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认为杨尚昆的文章可信度很高,事实很明确:彭德怀再次上书不是为了反对毛泽东而是为了反对刘少奇。刘少奇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在过去反对高岗集团,在7000人大会上对毛泽东的错误批判挑战到毛泽东的权威。而且,还继续压制彭德怀集团。他明白自己不能制服彭德怀,想让毛泽东彻底把彭德怀压下去,为他自己将来接班减少一个对手;而林彪一样也有这个动机,打击彭德怀自己直接受益——当上了国防部长。
毛泽东也不得不更在行政上和军事势力是依靠刘少奇和林彪。毛泽东一直留下彭德怀还想着在什么时候启用他,因为毛泽东跟彭德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彭德怀不敢反毛泽东,但是,他憨直之余,狡猾之处在于把自己的言论以文字形式留在中央文件档案中,毛泽东对此无可奈何。嘿嘿!
毛泽东后来所总结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 因此,无论是地方负责人还是中央部委负责人“吹牛皮”,毛泽东都会容易“上当受骗”,何况其他从上到下的,头脑单纯的军事将领转业干部们。
这就说明:国家建设需要领导人更加专业化、知识化和职业化,具有深厚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理论功底,具有丰富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样才能逐步克服盲目性,增加自觉性,真正认识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
共产党的领导人集体,也是经过不断的内部意见不同,前进路径不同,行政策略不同,路线不同而不断改变和斗争进步。到现在仍然一样,所以,面对中共党内斗争和危机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他们最终要维护团结大局,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嘿嘿!
不得不佩服刘少奇的手法高明, 对彭德怀的脾气摸的恨透, 激将法导致彭德怀跳火坑, 毛泽东也没办法相救。
最值得留意的是“也许真理在你一边”。 到了65年, 毛泽东大概隐约知道叶飞打金门冒进招致损失, 总结经验能守好福建的想法不适用于刘少奇。 因为叶飞是粗心犯错, 少奇是故意挖坑,装傻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