艘木船,正劈风斩浪在湍急的江水中前行。江面波涛汹涌,水面下还有看不到的礁石,在这里行船考验的是水手的勇气和经验。谁敢勇闯新滩?唯有三峡船夫!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中写道:“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足可见瞿塘峡之险。


这张照片,拍摄于万县的万安路十字街口。这里是当时万县城内唯一的一个十字街口。前面是万安大桥环城路,后面是大梯子,右边是二马路,左边是三马路。

这里可以说是万县最繁华的地段,平日里十分热闹。照片中左侧建筑门楣上方写着“信泰旅社”,旅社门口是菜市场,立着很多肉架。

街道宽阔,行人如织。向远处望去,城市建筑随着山势逐渐上升,山顶上的楼房和高塔清晰可见。


40年代,万县大街上走来一大群人,他们是同心金兰会游行。前面几个小孩举着牌子,后面的人敲锣打鼓、舞龙相庆。如此热闹的场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这里就是著名的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

古往今来,白帝城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现在更是三峡上著名的游览胜地。

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就是三峡的独特美景。


这张照片拍摄于秭归新滩南岸,一群纤夫正拉着纤绳,他们光着脊梁,身体几乎弯成了九十度。队伍中,有一名身穿蓝色长衫的男子,他正在领唱峡江纤夫号子,指挥纤夫们拉纤。

峡江纤夫号子,是长江纤夫们在拉纤时的一种"呐喊",很震撼。细听纤夫们发出的节奏感很强的号子,里面透露出的是激昂、高亢、豪迈、哀怨、缠绵的情绪。更多是同峡江天险和惊涛骇浪英勇搏斗的无畏精神。


这里是一处人工开凿的盐井,四周用石块加固。七八十名盐工正用扁担从盐井里往外挑卤水,再将卤水放进盐灶熬制出食盐。

照片拍摄地位于奉节,盐工们挑着沉重的卤水,上下台阶几十趟,十分辛苦。每人扛着一条醒目的扁担,忙忙碌碌像走马灯一样,没有一个人懈怠。现在,这种传统的制盐工艺,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宜昌一座码头上,现在处于枯水期,码头上堆积着很多等待装船的货物。江面上的船只,都停在码头上等待枯水期的结束。

像这样的码头,在长江两岸有很多。由此可见,当时的长江航运业是多么的繁荣。


万县一个码头边上,停着几艘木船。船身上有着相同的标识和不同的编号,看样子这应该是一个船队。

万县,是长江边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过去的三峡地区交通不便,这里最常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就是船。人们出门靠船,运输靠船。码头上有几十级石梯,沿着石梯可以登船和下船。江岸上有一些古来的建筑。


这是船舱内部的景象,里面的空间很大,功能齐全。船上有棚,不怕风吹雨淋。一般来说,船工们平时吃住都在船上。

照片中,船工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旁边就是做饭的灶台,以及睡觉的床铺。他们以穿为家,以船谋生,这就是船上人家的生活写照。


在秭归新滩的南岸,有专门为纤夫们修建的棚子。棚子下设有茶桌,滩头上的纤夫们不忙的时候可以坐在棚子下喝茶休息,恢复体力。

照片中,几名纤夫坐在大方桌前,品尝着大碗茶,相互唠唠嗑。如果江上有船需要拉纤,他们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中。


长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岸上就形成了一个古镇。小镇上的建筑一座挨着一座,远处的大山笼罩在薄雾之中,犹如一幅水墨画卷。

古镇边的码头上,停泊着很多小船。江水曲折蜿蜒,江面上小船来往穿梭。三峡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江面上驶来一艘渡船,船上坐满了老乡,也装满了各种货物。船工划着小船,从江面上从容驶过。

在峡江区域,当地的居民出行很多时候都是靠船,这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说,当地有些地方一直到90年代,都没有通火车。


这是位于江边的一个造船厂,巨大的船体木龙骨已经成型,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要不了多久,两艘大船就能下水,扬帆起航了。

在当时,这种传统的造船厂很多,制造出的船只大多用来载客或者运输货物。照片中,造船厂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劳动。


夕阳西下,江面上两艘归航的帆船。船帆上缀着很多补丁,看得出这些船只在江面上航行了多年。帆船依靠风力,船工能省很多力气。

摄影师也是被三峡绚丽的夕阳风光吸引,拍下了这张照片。帆船的左边,是泊船与装满人的渡船,右边,江面上还有一叶急驰的顺流小舟。头顶上正好有一只苍鹰飞过。


三名船工正在摇橹划船。常年的船工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古铜色的肤色,健壮的体魄。

他们拥有成熟的划船经验,能冷静处置各种危险情况,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峡江上最出色的水手。驾驶船只穿越急流浅滩,游刃有余。


峡江帆影,长江水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江面上十几艘帆船排着队驶向远方。帆船倒映在水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远处水天一色,薄雾中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充满了诗情画意。

万县苎溪边,一群妇女在洗衣服。远处,有一座拱桥横跨在苎溪之上,那就是万安桥。该桥始建于民国15年(1926年),由万县商埠局主持兴建。

万安桥是一座三孔混凝土公路大桥,全长100米,宽度约21米,高度40米。这座现代桥梁十分坚固。1980年,长江发洪水,万安桥被淹没,洪水退去,桥安然无恙。后来,建三峡大坝时将桥炸毁。

新滩其实分为上、中、下三滩。这里就是新滩的上滩,江水在这里变得湍急,浪花飞溅。在此行船要十分小心。画面左下角地名叫瓦岗,江对岸地名叫黄岩。几只帆船这正在瓦岗附近拉纤上滩,小心翼翼地上行。滩头下的几只木船正等待上滩。

写在最后:回顾这些七八十年前的三峡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壮美的三峡让人震撼,流连忘返。也有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消失在水面之下,成为了历史。三峡的壮美与生俱来,是天赐华夏大地的自然杰作。你去过三峡吗?你眼里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呢?



浏览(1872) (5)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天雅 留言时间:2024-03-10 12:52:49

79年夏,桂林游后,沿江而下,路过,还没修壩,过三峡时,确实处处险滩。在桂林,丽江水清见底。后沿江而下时,停靠的马头,民风纯朴。。。

84年,西南游后,又沿江而下,壩已修起,过三峡时,已无险滩,只记得船过闸时那闸壁特高。桂林漓江水混,船沿岸停靠时,码头小坂,欺斤缺两,十几岁的女孩都这样。。。

回复 | 1
我的名片
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 2023-11-01
访问总量: 3,439,11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16张今昔对比照片
· 1986年终于收到伊丽莎白女王写给
· 《父母爱情》的配角比主角更真实
·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
· 川普表态:俄乌停火并准备谈判
· 秋海棠之殇:中国孤军在库伦战败
· 杭州旧影
分类目录
【人世间的情趣】
· 16张今昔对比照片
· 1986年终于收到伊丽莎白女王写给
· 《父母爱情》的配角比主角更真实
·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
· 川普表态:俄乌停火并准备谈判
· 秋海棠之殇:中国孤军在库伦战败
· 杭州旧影
· 八国联军中的一个德国士兵拍摄的
· 琼瑶乘鹤西去,遗书和生前最后影
· 100多年前美国原来是这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