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23周年之际,纽约市中心的时报广场举行“勿忘六四”纪念活动,陈光诚“因为身体状况”并未参加,加上其到美国后一段时间的表现,令一些欲借人权攻击中国的西方人士大失所望。其实陈光诚赴美后的表现,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尤其是对其寄予厚望的西方反华人士,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可用于攻击中共的最好噱头,但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仔细想想,虽在意料之外,却于情理之中。 其实陈光诚与其他所谓“异议人士”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差别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本质,而在于他们所处于的完全不同的时代环境。陈光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不在其行为、观点本身,而在于其空前的“炒作效应”。由于陈光诚恰好处于网络高度普及和开放的时代,于是便“幸运”的成为了第一个被炒得国人皆知的“异议人士”,而其他“异议人士”无人能望其项背。由于其太热了,以至于中美两国中央政府都不得不当着全世界的面坐在谈判桌前商量这事儿如何收场,真可谓是前无古人。于是乎,西方反华势力一篇欢呼,认为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们充分利用陈光诚了。其实中国有句古话,正所谓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正是由于陈光诚被炒得太火,被过度的曝光,而且其牵涉的层面太高,已经上升到中美间国家关系的层面,这就使得其实际“利用价值”相较其“品牌效应”大打了折扣。或者我们可以认为,由于中方对陈光诚事件的处理太快,太出乎意料,连美国政府也没有完全做好如何后续处理的准备。 客观的讲,从目前看来,陈光诚的表现是理性的,是可以让中国,让中国人能够接受的。如果其能继续保持这种理性,不要过多的被西方反华势力所利用,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一个不同于其他“傀儡”的“异议人士”形象,至少我是乐观其成的。但是,陈光诚能做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吗?对此我并不乐观。不管是受制于西方反华势力还是美国政府,其将来的发展轨迹目前都难以预料。我们还需听其言、观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