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花蜜蜂剧场  
既已化云聚天穹,何又成雨洒西东?落地入土润苍生,飞天志在搭彩虹!  
网络日志正文
转贴:艺术品收藏是烧钱吗? 2017-07-29 07:02:20

作为全球范围内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核心的收藏门类之一,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再度成为收藏家群体关注的焦点。位于北京、香港、纽约三大书画交易中心的多家拍卖行相继创下中国书画珍品的高位成交额,这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有意参与到中国古代书画收藏领域。与此同时,他们深感古代书画鉴藏所涉及的中国历史和艺术史知识颇为艰深,不知如何有效地开启收藏之路。

在北美和亚洲春秋拍卖两季间隙,FT中文网《谈艺录》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尹吉男教授就古代书画鉴赏的标准体系、收藏建议和研究方法等基本却关键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梳理。


尹吉男.jpg

尹吉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美术知识学研究中心主任。尹吉男是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为中国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教材《中国美术史》的第一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办“艺术学理论”评议组专家、教育部“艺术学理论”全国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吴可佳:感谢您接受FT中文网《谈艺录》的采访。最近几年各界对于中国古代书画市场所呈现的高价艺术品比较关注,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书画的鉴赏和分析。许多人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书画的鉴赏和收藏是不是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果是,又是怎么样的?作为行业内资深的一位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尹吉男: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实际上说它应该有三个时段的标准,假如我们倒回到历史中,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宫廷的标准是最主要的,就是国家认同了,属于帝王认同,一般来说很多艺术家都想当宫廷画家、宫廷艺术家。到了宋代以后就开始另外一套,用我的话讲就是“士大夫文官政治时代”开始了,但是士大夫文官政治时代开始之后并不是说一种新的价值观完全取代了帝王价值观,你发现它变成双轨制了,帝王价值观还起作用。到了明清两代,应该说文人价值观已经很强盛的时候,还是有人愿意去当宫廷画家。这个情况有点像很多民间的名医似的:有些民间名医肯定不甘心仅仅做一个民间名医,他要做个宫廷的太医,好像这样才意味着对他医术的肯定。


首先,更漫长的这套价值观是帝王价值观、宫廷的标准。这样一套价值观,就是所谓的“神品”,典雅、细腻、精准、优美。但是自北宋、特别是北宋中晚期以后,慢慢形成了一个中小地主的这么一套价值观,就是我们经常讲叫文人的价值观。这套价值观其实在北宋初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成形,它是在萌生的状态,积累到了苏东坡、米芾他们这个时代,基本上就开始初见端倪,这个价值观就开始起作用了,可以说这两套价值观对当代都有影响。现在很多收藏家,一看说这个画经过清宫收藏,价钱就跟一个民间收藏会有差别。这证明什么?这个东西被帝王价值观肯定过的,它还是起作用。尽管是文人画,也要经过帝王价值观里边滚一滚,如果两重价值观都对应上去,那就很厉害了。刚刚讲北宋中后期,慢慢形成中小地主的一套文人价值观,还有帝王价值观,这两套价值观我觉得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一种是强调典雅,另外一种强调自由,所以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是有分野的。

中小地主(价值观)更多的是要体现心性,就是比较自由,或者我们叫逍遥、超然。至于那个东西它是不是很细腻、很庄重、非常的典雅?不一定。这都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在五代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过去的帝王价值观,比如从东晋到隋唐,这时候最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神”、神品,一说什么东西神品,这个就是帝王、贵族的价值观。过去讲的九品当中“神、妙、能”,这是三品,每三品当中还分上、中、下,九品就是这么分的。三品之外叫逸品,是一个典型当中抽离出来的,它不能归类的,这个东西在帝王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并不重要。什么时候变得重要了?宋代后期变得重要了。文人就特别强调逸品,一说逸品,那就是最高的。但这个并不是说在宋代一下就形成了,它还要经过元代,特别经过明清,慢慢就巩固出来一个逸品的价值观,不是神品的系统。但并不是神品消亡了,神品还在,但是逸品很强势的,特别在刚刚讲的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当中,它是一个非常主流的价值观,所有的文人画家都是信奉这个价值观,所以这是一个大致的状况。


为什么帝王价值观还起作用?因为帝王这样的制度并没有终结,仍然有宫廷、宫廷艺术、帝王所欣赏的艺术和旧贵族所欣赏的艺术,这些东西还在起作用,它不是完全不起作用的。所以你注意明代的苏州地区,当时有我们一般讲叫“吴门四家”。“吴门四家”其实严格来说,有两个人是非常典型的、逸品的文人画的标准,比如像沈周最典型,还有文征明。另外两个人,比如说像唐寅(唐伯虎),他有两套东西。他既有文人的东西,也有过去两宋宫廷的东西,但是可能主体是比较偏文人的。可是到了仇英就不是了,我认为仇英的作品基本上来自于“两宋”这套帝王价值观,画的比较精准,画的比较像、颜色比较绚丽,是另外一套东西,他有点特别。但都受到推崇,说明在苏州这个地区,它有一股很强势的复古浪潮,这个复古浪潮其实既坚持了文人价值观,同时又把帝王价值观也强化出来了。所以比如像苏州专门职业做伪(画)的,有大量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当然仇英也画过《清明上河图》不假,但是《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绝对不是文人视角能呈现出来的,而是帝王视角,在北宋就是由帝王宫廷里的画家画的这么一张图,这个图是展示一个帝王的视线,是这么一个东西,在明代还有人做这个东西。

我刚才讲的两套东西,其实到了1905年废科举,废了科举之后,规模化、系统化地生产文人这个机制、或者我们讲生产中小地主文官的机制,彻底地终结了。终结以后就发生了变革,其实中国来讲是逐渐进入一个,用我的话来讲——“平民政治时代”。进入平民政治时代以后,价值观又开始发生变化了,它特别强调一些底层视角,就是我们讲的平民的视角,以前这个视角从来没有被放大过的。以前是贵族、帝王价值观,当然这个帝王也是建立在贵族基础上的,再就是中小地主、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在整个古典时代你很难看到以平民为主体的图像和他们的价值观。当然他们有一些是做工匠的,工匠也是为宫廷服务的,或者是为文人地主服务的。要不就造一个坟墓,要不就做石窟,都是给贵族服务的。这些东西都是为了满足或者是中小地主的价值观,或是满足帝王和贵族的价值观。那些工匠有很多人是平民,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

等到了1905年以后、或者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我们逐渐会看到在绘画当中平民就变成一个主体了。以前平民从来不是主体的,不会画一个农民、一个工人、一个士兵在那里,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吴可佳:那么平民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只是非常小的一些点缀,对吗?

尹吉男:对,只是点景人物,他就是表示一个环境、是个背景,他不是个主体。这样一来就有一套新的价值观起来了。这套价值观是在什么基础上成形呢?它是在一方面批判帝王价值观,同时也批判文人士大夫价值观,这个在民国、在新中国其实是很明显的。要清算所谓封建的文人价值观,也去批判封建帝王价值观,于是有了一个无产阶级的新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新人的价值观。

所以你会注意到,在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1949年以后,整个中国画的改造运动,其实都是要把一些原来的文人士大夫逸品的视角转向平民的现实主义的视角,要表现现实生活,而不是仙山琼阁、不是国家威仪。它就让山水不断的风景化,它不是古典意义的山水,古典意义的山水还是有文人士大夫的一套哲学和价值观在里边的。特别是新中国的这些山水画,它并不表达旧文人那套儒释道的价值观,它是带有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或者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么一种新型价值观。

面对宏观的中国艺术史,粗线条地讲,至少有这么三个系统在起作用。到了新中国之后呢,原来有两个系统已经不起作用了,帝王价值观不起作用了,士大夫文人的也不起作用了,只有一个平民价值观起作用。实际上改革开放之后,你就会发现艺术多元了,特别是在80年代末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新文人画”,等于开始重新来复兴明清以来的、或者说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的传统,要画一些带有一种观念性的、想去努力阐释儒释道的那套价值观的一个景象,这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再加上开放之后,西方的那些中产阶级的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中产阶级左派价值观引进中国,平移过来的,它又会发生一些变化。于是就会发现,其实现在比较多元,你刚才讲的混乱或者和多元有关系,就是把几种价值观都放在一块的时候,你会出现选择上的困难。假如说你很单纯,你或者就是秉承一个帝王价值观,你就按照帝王价值观的标准来选择你的喜好,或者你就是文人价值观也可以,或者你就是平民价值观也可以。这是一个当代问题,不是古典问题,当然它面对很多古典现象,是这么一个大致的状况。

吴可佳:您作为考古专家,看过大量中国古代书画的原作,我相信有很多人经常来请教您的观点和意见。许多新入门的艺术爱好者,尤其是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艺术爱好者,常常会想听一下专家的意见。比方说当您欣赏一幅中国古代书画的时候,怎样一幅作品是一幅好的作品?您从自己多年的研究来看,为他人提供怎样的指点呢?

尹吉男:我觉得首先是这样:第一,我们所谓好坏,基本还是说考虑艺术史的主线:不是艺术家,而是那些作品,是不是在一个艺术史叙述的主线上,这是很关键的。当然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有点悲凉。为什么会觉得悲凉呢?你在民间能够碰到的作品,好作品还是比较少。偶尔可能会有一些过去清宫的佚目书画流出来,但是总而言之就是,相当多的精品都在国家的博物馆里边,从中央到地方的博物馆,还有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收藏。现在整个北美地区、以及日本,这些地方的中国主流书画收藏品相当一部分还都是属于清宫佚目书画,属于宫里流出来的一些东西。就是说,你要想买一些非常好的东西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为什么好多只要是沾上《佚目》,不管好坏,都卖天价,就是说这个资源还是相当的匮乏。

这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这个跟历史有关系。像宋徽宗喜欢书画,真的是把很多好东西都集中到宫里去了。集中到宫里以后,就会形成民间资源的相对匮乏。当然后来经过整个历史变迁,到了明代,因为明代是把蒙古人赶走了,宫殿还留下来了,所以大批东西又回到明代的宫廷里去了。这些东西到了明代的时候,不断从宫廷里边溢出,民间资源就很饱满。特别到了中晚明时期,对于整个江南地区,特别是像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这些地方,当地的藏家就有福了,他们有财力,收了很多东西。后来你发现,到了乾隆时期,相当多的好东西又归到宫里去了,它有这么一个聚散的、大的过程。

到了1914年,古物陈列所开放,就是故宫开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如果没有这个开放,作为整个近现代的艺术家要想复古的可能性都很小。清宫还是收藏了一大批精品,数量和质量都是匹配的,才会导致京津画派的机会。像北京、天津有很多复古的画家,一批高水平的画出来了,他(画家)得看过这个东西。当然另外一个资源的开放,是跟敦煌有关系。敦煌开放,大家突然发现敦煌了,敦煌又变成一个临摹对象。所以故宫的开放和对敦煌的再发现,这两件事是很重要的,就等于说有一个复古的机会。

总而言之刚才讲了,清宫的东西,大批的东西,我们讲一分为二,有一部分去了台湾,还有一部分因为在溥仪的伪皇宫里散出很多东西来,这些东西回收之后,大批又回到了北京,此外像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南京的、广东的,在书画流通市场,大批又回到了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去了境外。就是说这批东西就是精品,其实精品大家都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

因此当有人如果想去买书画,他要想建立一个很系统化的东西其实很困难。

吴可佳:对,民间的精品资源太匮乏了,个人藏家如果想系统地梳理一个艺术史的线条会非常难。

尹吉男:因为宋元的书画想都别想,当然偶尔会流出来的,但你很难系统化。比方(某人)说:“我想建立一个宋元美术史为主线的收藏”,当然这个钱就是一个巨大的投入。如果希望建立像明清或者是民国这样的一个序列,倒有可能建立起来。但是建立以后也未必说你的那批收藏都是某个艺术家的巅峰之作,不一定,很可能是这个大师的作品里的二流或者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是这么建构起来的,所以很麻烦。

假如你是带有研究性的,“我就对某个人感兴趣”,比如像美国那个王方宇,他收了很多八大山人的东西。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是个律师,来找我。我在纽约访问时去他们家看过,的确在他们家看了大量八大山人的原作。这个就是说他对艺术家(八大山人)有兴趣,做了这样一个主题收藏,这个是可以。但是你如果要想做一个长线的、艺术史的收藏,这个很难,不可能的,只能是通过把一个哪怕是二流艺术家,把他的东西尽可能带有研究性地去收,这可能会有价值,因为它有个整体性。可能会包括一些早期作品,早期作品并不是代表作,因为他的风格还没有形成呢,但是你可能考虑到一个完整性的时候,那会有价值。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海看过台湾人做的展览,关于万历时期的。但它的主题并不是万历时期艺术大师的展览,里边涉及到很多文人,包括汤显祖的一些手稿、甚至晚明清初思想家的一些稿子、还有一些将军的手稿,基本切在一个时段。可能有人忽略这样一个部分,如果他收的在真伪上没有问题的话,至少他也建构了一个文献的序列,即历史的同期文本的一个序列,这个很重要,他就给我们很多意外的知识,我觉得这就是有想法的。

或者有人专门去收藏一些(被)忽略的,比如像明清两代的一些女画家、或者女诗人的墨迹,那也很有意思,所以收藏家不能去走(常规的)这些套路。我记得有一年在嘉德拍卖行看到一个书法的四条屏,当时有朋友问我说,你看这个展览,你觉得推荐买什么?我说“就收藏那个书法四条屏吧”。不是说这个字写的多好。为什么呢?1905年不是废科举吗?在废科举之前,中国最后一次科举的头四名,每人写了一首诗。对我来讲,这很有意义,基本上它说明最后的一个科举、或者最后一个文人士大夫时代的终结。这四个人,有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后。商衍鎏写过《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这些东西,一般藏家可能不太注意。后来我听说这个东西被一个香港藏家买走了,捐给了香港中文大学。他一定跟我想的类似,花钱不多,几万块钱,买这个四条屏。

我觉得收藏不是买贵的,买贵的当然还是一个完全投资的概念,收藏的概念还是要强调个性。第一你要喜欢;第二,你对这个东西又想做深度的研究,你建立一个小序列,而不是建一个长线大序列。因为那样的话,就等于说你拿一个砌小墙的砖想垒成一个万里长城,力不从心很快就崩溃了,你对这个事就没有兴趣了。做一个很精致的东西、有说道、自己能讲的故事,这个故事谁都不知道。

所以我给他们提供的建议,一般都不提烧钱的建议,我觉得那个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个谁都可以做,有钱就可以做了。但是你怎么让收藏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是很关键的。而不是仅仅在那儿花钱买贵东西,将来把它卖出去,如果仅仅是个买卖,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可能还有更赚钱的行当等着你呢,没必要做这个事儿,这倒是建议过。

但是有一点,古典艺术品的真伪是个大问题,这是最常见的。因为很多藏家本人并不是鉴定家,而现在鉴定行当又很混乱,谁都说自己是鉴定家,这个也会导致无形中会伤害一些收藏家,会受骗、上当,花冤枉钱,结果买了假东西。

·······························

这篇文章相当好!

仅仅读到他梳理的关于传统的中国艺术品大线条,就明白许多道理: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艺术、文学诗词,大体说都是是宫廷艺术、官僚文人士大夫艺术、少量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品三种价值观和三个层次造就的。

千百年来沧海桑田、改朝换代,艺术品也由于不同的流传原因和收藏渠道,集散和汇聚,特别是近代社会,国家博物馆对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形式,有系统地聚集,所以,个人艺术品收藏确实困难重重。

呵呵!


浏览(1808)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花蜜蜂 ,1岁
来自: 中国
注册日期: 2012-09-16
访问总量: 4,143,69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最新发布
· 俄乌战争进入停战前痉挛阶段。
· 川普再次胜选基本上无悬念了
· 要追究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责任!
· 我有关俄乌战争的美术作品
· 莫迪之后,还有谁来莫斯科劝罢战
· 感觉普京想跟乌克兰谈判停战了。
· 百度百科:白色的象征意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