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曾把‘老冬兒’ 比喻為‘李清照’。但她的詩風格上講應該‘王維’與‘韋應物’。如果說到師承,我更願意追溯到‘陶淵明’。陶淵明的田園詩,以後就有點變味,所謂‘不才明主棄’,‘不才’是假話,朝堂黑暗可能是真的。但這跟熱愛自然有關係嗎?不少歸隱詩都可以看到這類‘懷才不遇’‘清高自許’實際已偏離了‘田園正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的是一種‘無欲無求,’五言詩中得其真傳者,我看重‘韋應物’《說詩晬語》說:“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併入化境。”‘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讀冬兒的詩,也可欣賞到這種平淡。 冬兒講她不喜‘花間’。但【菩薩蠻】是五代詞人最擅長的‘小調’填的也清新可愛、貼‘韋莊’的兩首;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歸。 蘭閨索寞翻身早,夜來能動愁多少?底事太難堪,驚依曉夢殘。 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 下一首是‘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再看‘老冬兒’ 舊時明月舊時夢,海天渺渺風吹送。 又是一年秋,鬢花添綴頭。 川椒新鮓肉,半盞米濁酒。 今日且貪杯,莫談歸不歸。 我不諳平仄,不敢稱其為詞,只是跟在後面胡謅幾句; 無情圓夜無情夢,婆娑渺渺婆娑送。 怕過月中秋、霜花俏上頭。 莫說川菜肉、且飲今朝酒。 對影也雙杯、離人不見歸。 正是; 舉箸又指家鄉月。 老冬兒寫菩薩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