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教授的晚节与温家宝的政改 作者:孔义 杜光先生是本人近年来比较敬重的老教授之一,也曾有幸听老先生演讲,受益匪浅。杜先生曾是中共中央党校的教授,向以“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总结和分析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著称。退休之后,凭着自己的良知,频发振聋发聩的意见稿之类,震动宇内。杜光教授的变化,在当权者看,大抵不过是端起饭吃肉,放下碗骂娘一类;而在体制外看,却是身体退休良知上岗,端的是浪子回头,晚香郁馥。 虽然外界对中共体制内的教授或官员,在退休之后才说些真话的现象多有诟病、讥讽,但总体上良知上岗还是一件非常值得欢迎的事。因为他们在只唯上不唯实,只唯帮不唯真,只唯利不唯义的专制体制内浸淫了大半辈子,还能保得有一点儿良知,着实不益。也说明良知这东西,不是说丢就能丢掉的,端的是长在骨头里了,就算是绞肉机里走一趟,也有些许残渣余骨,来表达自己的坚硬。 但近日杜光教授突然一反在野知识分子的批判态度,力挺“政治影帝”温家宝(见海外万维网杜先生《试析“批温高潮”的来龙去脉》一文),着实让人看不懂。看不懂之处在于,杜光教授完全放弃了他此前写文章所贯有的理性与逻辑,仅凭温家宝数句前台做秀般的表达,就判定温是体制内“健康的、开明的、可以抑制腐烂的力量”。这个没有任何事实支撑的结论,不免让人倍感阿谀,虽不敢就此说杜老先生向中国实权人物献媚,但晚生也的确为老先生的晚节担心。所以不揣冒昧,为老先生晚节计,拽文讨教。 杜光教授将目前批温的人归于三类,“毛左派和权贵势力”(是不是左派批温的都是“毛左”,也是件大可分梳的一件事,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以及“有些民主派自由派的朋友”,这三类人形成了新的批温大合唱。这么一归类,就多少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了,任何人再批温,都会被归入这三类,而老先生就可立于制高点上,对温家宝百般维护。这里,如果我们轻易地、主观地将杜光教授归入为了标新立异才去维护温家宝,那我们就犯了与杜光教授一样的错误。只是想问一问杜光教授,先生竭力维护温家宝的“独醒”,是真醒吗? 或者说,杜光先生有何凭据,说温就是党内的“改革和民主的力量”? 翻遍杜光先生的文章,没有一个字能够证明温就是改革派的。在杜先生所提供的视角里,温能与政治改革挂上钩的,是这么一段: “至于批判温家宝,根本原因也在于他赞成普世价值,主张政治体制改革。早在2006年9月,他在接受5家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在2007年2月的一篇文章里,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2008年他在美国接受CNN采访时说:‘我相信我们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推进政治改革。因为发展是全面的,所以改革也应该是全面的。’这些讲话无疑强烈地触动了那些政治体制改革反对者的神经。于是,他们借司马南挑起普世价值争论的由头,掀起批判普世价值的高潮,并把这股批判的烈火引向温家宝。” 请问,如果仅仅是口头上说一说普世价值,就成了赞成普世价值,就成了民主派,对着镜头谈一谈全面改革,就是要搞政改,就是改革派,那在杜光先生那里领一个改革派、民主派的帽子就太容易了。按照这个逻辑,就连杜光先生批判的“毛左派和权贵势力”,也可划入改革派、民主派的阵营,更遑论党内高层了。看看每年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哪一次又少了对这些相关内容的阐述?但政治改革喊了30年,到了胡温手里,连杜光先生与老友们搞的一个“右派分子”的聚会,都要被通知取消,被杜光先生称为“一场荒诞、滑稽的丑剧”。请问,温家宝治下的公安部门如此做法,难道与温家宝无关吗?杜光先生有何证据能证明这与温无关?是温以外的势力为“败坏温家宝在老百姓中的声誉”所为? 杜先生在批评批温言论“凭臆想,凭感情”,那么杜先生应当是理性地挺温了,但我们从杜先生的文章中,丝毫没有读到温家宝有哪些实质行为使他在杜先生眼里成了真正的改革派、民主派。温家宝当总理八年了,于杜先生所赋予他的政治体制改革毫无寸进,大家质疑、批判他一下,就成了反对政治改革,将温等同与政治改革,这又是什么逻辑? 本人也不敢苟同于一部分老左派对温家宝的批评,但与杜先生不同的是,本人认为老左派批温,实际上温是暗喜的。如封温家宝是“赵紫阳集团的新头子”,实际上是抬高了温家宝,使得如杜光先生一类的知识分子更加深了对温的幻想。这与温自己亲自上阵撰文高调纪念胡耀邦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左派的批温,反倒在中小知识分子那里成了挺温。本质上与杜光教授干的是一类活。这也是为什么老左派批温没有受到打压,而少左派如张宏良者,一旦用借古喻今的办法批温,丝毫不提赵紫阳时,温就恼羞成怒,力行打压的原因——张宏良是真正的发了诛心之论,触到温的痛处。 如果温真的如杜先生所说的那般忧国忧民,为什么面对其妻子、儿子拥有亿万家财的传言,他即不公布个人财产,也不出面澄清,反而是避嫌一般,出访不带夫人,还让人把他家属的名字都弄成关键词加以屏蔽?这难道也是“掌握宣传和政法大权的权贵们有意”“败坏温家宝在老百姓中的声誉”? 如果温真的如杜先生所说的是民主派?为什么在他的治下,文字狱大行其道,公民上访越来越难?作为一个活在当下的老教授,杜先生是否真切地体会到了,温治下的政府比2000年以前更宽容? 如果温真的如杜先生所说的改革派?别说政治体制改革了,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温又交出了什么可圈可点的答卷?不仅地方财产完全沦为土地财产,股市、房地产、医疗、教育,等等问题,在这八年内更加积重难返,请问,八年了,难道还要归罪于江朱? 杜先生为温辩护的另一点,就更加让人存疑了。杜先生说:“令人意外的是,……有些民主派自由派的朋友也参加了批温的队伍,……新的批温人士反对的却是由共产党来主导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意即这部人为了“反对由共产党来主导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才批温的,“温家宝却以一种开明的、亲民的改革派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民众的假象,它会给老百姓带来对共产党的幻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毛派和权贵们对温家宝的诋毁和攻击,更使他们觉得温家宝是共产党内的积极因素,他的存在和当政,不利于共产党的加速腐烂”。 杜先生这么说,就不是理性不理性的问题了,总有些借意引伸,借骂抬温,有意给温贴金的嫌疑。 如果诚如杜先生所说,温家宝成了共产党的救星,是共产党续命的稻草,那左派拥护他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要反对他?在左派那里,温的政治改革话语早已被判定是做秀,左派之批温,正是把温看成了杜先生所说的“权贵代表”,而不是认为他会启动政改。 将民主人士批温,与不希望共产党主导政治体制改革相连,也多少有些风牛马不相及。政治改革这么宏大的主体,虽然千难万难,但那是历史潮流,绝不系于温一人之身。本人虽然对杜先生所言的民主派究竟是哪些人不了解,但就本人的阅读范围,相信只要是理性地看待中国命运的人,包括六四逃亡海外的那一帮人,其大多数都还是希望共产党本身起变化,来推动中国的改革和进步的。因为谁都会算这笔账:由共产党本身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完成中国的政治转型,是代价最小,机率最高的。如果温是党内真正愿意启动政改的力量,相信大多数人拥护还来不及,缘何会反对他。 再说了,改革开放30余年,对中共的批判不绝于耳,平心而论,中共的部分进步,与这些批评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孙志刚事件,各界一起努力,把那个遗害无穷的收容遣送制度给废除了,成为中国人权进步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只要胡温当局象刚接掌政权时那样善待批评,中国的进步自可期待。为何到了其执政后期,肚量却越来越小,越来越不能容忍批评,哪怕是对温个人的批评?四处封杀不同意见,造成自改革开放以来言论自由最大的倒退。 回到杜先生的对温的溢美上,如果仅凭温做秀时的只言片语,就判定温是改革派,杜先生是否也犯了他指责别人的“凭臆想,凭感情,就可以独立地判定是非”的错误?这是统观杜先生挺温立论“文章的通病”。与杜先生大笔着墨左右派批温的各种原因与不是相比,杜先生自始至终没有交待清楚,为什么他就判定温就是党内能够和愿意启动政改的那个人?这就使整个文章显得头重脚轻,立论不足,越读越疑问感越强。 难道在私底下,温向杜先生表达过自己的心迹?而杜先生不便说?这个可能性有吗? 杜先生对近日左右批温皆受打压一点,说了三种可能:“最大的可能是那些主管宣传和政法的人员自行干预,因为他们习惯于把官员形象等同于国家利益,以此为借口作威作福;最小的可能是温家宝亲自指令宣传和国安部门,封杀一切对他的批判,这个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此外,还不应排除另一种可能,掌握宣传和政法大权的权贵们有意制造扼杀批温文章的事件,以败坏温家宝在老百姓中的声誉。在这三种可能性里,作者选择的是最不可能的那种可能性。为什么呢?恐怕只能归因于某种‘反共情结’:他们期待着共产党的腐烂溃灭,而温家宝所代表的却是共产党内那股健康的、开明的、可以抑制腐烂的力量,在他们的眼里,这是共产党用来欺骗老百姓、挽救民心的招牌。” 杜先生所说的“最大可能性”,将封杀批温言谈的责任归之于“主管宣传和政法的人员自行干预”,把温撇得一干二净。其实就是这一撇,反而把温给扯进去了。当今中国问题那么多,有许多事关稳定的大事,要这些人员去处理。这些救火跑腿的,大概是比驴还要忙的,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不追下不究的官僚阶层,在当下社会纷乱,处处皆火的背景下,他们还能有精力如此主动出击,倒真是少见。请问,这些人员这么负责任,为什么以前不干预,现在才火急火燎去封杀? 就在批温言论被打压之前几天,海外网站有人发出消息,说温家宝及其夫人看到一些海外媒体批温文章后大怒,要国安部全力追查这些媒体在国内的关系网。接着,就传出批温言论遭到打压,余杰等人被传唤的消息。 想必杜先生也看到过这条消息。中国的事,往往自己隐瞒的紧,圈起一个长城,以为外面不知道。但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终究无秘密可言,因为党内有斗争,所以总有消息先传向海外。而且最终大多被证明并不是空穴来风,小道消息往往最终被验证。这是专制政体的一个特色。中央党校,就是这种小道消息的主要集散地,杜先生贵为党校教授,大概自有更好的消息来源,看不上海外的小道,那么请杜先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确切消息,证明一下先生所说的“最大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至于“权贵们有意制造扼杀批温文章的事件,以败坏温家宝在老百姓中的声誉”这一点,则完全显示出杜先生作为长期存活于体制内的一员的“老辣”,用中国人最喜欢的“阴谋论”来展示党内斗争的残酷与狡诈。受惯于“阴谋论”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大概都在点头:杜先生说得有理。 杜先生是不排除这个“阴谋论”的。想确定这个阴谋的可能性有多大,只有一个办法,请杜先生去温家宝家里问一下就明白了——如果杜先生进得去。 最令人对杜先生判断力存疑的正是他所说的“最小的可能”,即“是温家宝亲自指令宣传和国安部门,封杀一切对他的批判,这个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杜先生凭什么断定是“最小可能”,凭经验还是直觉?这两项可都不是理性的断定。杜先生说“几乎等于零”,说明在杜先生那里,还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等于零,就算是极其微小的一点儿疑惑,杜先生那里还是有的。那么从理性和逻辑的角度,杜先生也应当持一定的保留态度,而不是话锋一转,将这点儿疑惑,在后文中全然无视。 事实上,像杜光先生这样在专制政体浸染一生的人,应当有这样的体会:专制政治的阴谋或阳谋,往往是看似最不可能的情况最终发生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如此,是因为专制政治在暗箱中操作,操作者在进行某一谋划时,就想到了各种可能性,并有意将所有的目光引向大家所认为的最大可能性的方向,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打击别人隐藏自己。杜光先生以他党校教授的经验进行了最大可能与最小可能的判别,大概这种判断在体制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焉知这种判别,不正中设计者的下怀? 杜先生不顾晚节之虞为温辩护,或许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杜先生玩了一个“绑票”游戏,先用挺温来绑架一下温家宝,有了这个政治保障,不仅以后开会不会被取消,而且把温绑在政改战车上,迫使他假戏真做,推进中国的民主事业。但温家宝绝不会被绑架的,只要会议影响了温家宝眼里的稳定,仍然会被取消。而杜先生仍然会以为这是温家宝以外的政治势力干的,不仅与温无关,还能进一步衬出总理先生的无奈。连杜先生的被打压,都能为总理温添彩,何乐而不为?至于绑架温搞政改,则完全是与虎谋皮。 所以,如果温真有杜先生说的那么好,杜先生也知道温的一些不传之秘,我们倒希望杜先生继续挺温,但要交待如下几件事,否则,老先生既不能让人确信温是“党内健康力量的代表”,也不能保证老先生自己的晚节不蒙尘: 一、除了温那些口头上说说的言论,杜先生凭哪些行为断定温是改革派?温代表的就是中共启动政改的那一股健康力量?因为在天下人眼里,温当然也是老先生所指责的“权贵势力”中的一员,但老先生提供的权贵温有别于其他权贵的证据明显不足。 二、凭杜先生所知道的,替温先行澄清一下他家族的腐败传言,并且劝温公布包括温夫人、儿子温云松以及其弟温家宏从商及家财事宜。如果说以前温要公布个人财产,可能是受制于党内权贵,怕师出无名,将自身处于孤立地步,那么最近中共中央颁布《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温家宝正好可以总理身份率先垂范。作为一国总理,官僚之首,他也的确有这个责任。作为执政党的常委,党国前排栋梁,他也有维护党的规定的不二义务。唯有如此,才能证明“温家宝所代表的却是共产党内那股健康的、开明的、可以抑制腐烂的力量”。 杜先生说“团结就是力量”。这话没错,但如果团结的是个大奸似忠的,那毁了杜先生的名头事小,耽误了中国民主进步事业事大。如果真是如此,就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 文末,建议杜先生在批评别人有“文革遗风”时,看看自己的这段话: “目前的批温高潮,既表现出权贵集团和毛派的得意和猖狂,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说明他们已经黔驴技穷,只能以对温家宝个人的人身攻击,来实现铲除在朝的改革力量的妄想。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企图,是绝对不会得逞的。” 德国之声的评论文章特意引用了杜光先生这段话,并谓之为“党刊社论特有的檄文风格”,德国之声没好意思说这就是文革遗风,希望杜先生引以为戒。 (作者为中央党校在读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