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布拉的博客  
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https://blog.creaders.net/u/60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父亲去世一周年了 2012-03-03 05:02:33

父亲去世一周年了。

我父亲去世当天,吃过了午饭,觉得有点头晕,被送到养老院的医生处检查,然后送到医院,就去世了,享年86岁。很安详,就像吃完午饭去睡午觉一样。

出殡的仪式比较简单,四个子女和在国内的孙子和外孙出席,租了一个告别厅(中型?)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告别厅摆放的一个大花圈就开支2千多元。墓地是在十几年前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就预备好,不过,父亲的墓地购置费用由我个人承担,大概2万元。

我们家里包括我母亲、我大姐、我哥哥都一直指责我父亲不顾家庭子女只顾自己吃喝,我二姐怨气少一些,我以前也对父亲很不满。我们都认为他在省城做工人,每个月有工资,应该为家庭贡献更多,应分担更多责任。直到我大学毕业后与父亲住在一起,对他的收入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了解,才知道我以前对他期待太高了。我父亲其实是一个最普通的工人,没有文化没有能力,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之所以被家里人指责,一是当时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别,令家人对他有过高的期望,二是可能他沟通表达能力极差,不能让家里人了解和明白他的处境,总是让家里人认为他自私自利。

我应该是受父亲眷顾最多的了。我在县城读重点中学六年(80-86,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他每个月都寄生活费(十五元,后来是二十元),刚够我付学校饭堂的饭菜票,我在省城读大学四年(86-90),他也每个月给生活费三十元。据我大姐讲,她未出嫁的时候,父亲也每个月往家里寄5元,母亲收到钱后就由大姐写个回信,大姐出嫁后就是二姐和我哥写回信,后来就是我写回信。父亲不支持两个女儿读书,据大姐说,她小学5年级毕业了,很想读初中,学费是3元,就问母亲,母亲叫她写信问父亲,父亲回信叫她问母亲,于是她自己不再请求父母了,就在家里照顾我哥。我二姐读到小学3年级的时候,家里就不支持她读书,让她在家里照看我。我哥读完初中高中,虽然是在本公社(现在是区、镇)的中学读的,不过也需要开支和家庭支持吧,除了大姐二姐参加生产队劳动有工分外,应该也有父亲的一份付出,但是,我母亲总是对我哥给予无限量的支持,所有人都只是认为我母亲出的力和钱。我哥高中毕业时才16岁,在生产队做了2年农活,然后参军入伍。不过,我哥认为他去参军是“被参军”,他是想顶职接班到省城,但是父亲却把接班的名额留给我。一直到现在,我哥还是认为,当年父亲把接班名额预留给我,是剥夺了他的公平权利。在父亲出殡当晚,我们四姐弟坐在一起,这是我们四姐弟相隔14年后因为父亲去世而全部坐在一起,我哥大声指责父亲,“我凭什么要照顾他?我不需要照顾他,他以前根本不顾我”等等。

父亲对我的眷顾之一,就是预留“顶职接班”的名额给我,但是这家庭历史事件的由来和过程,我真的不清楚。这是很奇怪的事实,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和当事人之一,居然当时不知情不了解,呵呵。我哥比我大11年,他想顶职接班去省城应该也是在他17或18岁的时候,至少是在决定去参军入伍之前,向父亲要求的,我那时还是6-7岁的小孩,是什么原因令父亲决定把名额留给我?只有父亲自己知道,我只依稀记得母亲对我从不客气,该打就打该罚就罚,偶尔还来一句“你命好,生出来就可以去省城”,村里的婶母在闲谈的时候也会说我八字好,不用在农村挨苦。按照年龄推算,父亲60岁退休的时候,我刚好18岁高中毕业,正好去顶职接班,而父亲也明确指明以后让我去顶职。不过,86年父亲退休的时候,我考上大学本科,被省城市内的某工学院录取,顶职接班的名额就用不上了,接班进省城的身份是“工人”,大学本科毕业的身份是“国家干部”,差别有多大?当年的过来人都清楚啊,“工人”在任何单位都是最底层,而“国家干部”呢,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天开始,就是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看文件看报纸深刻领会省市局等上级的最新政策和精神。其实我真的对“接班名额”没有看重过,可能这名额对我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由于父亲去世,我哥和我嫂跳起来咬牙切齿指责父亲从来偏心不公平,不顾我哥的前途,把当时“价值连城”的进省城名额预留给我,我也不得不思量一下当年父亲的决断。客观的事实是,我哥跟我一样,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我哥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在省城当工人多年了,只是在春节才有假期回农村与家人团聚几天,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利益冲突、言语不合,更不会有什么历史冤仇令父亲拒接让我哥18岁时去接班。我能见到父亲的时间,也是我哥能见到父亲的时候,那时我是几岁大的小孩,有什么招数令父亲对我特别照顾么?没有!我从小就很淘气,而我哥是出名的乖巧招人喜欢。那有什么可能的因素呢?我哥18岁的时候父亲才是49岁,当时的省城人事政策是否允许一个工人在49岁时办理退休而让儿子顶职呢?还有,当时省城的生活条件与农村有极大的差别,省城有粮票、肉票、布票、煤票,样样限量定量供应但毕竟还是有票可待,每个月有工资,有单位的医疗室看病取药,将来还有退休金。而农村呢?不但是做农田苦力,连口粮和吃饱都没有保证啊,更不要说每月工资、医疗和退休金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城乡差别,父亲会如何取舍?他先考虑自己的生活保障就是自私自利吗?为人父母者要作出什么样的牺牲才能令子女满足呢?我无法猜测父亲当年的考量,不过他的决定确实是令他自己安然度过余生,不需要依赖任何子女,社保退休金和积蓄足够日常开销,受益的竟然又包括我,在我出国开始的那几年,自顾不暇,父亲从未需要我承担任何开支,免除了我的忧虑和经济负担。

父亲常年吸烟和喝酒,是我母亲及家人认为他只顾自己吃喝不顾家庭的直接事实证据之一。不过,同一个事实会有不同的侧面。父亲抽的香烟是他自己卷的。他住在单位的仓库里,这个仓库的大部分空间是单位用于存放票据,约四分之一的面积就给4个单身男职工摆个床作集体宿舍,共用一个厕所和一个煤炉。2个老职工先后搬走,剩下父亲和一个30多岁的大龄男青年,这个男青年打报告要求结婚,于是单位就用木板在靠街边窗口的位置间隔出2间“房”,父亲被单位安排用小的一间,能摆下一张单人床,一个小茶几和一张木凳,有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在每天特定的一、两个小时内,有太阳照进来。每年年底,父亲从农贸市场买来烟叶,就放在窗口晒干,放一段时间让烟叶回潮,拔去烟叶的梗和叶脉,然后用刀慢慢将烟叶切成丝。父亲有一个很小巧的做卷烟的小装置,姑且称之为“卷烟器”,是他自己做的、托人做的还是买来的,我就不清楚了。这个“卷烟器”其实就是一块小木板,上面树着4支小铁柱,每2支铁柱有个圈支撑着一支小铁条,小铁条上套上一根象香烟大小的小竹竿,两个小竹竿之间,套上一个用牛皮纸粘成的象皮带一样的纸圈,纸圈可以自由卷动,纸圈的宽度就是一张烟纸的宽度。做卷烟时,先在牛皮纸圈上平放一张烟纸,然后在烟纸上均匀铺上烟丝,把一个小竹竿往前推,烟纸就会合拢,两个小竹竿靠在一起,一边烟纸就突出来1mm左右的边区,用毛笔蘸上浆糊,往这个边区均匀一抹,然后将牛皮纸圈一卷一抽动,烟纸的两边就粘在一起,一支卷烟就做成了,然后把卷烟排放在一个托盘上,放到窗口晒干,用剪刀剪去香烟两头突出的烟丝,再把卷烟整齐摆放在一个鞋盒里。父亲的床底有几个鞋盒存放卷烟,每天拿出几支,放入铝质的烟盒上,看上去跟市场上买的卷烟没有明显区别,就是没有印刷商标而已。父亲就是这样每天享用自卷的香烟。父亲从市场买来米酒,一般是便宜的散装的双蒸米酒,用酒瓶灌好一瓶一瓶,一般有二、三十瓶放在床底,按照顺序,先买的先喝,于是他就常年可以喝醇久米酒。后来父亲和我一起分到解困房,他就需要搬离住了几十年的仓库,我租了一台小货车帮他搬家,搬到新房的就是两个装衣服的旧箱,和几十个装着米酒的或空的酒瓶。父亲喝酒不是过量喝酒耽误工作或醉酒闹事的问题,而是他天天喝餐餐喝,而且把酒瓶带到单位,午餐或晚餐在单位饭堂买饭时,同样是拿出酒杯倒上半杯(约2-3匙更)酒就餐。他退休在家时的一个星期六中午,刚摆好碗筷准备吃午餐时,父亲突然头晕,一头先撞在饭桌然后身体歪斜头部再撞到地下,额头撞破出血,我立即送他到附近的医院止血和检查,结果是头晕原因不明不过没有脑震荡或积血的现象。后来我拿了药费单到单位劳资科办理报销,劳资科长笑咪咪地听我描述事情经过,然后说,“小X,你爸爸是喝醉酒摔倒的吧?”我坚定地说,没有,当时他没有喝酒。全劳资科的几个大姐阿姨都笑了起来,笑到花姿乱颤,前俯后仰,科长指着我说,“小X,你开玩笑吧?你爸爸吃饭之前不喝酒?我们单位科室所有人都知道,几十年了,你爸爸是餐餐喝酒的,有时连吃早餐都喝酒的。大家都是老同事了,报销药费没问题,不过你也不用骗我们”。唉,我无言以对。

父亲的出身,似乎用“贫寒、低微”尚未能恰当形容。父亲不知道他的生父生母是谁,不知道家在哪里,他是在几岁的时候被人带到我们的村子卖,由我的曾祖母把他买下来当孙子。我祖父身子孱弱,家境极度贫困,靠做长工度日,年轻时曾结婚,没有生养,老婆自己跑了,中年后再娶一外地中年妇女,也没有生养。曾祖母其实是我祖父的族中婶母,感念我祖父没有子息,就买下我父亲,挂名给我祖父延续香火,父亲就由曾祖母抚养成人,并张罗结婚。我母亲嫁来时,全部嫁妆就是一个木衣柜,而这个衣柜,则是我外婆当年的嫁妆。解放初期,村中很多人都到香港的码头做搬运苦力,父亲也想去,但曾祖母和我外婆都极力反对,认为父亲个子小、力气弱,不适宜做搬运,而且父亲吸烟、喝酒,还喜欢赌博(打牌九),去香港不会为家庭赚到钱。我外婆找到她娘家的堂兄堂嫂,这堂嫂与我外婆情如姐妹,就托她的儿子(也算是我母亲的表兄)照顾一下。母亲的表兄早年参加革命,后来在省城某部门任职,就安排我父亲进入省城某食杂店当工人,后来转到某商店鞋帽柜当售货员。一次台风暴雨后,仓库受浸,单位组织工人抢救货物,父亲被滑下来的货物砸断膝盖,手术后恢复不太好。因为父亲的工伤,单位就安排他去做仓库值班,传达等等可以坐着上班的岗位。商业单位几十年经历各种变革,机构合并、分拆、综合、专业等等各种名堂,搞来搞去。不管机构怎么搞,单位的人事部门对父亲都尽量照顾,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把父亲安排在公司(处)一级科室做传达,所以,父亲这么一个“工人”身份的职工,就在那些处级、科级干部的办公室外面,摆上一张办公桌,给各科室派报纸派信件,招呼来访者签到,每天早上把热水瓶收集灌满热水再放回各个办公室,等等。在科室上班的一个好处,就是逢年过节发奖金物品,父亲也能沾沾光,可以分到普通科室干部的分量的一半。至于工资,与那些各种级别的干部在一起讨论工资升级,工人身份得到升级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其实那个年代即使与其他工人在一起,得到升级的机会也很微),在92年我接触到父亲的退休工资单,才知道他的退休工资是每月99元,这是他退休6年后经过几次政策性调增后的工资,他退休前的工资估计在每月80元或85元左右。这时我才知道,以前历年父亲每个月往家里寄回的钱,其实也占了他每月工资的相当部分。父亲每个月都存钱到银行,是逐月存入的零存整取,到期的存单取出来再转存定期,定期存款的利息也是一个重要的收入,定期存单是不能提前取的,一提前那定期利息就没有了,所以,无论谁临时问父亲要钱,肯定是没有的,他不愿去动那些存款,他会到单位向财会预支工资,或向工会借钱,借不到的话,不得已才会动存款。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要买一台工程制图工具,二、三十元左右,我问父亲要钱,他说现在没钱,但没说不给,我当时年少气盛,一转身就回学校了,过了几天,父亲把钱送到学校宿舍给我。我哥在部队10年后转业到某地市机关,结婚、生子、房屋装修等等,母亲都要求父亲给予支持,不过,父亲多数是当时不答应后来又拿些钱出来,令母亲和我哥非常生气,一是急用钱的时候父亲不给钱,二是父亲拿出的钱不能满足我哥的要求和期待,若干年来,母亲、我哥和嫂子在指责父亲时,往往列出十几次有时间、地点、人证等等具体证据的事实,确凿地证明父亲是不照顾家庭特别是不帮我哥。我总有个疑问,这么多年以来,母亲和我哥是否知道父亲有多少工资?如何安排和使用这些工资?父亲有没有解释过他的收入情况?或者,父亲解释了,家里人能不能接受他的辩解?

父亲和母亲都是文盲。母亲一直在农村,没有机会扫盲,她连自己名字中的一个“月”字笔画这么简单都不会写,但能基本认得自己的名字,可以从生产队贴出的各种告示中找到自己的名字。父亲到省城当工人后,先是参加扫盲班,继而是读夜校,居然取得一个“初小毕业”的证书。那什么是“初小”呢?“初小”是指小学三年级,“高小”则是小学五年级。父亲识的字并不很多,但写的字大方端正有菱有角,比我写的歪歪斜斜软弱无力的字好看多了。我的名字,就是父亲起的。我大儿子即将出生时,本来是想自己为儿子起个好听的名字,想我也读书15年,工作十年了,写报告写总结写计划洋洋几千字我能轻松以对,挑两个字不难吧?不过我翻了几遍字典,拔了不少头发,也没想出两个字来。我就叫父亲和母亲为孙子准备一个名字,一个星期后父亲就交差了。我第二儿子出生前,我不折腾自己了,直接就叫我父亲起一个名字。父亲为我和我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比较简单通俗,但我喜欢,我相信父亲起的名字包含了他的良好祝愿和眷顾,会给他的儿孙带来福气。

有时候我想,贫穷、体弱、缺乏教育之如我父母,同样也有自己的人生,甚至会有不错的人生际遇,可以安享晚年。父亲去世时,他有什么呢?有几万元现金存款,有一群儿孙,计有,两女、两女婿,两儿子、两儿媳,三个男孙子,四个外孙(三男一女),五个曾外孙(三男二女)。

我同父亲吵过架,斗过气,不过都已经过去了。去年父亲走完他的人生历程,我把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写在一起,天天给他们上香。

 


浏览(366) (0)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布拉 留言时间:2012-03-04 18:57:58
谢谢 幽久桥 和 紫云 的来访和评论。祝好。
回复 | 0
作者:紫云 留言时间:2012-03-03 16:31:12
你父亲应该是寿终正寝。高寿了。从你的文章看出,他对家还是给与了帮助。
回复 | 0
作者:幽久桥 留言时间:2012-03-03 10:55:11
能活到八十六岁又无病无痛地离去,也是一大福气。恭喜开博!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布拉
注册日期: 2012-03-03
访问总量: 4,29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父亲去世一周年了
分类目录
【生活】
· 父亲去世一周年了
存档目录
2012-03-03 - 2012-03-03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