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它位於美國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
6-7世紀 拜占庭
聖母形象的聖杯
3世紀 拜占庭
描述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故事的銀盤
5世紀 拜占庭
大理石瓮
10世紀 拜占庭
耶穌受難的象牙雕聖像
羅馬 馬賽克地板的殘片
15世紀 德國
耶穌受洗木雕
15世紀 尼德蘭
聖母子石雕
公元1354-1355,伊斯法罕一座神學院內的馬賽克瓷磚壁龕
壁龕高度超過3米,花紋繁複,色彩絢麗,從外到內均飾有阿拉伯書法:最外側框中為《古蘭經》經文,中間白色拱形邊框中的文字記錄着聖訓,壁龕中心長方形邊框中的文字則是讚頌先知之語。
在這些文字之間是豐富的植物紋和幾何紋。這件馬賽克瓷磚壁龕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稱為存世最早且最精緻的馬賽克瓷磚作品之一。
11-12世紀 伊斯蘭陶器
14-15世紀 伊斯蘭星形瓷磚
伊斯蘭展廳
1848-1933 美國
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的作品花園噴泉
1876年 美國
美國獨立百年紀念幣
另一面
克蘇魯雕像
1599年 西班牙
安第斯王冠
這頂王冠是為在教堂的聖母瑪麗亞而打造。
王冠高約33cm,重21.7728kg,全部用黃金製成,上鑲嵌着近450顆祖母綠,其中最大的一顆重達24克拉,被稱為 “阿塔瓦爾帕祖母綠”。總耗時6年之久。
“阿塔瓦爾帕祖母綠”曾屬於當時印加的最後一任皇帝——阿塔瓦爾帕。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在抓獲並處決阿塔瓦爾帕時,將這枚祖母綠從他的身上取下,成為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戰利品,並將其鑲嵌在了這頂王冠之上。
王冠製作完成後,它的保管人是波帕揚大教堂聖母無原罪護教會的成員。 20世紀初,教皇庇護十世為給教堂籌集資金決定出售此冠,此後王冠多次轉手,到1936年,皇冠落入一位芝加哥珠寶商Warren G. Piper的手裡,並為其取名“安第斯之冠”,此外他還通過各種活動提高了它在美國的知名度。
公元5-7世紀
羅馬帝國時期的飾品
意大利 錫釉陶器
1
2
1785-1790年
意大利
青銅鎏金配白色大理石壁爐座鐘
17-18世紀 意大利
卡梅奧珠寶飾品
卡梅奧是一種在寶石上進行浮雕的工藝,起源於古羅馬時期,並在歐洲非常流行。卡梅奧的雕刻主題多為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和貴婦人的形象,具有美好的寓意。
16世紀 意大利
手工藝大師Gasparo Miseroni水晶作品
1866年-1872年 波蘭
銀燭台
此銀燭台是為烏克蘭利沃夫的大猶太教堂製作的儀式燈,是已知的最大的銀質的燈。
1893年 俄羅斯
法貝熱彩蛋
彩蛋是俄羅斯一些宗教節日的必備之物,是復活節時教徒們的重要慶典器具。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彩蛋能帶來健康、美貌、力量和富足。人們對彩蛋就像對待聖像、保護神一樣把它保存在家中。
繪製彩蛋是斯拉夫民族獨有的傳統習俗,俄羅斯人將這一習俗保留至今。
法貝熱是亞歷山大三世的皇家御用珠寶師,總共為沙皇和私人收藏家製作了69枚彩蛋,現有有61枚存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藏3枚。
這顆紅色彩蛋是1893年,法貝熱為亞歷山大三世的次子喬治·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爵祈福而製作的。
蛋殼由紅色琺瑯製作,表面有黃金和鑽石鑲嵌而成的蝴蝶結花邊裝飾;彩蛋上有四扇橢圓形小門,門的周邊鑲嵌一圈珍珠,中間是鑽石鑲嵌而成的數字,四個數字組成了製作年代1893;四扇門內是以象牙為底面的四幅描繪皇家在Abastumani或Abbas Tuman風景的微型水彩畫;彩蛋的頂部揭開是一幅喬治·亞歷山·德羅維奇身着海軍制服的肖像。
瑪利亞皇后曾居住在丹麥,為了慰藉對俄羅斯的鄉愁,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1890年定製了這枚彩蛋
蛋殼為鮭魚粉色的琺瑯金,被金帶分割成十二部分;內藏十面板珍珠母貝上水彩畫的屏風,展現着:帝國遊艇極星和皇太子號、彼得夏宮的小屋宮和加特納宮、哥本哈根的伯恩斯多夫城堡、弗雷登斯堡公園的皇家別墅、阿美琳堡宮、克倫堡城堡。
官網圖
1912年沙皇尼古拉二世送給他的母親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的復活節禮物。
它的設計是為了紀念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期間的波羅底諾戰役一百周年,裡面是一個六面微型屏幕,用水彩畫描繪了六個團,其中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是榮譽上校,屏幕本身是由半透明的綠色祖母綠,玫瑰切割鑽石,和白色琺瑯。
法貝熱鈴蘭花籃
俄羅斯 孔雀石花瓶
局部
1602年 荷蘭 烏得勒支
鸚鵡螺杯
鸚鵡螺貝殼,鍍金銀支架
約1750年 德國梅森瓷塑
梅森瓷是歐洲第一名瓷,也是全歐洲最早成立的陶瓷廠,有瓷器界的“勞斯萊斯”之稱,歷經近三百年歷史,是德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梅森瓷器起源於中國,在18世紀歐洲瓷器貿易蓬勃發展,梅森瓷受到東方瓷器的影響,並在歐洲瓷器製造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奧古斯特二世在位時期建了一個瓷器動物園,從異國鳥類到大象到犀牛,這些動物都是近乎1比1製作的。
局部
塞弗爾瓷器
塞弗勒(又稱塞弗爾)國家瓷器廠是法國著名瓷器品牌,簡稱Sèvres(塞弗爾)。它擁有近300年的歷史,其前身是巴黎的文森瓷廠,創建於1740年;
之後瓷廠遭遇財政危機,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和蓬皮杜夫人的支持資助下,成了法國的皇家瓷器製造廠。
1756年,瓷廠搬到了巴黎西部的塞弗勒地區並改名,由此塞弗爾瓷器品牌正式誕生。
塞弗爾瓷器的特點包括強烈的色彩對比、華麗的高金裝飾以及精湛的手工藝。
其風格深受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以纖細輕巧、華麗繁複的裝飾性著稱,常用C形、S形、渦卷形的曲線和艷麗浮華的色彩進行裝飾,展現出女性的柔美與委婉之美。這種風格與同時期的歐洲工藝美術發展相呼應,被認為是歐洲工藝美術史上的一個黃金時期。
18世紀中後期,塞弗爾曾推出過一系列“象首花瓶”,它們既擁有洛可可甜美曼妙的用色與造型,又因受到中國風的影響,呈現出諸多西人對古老東方的獨特想象。
象首花瓶
塞弗爾瓷器及裝飾藝術
1
2
3
局部
19世紀中期 法國官窯
塞弗爾瓷板畫
這是一件向法國文藝復興時期致敬的作品,長49.5cm ,寬45.1cm。
原畫作來自法國畫家Charles Alexandre Debacq ,畫面中的人物故事講的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陶藝家Bernard Palissy拆卸掉自己的家具作為窯爐的柴火。法國畫家Nicolas-Marie Moriot把這幅畫繪製到了瓷板上。
而白色人物素瓷部分,由當時著名的雕塑家Jean-Baptiste Jules Klagman塑形,並參考了楓丹白露宮中弗朗索瓦一世的畫廊。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畫框為鎏金銅,畫框上的橢圓型小畫,是單色微縮琺瑯畫技藝,由當時塞弗爾琺瑯部門的總監所繪製,描述了Palissy生平的一些故事場景。兩側盤繞的龍形參考了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元素。
17-18世紀,來自法國chantilly瓷廠製作的中國人物
法國 巴黎約1575-1600年
鉛釉陶製水生生物大淺盤
1440-1470年 法國
金色玻璃酒壺
1830年 法國古董珠寶
局部
局部
1784年 法國
非洲公主座鐘
1862年 德國
黛安娜與雄鹿擺件
約1524-1528年 比利時
拜爾內特·凡·奧利畫家
《最後的晚餐》掛毯
羊毛、絲綢、鍍銀線
335×350厘米。
大馬士革廳
大馬士革一所上流社會豪宅的迎賓室的重建,是18世紀早期奧斯曼居室建築的一個重要範例。
16-17世紀 波斯彎刀
這把刀原是波斯的沙阿·阿拔斯大帝下令特製的,為大帝御用之物。刀長1米,整個刀上鑲嵌了1295顆鑽石和50克拉的紅寶石,還在刀柄鑲了一顆11克拉的綠寶石。後來,奧斯曼土耳其政府將此刀贈給了俄國葉卡捷琳娜女皇。
約1717年 尼泊爾
金剛祭祀的法冠
約13世紀 尼泊爾
金剛行者法冠
尼泊爾 法冠
尼泊爾 法冠
尼泊爾
尼泊爾
5-6世紀阿富汗佛頭
貝寧古國的珠飾青銅飾牌
貝寧古國是歐洲殖民前的西非古國,位於現在的尼日利亞南部(非現在的貝寧共和國)。貝寧古國從11世紀起就是西非最富裕發達的古國之一,直到1897年淪為英國殖民附庸國。
非洲 科特迪瓦木雕儀式勺
非洲木雕
非洲 蟒蛇頂飾
頂飾由幾內亞巴加族製作,是一種頂在頭上的面具。面具最高可達2.6米。
蟒蛇面具代表了棲息在沼澤中的蟒蛇精靈,能為人類帶來雨水、肥沃和財富。在巴加人眼裡,蟒蛇面具可以化身為彩虹,既是河流的源頭,也是雨季的盡頭,因此面具本身也代表着開始和結束。這個含義讓它常常出現在代表新生的男子成人儀式里。
佩戴蟒蛇頂飾需要舞者具有很大的力氣和平衡能力。表演時,舞者要在音樂鼓點中快速移動,不停地搖晃和旋轉,讓身上的羽毛和布條隨風飄揚。
日本文物
2
3
4
睡美人服裝展
這個展覽的220件服裝和飾品都是大都會服裝學院的館藏,以大牌定製為主,但是也有剛畢業設計師的作品。
展覽主要有兩個主題,第一個是睡美人,主要詮釋大自然,
第二個主題是喚醒,展示一些古董服飾,介紹了修復和保護的步驟。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